慈禧太后的夜明珠最后去了哪里?

老人 0 41

慈禧太后的夜明珠最后去了哪里?,第1张

慈禧太后夜明珠最后去了哪里?
导读:慈禧死后,夜明珠含于其口中,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寝陵被军阀孙殿英指挥的军队所盗。后辗转流落到宋美龄手中,被当做鞋饰,随即不知去向。据于善浦《孙殿英东陵盗宝记》载:‘ 慈禧陵建筑豪华,超越了清代所有帝后的陵寝尤其棺中随葬的珠宝更为珍

慈禧死后,夜明珠含于其口中,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寝陵被军阀孙殿英指挥的军队所盗。后辗转流落到宋美龄手中,被当做鞋饰,随即不知去向。

据于善浦《孙殿英东陵盗宝记》载:‘ 慈禧陵建筑豪华,超越了清代所有帝后的陵寝尤其棺中随葬的珠宝更为珍贵。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死后,太监李莲英参加助殓,曾将随葬珍宝一一入册。'

又说:‘盗匪们首先收走慈禧尸体周围的大件宝器—翡翠西瓜、蝈蝈白菜、玉石莲花、珊瑚树等等,再把压在慈禧尸下的珠宝—一取尽,随后把慈禧尸体抬上棺盖,抓下龙袍,撕毁内衣脱下鞋袜,将周身珠宝搜索精光。慈禧的牙也被撬开,把含在口中的稀世明珠取走。'

该文引用孙殿英的话说:她(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听说这宝贝可使尸体不化,难怪慈禧的棺材劈开后,老佛爷像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我把夜明珠托雨农代我赠给蒋夫人(宋美龄)。

扩展资料:

1928年6月,外号孙大麻子的河南军阀孙殿英以剿匪为名,深夜时直奔清东陵。工兵爆破墓室,炸开慈禧太后明楼下洞门里的金刚墙,打通了进入地宫的通道,撞开石门后进入墓室,从金椁内棺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宝。

慈禧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慈禧棺内底部铺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缀大小珍珠一万多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0多块,锦褥上有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铺五分重的珍珠2400粒。

慈禧尸体上盖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千字,缀有800多粒珍珠。头上的凤冠由无数珍珠宝石嵌成,其中仅一颗珍珠就价值白银约1000万至2000万两。

盗陵案被报道后,举世震惊,各地各界人士纷纷通电谴责,要求严惩凶首孙殿英,追回珍宝。蒋介石下令阎锡山查办盗陵案。

孙殿英将乾隆颈项朝珠中最大的两颗朱红朝珠送给戴笠,再托戴笠将一柄九龙宝剑送给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又将翡翠西瓜送给宋子文;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宋美龄将夜明珠缀在了绣花鞋上。

—慈禧夜明珠

人民网—揭秘慈禧陵墓珍宝 稀世罕见夜明珠首曝光(图)8

自古至今,历代人们常以爱慕、惊异、迷惑不解的心情,对夜明珠津津乐道。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的一些传说,往往给夜明珠涂抹上一层又一层神秘色彩,编造出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

在战国许多古籍中,常常提到一些夜间发光的珠宝璧玉。如晋王嘉《拾遗记》:“有兽状如逐,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战国策·楚一》:“万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些奇珍异宝究竟是神话虚构还是真有其物呢?

夜明珠在我国古代民间又名叫“夜光璧”、“夜光石”、“放光石”,相传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夜间能发出强烈光芒的奇宝。古人曾传说夜明珠就是鲸鱼目。梁任防《述异记》卷上:“南海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鱼死而目皆无精,可以鉴,谓之夜光。”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它们可能是几种特殊的宝石矿物。据地质学家研究,自然界确有少数几种矿物,如某些含杂质的金刚石、磷灰石、重晶石、萤石、白钨矿、锆石和水晶等,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如加热、摩擦、通电以及紫外线、X射线或阴极射线等短波光的照射,会产生发光现象。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记载,古代中国人喜爱叙利亚产的夜明珠,它别名为“孔雀暖玉”。据说,印度一些人把夜明珠称为“蛇眼石”。据日本宝石学家玲木敏于1916年在他编纂的《宝石志》中记载,日本的夜明珠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水晶,被誉为“神圣的宝石”。

我国也有推测,某些宝石白天接受阳光曝晒,至夜间即能放光。古人可能把这些东西加工成圆珠形或其他形状,这就是古今中外传说或史书记载的夜光璧或夜明珠。据1984年《河北科技报》报道,我国在广东某矿山选带上发现一浅棕色的萤石,证实了史书记述的夜明珠确实存在,我国并有蕴藏。但是,这些放光的矿物都需要事先接受外界的能量刺激,与古书所述又不尽相同。有没有无须光照也能放光的珠宝璧玉呢?据传慈禧太后死后嘴里就曾含着那样一颗夜明珠。

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多少年来广为传颂。夜光杯最早出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证。近年属凉州故地的甘肃酒泉也出产夜光杯,原料采自祁连山上祁连玉,也有人称其为夜光石。不过种种祁连玉属于峋岩类,根本不会夜间发光。有人指出,今之夜光杯非古之夜光杯。但也有人认为,古之夜光杯本身也不能发光。那么它为什么被叫做夜光杯呢?解释不一,有的人说,夜光杯壁薄,斟满酒后对月映照,月影倒入杯中,月光透过杯壁,与酒色相辉耀,而呈异样的光彩,故称夜光杯或夜光常满杯。

1900年,英、法、日、俄、德、美、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合伙拼凑的“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侵犯。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从北京逃往西安,宣布实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政策,与侵略者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据说,慈禧太后为了博得侵略者的欢心。将自己珍藏的四颗夜明珠作为信物,派遣一个小宫女送去给侵略者。这个小宫女有爱国主义感情,不愿把奇宝送给外国侵略者,她非常气愤地暗藏宝物于民间,当时谁也不知道她的去向,成为近代一大悬案。

过了几十年后,在西安发现了四颗明珠,经郭沫若同志考证。这正是失踪了几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珍藏过的四颗夜明珠。据报上发表的消息说,把这四颗夜明珠放在抽屉里,“晚上进屋未开灯,一拉抽屉即见满屋放出耀眼的白光”。

物以稀为贵。夜明珠本从矿石中采集而得,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极为稀少的,开采也很困难,故此它显得格外珍贵。一些古书描写它具有“侧而视之色碧;正面视之色白”的奇异闪光。据说,在古代希腊罗马,个别帝王把它镶嵌在宫殿上或者戴在皇冠上,有的皇后、公主把它装饰在首饰上或者放在卧室里,以它作为国宝来加以宣扬和赞美。

夜明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性质的奇宝?古今中外的说法颇不一致。据一些专家考证,夜明珠并不是像某些人所吹嘘的那样神秘,而是几种特殊的矿物或岩石,经过人们加工后才变成圆珠形。夜明珠发出的光,并不像神话中传说的那样能把“龙宫照得如同白昼”。发光强度较大的夜明珠,在黑暗中,人们在距离它半英尺的地方,能清清楚楚地观看印刷品。

为什么夜明珠在夜间会发出强烈而又绮丽的亮光呢?对此众说纷纭。一些宝石学家认为,因为在夜明珠的萤石成分中混入了硫化砷,钻石中混入了碳氢化合物。白天,这两种物质能发出“激化”,到晚上再释放出能量,变成美丽的夜光,并且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发光,甚至永久发光。以上只是一部分专家的看法,不一定全面、准确。

夜明珠还有许多奥秘,至今还没有被专家们了解。据说,有一种叫做水晶夜明珠的,能发出“火焰”般的夜光,但其中的发光物质究竟是什么?至今还不太清楚。总之,夜明珠至今仍是尚未彻底揭开的一个千古奇谜。

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嘴里的夜明珠被民国时期的将军孙殿英送给宋美龄以后,便下落不明了。当时有传闻称宋美龄将夜明珠镶嵌到鞋子上,后来在一次宴会中被人抢走,但是这种传闻应该是不真实的,因为慈禧太后口里的那颗夜明珠实在太过珍贵,宋美龄应该不会将它镶嵌到鞋子上面,更不会将它带出去招摇。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实际的统治者,所以慈禧太后死的时候,清朝政府给慈禧太后找了非常多的陪葬品,据说慈禧太后的陪葬品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而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慈禧太后吩咐隆裕太后放在自己嘴里的那一颗夜明珠。由于慈禧太后的葬礼实在太过隆重,而且天下人都说慈禧太后的陪葬品非常丰厚,所以慈禧太后的陵墓也遭到了很多盗墓贼的觊觎。

在觊觎慈禧太后陵墓中的珍宝的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孙殿英,孙殿英当时借着军事演习为由,进入清朝统治者的陵墓中大肆搜刮陪葬品,他还命人将慈禧太后嘴里的那颗夜明珠给撬了出来。后来,清朝贵族发现了孙殿英的罪行,于是要求民国政府严厉惩治孙殿英,孙殿英知道以后便送了很多珍宝去贿赂民国政府的统治者。由于民国政府的统治者们都收到了孙殿英的礼物,所以孙殿英的罪行也因此被含糊了过去。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慈禧太后嘴里的那颗夜明珠就是在当时被送被孙殿英送给了宋庆龄。相传宋庆龄对这颗夜明珠爱不释手,而且还将其精心保存在自己的储物柜里,但是后来宋美龄再也没有将这颗夜明珠拿出来示人,所以这颗夜明珠到底去了哪,我们也无从得知了。

我们常常在一些古装剧里面看到一些夜明珠,在电视剧的说明下,这些夜明珠就成了稀世珍宝的代名词,任何有夜明珠出现的地方,一定都是非常不简单的。只不过,这种据说在夜间自己发光的宝物,现如今似乎就成了一种神话一般的存在,很多人从来都没见过,然而却有人说夜明珠其实一点也不值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夜明珠为何在古代人眼中就是一件珍宝呢?

1夜明珠简介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

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

夜明珠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夜明珠是世界几个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据史籍记,史前炎帝、神农时就已发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和垂棘之璧,价值连城,可比和氏璧。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猗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晋国曾以垂棘之璧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车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宋元明时,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湾曾被偷盗,后被破案,物归原主。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内阁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烛。

2为什么说夜明珠不值钱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这是《千字文》中的两句,其中提到了两件稀世之宝:巨阙剑和隋侯珠。巨阙剑是春秋时期铸剑名家欧冶子所铸的宝剑,被称为天下至尊,没有宝剑敢与它争锋。文中与它并称的夜光珠是指春秋时期的隋侯珠。

东晋故事集《搜神记》里讲到了关于隋侯珠的故事。隋国在现在的湖北随州,有一天隋国国君隋侯出行的时候看到有一条大蛇被从中间拦腰斩断横在路上。隋侯觉得这条蛇有灵异,于是他让人用药给大蛇包扎,想看看能不能治好大蛇的伤。大蛇果然能爬行了,于是就爬走了。这个地方就被叫作断蛇丘。一年以后,大蛇来找隋侯,它口衔一颗明珠。这颗明珠纯白色,直径超过一寸。但特别的是,这颗明珠到了晚上就能发光,简直像月亮一样明亮,可以照亮整幢屋子。这颗珠子就是后世所称的隋侯珠,又叫灵蛇珠、明月珠。

夜明珠是有名的宝物,珠子能发光,当作照明工具,珍奇之处就在于此。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说,战国时齐国和魏国的两位国君一起在山中打猎。魏惠王得意洋洋地对齐威王说:寡人的魏国虽然国土没有齐国疆域那么大,但是寡人有十颗夜明珠,每一颗的一直径超过一寸,能照亮前后十二辆车。齐王虽然有更多的国土,但是你有什么珍宝能比得上我呢?没想到,齐威王回答说:寡人眼里的宝贝和魏王眼里的宝贝不同。我有四个贤臣:檀子守南城,楚人不敢来犯;盼子守高唐,赵人不敢近前;黔夫守徐州,赵人自愿迁徙来受其管束;种首能治盗贼,能让城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寡人的四个贤臣能照耀千里,岂是你那仅仅照亮十二辆车的夜明珠能比的?

用夜明珠作为照明工具,这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而且夜明珠极其难得。关于用珍宝的宝光照明也有其它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宫殿中用玉珂和铜镜作为装饰。玉珂是一种玉制的饰物。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宫殿里悬挂玉珂八百、铜镜万枚,并且门窗上都装饰七宝。七宝是指七种珍宝:金、银、琉璃、水晶、珊瑚、砗磲、琥珀。这样用珍宝装饰的宫殿到了晚上不用灯烛照明,宝光生辉就能让人看到数十步之外的情景。

所谓夜明珠其实不外乎是野生的矿物,或是发光的生物。比如说萤石就是可发光的矿物,含有硫化砷或稀土杂质的萤石会在夜间闪闪发光,能起到熠熠生辉的效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中有紫石英,可以夜间发光,就是一种含有硫化砷的紫色萤石。地质工作者在广东、江西都发现过能发出磷光的萤石。广东有淡紫色和白色的萤石;江西有草绿色、墨绿色、淡紫色的萤石。有的萤石在黑暗中发出的光甚至能达到两、三米之外,有的甚至还能让人借助萤石的光辨别字迹,真的可以作为照明工具使用。除了萤石,混入碳氢化合物的钻石甚至有的水晶也能释放磷光。如果把这样的矿物磨物成球状,就可以称之为夜明珠。

南北朝有一本讲奇谈怪异的书叫《述异记》,其中就讲到南海有夜明珠,实际就是鲸鱼眼睛。鲸鱼死后,它的眼睛能发光。后来有人推测说,是因为鲸鱼死后,鱼眼睛感染了发光菌,所以成了夜明珠。感染了发光菌的鱼、虾,甚至是植物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发光,甚至发出很亮的光,有的甚至相当于灯光那么亮。

3慈禧随葬品夜明珠

夜明珠是世界若干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对现有关于慈禧太后陵墓及其被盗的历史记载资料的科学分析和重新解释后,专家研究认为,随葬于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块具有近似球形形态、称重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其1908年当时1,080万两白银的估价约相当于现在81亿元人民币现值。

除慈禧口中夜明珠广为人知外。其凤冠上九颗夜明珠也相当有名。据李映发《文史拾趣》载:公元1900年6月,英、德、俄、法、美、日、意、奥等八国组成的侵略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不准许人民反击侵略者,而是大搞卖国活动,从凤冠上取了四颗夜明珠送与外国人,求他们退出北京。当时办事的大太监李莲英不在身旁,叫一个姓王的宫女送往西门宾馆,交与李鸿章派来的人。

李鸿章正在负责与外国人交涉退兵一事。当时这个宫女才17岁,慈禧太后告诫她一路要小心,如有丢失定叫脑袋落地。这个宫女藏好珠子,边走边想:这是我们国家的宝物,怎能送给外国人!

六十四年后(公元1964年),在西安市柏树林住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发现了这四颗夜明珠。这家人姓吴,夫妻都是化工厂的工人。有一次搞清洁卫生,小孩子把一个肮脏油黑的小枕头拆开准备清洗,发现里面有一个红布包,揭开红布又是一层黄布。一层油纸,油纸里面一层绵纸,包着四颗龙眼大、晶莹闪亮的夜明珠。至此,这四颗夜明珠才得以重见光明。

夜明珠是世界若干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对现有关于慈禧太后陵墓及其被盗的历史记载资料的科学分析和重新解释后,专家研究认为,随葬于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块具有近似球形形态、称重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其1908年当时1,080万两白银的估价约相当于现在81亿元人民币现值。 除慈禧口中夜明珠广为人知外。其凤冠上九颗夜明珠也相当有名。据李映发《文史拾趣》载:“公元1900年6月,英、德、俄、法、美、日、意、奥等八国组成的侵略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不准许人民反击侵略者,而是大搞卖国活动,从凤冠上取了四颗夜明珠送与外国人,求他们退出北京。当时办事的大太监李莲英不在身旁,叫一个姓王的宫女送往西门宾馆,交与李鸿章派来的人。” 李鸿章正在负责与外国人交涉退兵一事。当时这个宫女才17岁,慈禧太后告诫她一路要小心,如有丢失定叫脑袋落地。这个宫女藏好珠子,边走边想:‘这是我们国家的宝物,怎能送给外国人! 六十四年后(公元1964年),在西安市柏树林住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发现了这四颗夜明珠。这家人姓吴,夫妻都是化工厂的工人。有一次搞清洁卫生,小孩子把一个肮脏油黑的小枕头拆开准备清洗,发现里面有一个红布包,揭开红布又是一层黄布。一层油纸,油纸里面一层绵纸,包着四颗龙眼大、晶莹闪亮的夜明珠。至此,这四颗夜明珠才得以重见光明。

夜明珠是相当稀有的宝物,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千百万年,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天然夜明珠是极稀有和罕见的,我们鉴定它的真伪,除了用宝玉石方面的检测仪器科学进行鉴别外,还可以根据它具备的许多特性进行识别。今天,教你如何通过对比进行鉴别真假天然、人造夜明珠?

方法/步骤

1

首先,来看一下天然夜明珠的特性:

(1)须经光照15分钟,能在数十个小时内连续发光的浅灰色萤石。

(2)具有磷光现象,既能产生夜明珠准效应者。

(3)颜色美丽,半透明,无须任何光照,即永久主动发光,并且发光能量较大。

2

(4)一定要把萤石的萤光和磷光区分开来,磷光现象是在外加光源作用,去掉后还能保持一定的发光时间。

(5)观察它的发光长度、均匀度,及半衰期,余辉长短。

3

然后,再来看一下人造夜明珠的特性:

(1)在自身不发光的萤石裂隙中填充萤光粉,仅局部或线条状发光。

(2)发光部位通过光照后,时间短瞬即逝。

(3)填充发光物,破绽楚楚,有明显的痕迹,肉眼观看,比较容易识破。

4

由于纯天然夜明珠价值较高,在鉴定真伪时,要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应有国家宝玉石权威检测机构出具鉴定证书作依据。当然,也有部分朋友喜欢购买夜明珠来当礼品的,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可以选择送自然的夜明珠还是人造的夜明珠,这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毕竟天然夜明珠太珍贵了,不容易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