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古琴的典故

老师 0 99

关于古筝,古琴的典故,第1张

关于古筝,古琴的典故
导读:古筝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

古筝

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古琴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

扩展资料

古筝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琴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列子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开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里<聂政的故乡>、申诚、顺物、因时、干时)。

正声十八段(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狥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人、扬名、含光、沉名、投剑)。

乱声十段(峻迹、守质、归政、仇毕、终思、同志、用事、辞卿、气衔、微行)。

后序八段(会止息意、意绝、悲志、叹息、长吁、伤感、恨愤、亡计)。

这个,其括号的每一个词,都是每一段的小标题。因为广陵散是一篇带有叙事性的曲子,你结合曲子背后的故事,应该还是能理解其中的一些意思的。(现在的普遍说法是这样的。《广陵散》全曲共有45个乐段,描写的是勇士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当年聂政的父亲给韩王铸剑,违了期限,为韩王所杀。聂政听说韩王喜欢听琴,就想扮作琴师接近韩王。在山里,他请了位老师教他弹琴。为了通过关卡不让人认出,他用漆涂脸颊,用石头砸掉牙齿;为了改变声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哑,年深月久他终于弹得一手好琴。一天,他在京城门楼下弹琴,“观者如堵,马牛止听”,韩国人都被他琴艺征服了。韩王得知有这样一位弹琴高手,就派人把他带进宫里献艺。进宫时,聂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他弹的琴曲博得韩王和群臣的赞扬。就在这时,聂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韩王刺死。然后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彻底毁坏了面容,自刎而死。韩人将他暴尸于街头,悬千金,征闻这刺客的姓氏和籍贯。

史记的记载是这样的: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聂政这么做的目的是保护严仲子,而聂荣以为是为了避免连累自己。但聂荣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名”,以避免聂政成为无名刺客。)

你结合着故事,对着琴谱,再听着管平湖先生的弹奏,应该就能理解七八分了哈~

开幕式时的那床琴是太古遗音·师旷式古琴,相传出现于晚唐,为唐琴,长122厘米,额宽22厘米,尾宽14厘米,藏于中央音乐学院,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曾经由已故的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

古琴演奏者是陈雷激

陈雷激,1967年出生于上海音乐世家,9岁开始学习古琴,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直至大学毕业。十余年学琴生涯,一直师从于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龚一先生,在古琴演奏上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他出音刚劲,徽分精到,音准从不含糊游离;表现上追求拙朴纯真,摒弃矫柔造作,重功力而轻外表,听来既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惬意,意味无穷。1989年录制专辑《七弦一绝》。

大学毕业后陈氏旅居法国。在法期间,攻读了法国(Reims)国际州立音乐学院及(Ruerl-Malmaison)该院的指挥专业。他指挥过“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美国“Blue Lake”青年交响乐团;“葡萄牙里斯本市立交响乐团”;南斯拉夫“Sarajevo”歌剧院乐团;波兰“Katowice”交响乐团;意大利 “Pesccarese”市立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兰州市交响乐团”;“成都市交响乐团”;并担任过“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法国巡回演出特邀指挥;“北京葡萄牙现代音乐节”特邀指挥;“法国(Ruerl-Malmaison)国际州立音乐学院青年学生乐团”音乐总监及常任指挥等。

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弘扬国粹古琴艺术。在欧洲等地,他先后举办了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达百场之多,并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尝试罗忠鎔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琴韵》、刘湲作曲的古琴协奏曲《幽兰》、陈其钢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等作品。还出版了十多张古琴专辑,其中由法国国家广播电台(RADIO FRANCE)“OCORA”出版的《梅庵琴谱――陈雷激古琴独奏专辑》荣获2005年法国Charles Cros基金会评选的“世界音乐最佳演奏唱片奖。”

2003年,回国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指挥硕士学位。2004录制最新专辑《养和的故事》,被他的启蒙导师龚一先生评价为“古琴界不可多得的一个”。现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青年民族乐团”首席指挥。

但是又听说那床琴并非真正的唐琴,据 鞍山日报记者 王薇报道:奥运开幕式用的不是唐琴,而是现代斫琴师王鹏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