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一号超级考生档案 姓名 张超杰 年龄 18岁 高考分数 692分 特殊身份 理科状元 推荐学校 新郑市二中 才艺展示 组装收音机 超级经历 把家里种的很多西瓜都刻上了“清华北大”的字样 超级语录 “天才这个词不应该随便用,我从没见过天才
一号超级考生档案
姓名 张超杰
年龄 18岁
高考分数 692分
特殊身份 理科状元
推荐学校 新郑市二中
才艺展示 组装收音机
超级经历 把家里种的很多西瓜都刻上了“清华北大”的字样
超级语录 “天才这个词不应该随便用,我从没见过天才。所有的好成绩都是靠努力得来的,我不比别人聪明。我最大的特点是自信,我总是做好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努力。刚上高三,我就定下总分702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我自信的基础。”
新郑市龙王乡小田王村里,一处普通的农村院落,两层红砖瓦房。客厅主墙上的装饰画,因墙面返潮已看不出颜色,贴满两面侧墙的奖状十分抢眼。
就是这个小院出了今年全省理科状元——张超杰。
他高考总成绩692分,其中数学150分,语文121分,英语138分,理综283分。
1989年出生,毕业于新郑市二中的张超杰,今年还不足18岁。当他把爱因斯坦作为偶像,立志要到清华北大上学,想当物理学家时,还不到10岁。在高考志愿栏里,提前批次他填上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第一批次第一志愿他填了“清华大学能源动力与自动化专业”。
●小学时立志成为科学家
张超杰是个十足的小帅哥。眉目清秀,精神的短发,架着副近视镜,橘**的t恤衫、浅米色的裤子,脚下一双普通的帆布球鞋,粘着地里新鲜的泥巴。
超杰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拿到全省状元,他估的分数是675分,他说:“我原先的目标,是郑州市前10名。”
超杰的家人和邻居都说他很内向,村里很多人都几乎没见过他说话。但超杰说起喜爱的物理,谈到今后清华的生活,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那种自信难以掩饰。
小学四年级时,超杰去表哥家玩,一套《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让他爱不释手,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爱因斯坦、杨振宁、达尔文这些人到底是做什么研究的,但当科学家的愿望开始在他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超杰脱口而出,“爱因斯坦。”“当所有人都认为现代物理这座大厦基本建成时,他大胆提出自己的相对论,彻底震撼了现代物理学。”超杰希望自己在生活里是个普通的人,而在学术研究上他有着“霸气”。
小学老师无意说过的话,“半国英才出清华”,让超杰一直铭记在心里。虽然他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清华所在的北京离自己有多远,但他的心,已经慢慢飞出了种满花生的小村庄。
“那一年,超杰把家里种的很多西瓜都刻上了歪歪扭扭的‘清华’,‘北大’字样。”超杰妈妈马金荣隐约觉得,自己这个沉默的儿子,内心里有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志向。
●妈妈用花生教会状元数数
超杰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摆弄收音机之类的电器,拆开了再组装上。学物理,他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能量和动量部分的内容。“因为这部分最难学,有挑战性”。
可是,整个高三阶段,做得最少的也是物理习题。“我不敢做,一拿起来物理题就放不下了。每攻克一道难题,那种成就感什么都代替不了。有一次,我拿到一套物理模拟试卷(共10份卷),不到三天就做完了。”
母亲马金荣初中毕业,父亲高中文化水平。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对超杰的启蒙教育挺早,妈妈带着两三岁的超杰去地里摘花生,总会先捡出一堆教他数数。
今年大年初一,几乎所有人都在休息的时候,超杰做功课直到半夜两点。马金荣回忆:“夜里一点多我起来去上厕所,突然发现他还趴在那儿看书,就问他咋还不睡觉。孩子说今天的任务没完成不能睡。”这任务是小杰自己给自己定下的复习计划,他是个做事很有计划的人,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这也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小孩子难免有贪玩的时候,马金荣一遍遍告诉超杰:“今天的事就在今天做完,不然明天的事还会拖到后天,你就永远做不完,永远比别人慢。”在马金荣的印象中,超杰从来没落下过作业。
●没事时会给父母做顿饭
超杰和80多岁的爷爷、15岁的妹妹、父母住在一起。东厢房摆着两张床,他和爷爷各占一张;妹妹则和父母一起住在西厢房里。家里可称上电器的仅是一台电视机、两台电扇、一台还套着包装箱保存很好的洗衣机。
为了能揽到帮人盖房的活儿,超杰的父母5点就出门,天黑才回家,一天一个人能挣下20多块钱,一年能挣4500元左右;家里10亩地一年的收成合3000多元钱。“家里所有的收入,都是为了供这两个孩子上学。”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父亲搓了搓手,“只要他能读,硕士,博士,我们也供。”
超杰自上了初中就开始住校,升入高中后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平时生活节俭,半个月还花不完100元钱,生活却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马金荣总说:“超杰可孝顺,没事的时候会给我们做饭,有时候一边做饭一边捧着书看。”超杰说自己没什么爱好,不看书时,偶尔踢踢足球,经常下地帮着干农活儿。
●班主任认为超杰胜在心态好
“这是我第一年带高三毕业班,就带出了一个状元,真是非常幸运。”张超杰的班主任姬超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激动。
“超杰胜在心态好,发挥稳定,完全发挥出了自己平时的水平。”姬老师说超杰虽然看起来内向,但在熟悉的同学面前很开朗,自信而不张扬,对自己认定的事情,非常有毅力。
超杰在一测的时候,考了新郑市第二名,到了二测,就考到了郑州第一名。姬老师说,超杰成绩比较稳定,和同层次学生比起来,他心理上更成熟,并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超杰期望自己将来能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他报的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希望自己能为国家的军事、航天物理事业做出贡献。
记者对话理科状元
●将来打算做研究
记者:你报的是工程物理本硕博连读,都说工科学时间久了,人会变得傻气?
小杰:不会的,这是我喜欢的专业。一直研究喜欢的东西,就不会变傻。
记者:除了偶尔踢踢足球、看名人传记之外,你几乎没什么爱好。上大学后,打算在爱好方面做改变吗?
小杰:以前上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考大学,没时间干别的。上大学后,我会尝试着做些改变,学学上网什么的。
记者:除了这些,你的大学生活还有什么打算吗?
小杰:目前还没有。先用半年时间熟悉再说。
记者:毕业之后准备做什么?
小杰:准备做研究,我喜欢安静,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做研究。
记者:这个暑假你打算怎么过?
小杰: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家教,让我帮那个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我想试试,也想自己挣点钱。(今报记者 李萌 赵媛 高冬丽/文 尚鑫/图)
有人生下来就注定是不平凡的人,他们是夜空中璀璨的星,是高原上奔跑的精灵,如夏花般绚烂,如焰火般瞩目。他们便是人们口中的"天才"。所谓天才,正因为上帝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东西,才会使生命如花火般熊熊燃烧,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抹痕迹。
河南曾经出过一个天才,14岁便以750分高分考上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这位神童名为何碧玉,碧玉碧玉,真是一块宝玉。
14岁考上清华,人称"考神"
2000年,14岁的何碧玉以满分75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顶级学府清华大学。小小的年纪再加上满分记录,一时间成为人人传唱的"考神"。而考神真的是天赋异禀,自幼异于常人。
何碧玉于1985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出生。她从小就天资过人,称她为"神童"毫不为过。小时候,当同龄的小伙伴还在识字的时候,她已经可以阅读文章和背诵诗文了。10岁那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河南省新乡市一中少儿班,这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招收的学生都是智力非凡的人。
在少儿班何碧玉与一群天才学生一起学习,只用了4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级和初、高中6年的所有课程。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早的完成义务教育,参加高考,然后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
最终,何碧玉以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学习,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学霸不止于读书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的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何碧玉的父母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二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均是华北石油局的高级工程师。对何碧玉的教育也是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何碧玉从小在数学方面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可以请教父母。并且父母在她小时候就交给她一些微积分、简单的高等数学题等等,以更高的眼界和视角去教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在这样充满学术与知识的家庭氛围中,何碧玉得以徜徉在知识的天堂,感受到智慧的乐趣,这对她日后的成功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对何碧玉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孩子在快乐健康的状态下成长,成绩分数不是最重要的。父母对子女总是抱有期望的,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何碧玉的父母对她是极其宽松的,从来没有给她非上清华、北大的压力。妈妈对她说过一句话,至今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顺其自然,什么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也正是如此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宽容与孜孜不倦的教诲,让何碧玉虽身为天才,也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一步步按照生活的轨迹与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正是如此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何碧玉的天赋不仅仅体现在读书学习上。她自小就不是一个只会待在房间里闷头读书的人,在艺术方面也有涉猎,精通琴棋书画,在歌舞弹唱方面也是颇有天赋。在课余之际,她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多次登上学校舞台进行表演,成为人人称赞的"大家闺秀"。
身体健康是生命的第一位,也是学习的保障。高考之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有好的体魄,充沛的精神,才能全身心投入高效率的学习。何碧玉也极为重视身体锻炼,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她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留学美国,忘却曾经誓言
因为感恩母校以及诸多师长前辈的教导与帮助,何碧玉曾在出国留学前,立志学成将来学有所成后必将回国,报效祖国。然而在美国多年,这句誓言也石沉大海,被她遗忘在流逝的时间里。
2004年,何碧玉完成清华大学本科学业,为了继续深造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她毅然选择赴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继续深造,之后一路顺风顺水,拿到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美国国立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自身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何碧玉打算回国,报效祖国。
然而,命运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插曲,从此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方向。正值何碧玉考虑回国的时候,早先就已经注意到她优异的工作能力的美国纽约大学,向她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她出任学校神经学系助理教授。面对顶级学府的诚挚邀请,准备回国的何碧玉犹豫了,毕竟若留在美国,将拥有良好的学术和研究氛围以及深厚的专业资源。
最终,何碧玉接受了这份邀请,留在了美国,至今未曾归国。即使父母和大学导师想让她回来,将自己的所学倾注于祖国的青年的教育上,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何碧玉却迟迟不肯回国,当年的誓言也不再提及。
传闻不断,现状究竟如何?
高考的传说一遍遍被流传,关于何碧玉的传闻也未曾间断。有人说她已经定居美国,拿到了绿卡;也有传言说她已经在美国结婚生子,生活事业幸福美满,何碧玉究竟现状如何呢?如今已35岁的何碧玉,其实从2016年进入NIH工作一直没有改变。
不论坊间关于何碧玉的传言如何,选择留在美国,她一定有自己的考量。毕竟作为高智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她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选择的权利。无论她是否还记得曾经的誓言,如今身在何处,是否回国,其实这些并不影响她对祖国的感情。无论何时,她想回国,祖国一定是敞开怀抱欢迎她的。
尾声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对于学霸也是如此,她也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有自己选择生活的自由和权利,是不应该被别人的看法和价值观所束缚、所绑架的。归国与否,无关她个人的人品与道德。
文/半夏
(一)
第一学历,是我的硬伤。
总觉得自己起点低,读书少,知识匮乏。
在我上初中的年代,滑县师范成为几乎所有学生追逐的目标,毕竟,考上师范,就意味着有了一个铁饭碗。所以,为了这个铁饭碗,多少人把自己最好的年华消耗在初中,复读一年又一年。听说,有人,初中上了九年。
尽管,历经各种困难,终于如愿上了师范,但心中对大学的向往,有增无减。没能上大学,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时至今日,我依然有大学情结。
2014年9月,接到国培通知,我要去河南教育学院学习三个月,方式是顶岗置换。当时,校长为了免除我的后顾之忧,没有给我安排课,让我放心地去学习。虽然教育学院在全省排不上名次,但毕竟是大学,为此,我兴奋了好多天。
在教育学院那三个月,是我最充实快乐的三个月,也是我生命开始拔节生长的三个月。
后来,去大学参加培训的机会接踵而至,不仅去了河南师范大学,还去了河南大学。每一次的外出都是经历,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成长。
2013年暑假去北京,冒着酷暑,挤上地铁,不怕排长队,临近傍晚,走进清华大学的校园,走一走,看一看,满心的喜悦,对那些清华学子,更是充满了艳羡。尽管时间紧急,我还是赶在天黑之前,来到北京大学门口看了看。清华和北大,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他们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更代表了中国学术最前沿。
2017年,再次去北京,利用学习的间隙,我坐上城际公交,跑到天津南开大学,再睹名校的风采。尽管当时的南开大学正在修缮,但一进大门就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雕像,让我顿生敬仰之情。漫步校园,还偶遇一塘清荷香。
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去一些大学校园里走走看看,比如开满樱花的武汉大学,还有上海的名牌大学复旦。
(二)
在9月份,滑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侯永杰老师在微信上联系我,有没有去过清华大学?想不想去清华大学学习几天?这样的好机会,我当然求之不得,2013年去清华只是匆匆一瞥,能够在清华大学学习几天,我会好好地感受和品味清华的卓越不凡。
在侯老师的指导下,我填写申请表,在十月份便接到通知,10月的14日到18日,参加清华大学伟新教育扶贫中学班主任培训班。
13日下午,在潇潇秋雨中,我来到清华,尽管有学员在班级群里给我分享了位置,我开着导航在原地打转将近一个小时。最终找打所谓的服务楼,报道,安排住宿
走进住宿的房间才知道,四个人一个房间,没有室内卫生间,床底下有一个不锈钢盆儿,不知道是洗脸用的,还是洗脚用的。出来一看,一个楼层一个卫生间,男女各两个蹲位,男女共用三个洗手池。在我参加的所有培训中,清华大学这种住宿条件是最差的。但是,想想,这是北京,这是清华大学,寸土寸金的地方,也就释然,微笑着接纳,慢慢习惯。
但是,当我走进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508教室,当我聆听了一场又一场专家报告,我才知道,一个层级有一个层级的水平,清华大学的培训,着实属于高大上。
(三)
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这次来清华,学习是目的,是根本。
几天的培训下来,有几位专家的几个观点给我的印象深刻,他们提供的策略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北京二外附中的付晓洁校长,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整个人透着质朴的本色,完全没有全国名校长的那种张扬和对我们这一帮乡村教师的不屑。整节课,他的观点,以及他的做法,听起来都很接地气,但又觉得他的那些理念以及那些理念指导下的行为,都是大道至简,朴素平凡中却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付校长是一个特别善于学习又特别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话,听起来及其普通,推敲起来,却又觉得字字珠玑。比如,他把教育归结为几个关键词:成长、成熟、成人、成才、成功;比如,他说,老师正在一点一点摧毁一个孩子,把孩子教傻;比如,他说,德育,是老师举着旗子走在前面,而不是老师拿着鞭子在后面赶;比如,他说,关门的是上帝,开窗的是自己这些话,反复斟酌,仔细推敲,背后都隐藏着教育的朴素真理。还有,他的德育工作“五字方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德育路径。德,包括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育,应从尊严、品格、个性入手;研,研真实的德育问题,研自然的德育过程,研和谐的德育氛围;讨,谈论德育经费、资源;会,留缺口、开窗口、安接口。
付校长最触动我的一句话就是“关门的是上帝,开窗的是自己”。这句话是从《圣经》里那句“当上帝为你关上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圣经》一定是在歌颂上帝的仁慈,但是,我们都知道,哪有什么上帝?生活的现实是,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还是很残酷。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抱怨,靠自己,自己给自己找出路,用力扒开黑暗的缝隙,让光亮照进来。或许,可以这样说,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
第二位对我有触动的专家是崔成林老师,第一次听他的课,发现他是一位执着于课改的真专家。从网上查找他的资料,看到了著名的“崔成林十问”,每一问都直指问题核心,每一问都振聋发聩。这次,他给我们讲的是“深度学习”问题,这个问题立足课堂,直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课堂上老师的“假教”和学生的“假学习”。
崔成林老师直击课堂上知识碎片化课堂抽象化的问题,提出“金课”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提出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内容整合、建构反思、迁移运用、问题解决、批判理解,最后要求老师们在备课中成长,在上课中成长,在评课中成长。
一边听崔老师的讲课,我一边在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我身边同事的课堂。有的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在教会的学生会的问题;有的老师,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把学生教得云里雾里;有的老师,一味地讲,把学生当知识容器;有的老师,只抱怨学生不爱学习,却不反思自己的问题殊不知,课堂上暴露出来的大部分问题,责任在于老师自己。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课堂,基本上都是浅层次学习。把学生引向深度学习,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大部分老师还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我们的老师都需要学习。
最能打动我的是高金英老师,她和共和国同岁,是全国著名的“宏志妈妈”,曾受到国家***的接见。没有想到,看上去那么普通的老太太,却是那么的有趣;没有想到,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太太,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她会玩魔术,她会说绕口令,她知道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她清楚当一个好老师需要的素养和能力。三个小时的讲座,我们就像在听单口相声,笑声不断的同时,又能深刻体会到这个老太太的智慧和魅力。
当时我就在想,等我七十岁的时候,我能不能让自己这么有趣?看看吧,不少的年轻人,每天都活得了无生机,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孩子,更是整天无所事事,颓废消极。高金英老师说,未来有八种人将被社会淘汰:知识陈旧的人、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玻璃心,心灵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计较眼前目光短浅的人、情商低下的人、不善于学习的人。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要努力地培养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这八种人。
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灵魂有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年轻。学习,是最好的化妆品,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人大附中的刘顺舟老师,讲述他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带给我们启迪和思考。幸福也是一种能力,除了良好的心态,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强大自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的刘倩竹老师,一个研究生毕业的音乐老师当班主任,通过两年的努力,带学生做数学、英语、物理三练,愣是把年级最差班带成了年级正数第一。他们这些一线老师的方法策略,或许我们无法照搬,但他们的做法,会带给我们思考和启迪。也许,我们也可以在绝境中另辟蹊径,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和奇迹。
(四)
不能不说,现在的培训,时间上都安排得特别紧,基本上不会预留在附近玩玩看看的机会。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周,也只能趁着中午或者下午放学的时间,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我们第四小组,趁着要完成以小组为单位个性拍照的机会,顺便游览了清华大学的主要景点。
一路行走,一路美景。
清华大学的东主楼,我们全班合影就是在这里拍的。那么,这个东主楼应该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体态巍峨,结构坚固。
闻亭,为纪念革命志士闻一多而建的亭子。伫立在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前,我仿佛听到他的《最后一次讲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紧挨着闻亭的是自清亭,散文家、诗人、学着、民主战士,诸多的身份告诉我们,朱自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人风骨。
对我最有吸引力的是清华园。清华园,最初是皇家园林,是康熙年间建的皇帝行宫。“水木清华”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设计真的是别具匠心。一泓秀水,水中虽已是残荷,却也是独具韵味。可以想象,夏季的荷塘,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绝对是一景。荷花池南侧,是秀雅古建筑“水木清华”的正廊,据说正额上“水木清华”四个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庄美挺秀。“水木清华”正中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朱自清的塑像,在荷花池的北侧,因天色渐晚,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看,所以便匆匆离开清华园,没能和朱自清先生合个影,甚是遗憾。
近春园,是皇家园林的另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据说,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被大火化为灰烬,沦为孤岛。如今的近春园,被诺大的荷塘包围,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
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门额上刻有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了图书馆、大礼堂、古月堂所到之处,都是风景,有文化的积淀,有历史厚重。
为清华大学感到骄傲,也为自己一个小小的乡村教师能来到清华大学学习一周而感到自豪。
在清华,所有的遇见都很美!
在清华,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立志就要远大。当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时,他就有斗争的动力,也只要经过斗争,才有扎实的根底,才有完成远大志向的时机。在学习上,一个人想要取得好成果,最好就是立下远大志向。
3年前,河南就有这样一个意志刚强的女孩吴铮,从不上辅导班,却幻想要上清华北大,最终从86余万河南考生中脱颖而出,以676分摘得2017年河南省文科状元,如愿考上北京大学光华学院。
吴铮的优秀远不如此,她的班主任在采访中,就这样评价她:“吴铮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特别勤奋,也是十分刻苦。喜好比拟普遍,唱歌、画画、演讲、下棋都会,口才十分好,还当过学校一些活动的掌管人,在北大博雅方案中取得奖分资历,还创造过一项专利。”
据理解,吴铮在家经常做家务,看到本人切黄瓜或者土豆特别的厚,而且很惧怕切到手。所以,为了避免切菜切到手,她创造了一项专利——多功用防护菜刀。这项专利让吴铮在北大博雅方案中,取得加10分录取的资历。
或许有的人以为吴铮出身很好,天赋异禀。其实并不是这样。
她家境比拟贫穷,家住西峡县重阳镇燕子村,父母都是务农为生,有一个哥哥在外打工。虽然家里贫穷,但是她却很早就给本人立下远大志向,以考上清华北大为幻想,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或许吴铮也有一定天赋,至少能够肯定其智商并不低。但是,有时分兴味和天赋还要靠努力来兑现。特别是在贫穷的家庭里,即使是天赋异禀,也不可能立刻变现,依然需求后天的加倍努力,才干发明美妙的将来。
吴铮之所以考出好成果,是由于她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态度,三是习气。
有志者“事可成”。当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时,他就有斗争的动力,也只要经过斗争,才有扎实的根底,才有完成远大志向的时机。
由于家里贫穷,吴铮从未上过辅导班,但是她懂得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以考上清华北大为幻想,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了目的的吴铮,在学习上很积极。上课认真,跟着教师走,她说:“我的学习办法就是置信教师,跟着教师的步伐走,上课效率才干更高。”
在教师眼中,吴铮是个专注、仔细、擅长考虑、谦和的孩子。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态度,她的成果自然很好。
“刻苦、勤奋、爱学是最大特性。”这是父亲对她的评价。父亲说,孩子每天都会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从不拖到第二天,有时分,一道数学题,能做到夜里十二点。
同时,吴铮有一个爱看书的习气,学习之余,喜欢爱文学名著、散文、哲学等书籍。
吴铮一个乡村女孩,不惧困难,立下远大志向,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气,很难怪她实力如此雄厚,固然不是每次都考全市第一,但是简直每次考试都在前五。
值得一提,吴铮在2016年参与了清华大学的冬令营,也被评定为优秀学生,与参与北大的博雅方案,共取得了两个学校的加分录取资历。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三年高中的努力拼搏,吴铮不负众望,在2017年高考中,考得优良成果,以676分摘得省文科状元,胜利圆梦,考上了北大。
往常,吴铮已是一名大四学生,本科毕业在即,置信在将来,她也可以经过努力,具有本人的一片天地。
河南有6名学霸被提前保送到清北就读,他们共来自4所中学,分别是郑州市第一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河南省实验中学。这4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每年都会有不少的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
在有些学生如火如荼的准备高考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已经走到了他们之前成为了保送生,根本不需要参加高考就会有学上。并且保送生被保送的学校都是比较不错的,比如说清华或者北大。想要成为保送生是行为不容易的,不仅要有很好的语言功底,还要参加一些学科竞赛,要获得不错的名次,不然也是没有办法成功的。并且保送生的竞争也是极为激烈的,你感觉自己非常的优秀,其实有人比你还要的厉害,让你感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小编在上面所说的4所中学就是极为不平凡的,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很好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竞赛能力,让他们通过竞赛去读心仪的学校。
在这6名学生中有学生是来自于外国语类的中学的,从中可以看出外语在被保送的时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外语特别的优秀就会在展示自己的时候脱颖而出,也能让考评官看到你身上的优势。而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重点大学不是特别的多,又很重视教育,所以河南的内卷化是非常严重的。只能说强中自有强中手,河南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很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的,希望孩子能够都有很好的起点,可以读好的学校,这样未来就会拥有更大的选择以及发展空间。
在这四所学校中,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共有三名同学被保送,说明这个学校真的是与众不同的读这所中学,就代表这半只脚踏入了名牌大学的上门。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