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

孩子 0 22

家长应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第1张

家长应不应该陪孩子作业
导读:陪孩子写作业的终极目标,是早日不用陪孩子写作业。你陪孩子写作业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做作业从来不拖拉?整洁又不出错的完成作业?你觉得自己能实现愿望不?如果能很顺利的实现,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事迹

陪孩子写作业的终极目标,是早日不用陪孩子写作业。

你陪孩子写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做作业从来不拖拉?整洁又不出错的完成作业?

你觉得自己能实现愿望不?

如果能很顺利的实现,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事迹了。

所以陪写作业这件事的效果: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剩下90分靠做梦。

在教育中:“正是所有的不适应,才给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给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机会。”

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是成长。而需要适应和成长的,首先是家长,是我们自己。

OK,定了调子,说答案。

家长可以(不是应该)陪孩子写作业,而且应该被动陪,坚决不要主动陪。

更重要的是:陪孩子写作业的终极目标,是早日不用陪孩子写作业。

这也是我经历儿子整个一年级之后得出的经验。

主观上,我是特别不想陪儿子写作业的,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只要是他自己的事情,只要是他能够成长,就一定伴随着家长的放手。

我们放开孩子的手,他就能学会自己走路

我们“笨”一点,耐心的等孩子慢慢说,孩子就能更快学会说话

我们心大一点,没眼色一点,不管孩子吃饭快不快,孩子就能更早学会自己吃饭

我们放手,孩子就会自己动手。你不盯着孩子的作业,孩子才能自己安排自己的作业。

关于陪孩子写作业,我听到的来自老师最好的建议是:就算看到孩子写错了,你也不要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依赖,老师也不知道孩子哪里会错、哪里不懂。

如果你每天都帮助孩子完成一套完美的作业,老师反而很被动,老师以为是孩子懂了,可其实是家长懂了。

对于作业,你要给孩子从小灌输一个观念: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要为自己负责。

但客观上,我儿子总是凑到旁边要我陪他写作业,让我做不到“不陪孩子写作业”。

那么,当孩子有两种需求的时候,我们应该“被动陪作业”。分别是孩子需要陪伴,以及孩子需要帮助。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仍然有很多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比如胆子比较小,或者安全感不足等等。

这种情况,你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要记住自己的“定位”,你是一个陪伴者,只要出现在孩子的身边或者视线范围内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盯梢”的、“纠错”的,“眼要瞎,心要大”,不听、不看、不问,安安心心当一个温暖的“透明人”。

即便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向你求助,你也不要包办代替,你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也不肯定,可以给你提两个建议,这是我的想法,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另外,让孩子有能力自主完成作业,还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分别是身体发展准备、环境布局准备、父母自己的心态调整、游戏化辅导方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5个方面,内容过于详细,请看下文链接。

如何有效地辅导孩子写作业?

总之记住,作业是孩子的责任,家长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人”。

愿我们都能早一天不用去管孩子作业。

尽早告诉孩子先做作业的好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一些先做作业的好处:

1 避免拖延:如果孩子先做作业,可以避免拖延,避免到最后时间不够而导致作业没有完成。

2 集中注意力: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3 提高成绩:如果孩子先做作业,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成绩。

4 减少压力:如果孩子先做作业,可以减少学习压力,避免在最后时间赶作业而导致焦虑和紧张。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先做作业的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总之,告诉孩子先做作业的好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任何决断地说陪或者不陪的,都是……。

陪孩子写作业是有个过程的。

第一阶段,肯定是陪,陪着把习惯建立好。

说到做作业,我们得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作业?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吗?还是为了孩子自己的成长?

把作业的问题解决,也就解决掉了2/3的烦恼。好,那如果孩子做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作业,那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应该获得什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来谈一谈,孩子做作业,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收获。

一、培养起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做作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别觉得这个事情小,一点都不小,这是一种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做了六年的作业,还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我只能遗憾地说,他浪费了这几年做作业的时间。想象一下,孩子以后工作了,领导丢给他一堆任务,他到底是能够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一件一件有条有理地完成呢,还是拖拖拉拉,毫无章法地去做呢?做作业,是非常好的锻炼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机会,而且这个还不是老母亲给的任务,是在孩子心中极有威严的老师给的任务,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母亲/老父亲,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辅助孩子,将这套时间管理流程建立。而且就在一年级的第一个月建立,如果第一个月没建立,那就第二个月。如果一年级没建立,那就二年级。总而言之,就从今天开始。

二、拓展知识,将知识建立联结。

孔子有句话:温故而知新。在回顾已知的知识的同时,能够知道新的知识。咱用现代一点的高级一点的语言说来就是:将知识拓展甚至是系统化的能力。如果今天做了这道作业,却只局限在这一道里,不知道以后碰到类似问题了可以用这个方法,不知道举一反三,不能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那这场作业,效率太低了。

三、知道问题所在,及时改进。

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没有粗心,有没有随意应付,不懂装懂?知识点是不是没有巩固,哪里存在盲点?这些,都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的。做一次作业,能发现一个bug,然后集中全力解决这个bug。这一路bug打下来,其实真的是一件特别爽的事情。但如果你都不知道孩子出了哪些bug,你想打打不了,等小bug成为运行系统问题时,那才是让人崩溃的事。

想一下,如果每一次作业,孩子一来能培养起时间管理的能力,二来能拓展知识,三来找出潜在问题,再顺便把学校的作业完成了,是不是一举四得。

具体方法看下文。

第二阶段,还是在陪,但这时候得让孩子知道你也是有事情要做的,同时把重点理清。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最应该做的几件事情:

一、看书、学习。爸爸妈妈也在看书,也在学习。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每个人的事情,是一种常态,而不是小学生才做的事情。孩子接受了这个设定,她就不会觉得做作业是一件特殊任务,而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而已。既然是日常事务,也就不会太有抵触心理。有计划地开始,循序渐进地结束。拿起一本书,拿起一支笔,端正地坐在一旁,一方面提供了陪伴,一方面其实也是起一种榜样的作用,我在认真学习,我坐的很端正。

行不言之教,这就是尽在不言中的教育。其实我很反对给孩子一张学习桌,大人就在旁边盯着,时刻跳出来。想一想如果你下班了回家,要回顾今天的工作,也有一个人在你旁边,啥也不干,就负责盯着你有没有犯错,这样的场景想想就觉得尴尬。陪做作业的同时,自己也学习;陪孩子练字的,自己也要拿支笔练字。照这个方法做,就算你一个月只能陪写作业5次,也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正面影响。

所以,我特别建议在孩子上一年级时,先不要买学习桌,就在家里的大书桌或者餐桌上,大家一起看书,一起学习。等孩子习惯养好了,再视情况买学习桌。

二、提供反馈。很多事情可以渐渐放手让孩子做了,比如说学会自己计时,学会自己找到标准答案(书上有的)。但一开始,孩子非常需要父母来提供及时的反馈。比如拼音,是声母错了还是韵母错了。这样的反馈在很多教练那里能看到,比如足球队队员踢球,这个球踢的哪里不到位,教练直接指出,下次就可以进行调整。越快速而直接的反馈,越能帮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但这样的反馈是直接的,不需要评价,尤其是贬义的评价,当然,其实也不需要夸奖,除非是表扬孩子的努力和坚持。一个好的教练不会说:你这球都踢不好,真笨。这样的话对于队员是没用的,只会打击队员的信心。怎样说有用——就是具体哪里有问题,怎么改,就行了。比如说六六最近读拼音用的时间长,找出原因是因为z错误次数很多,那我就会建议说问题在于z这个声母,那我们今天重点练习z,练习结束后,再来总结z的发音有没有进步,读错了的时候有没有及时调整。一次两次,这个bug就消除了。下次再遇到zh的问题,也是用这个办法。

给孩子提供具体的反馈,孩子将基础夯实,避免回炉再造。

三、教学习的方法。一年级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孩子对学习还充满了热情,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这时如果引导的好,孩子建立了好的习惯,那真的就是四两拨千斤,省无数力气。陪孩子学习整理物品,比如书包放哪里,课本怎么收拾。教会孩子怎么读题。遇到难题时怎么解决。用什么心态对待学习。这都是陪伴的时候可以提供的实打实的帮助。教了方法以后呢,也不是说就不用管了。你还得多观察观察,如果孩子做完会检查,孩子新用了哪个方法,就及时地送上小份鼓励:我发现你学会了用刚学到的方法,很不错,很会学习。

父母到底该不该陪着孩子写作业?

近年以来,朋友圈流传着许多关于陪伴孩子做作业的段子,其中不乏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笑中带泪,让人感慨万千。

据说一位孩子的妈妈为了更好地辅导孩子作业,也为了该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于是决定报考教师资格证。通过两年的努力,最终成功拿到教师资格证。想起以前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三人合作的小品《奥运火炬手》,其中黑土给白云做陪练,结果黑土练上去了,白云却……

随着孩子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课业压力越来越大,有家长的陪伴多少会让孩子更加安心,遇到不会做的题还可以向家长请教。但是也并非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好脾气,有时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讲了好几遍孩子仍旧不能理解自己讲解的解题思路时,难免会怒火中烧,一顿胖揍也是有可能的。孩子在紧张的氛围中也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样的低质量陪伴有却不如无,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陪伴都会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反馈。

父母在陪伴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先让孩子独立完成,也就是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哪怕是出现了错误,家长也不要立刻加以纠正,因为经常这样做不但会打断孩子的思路,还会让孩子跟着家长的思路走,每当遇到遇到难题时就不愿意自己思考,被动地等待着家长的“指导”,企图从家长那里得到答案。而这种依赖一旦形成,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还应该注意不要过于负面评价孩子。孩子在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很少能100%将习题都解答正确,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家长不应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上课干什么去了?”“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就不会呢?”。长此以往,孩子会容易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家长的陪伴,更多的作用在于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好习惯让生命熠熠生辉。

如果孩子还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尤其是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适当地陪伴孩子,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形式,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迎接一个学业的新起点,也帮助孩子获取良好的学习感受和调整适当的学习心态。因为很多孩子厌学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如果这一时期没有从幼稚园那种随便和随性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将错失学习习惯的最佳培养时机,那么在未来要加以纠正会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到底要不要陪伴孩子写作业,相信各位家长心中自有一杆秤。还是那句话,孩子学习的道路还很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好的习惯,人生自会熠熠生辉!

现在许多孩子的任务其实是非常重的,他们不仅要在学校里面承担着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在家里面的时候,父母也会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但是这个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有一些比较大的影响的。因为毕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天性还是比较喜欢玩儿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够去阻止他们自己的发展,并且他们自己在玩耍的时候也能够学习到一些比较宝贵的精神。

不应该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

比如说团体合作的意识,与他们自己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展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一些能力。在我们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家长去给孩子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其实是十分没有必要的。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些家长来说,他们也会感觉到给孩子布置作业也是一件非常让自己头疼的事情。不仅会引来自己孩子的反感,而且对于自己来说也会让自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那么就我个人而言,家长其实是不应该给孩子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的。因为毕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自己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下的时间,他们应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他们自己如果喜欢哪一个兴趣方面的发展的话,他们应该去遵循自己的发展原则,这个时候对于他们自身以后的一些发展或者是工作来说才是有一定铺垫的作用。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一些喜好,或者是自己的一些想法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的话,这样会阻止他们自己的发展,而且也会花费掉他们自己的时间。而这样的一些时间,明明可以做一些能够提高效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