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的简历及生平

领导 0 33

钟馗的简历及生平,第1张

钟馗的简历及生平
导读:唐开元年间,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图成,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祇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乃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

这段故事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钟馗的来历,版本来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后来的《平鬼传》等小说,更是将钟馗“相貌奇丑”这一标志性特点发展为“钟馗便因貌丑而被唐德宗嫌弃,未能高中状元,愤而自杀”的情节。因此,唐代是否已有这个故事流传并不一定。但是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的确是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的作品传世。另外,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为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所以,也有人估计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对于玄宗梦钟馗的故事,北宋沈括已经提出质疑。他在《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说,宋仁宗皇祐年间,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悫有妹名叫钟馗。此外,后魏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杨钟馗。因知“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自开元之时”。

明人郎瑛、胡应麟等多从其说,但结论有别。郎瑛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胡应麟提出,钟馗捉鬼的传说“盖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尧暄曾取名钟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时名叫钟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义于此。

明杨慎和清顾炎武、赵翼等根据《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终葵首”、《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等资料,认为所谓钟馗系由“终葵”演变而来。“终葵”是一种利器――椎,“大圭”是古时天子的仪仗,上端形状像椎,故云“大圭终葵首”。齐人说话迟缓,把“椎”的发音拖成了两个音节,乃成“终葵”。古人以椎为作战的利器,故《后汉书·马融传》中有“翚终葵,扬关斧”的描绘。“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日知录》卷三十二《终葵》)。南北朝时许多人取名钟葵或钟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终葵那样,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这种意义到了唐代最终演变为人格化的“钟馗”。近年来随着秦汉文书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击鬼的事实已被证明。如秦简《日书·诘篇》云,人被哀鬼缠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则不来”;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也记有用铁椎击鬼治病的法术。故有人认为顾炎武对钟馗起源的解释是可信的。

关于钟馗,今人也有不少独到的研究。不过综观古今诸人的见解,应该说诸说并立,钟馗之由来仍然还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大谜。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 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几个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才。

相传,唐朝时期,皇帝唐玄宗在巡游回来之后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病,太医们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这种怪病,他只能一直卧榻修养。有一天他在梦中见有一个红色小鬼偷走了他的几样珍宝,他在梦里愤怒地斥责小鬼,小鬼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吵他露出讥讽的笑容。就在这时,忽然一个戴着破帽子的丑陋大汉,一把把小鬼捉住,之后几口就把小鬼吃到肚子里,嘎嘣脆。皇帝吃惊,问他是何许人也,大鬼双目圆瞪,中气十足的回答说:臣本是附近的终南山进士,名叫钟馗,由于皇帝老儿嫌弃我的长相丑,因为不让臣高中出仕,臣一气之下就撞死在宫殿的台阶上,死后我在地府就从事捉鬼的事。

第二天,唐玄宗醒来后怪病居然好了。他立刻召来最有名的画家吴道子,让其根据自己的描述把梦中捉鬼大神钟馗的形象画下来。因为这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位狂热的道教信徒,自此在他的大力支持下,钟馗也就被称为了捉鬼之神。 

除了捉鬼之外,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 !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钟馗生前因在往长安应试的途中,走入一条山谷之时,被众鬼所困,脸被众鬼伤害,变得十分难看,钟馗逃离山谷之后,并一路赶往考场,后考中状元的钟馗因貌丑恶,而被皇帝免去状元之职,在一怒之下而头撞殿前的石阶而死,同乡好友杜平将钟馗安葬。因脸容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人见人怕,最后含冤而死,死后钟馗上奏玉帝,而被封为斩祟将军领兵三千,专管人间祟鬼厉魅。钟馗为了生前心愿,感报杜平的恩义,就亲率鬼卒于除夕前回家,将小妹嫁给杜平。这就是有名的“钟馗嫁妹”。

画钟馗可不是随便画的。钟馗作为镇鬼辟邪的神仙,以抓鬼除邪最为所爱。家里挂钟馗像也不是什么人家都可以挂的。有道是没有家仙引不来外鬼。

请钟馗:端午节前和春节前,人们将钟馗请进家中,或将钟馗玉佩系于胸前,"赐福镇宅,唯钟馗"。"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据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终南钟馗故里庙。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经西安钟馗文化艺术研究所专家考证,端午节的请真钟馗、跳钟馗、闹钟馗,是自古以来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人们将端午节称为"钟馗文化端午节"。在端午节中人们载歌载舞。据说钟馗可以斩五毒,祛百病,镇宅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