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赏析

员工 0 45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赏析,第1张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赏析
导读: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

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

伤别之余,诗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用问句,是问诗人自己,也是问友人。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诗人送别时极端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

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说得好:“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

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言简意赅,雍雅得体。

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杜甫《赠卫八处士》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杜甫《石壕吏》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 杜甫《野人送朱樱》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 杜甫《别房太尉墓》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 杜甫《野人送朱樱》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 杜甫《别房太尉墓》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 杜甫《别房太尉墓》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 杜甫《别房太尉墓》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 杜甫《野人送朱樱》

1杜甫的送别诗句有哪些

1《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唐代: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4《野人送朱樱》

唐代: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5《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唐代: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2杜甫写的送别诗大全

杜甫写的送别诗有以下1、《赠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2、《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3、《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4、《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5、《西门山》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行。

6、《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7、《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8、《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9、《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10、《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11、《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12、《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13、《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14、《送韦书记赴西安》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

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茫然。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

3杜甫写过什么送别诗

杜甫写的送别诗有以下 1、《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2、《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3、《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4、《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5、《西门山》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行。

6、《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7、《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8、《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9、《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10、《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11、《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12、《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13、《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14、《送韦书记赴西安》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

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茫然。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

4杜甫的送别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杜甫《赠卫八处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杜甫《石壕吏》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 杜甫《野人送朱樱》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 杜甫《别房太尉墓》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 杜甫《野人送朱樱》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 杜甫《别房太尉墓》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 杜甫《别房太尉墓》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 杜甫《别房太尉墓》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 杜甫《野人送朱樱》。

5杜甫的送别诗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浥,湿润的意思。

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 ,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

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 颔联 、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班马”是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

行客稀少现环境的冷清,反衬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

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南浦,南面的水滨。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南浦就和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诗句,江淹《别赋》中也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句子。

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景衬情。“凄凄”渲染别情,“袅袅”倍添秋意。

前者写内心凄凉愁苦,后者写秋景黯淡萧瑟。秋风萧萧,木叶飘零,秋风愈紧,别意愈与浓。

此时此景,怎不叫人倍增离愁。 而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

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以上几首诗都通过生动地细节描写,来抒写对离人眷恋不舍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动作、心理传情,或以语言、声音达意。

描写形象传神,离情真挚感人。 二: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别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工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跟你离别的意绪呀!”不直说,立刻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

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

6杜甫的送别诗句有哪些

1《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唐代: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4《野人送朱樱》 唐代: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5《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唐代: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杜甫的送别诗有《赠李白》、《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西门山》、《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送韦书记赴西安》等。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古代的文人墨士送别亲友时一般都会吟诗来表达他们与亲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以下是送别的古诗欣赏,欢迎阅读。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选这首诗,从语言上来说,并不怎么美。对于赠别诗这类题材的'诗,也要以感情的真挚、深度来评判。这首胜在语句质朴而沉郁,感情真挚,品着品着就觉得很凄楚。果然诗如其人。

  王维 ·《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把诗佛、诗仙、诗圣三人的赠别诗放到一起,他们的风格便一目了然。尽管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没遁入禅宗,但诗中的哲理意味已有。我曾写过“一江春色一江情”,似之,却不对。情就是景,景就是情,充盈天地,离离不断。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当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可敌之。

  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真,情真,一个“脱”字,性情也真率。千金宝剑,不如一片心,今人送别,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味道了。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首跟以上那些,又是不同,造境是成功的,而且这首诗对仗很工整,值得我们学习。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这组诗,让我们见识了王勃赠别诗的别样风格。但第二首比第一首好得多,情景交融,浑然无迹,深而婉。我们要向王勃学习,你不要说学习什么王维李白,那是你学不来的,但王勃可以学习,虽然王勃也很难学。有人说,我要熔铸众家之长,问题是你一个都学不好,还想贪多嚼不烂?只能走火入魔。

  许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满天风雨下西楼”经典的以景结情,但立意新、意深、境广,格调清逸。日暮酒醒,满天风雨,给人无尽凄婉,有不堪承受之感。中唐以后,能有此气象者,是屈指可数的。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 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 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 寂寞养残生。

奉济驿,在成都东北的绵阳县。严公,即严武,曾两度为剑南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四月,肃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因前已写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故称“重送”。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

严武有文才武略,品性与杜甫相投。镇蜀期间,亲到草堂探视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彼此赠诗,相互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一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真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苏轼《南乡子·送述古》说:“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山也当是这样。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

伤别之余,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自己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而今一别,后会难期,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用问句,是问自己,也是问友人。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诗人此时此刻极端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

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有云:“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若提“青山”句在前,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若“昨夜”句在前,便会直而少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是此诗平中见奇之处。

诗人想到,象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肃、代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言简意赅,雍雅得体。

最后两句抒写诗人自己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江村”指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傅经顺)

参考资料:

http://www17356org/viewthreadphptid=1284

该诗题目意思是杜甫在奉济驿再一次送别严武写的诗。

奉济驿,在成都东北的绵阳县。严公,即严武,曾两度为剑南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四月,肃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因前已写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故称“重送”。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

严武有文才武略,品性与杜甫相投。镇蜀期间,亲到草堂探视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彼此赠诗,相互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