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爷爷奶奶求寿命应该拜什么佛或者菩萨啊

老人 0 32

为爷爷奶奶求寿命应该拜什么佛或者菩萨啊,第1张

为爷爷奶奶求寿命应该拜什么佛或者菩萨啊
导读:求长寿可以供养持诵《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礼敬供养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佛为长辈祈福寿。 经中提到,佛复告妙吉祥菩萨言:“今此阎浮提世界中人,寿命百岁,于中多有造诸恶业而复中夭。妙吉祥菩萨,若有众生,得见此无量寿

求长寿可以供养持诵《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礼敬供养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佛为长辈祈福寿。

经中提到,佛复告妙吉祥菩萨言:“今此阎浮提世界中人,寿命百岁,于中多有造诸恶业而复中夭。妙吉祥菩萨,若有众生,得见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功德殊胜及闻名号,若自书写、若教他人书是经竟,或于自舍宅,或于高楼,或安精舍殿堂之中,受持读诵,遵奉礼拜,种种妙华、烧香、粖香、涂香、华鬘等,供养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如是短寿之人,若能志心书写、受持读诵、供养礼拜,如是之人复增寿命满于百岁。

“复次,妙吉祥菩萨,若有众生闻是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名号,若能志心称念一百八遍,如此短命众生复增寿命;或但闻其名号,志心信受遵崇之者,是人亦得增益寿命。

妙吉祥菩萨,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一百八名陀罗尼,若有人躬自书写,或教他人书是陀罗尼,安置高楼之上,或殿堂内清净之处,如法严饰种种供养,短命之人复得长寿满足百岁。如是之人于后此处命终,便得往生于彼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佛刹无量功德藏世界之中。”

祛病、消灾、延寿都要的话,也可持诵《佛顶尊胜陀罗尼》,礼敬供养佛顶尊胜佛母(属佛顶部,密号除障佛顶),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佛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又能净除诸地狱阎罗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狱。能回向善道。天帝。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有人闻。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狱恶业。悉皆消灭。当得清净之身。随所生处。忆持不忘。从一佛刹至一佛刹。从一天界至一天界。偏历三十三天。所生之处。忆持不忘。天帝。若人命欲将终。须臾忆念此陀罗尼。还得增寿。得身口意净。身无苦痛随其福利。随处安隐。一切如来之所观视。一切天神恒常侍卫。为人所敬。恶障消灭。一切菩萨同心覆护。天帝。若人能须臾读诵此陀罗尼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之苦。破坏消灭。无有遗余。诸佛刹土。及诸天宫。一切菩萨所住之门。无有障碍。随意趣入。可见此陀罗尼功德之居。

之后四天王提问,佛又告四天王。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宣说受持此陀罗尼法。亦为短命诸众生说。当先洗浴。着新净衣。白月圆满十五日时。持斋诵此陀罗尼。满其千遍。令短命众生。还得增寿。永离病苦。一切业障。悉皆消灭。一切地狱诸苦。亦得解脱。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佛言。若人遇大恶病。闻此陀罗尼。即得永离一切诸病。亦得消灭。应堕恶道。亦得除断。即得往生寂静世界。从此身已。后更不受胞胎之身。所生之处。莲华化生。一切生处。忆持不忘。常识宿命。佛言。若人先造一切极重恶业。遂即命终。乘斯恶业。应堕地狱。或堕畜生阎罗王界。或堕饿鬼。乃至堕大阿鼻地狱。或生水中。或生禽兽异类之身。取其亡者随身分骨。以土一把。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即得生天。佛言。若人能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舍身往生极乐世界。若常念诵。得大涅盘。复增寿命。受胜快乐。舍此身已。即得往生种种微妙诸佛刹土。常与诸佛俱会一处。一切如来恒为演说微妙之义。一切世尊即授其记。身光照曜一切刹土。

也可持诵《药师琉璃光王佛灌顶真言》,礼敬供养药师琉璃光王佛,将所作功德回向给祖父祖母,令他们能祛病延年,念佛学佛,增长福慧资粮,命终能永脱轮回、往生佛国净土。

以上提到的经咒可到网上请购精装册页本进行供奉,这些属于密法,若你未皈依佛门,可持诵佛名号,拜佛、沐浴净身抄写经文,也可出资请佛门僧人居士依照仪轨代为持诵,回向给你的祖父祖母!因是密咒,未皈依发愿受持戒律切莫持诵,不合仪轨护法不悦,会招致罪报!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原本是山顶玉女池中的一尊玉女石像,宋真宗封禅泰山后,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书《续道藏》“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 ”。到了明代,这段文字被铸造在了碧霞祠的御制铜钟上,从此,碧霞元君便凌驾于泰山神之上了。明代王锡爵撰写的“碧霞宫碑”文记曰:“自碧霞宫兴,而世人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拜香岳顶者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霞香火视他岳盛矣。”王昭《行脚山东记》记载了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人们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可见崇拜之至。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作为女神的碧霞元君为何被推崇到如此崇高的地位呢?学者认为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古代的泰山神原来有两位。一位是青帝,即上古时代人们所崇拜的太昊氏。青帝主万物发生,是一位生命之神。另一位是泰山府君,是泰山地主、天地之孙,主招人魂魄,统治阴曹地府。青帝是山神,泰山府君是地主。两尊神各有所司,但都在一个地方食香火,容易混淆。后来合而为一统称为东岳大帝。但这个既是生神又是死神,集生杀大权于一尊的大神,虽然体现了最高统治者企图集权一切的愿望,但却为中国老百姓不能接受。于是,善于造神的中国老百姓依据来自生活的经验,将本来是东岳大帝座前的玉女逐渐神话,最终塑造出碧霞元君这一女神。并将本属东岳大帝的神力和职司,如治病救人、主宰生育等,转移到了碧霞元君身上。

  碧霞元君是生活在中国社会最低层的封建时代妇女长期不懈努力塑造出来的中国妇女保护神。在那个时代,一个妇女生不出一个儿子,在家庭里便没有了丝毫地位。但在宋明理学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氛围中,一个妇女怎能向一个男性神仙诉说内心之苦,或祈求他为自己降福送子呢?于是在渐渐之中,东岳大帝主管生育的权利便分化给了一位女神。而在封建农业宗法社会,有无子嗣承续家族血脉是天字号的的事情。而能在这一点上进行承诺和担保的神灵,也理所当然会成为天字号的神灵。这便是碧霞元君由主宰生命之神,逐渐演化成为万能之神,并代替东岳大帝高居于泰山极顶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老百姓只知有老奶奶山,不知有泰山。信仰的变化表明封建统治者本欲独霸的神山——泰山重新回归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表明无论是物质世界的战争,还是精神领域的争锋,统治者最终只能甘拜下风。泰山几千年的人文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的愿望才是天字号的意志,背离民意的统治者主宰一切的企图终将化为一枕黄粱。

泰山奶奶是碧霞元君。

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据说,泰山奶奶是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名玉叶。相貌端庄,为人聪颖。三岁懂得人事,七岁即学道法,曾参拜西王母,十四岁时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炼。天空山,就是泰山;黄花洞,就是山顶石室。三年修炼丹成,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泰山奶奶的故事: 

相传泰山奶奶受封还是北宋真宗时的事。据道教的说法, 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

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而且, 碧霞元君旁边女侍童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曹魏废帝嘉平四年(公元252年)的某天,任城郡樊县(今兖州黄屯)一户姓魏的人家生了个女孩。这家的男主人魏舒给宝贝女儿取名为“华存”。魏舒崇尚庄周,性情散淡,不慕功名,当时已经40几岁,还一事无成,经常穿着皮衣出入山泽,捕渔打猎,连让妻子儿女吃饱穿暖都做不到。但魏华存出生之后,魏舒的命运有了大转折。他先是被选中孝廉,担任渑池县令,后来累迁至司徒,还担任过兖州的中正官(魏晋时期品评人物品级的官员)。而魏华存更是不得了,后来成为中国道教神仙中仅次于西王母的女仙。

魏华存天生聪慧,性格沉静,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她老爹书箱里那些道家书籍,诸如《老子》、《庄子》、《太平经》、《周易参同契》等等。受当时问道求仙风气的影响,魏华存小小年纪就定下了要当神仙的远大志向,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是吃胡麻散茯苓丸,就是练习吐纳气息,想的全是练气凝神,白日飞升。亲戚朋友来串门,她也不愿意见,把自个儿关在屋里。什么少女春心、儿女情长,在这奇女子的心海中没有丁点儿波澜。因为厌倦世事往来,她还要求从家里搬出去,找个清静的地方独自生活。魏舒坚决没答应。等她长到了二十四岁,已经是冀州刺史的魏舒看着这么大个姑娘,天天就知道练内丹,不想着嫁人,发愁啊。他和夫人一合计,好说歹劝,软硬兼施,把她嫁给了河南修武令刘乂。

魏华存虽然嫁了人,可修道求仙的心思却日益高涨。她一手操持家务,一手把卷经书,日夜诵读,潜心修炼。到了晚上,等刘乂睡下,她就到另外一间屋子里诵经修道。据后世颜真卿《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中的记载,在这段时间里,魏华存心意累累,至诚至纯,感动了上天神仙,于是有三位真人下凡,到了她清修的静室。其中有一位清虚真人王褒授她《上清经》,并说:“你一心学道,精益勤奋到这样的地步,感动了上苍。我们几个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地来传授你神真之道。”清虚真人还说:“传授给你的这些经书,共计三十一卷,你一定要好好地按照其中的功法谨慎刻苦地修炼,修真成仙。你可不能私自给外人泄露这些经书的内容。如果你泄露了,以后就会成为最下贱的鬼魂,连家族的人也要受牵累。这些经书应当传给七个人,你已经是第四个接到传授的人。在你之后还将传给三个有缘人。你以后也要帮助有缘人霞举飞升,得道成仙。”另有一景林真人传授给魏华存一部《黄庭经》。魏华存得了经书后,夙兴夜寐,参悟其中道理,修为精进。因为魏华存单居他室,所以她的丈夫竟然对自己的妻子已经得到神仙垂青这样的大事懵然无知。

晋武帝太熙元年(公元290年),魏舒和刘乂先后去世。一年之中,先失其父,再丧其夫,但多年修道淬炼出的沉凝气度和勘破世事的智慧给了魏华存生活下去的勇气。她独自带着刘璞和刘瑕两个年幼的儿子,一边打理乱世将来前的生活,授书教子;一边悬壶济世,救助黎民,传扬道法。她这一派因主要修习《上清经》,被称为上清派,魏华存就是上清派的第一代太师。

在八王之乱前夕,魏华存窥见天机,于是带着两个孩子南渡,先是移居江西抚州,后又辗转进入湖南,最后在南岳衡山落脚。她在南岳衡山集贤峰下结草为庐,设立礼斗坛。她在江南又传道三十余年,后任天师道祭酒。魏华存为了使上清派的炼修功夫深入人心,把景林真人传给她的《黄庭内景经》草本加以修订整理后,又根据自己的修道经验一一注解,成为传世的定本。另外,她还将平生修道所悟写成《黄庭外景经》三卷。按照颜真卿《碑铭》的说法,这时候魏华存的道法修为已经深不可测,虽然八十高龄,却面若桃花,颜如少女。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魏华存在南岳衡山仙逝。

根据道教典籍的记载,魏华存仙逝后,被西王母派各位仙子迎接升天,封为“紫虚元君”,司命南岳夫人,道家典籍也称其为“魏夫人”。民间则俗称她为“二仙奶奶”,“大仙奶奶”就是西王母。魏华存成仙之后,她的侍女麻姑,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麻姑献寿”的麻姑,也是颜真卿老夫子写了《麻姑仙坛记》的那位麻姑,后来也脱离肉身成仙,成为道教女仙之一。

魏华存整理和注解的《黄庭经》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道教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王羲之写《黄庭经》换白鹅的故事是书法史上的佳话。另据学者考证,琅琊王氏都是天师道的信徒,也就是魏华存的信徒。王羲之有一个叔伯兄弟王建之还曾娶了魏华存的孙女刘媚子为妻。魏华存又精研隶书,是一代书法家,或许王羲之的书法也受到魏华存的影响呢?

魏华存是中国道教历史上第一位被尊为女仙的真实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

1《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唐颜真卿

2《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唐颜真卿

3《南京象山8 号、9 号、10 号墓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文物》2000 年第7 期。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和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也是道教的女仙。

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

西王母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是与人首蛇身的女娲、人首鸟身的九天玄女类似的兽形女神,在后代和女娲、九天玄女一样逐渐演变为人形姿态的神灵,成为中国神话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

西王母居于昆仑山上的瑶池,和东王公相对应。近代由于罗教系民间秘密宗教的盛行,许多人把无生老母与西王母视为同一神,号称“母娘”。

在民间传说里,因其名为王母而认为是天帝之母,其位阶与“东王木公”相对,故有称东王公为天父、西王母为天母。其形象一步登天,从豹尾虎齿的半兽女神开始逐渐转化为一位仪态万千、年可三十许的绝美人形女神,成为了尊贵的“西方天界之母后”。

掌管着长生不老的仙药,同时还主宰着位于西方昆仑山上的蟠桃园。象征物是蟠桃和三足鸟。民间还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王母娘娘的圣诞日,届时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会,宴请各路大小神仙,群仙为其祝寿于瑶池,又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她是汉代壁画中占据主神地位的女神,在《枕中书》和羌族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在天宫为女仙的首领,是修仙女性的女神,并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专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与华北地区所尊奉的碧霞元君混同起来。

民间信仰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

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由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由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以稻杆当作西王母筹,作为西王母的香火,求取庇佑。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帝都,并于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

而民间对西王母的崇拜,连官方也慎重其事,在一本记载西汉制度的《汉旧仪》里就记载到当时的郡太守和县令等级官员都要祭祀西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