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0接送病人可以吗

老人 0 36

北京120接送病人可以吗,第1张

北京120接送病人可以吗
导读:特殊情况应该能。 各火车站规定都不一样!一般是不准许救护车开进火车站及站台上的。联系以下火车站的站长吧!想办法把病人下车到送进救护车的时间缩至最短。 我国统一的呼救电话号码是“120”。拨打120是向急救中心呼救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急救中心是

特殊情况应该能。

各火车站规定都不一样!一般是不准许救护车开进火车站及站台上的。联系以下火车站的站长吧!想办法把病人下车到送进救护车的时间缩至最短。

我国统一的呼救电话号码是“120”。拨打120是向急救中心呼救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急救中心是24小时服务的,只要是在医院外发生急危重症,随时可以打“120”找急救中心要救护车。急救中心及急救分站所属的救护车服务的重点对象是灾害事故和急危重症。如果还占线的话,北京红十字会于2001年9月19日启用999急救电话。不同于120的是,999是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而不归属政府管辖。

这位知友,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注意以下几点:

1、打电话时一定要把地址讲清楚,首先我在某某区,某某路上,再说街道,再说具体门牌号码。这一块切记不要说得太多,以免耽误抢救时间。

2、不能空等机动车到来,在现场对孩子具体情况进行救治,如周围有亲人、朋友或行人,均可向其呼救,以寻求更多帮助。

3、如果当时已经不能完全表达的时候,也不要着急,等医生主动询问,这个时候,只要回答医生的提问就可能了。医生还会尽可能的教你做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4、约好等车的地点,许多人打完电话后着急去看护病人,而忘记派人到楼下去接救护车,这个时候,最好有专门的人出去接车。因为救护车会因为地形的不熟悉而导致延误。等车来了后,及时把他们接入房间,进行施救。记得,约好的地点,一般是可以辨识度高的地方,特殊,醒目的公共设施等。

按照不同的病人情况。按照上海救护中心的管理规定,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病人家属在获得医院方面的同意下面。可以呼叫中心派救护车送病人回家。1,病人已经病情医院和经济等各种情况要求转医院。而且要求转移到自己家附近的医院。病人情况不是医学上鉴定的稳定。2,病人已经被医学诊断生存时间不长。无法医疗救治。而病人地区有有政府允许土葬的风俗习惯。在得到地方政府的证明下面。中心可以在病人没有安眠前面派救命车送病人回家。

这题给我看蒙圈了,为什么要报警?难道是贼人破门入屋,强行给女童嘴巴里塞了40粒降压药吗?

如果不是,那奶奶为何要报警?

提问中的两个多小时也不符合事实,女童下午2:30服药,奶奶发现女童误食药片,拨打女童母亲电话,母亲赶回家中将女童送往附近医院,当时时间是下午3:30左右,由于医院救治条件有限,孩子被紧急转至儿童医院,到达儿童医院的时间是下午4:30左右,这中间的两小时孩子是得到了救治的,只是救治不及时。

一、奶奶为何不第一时间拨打120,而是给女童母亲打电话。

这才是一部分网友心中真正的症结所在,也是阴谋论被广为传播的原因,除却这一点,网友们还有其它三点疑问:

1、两岁女童能拧开药瓶吗

2、药片就算有糖衣,化了之后那么苦,孩子怎么可能吃的下去?

3、就算是吃一片两片还说的通,但是吃四十片,就太离谱了,大家都喂过孩子吃药,小孩子天生排斥药品的,主动吃下四十片之多的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这三点我们稍后再说,先说最重要的。

如果责怪奶奶没有第一时间打120延误了治疗,难道女童妈妈没有延误治疗吗?她接到电话为何不直接拨打120?如果奶奶有谋杀嫌疑,那女童母亲也同样具有谋杀嫌疑,为何却无人提起?

有一部分网友受到电视剧里极品恶婆婆的影响,认为该事件中的奶奶可能是重男轻女,所以心中毒计,先喂药后拖延治疗时间,最终造成了两岁女童的死亡。

但是从行为逻辑上这是说不通的,奶奶如果主观上想要谋杀女童,她有更多更快速的选择,而不是去选择喂孩子降压药降压药是否致死?致死量是多少?致死时间是多久?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应该了解的知识。

说句恶毒的话,引诱或伪造女童失足坠楼,不是比喂降压药快捷许多吗?

我的观点是奶奶没有第一时间拨打120,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过量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带来的恶果,缺少基本的药品常识,也不具备基本急救常识,这是这一点。

第二点,在中国很多家庭中,那些跟着子女居住的父亲母亲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地位逐渐降低,他们在家庭中由掌握话语权的领导者,慢慢变成了丧失话语权的被领导者,他们开始习惯听取子女的意见,子女们也逐渐的拿过家庭的权柄开始发号施令,一但遇到事情,老迈的父亲母亲们会第一时间想要征求子女的意见,这一点跟我们年幼的时候在外面被人打了,不会想到马上去医院或者报警,而是要先回家找爹妈,是一样一样的。

 二、药真的不苦,口感说不定还挺不错。

很多人受到了新闻的误导,一听糖衣药片,就认定之所以裹上糖衣,必定是为了掩盖苦涩的内里。

对于大部分药品来说,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此次事件中的“元凶”降压药,真的不苦。

这种药名字叫做:硝苯地平。“**结晶固体,无臭,无味,遇光不稳定。--援引百科词条内容”,就算是糖衣化掉之后, 这个药也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口感上不能引起孩子的不适且药片极小,孩子当做糖豆吃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三、关于拧药瓶和过量服药的看法。

小时候我看到我爸爸坐在床上磕瓜子很是安逸,我也坐在床上磕瓜子,满床瓜子壳,惨遭亲妈一顿暴打,问我为啥要在床上磕?我答:跟我爸学的。我妈甩手一巴掌并且给我一个世纪疑问:他吃屎你也跟着吃啊?

我无法回答,这是个无解的回答,你们懂的,我答吃,显得很制杖,我答不吃,又回到了那你为啥在床上磕,所以家长们很烦,动不动就甩给我们无知小朋友这种高深的问题,显然就是难为我,很是没有武德。

我讲这个故事当然不是讨论在床上嗑瓜子的可能性,而是想说,小孩子都具有不知死活不明是非的超强模仿能力。

女童奶奶常备降压药,可见是经常服用的,两岁的孩子已经具备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拧开一个小小降压药的盖子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是她自己可以轻易达成的,接着去模仿奶圾吃药,平时大人绝对不会给她吃的东西,现在唾手可得且味道不错,超量食用无论在孩子行为习惯还是逻辑上都是说的通的

 最后:

我们个体是如此的渺小,但是个体一旦团结起来又有了造山填海般的磅礴之力。

我们团结起来赞美一个人,可以送他去感动中国。

我们团结起来怀疑一个人,可以让他原地社会性死亡。

所以当我们对一件新闻产生阴谋论的时候,可以独立思考,但没有最终结论之前,恶言倒也不必轻易说出口,如果老奶奶全然无辜,听到这样的阴谋论,她该如何度过余生呢?对她是否太残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