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省市等上级来文进行登记,送阅及处理

领导 0 33

如何对省市等上级来文进行登记,送阅及处理,第1张

如何对省市等上级来文进行登记,送阅及处理
导读: 1、如何对省市等上级来文进行登记,送阅及处理2、给领导签字的用什么标签3、“机关领导人在文件正本上签名”属于办文工作中的( )。4、公文的分类,越详细越好5、领导指示性公文都有哪些种类?6、文书格式签名格式顺序应该是怎样的?7、当公文中出
  • 1、如何对省市等上级来文进行登记,送阅及处理
  • 2、给领导签字的用什么标签
  • 3、“机关领导人在文件正本上签名”属于办文工作中的( )。
  • 4、公文的分类,越详细越好
  • 5、领导指示性公文都有哪些种类?
  • 6、文书格式签名格式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 7、当公文中出现需要多名领导阅知的应怎么批转

一、对来文的密级和等级进行分类,然后按相关流水和标题及收文时间进行登记;

二、贴上文件处理单(可以自己动手制一个表格,内容包括拟办意见、领导批示、阅者签名及承办结果),并在“拟办意见”栏中填写意见,如请领导阅示和签名及时间等;

三、将文件送给领导批示,领导会在“领导批示”栏里写上由哪个部门或谁来处理,然后领导签名及时间;

四、根据领导的批示,将文件送给相关人员阅读,并让阅读人在“阅者签名”栏中签名和时间,然后将文件送承办者或承办部门处理,如属于急件,则在领导批示后先送达承办部门或承办人,然后再送阅读;

五、跟踪承办结果,承办部门办完后需在文件处理单的“承办结果”中填写承办结果,承办人签名及时间;

六、收回文件进行归案或送档案室进行归档处理。

给领导签字的用文件阅办单。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给领导签字的文件标签是文件阅办单,粘贴的时候应当是文件左边沿对齐和下边沿对齐,然后左边沿用胶水粘贴,同时张贴好以后要写上这份文件的收文时间,收文顺序号(这个收文顺序号是按年份,把单位的文件按收到的顺序编号),这样操作好文件可以传给领导批阅了。

答案:B

签署是指以机关***名义发文,由签发公文的***在公文正本署名位置亲笔签名,或者对于大批印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的手章,它代表发文机关。只有以签发人名义制发的公文,才有签署可言。故本题答案选B。

 一、公文的分类

  根据形成的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通用公文,指各类各级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函等;专用公文,指在一定专业机关和业务范围内专门使用的文件,如外交文件、司法文件、军事文件、会计文件等。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序,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制发公文的机关根据行文方向,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文件等。

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二、通用公文的文种

文种,又称公文的名称,用以表明公文的性质、适用范围和作者职能权限以及制发公文的目的要求等。在公文中正确标明文种,有利于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并为公文的撰写、处理提供便利。

我国行政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主要有:

  (1)规范性文件: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2)领导指导性文件:命令(令)、决定、指示、批复、通知、通报。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知。

(4)陈述呈请性文件:议案、请示、报告、调查报告。

(5)商洽性文件:函。

(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

中国***机关的通用公文文种主要有:

(1)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

(3)公布性文件:公报。

(4)陈述呈请性文件:报告、请示。

(5)商洽性文件:函。

(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

领导指示性公文的种类有:指示、命令、通知、批复。

一、指示的含义及分类:

1、指示,是上级领导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决定、命令等,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提出基本要求,指出方法步骤的指导性下行公文。指示同命令、指令的不同之处是:命令、指令一般由国家行政领导机关或***发布。指示,党的领导机关和***亦可使用;命令、指令一经发布,即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坚决执行,没有变通余地。而指示,下级可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象命令那样严格。

2、指示,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向下级发布指示,阐明指导原则、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另一种是针对某项工作、局部性的问题,向下级机关布置任务,说明意义,提出办法。

二、命令的定义:

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公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职员。

三、通知的定义:

1、通知的基本概念通知是一种指示性、部署性和告知性文体。

2、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① 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 ①完全式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②省略式,例如《关于××的通知》。 通知内容简单的,只写“通知”两字,这也是省略式的一种。 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 通知的主要内容。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 ,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 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要写明发文单位、联系人、发文日期并加盖公章。

四、批复的定义: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它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

1、如果是上级发来的文件或者秘密以上等级的文件一般是领导从高层到低层签,以便高层领导最先掌握情况;

2、如果是公司自己形成的文件,应当从低层领导往高层领导签,以便逐级把关,最后最高领导签发。

(一)有序的原则。公文传阅,顺序很重要,在实际操作中,文秘人员既要遵循公文传阅的一般程序,又不能死搬硬套,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否则,不仅会给领导之间造成矛盾,而且还会影响公文的效率和质量。对所有的公文,文秘人员一般先送办公室主任阅读、把关,然后送其他需阅知的对象。公文在传阅过程中,文秘人员应按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传阅。

公文传阅的一般程序是阅件一般先传主要领导后传主管领导,再传其他领导和有关部门;办件则应先传主管领导,一方面有利于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意见,另一方面有利于执行者按照主管领导的批示意见进行落实。

公文的特殊程序是紧急公文、专送公文和需要某位领导直接阅批的公文,应按照先办后传、急用于先阅、跳跃式传阅等方法处理。此时,文秘人员应在"文件处理单"上注明。

(二)及时的原则。公文传阅的时效性很强,快速和及时是公文传阅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保证公文及时传阅呢?一是取送及时。收到文件之后,马上进行清点、登记、分发,保证了公文传阅的顺畅。二是适当调整传阅顺序。有些文件传阅范围很广,需要很多领导和部门阅知,如果始终按一个固定顺序传阅,遇上领导外出开会或办事,定会影响传阅的时间和进度。因此,不失时机地适当地调整一下传阅顺序,便可加快公文传阅的进度。三是承办部门优先阅文。有的文件需要某个或某几个部门承办,并且时效要求较强的,如果等所有的领导都阅定后再送给部门阅处,势必耽误部门办理。主要领导阅后,即可给承办部门阅办,然后接着送其他领导传阅。四是分类设夹,区别送阅。对上级机关的批导性文件和需要办理的文件,急需处理的文件和一般参考性的文件,不要都放在一个阅文夹内,主次不分,要分别对待,分类设夹、传阅,对急件、特急件跟踪传阅,这样,就保证了公文传阅的时效性。五是掌握领导阅文规律。根据领导工作安排和活动规律,捕捉时机送阅文件;也可根据领导阅文快慢,适当掌握领导每次阅文数量,这样,就能避免公文的延误、堆积。

(三)安全的原则。安全是公文传阅工作的政治性内在要求。怎样才能保证公文传阅的安全呢?一是建立文件的接收、登记制度。文秘部门还应使用文件传阅、交接登记簿。登记簿上注有文件号、送阅部门、接收人、接收时间、退回时间、备注等栏目。这样就做到了心中有数,避免了盲目传阅,一旦出现文件遗失的情况,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既利于查寻,又便于确定责任。二是杜绝文件横传。公文传阅应该以文秘部门为中心点进行传阅,不允许抛开文秘人员在应阅人之间横传,以免传阅件失控、遗失。三是公文传阅要由专人负责到底,其他人员均不得代行其职。办理过程实行单线运作,纵向周转,由机关文秘人员一人经手,全权负责,以避免多人插手导致的职责不清和相互推诿。四是严格按照阅文范围和领导确定范围组织传阅,既不能随意扩大,也不能随意缩小;既不能多传一个人,也不能少传一个人。五是设置密级文件夹,封面贴有"密级"标志,提醒领导不要带出办公室阅文,密级文件即阅即退,没有阅完的也要暂时收回,以保证公文传阅的安全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