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你说的是京东物流的0001号员工呢?咱们先抛开刘强东当年许诺“五年买房”这件事,就说说人家刘强东凭什么给你买房?哪怕他是个重诺的人,起码你作为员工也得做出个样子吧?不求你做出多么出色的成绩,起码你要忠于企业、忠于自己的工作吧?如果你做到了这
你说的是京东物流的0001号员工呢?咱们先抛开刘强东当年许诺“五年买房”这件事,就说说人家刘强东凭什么给你买房?哪怕他是个重诺的人,起码你作为员工也得做出个样子吧?不求你做出多么出色的成绩,起码你要忠于企业、忠于自己的工作吧?如果你做到了这点,以刘强东的做事方法,送你一套楼又怎样?而且京东旗下本身就有房地产公司,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很轻松的事情。
咱们来说说这位京东物流0001号员工,他叫金宜财,在京东已经工作十多年了,他是京东物流的第一位员工。虽然京东物流经历过改革,但据说京东集团对员工还是不错的,管吃、管住、还管房,据说金宜财早就凭借这份工作买上了房子,也就是说刘强东也兑现了他的诺言,而金宜财自己也表示,只要集团不倒闭,不辞退他,他就会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说实话,我觉得刘老板很有一套,仅仅用员工自己的付出的努力,即为自己赚到了钱,又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还因此换来了一名员工一辈子的忠诚。
在现代职场中,什么是最可贵的?虽然员工的能力的大小可以决定这家公司的实力,但员工也是分369等的,与能力强的人相比,底层员工的忠诚度比什么都重要。仅仅因为刘强东的一句诺言,以及后续十年的工作努力,可以说京东成就了这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快递小哥,而快递小哥也真的把京东当作了自己的家,而京东再刘强东的带领下,不说做出什么特别大的成绩或成就,起码比国内大多数企业做得要好很多。
说实话,当初刘强东说出那句“五年买房”的诺言时,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在职场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对于老板画大饼这一套是了若指掌的,甚至都会举一反三了,一旦有老板跟我说这些话,我只当作什么都没听见,除非是老板立马兑现,像这种5年买房的承诺,我根本就不相信。但这一转眼多年过去了,人家还真的就买房了,这期间的人家也没换工作,一直是京东物流的头号员工,那也就意味着他靠着这份工作买了自己的房子。
虽然在一些别的企业也有类似的案例,但说实话能够对手底下小员工这么在意的,也就只有京东了。倒不是我给京东站台,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因为我可是淘宝的忠实用户,且很少在京东购买商品,但凡事讲究个客观评价,哪怕做不到绝对的客观,但起码要看得清客观事实,反正我觉得刘强东不能算是个商人,被称之为企业家更加确切,因为他比其他商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职场中永远不要跟领导称兄道弟,上次和自己的员工称兄道弟的是京东的东哥,东哥最近来过的不是很顺利,所以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
一: 在京东内部,熟悉刘强东的人都知道,刘强东喜欢喝酒,只要是东哥的兄弟,就得喝东哥喝上几杯。京东中酒场文化,同样是酒场文化。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叫做兄弟文化。刘强东不止一次在演讲中把自己的员工叫做兄弟。像这样子对自己称兄道弟的老板,刘强东是第一个。这种兄弟文化的形成的原因也是有迹可循。京东在创立之初就是刘强东和每个合作伙伴一起喝酒,然后才有了和京东的合作。最近东哥过的不是很顺利,东哥称兄道弟的兄弟自然也不是很好。
二:有些职场人因为巴结领导成功并且和领导称兄道弟,于是他们便有了狐假虎威的行为,利用领导的职权在日常工作中作威作福。就感觉他们在职场中“飘”了起来。有些人还滥用领导给予的权力,利用职位的特殊性“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当他们还享受在其中的时候,却不知道领导最怕的就是这种不良风气影响公司的秩序。因此在职场中你们很容易就会被领导提出公司团队。不管在哪个公司,哪个岗位我们做事都只需要秉承低调做事的规则。
倘若在职场上的领导都是自己的兄弟了,那么下班了以兄弟相称的领导让你帮他做额外的工作你愿意做吗。以兄弟相称的996是不是更让人讨厌。
开菠萝 财经 (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唐亚华
编辑 | 黎明
徐雷升任总裁、刘强东退居幕后之后,京东的首份业务成绩单公布。
11月18日,京东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营收2187亿元,市场预期2154亿元,略超预期。但这一季,京东的净亏损达到了28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盈利76亿元。
同一天,阿里也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财季,阿里营收2007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062亿元,同比增长29%,但增速略微下滑,净利润为2852亿元,同比减少39%。
对比来看,京东营收超预期但净利润下滑严重,阿里则是营收净利润均低于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当天,京东股价上涨约5%,阿里下跌11%。
刚刚过去的双11,京东声称,双11购物节销售额提升了29%,达到创纪录的3491亿元。9月,徐雷成为京东的二号人物,同时京东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透过财务数据和业务变迁,我们来看看京东的发展到底是高歌猛进,还是徒有其表。
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营收为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第三季度净商品销售收入为1860亿元,同比增长229%;净服务收入为327亿元,同比增长433%。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为1677亿元,同比增长343%。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长531%。
过去三个季度,京东的营收均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整体相对稳定,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略有下滑。增速上,过去三个季度相比去年同期也稳定在25%以上,但增速也在小幅度下滑。
成本方面,变化比较大的是营业成本和营销成本。本季度京东营业成本为1876亿元,同比增加了273%,其中,包括采购、仓储、配送等的履约开支从116亿元变成143亿元,涨幅为232%。营销开支也由去年第三季度的55亿元增加423%至78亿元。
第三季度京东经营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滑409%,经营利润率为12%,继续保持低利润率运营。同时,公司由盈转亏,净亏损额达到了28亿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76亿元。
对比前几季度,2021年第一季度,京东净利润346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4455%,二者均表现亮眼,第二季度,营收大幅度下降至478亿元,增速也下降了9709%。最近两个季度,京东的净利润持续走低。
至于亏损原因,财报中提到,2021年第三季度,因为股权投资带来的亏损达19亿元,而2020年第三季度亏损仅有3亿元,主要是“由于某些股权投资对象的非现金减值所致”。 也就是说,京东投资的公司股价下跌,导致京东的账面亏损加大 。不过,具体是哪些公司,财报中并未提到。
另外的亏损,京东解释为京东物流以及新业务的投入加大。京东表示,其中96%的成本和费用都用于实体经济投入,主要有商品采购、基础设施、物流履约、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对品牌商家扶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5522亿,同比增长250%,增速可观。
资深电商从业者孟奇认为,京东营收尚可,净利润下跌严重,投资亏损是一方面,另外,一些重点项目市场表现一般,如京东今年出资53亿入股的尚品宅配,同时,传统业务收缩及调整,如新通路业务的调整,新的京喜业务等,也会导致成本增加。
“ 总体来说,京东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了基础建设上,在消费趋于保守的大背景下,京东还算是稳住了基本盘。从股市上也可以看出来,市场对其的表现比较认可 。”孟奇说。
海豚社联合创始人那明远也认为,京东在物流和技术上的投入对未来是长期利好,是加强京东护城河的动作。
几个月前,成立13年的京东,首次正式拥有了二号人物。
9月6日,京东发布公告称,京东零售CEO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汇报,同时公布的还有京东 健康 的人事调整。加上2020年12月底京东 科技 、京东物流的调整,京东旗下四大业务全部换帅。
很多人将此举解读为刘强东正式交出了京东的执行管理大权,退居幕后。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8年,京东受刘强东事件影响,股价大跌60%,市值蒸发了90多亿美元。这时,徐雷作为准“二号人物”浮出水面。
徐雷上位后对京东的业务和人事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 京东内部的职业经理人陆续出局 。
但老员工也没能长期把持大局。2020年12月,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三驾马车”业务中的两位代表人物,陈生强、王振辉双双卸任各自集团CEO职务。尤其是王振辉,在京东物流上市前夕离开,这让外界唏嘘不已。密集的高管变动背后,刘强东收权的信号越来越明显。
所以,不管是2018年的退隐,还是2021年让出总裁职位,刘强东从来没有真正退出管理。如今,他还持有京东139%的股份,握有769%的投票权,在一系列放权收权的运作后,从控制权上来看,京东依旧是刘强东“一个人的京东”。
京东在成立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身陷亏损泥潭,过去三年,京东开始盈利了,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业务的调整,也就是重回零售主业。
这一业务的主要执行者正是徐雷,徐雷将原先以品类为核心的架构,变成了前中后台。离客户最近的职能为前台,中台的核心是把过去十几年所积累的经验标准化,后台则为整个商城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持与风险管控。
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在2018年徐雷担任京东零售CEO后,京东当年实现了4620亿元的总营收,同比增长了2751%,2019年,京东总营收增长到5769亿元,同比增长2486%,2020年更是增加到7458亿元,同比增长2928%,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京东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05亿、362亿和472亿。
净利润方面,京东在2016年-2018年分别亏损3855亿元、288亿元、2801亿元,到2019年开始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189亿元,2020年净利润更是达到了49337亿元,涨幅超过了300%。
不过,不同于阿里这样的重营销的平台型业态,京东更重视自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技术、团队服务能力。 重人力的特质使得京东始终是一家重资产公司,成本常年居高不下,商业模型没有那么“性感” 。
京东方面称,2021上半年,京东物流为26万一线员工支付的月平均工资支出超过11万元,同时还为快递员提供包括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在内的六险一金。对于普通员工,京东也“大方”了一把,今年7月13日,京东宣布将用两年时间把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
拥有40万员工的京东,短期之内可能始终是一家在苦活累活中抠利润的另类互联网公司。
而且,对比阿里、拼多多,京东年度活跃用户仍存在差距。从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一年内,拼多多增长了222亿,阿里增长了17亿,京东只增长了115亿。数据显示, 截至6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达5319亿,阿里对应数据为912亿,拼多多为85亿 。
第三季度,阿里的这一数字变成了953亿,京东为5522亿,阿里增长4100万,京东单季增长2030万。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已经失去了电商第二的位子,并且短期内很可能只能一直保持在第三位。
京东的零售主业稳定上升,但新业务也不能落下。
京东之所以被拼多多赶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利用好下沉市场和微信的流量。拼多多将二者结合配合上社交玩法,迅速打开了一个电商蓝海市场。
京东显然不甘放弃这一市场,2019年10月,京东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正式亮相。
2020年,社区团购又成了巨头追逐的新风口,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美团的美团优选、滴滴的橙心优选以及阿里的盒马鲜生等平台混战社区团购。2020年12月,京东将京喜升级为京喜事业群,包含了四大类业务:主打社交电商的京喜APP、主打社区团购的京喜拼拼、为下沉市场线下门店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京喜通(原京喜新通路),以及提供物流服务的京喜快递。同时,京东还斥资7亿美元投资了兴盛优选。
半年时间,京喜拼拼在全国覆盖超50个地级市。但据媒体报道,京喜拼拼在近期撤出了山西市场,至今已关停7省的业务。今年5月以来,京喜拼拼接连退出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和青海等省份。不止京东,整个社区团购赛道在近期迎来调整,橙心优选被传也在裁员、收缩等。
新业务表现如何?我们来看财报。
第三季度,京东2187亿元收入中,有1980亿元来自京东零售,占比约九成,还有257亿元来自京东物流,占比约一成,包括京东产发(京东旗下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服务商)、京喜、海外业务等相关的新业务总营收为约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不到3%。
但新业务带来的亏损达到了207亿元。而京东业务中唯一盈利的京东零售,第三季度经营利润才794亿元。所以,京东的新业务是拉低公司整体利润的重要因素。
当然,过去三年,京东在阿里和拼多多的强势进攻下仍然保持了增长。同时,疫情给了京东一个很好的契机,证明了自建物流的正确性,今年中概股股价大幅回调的时候,京东跌幅比其他公司小也验证了京东的抗风险能力。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指出,京东盘子没有阿里、拼多多大,但有物流、自营业务,是最稳的,别人很难进攻。京东面临的挑战在于,流量陷入瓶颈,未来增长难度大,同时,京东是一个拥有40万员工的庞大组织,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京东前员工张野则认为:“京东的主业稳中有进,但新业务亮点不足,如新业务中京喜、社区团购、7fresh没有太大的成效。”
回到本质,京东虽然把零售、 健康 、物流、数科拆分成了四个公司,但这还是京东原有的业务板块,这几年,京东并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只是在资本运作上更娴熟了。
2020年,是京东系的上市大年。6月,京东控股的物流公司达达赴美上市,同月,京东集团回港二次上市,9月,京东数科提交招股书,12月,京东 健康 在港股上市。而后,到2021年5月,京东物流上市。除了因金融领域监管问题未能上市的京东数科,京东旗下几块主要业务均顺利上市。京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但京东的几大业务在每个领域都有强悍的对手,零售业务有阿里、拼多多, 健康 业务有阿里 健康 、平安好医生,物流有四通一达、顺丰,数字 科技 业务有蚂蚁集团,新业务成效不足,还得继续努力。
未来,要想保持市场对它的想象空间,京东需要更多故事。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野为化名。
京东集团7月13日宣布,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到16薪,这是一个让普通打工一族羡慕不已的普惠措施。该消息冲上热搜,全网叫好。
我们认为,这是继6月18日刘强东公开发表致股东的一封信之后,强势回到公众视野的又一大举措。
不是因为刘强东主动囔囔着要回到公众视野,而是因为京东接连发布的都是重磅信息,公布的都是提振行业信心、提升口碑的重大举措,其创始人刘强东难掩锋芒,而自动地回归到公众视野中来了。
美团骑手并不是美团的正式员工,滴滴网约车司机与滴滴公司的关系,是一种所谓“共享经济”的模式,而京东快递小哥,却是京东的正式员工,这是较大的不同。
京东物流集团20多万一线员工,80%来自并不富裕的农村,这些快递小哥人均月收入过万元。对待一线员工如此慷慨,京东做到了行业标杆。
为什么说刘强东的回归无法阻挡呢?
一来,京东近些年的成绩难掩锋芒,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归功于隐秘掌舵人刘强东。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京东净收入约2031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为364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更厉害的是,旗下子公司接连上市,且都成为百亿千亿级的超独角兽公司。
2020年12月8日,京东 健康 香港上市,目前的市值是3350亿港元;2021年5月28日,京东物流港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市值2448亿港元;
2020年6月5日,京东控股公司达达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628亿美元。此外,独角兽企业京东数科也在上市计划之中。
用一句话来形容:子公司纷纷上市,刘强东身价暴涨超千亿。
这样的成绩,有多少个国内企业家能做到,何况还是在疫情肆虐的艰难年月。
其二,对普通员工出手阔错,是京东的基因之一。这也是,和快递小哥称兄道弟的大东子刘强东悄然翻身的最主要原因。
收入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共情是留住人才最合适的价码。在“心存敬畏,永葆情怀”的致股东信中,刘强东说:每个保安、保洁员、快递员都跟京东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公司克扣员工五险一金,牺牲兄弟们六十岁之后保命的钱,那么,这家公司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痛定思痛,3年前刘强东的退,换来了京东这些年更多的“进”。
几十万名一线员工为他叫好,新霸主刘强东重回公众视野的气势已无法阻挡。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