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根据《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规定:立功受奖军人家庭所在地军地有关单位,原则上要在收到喜报和奖励通知书后20个工作日内将喜报送至立功受奖军人家庭。对因家庭成员外出等原因,喜报无法按时送达的,立功受奖军人家庭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
根据《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规定:立功受奖军人家庭所在地军地有关单位,原则上要在收到喜报和奖励通知书后20个工作日内将喜报送至立功受奖军人家庭。
对因家庭成员外出等原因,喜报无法按时送达的,立功受奖军人家庭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主动联系协调,商定送达时间。所以,你九月份公示的,到10月中旬左右会到你家的。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的事情的来龙去脉。
其实“立功兵家庭得到海军赠送的喜报匾额”这件事是来自于我军近期出台的条例——《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主要是为了为进一步规范受奖军人家庭的送喜报工作,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的牵头下开始执行。
在部队立功的军人家属
而首批针对的对象就是海军,这也就有了题主所问的”海军赠送喜报匾额“的说法。
在2019年的时候,北部战区的海防某团率先展开,为15为获奖者亲自上门为家属送去答谢和慰问礼。随后率先在全国海军各部推广,最近的一次是海军是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在这次送喜报的活动中我军4支“报喜小分队”日夜兼程与当地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起为立功的官兵家属送去了喜报和慰问金。
荣立三等功的军人家庭
这种上门送奖励的形式,在我军历史上也出现过,但以明文规定还是很少见,这也体现了我军和我党对于立功军人的一种重视和认可,也是对这些默默付出的军人的英雄人物的一种肯定。“这种”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事迹,实际上也可以更好的鼓励官兵们在部队中安心服役、建设军营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思想觉悟。况且对于建功立业一直是每一个热血男孩的梦想。
斗志昂扬的我军人形象
所以这个条例是一种官兵和家庭双赢的好政策。
那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要知道,在部队立功有多难?实际上在部队立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首先,普通军功还会挺普遍的这里的普通军功是嘉奖和三等功。
在部队中,这个级别的奖励门槛比较低,如果你在部队中政治和思想信仰没问题,同时又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遵守部队纪律,服从部队的安排,在作战和训练的时候积极和主动不怕牺牲以大局为重,在这个前提下的就有很大的机会获得来自的军队的中嘉奖,而在一些特定的作战任务、训练和抢险救灾中有卓越的才能和表现,甚至可以晋升三等功(在比赛和训练中为军队争夺荣誉,同样也可以获得)。
三等功勋章和证书
其次,二等功以上则比较难不过三等功以上的奖励则是很难拿,很多优秀的军人获得三等功容易(三等功似乎是优秀军人的筹码),但是如果要获得二等功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部队授予一名战士二等功的依据是这样的:在理论、训练、作战、执行任务过程中具有重大贡献的人,同时还有一个硬性指标,那就是在军区以上的军事竞赛中获得前三名的人(这些人可是人中龙凤),简单一点来说,想要获得二等功以上的军人,必须要是在军队中拔尖的兵王,而且还需要机遇(可以在对外作战和训练立功)。
更难的还有一等功,这个难度相当于在各省的学子中挑出个高考状元,数百万的军队,每一年也就几十个,甚至几个一等功。这些人很多军中的骄子,可以说是菁英中的菁英。而对于一个一个士兵来说要想获得一等功,那么他做出的贡献必须是全国性的,要么他真的在可以成为军队的一个标志甚至符号,被全国军队称颂才能完成这个一等功的壮举。
3月5日上午,天河区猎德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广州警备区、天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天河区人武部、天河区猎德街道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广州市军地报喜团,向荣立个人一等功的现役军人樊振东家属送去喜报、奖励金和“一等功臣”牌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军属家中。
据悉,现役军人樊振东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以3比1战胜对手,助力中国队拿下军运会历史上的首枚乒乓球金牌。赛场上他充分发扬了军人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精神,为国家和军队赢得殊荣,最终斩获4枚乒乓球金牌,荣立一等功。
“恭喜啊!你们的儿子在部队荣立了一等功了!感谢你们为国家和部队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希望他安心服役,继续为国争光。”广州市军地报喜团向樊振东父母表示祝贺。在醒狮队欢快的锣鼓声中,在当地乡亲们的祝贺声中拉开了送喜报仪式的序幕,军地报喜团为樊振东的父母佩戴绶带,并把立功喜报、牌匾和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中。“感谢党、感谢政府,儿子立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我们全家人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安心服役,鼓励他继续为部队、为国家再立新功、再获佳绩。”樊振东父母激动地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共有170名一等功臣,自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成立以来,送出喜报183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文件精神,让送喜报充满“仪式感”,让军人立功受奖事迹不再“沉睡”档案中、“隐身”记忆里,而是热热闹闹送回家,积极营造“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鼓励现役军人报效军营、建功立业,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