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平京东母婴店月销100万,母婴潮水退去只剩“薄利多销”的底裤?

客户 0 28

60平京东母婴店月销100万,母婴潮水退去只剩“薄利多销”的底裤?,第1张

60平京东母婴店月销100万,母婴潮水退去只剩“薄利多销”的底裤?
导读: 笔者在着手准备这篇稿件时,脑中总闪过那句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的母婴行业发展至今,论 历史 ,和各大快消品行业相比,依旧是短暂又缓慢的。但如果把母婴行业的开局,类比为打 游戏 ,那必定是开

笔者在着手准备这篇稿件时,脑中总闪过那句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的母婴行业发展至今,论 历史 ,和各大快消品行业相比,依旧是短暂又缓慢的。但如果把母婴行业的开局,类比为打 游戏 ,那必定是开局满级Buff加成的天选之子,初期优越的营商环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赚得盆满钵满的店老板。

但俗话说的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若是没风了呢?

能在顺风盘里如鱼得水不是本事,逆风翻盘者,才有两把刷子。

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

母婴板块的发展起始,原本就是百货、超市的一个品类,市场扩容后,才慢慢出现了母婴专卖店。

于是当时买母婴产品有两个购物渠道,要么去超市,要么就去母婴店。但母婴店货品全,还有导购给顾客介绍产品的用途功效,那时候这就叫“好的服务”,不像超市,货就摆在那个地方,你爱买不买。

那时候的老板或导购,就是靠忽悠,都能把产品卖出去,消费者的信服度很高。

当时的宝妈宝爸都是75后 85前,科学 育儿 的知识已经开始普及,年轻人们不再像以前老人带孩子一样粗糙了。纸尿裤、奶粉、营养品、奶瓶等品类开始兴起,需求量直线上升。

这波消费者还没有经历营销套路的洗礼,整体较为单纯,推品极其容易。把宝妈约到店里,给点赠品就很高兴。做一场促销活动,奶粉、纸尿裤都整箱整箱地买,奶瓶、用品销量也非常好,推啥买啥。

那是个暴利的时代。奶粉的进货价70,却能卖200多元,一个乡镇店一天的营业额都过1-2万。

门店从厂家直接拿货,都是5折、4折甚至3折,最多打个8折就卖出去了,几乎相当于进1万块钱货,就能挣1万块钱,一年 1000 万元的店非常多。

像山东的鲁西南地区,山东最穷的地方,一个100~200 平米左右的小店,一天的营业额都至少能达到2-3万。

“简直是个金矿。”经历过母婴黄金年代的从业者说。

迅速地扩张

这么挣钱的蛋糕,谁不想来吃一口呢?

大量的人开始知道了这座金矿。但由于信息较为落后,大家根本不知道怎么干,连货源都找不到。没关系,加盟店拯救你。可爱可亲、爱亲等品牌,催生了一大波加盟连锁。

加盟在当时非常的兴起,只要有货源,就能卖出去,只要能卖出去,就能做代理,进而找下面的门店,做控货控区,整个县城只供一家店,合作非常愉快。

当时一个县城,只有一两母婴家店, 一年的纯利润就能挣个四五十万。

门店老板们有点飘了。换谁谁不飘?笔者穿越回去开店,也肯定飘!摁都摁不住。

许多老板干上几年,就走上了换车、换房、换老婆的“人生巅峰”。

母婴行业的待遇也在不断提升。厂家和代理组织会议,原来中午安排个盒饭套餐就可以了,一两年以后,必须安排精致食宿,再往后走,就必须得安排星级酒店+晚宴大餐了。

母婴业甚至能助力 旅游 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欧洲……各大国际景区,都遍布了母婴人的足迹。

十年的黄金期,真是母婴行业最挣钱的时候了!

好日子不是一直都有

捡钱的时代总会过去。

天,变了。

最开始一个县城也就2、3家店,而且基本都只开在医院、商场商业圈、社区的周围,买个奶粉要主动找母婴店。但到了18年,开个导航随便一搜,仅济宁曲阜一个地方就能有30多家店,小乡镇一条街上也能有5-6家店,甚至更多。

母婴店铺的整体数量在急剧增长。16年的工商局调研报告显示,仅山东省办理有奶粉流通许可证的,就有1万多家。

越来越多的母婴人加入行业,竞争激烈起来。

这是内战。

外战则是互联网,线上切割掉了一部分市场,尿不湿、服装被切割了将近80%左右。

顾客所能获得的信息资讯也越来越对称,比如买个奶瓶,以前的时候你说是150,她就买150,顶多打个八折,120也就买了,但现在宝妈到店里,大部分只是对比一下价格,因为已经在网上看了好多款式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顾客变精明也就算了,出生率也在逐年下降。

利润被削减,母婴老板们为了保住盈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始大量增加一些服务项目,游泳、小儿推拿、产后、塑身、减肥、中医……

哦呦呦,母婴店成了什么都能干了?

没办法,你不干,有别家干了赚钱。

这是内卷。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母婴老板,没有在前期的机会风口上,迅速地扩张、发展和积累资金。

一有钱就拿去买房、买车,消耗了,遇到行业变革阶段,他们根本没有家底支撑,来抵御行业的变化。

有大量老板一看风口情况不好,就把股份卖了、或者把店铺兑出去了。甚至直接转行,做商铺租赁,或者干餐饮去了。

还有一些老板,过去盲目扩张开店,想要冲击规模,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不仅没形成规模,反而形成累赘,形成负担。

全怪大环境么?

近几年,疫情的爆发,更加速了母婴市场的更迭,线下客流减少,新的品类迅速增多,顾客的口味一天一个样……母婴老板也开始大量发展新的品类:全家化产品、营养品、儿童粉等。

卖东西不赚钱,许多门店转做产康店、 健康 管理型店,积极变革,但仍然一波又一波的母婴门店沦为“糊口店”。

母婴店发展最好的时候,常规店一般都是35平一个员工,不然忙不过来,而现在,为了压缩成本,每个店最多只有3个左右的员工。

沦为“糊口店”,真的全怪大环境么?

“现在的母婴店干不好有三点:心浮气躁,沉不下心去推品;佛系经营,不做提前的预判布局;又想要高流量,还得要保持高毛利。”一位渠道大佬说。

第一,很多门店今天听说全家化好,开始进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明天又想做线上直播,自己开了视频号,没干两天就搁置了;后天又想推毛利较高的营养品,没推两天叫苦不迭,顾客不买账!

极为任性,一个项目不好干,就立马干下一个,最后发现哪一个没干好。

要知道,能把某个品类深耕到底的门店,就算只在一个县城卖奶粉和纸尿裤,也能做成同城最好的店。

第二,在前期盈利能力最强的时候,大量的母婴店丝毫没有认识到,目前的盈利,只是阶段性的红利,没有提前布局的意识,没有储备店铺的竞争能力,红利消失时,资金、专业都没有跟上的店,只能一波又一波地被淘汰。

第三,很多母婴店,实际上是自己一步步把顾客推出了门。

近期很多老板提出一个观点:顾客的消费力在下降,推品难。

这是事实。但你没有看到市场的另一面吗?

在京东纸尿裤销售排行榜上,第一的品牌是帮宝适,第二是花王,第三个是好奇。但这些品牌,在很多母婴店已经消失七八年了。大家都觉得毛利太低太透明了,懒得做那点小生意。

但有一个案例让笔者印象深刻:一个60平米的京东母婴店,每个月接近100万的销售额,一晚上就能积累50多个单子,早晨员工一上班来不及开早会,第一时间统计单子,4小时内同城送达。

薄利多销,营业额非常漂亮。

这何尝不是一条路呢?

很多顾客进店,本来就想买一个产品,但是导购却使劲地推营养品、服装、新上的儿童粉等高毛利产品,下次她就不来了。

毕竟谁买东西不是为了高性价比呢?

当一切红利消失殆尽,商场上只会余下赤裸裸的竞争较量,谁能抓住顾客的心,谁能选品好,谁做的服务到位,谁过去维护的客情好……谁就能更好的活下去,并在时局中获得新一轮的增长。

当浪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该店挺好。

美儿宝贝母婴店在母婴用品领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

美儿宝贝母婴店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其母婴用品系列涵盖了多个方面,如奶瓶、婴儿用品等。产品符合相关卫生安全标准,并取得了相关的生产许可证。该店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为全国更多的年轻家庭提供专业的母婴产品。

好。

1、商品品质有保障:小飞象母婴店注重产品品质,只选择优质的母婴商品供应。与知名品牌合作,严格把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检测,确保所售商品符合安全、健康的标准。

2、商品种类丰富:小飞象母婴店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种类,涵盖了从孕期到婴幼儿各个阶段的需求。无论是孕妇用品、婴儿护理用品还是儿童玩具等,都能在小飞象母婴店找到。

3、价格合理:小飞象母婴店坚持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商品,注重性价比。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采取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商品。

说的很好呀,在网上卖这个有机牛奶,然后又推销水果蔬菜,我认为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关于有机牛奶,其实还有很多说法,具体我好好给你分析一下,你好好看看吧!

近日,奶粉圈后台不时有渠道商或是终端店主询问能否推荐几款有机奶粉。确实,随着有机产品的不断升温,有机奶粉市场这块“大蛋糕”已经引起不少乳企或渠道的注视。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消费者日益注重奶粉质量、安全,以安全著称的有机奶粉无疑有成为新热销的潜质。”

有机奶粉有“玄机”

很多消费者只知道有机奶粉价格贵,那究竟有机奶粉有何玄机呢?根据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由上图可知,有机食品已经是安全顶级,生产要求顶级的食品。而有机奶粉生产要求更是极为严格, 有机奶牛采食的是不受农药污染的有机饲草料,不得使用化肥、农药、转基因等,必须遵循生物自然生存环境生产,是有机食品中要求最严格,工艺要求最高的有机食品生产。相较于普通奶粉,有机奶粉自然对婴幼儿自身,更天然安全、更少吸收农药等残留物。

仅是有机奶源并非真有机

目前市场上有的乳企持有有机奶源认证,就大肆宣扬误导消费者认为生产出的奶粉是有机奶粉,这种奶粉就能成为真“有机”吗?

按照全球有机产品的评定标准,要生产出真正的有机奶粉必须要有有机牧场,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还需要有机奶牛食用的有机牧草不可使用任何化肥、农药、抗生素、饲料等物质;有机奶粉中的有机配料必须达到95%以上,其他营养素的添加不能超过5%。

此外,有机奶粉的生产要求也是有别于普通奶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要求,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应当配备专用设备,如果必须与常规加工共用设备,在有机产品加工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并进行有机原料的冲顶加工,并要求对加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述,这才能让有机奶粉的安全性更能得到保障。

因此,只有机奶源是远远不够的,做到有机产业链才是真有机。如果有以下两种情况都不能对外宣称有机奶粉,一是有机成分少于95%多余75%可注明含有有机成分;二是有机成分少于70%。据《奶粉圈》新媒体,目前已通过配方注册的有机奶粉有18款,如下表:

有机奶粉是趋势更需多方重视

此前,奶粉圈&奶粉智库做过一份《2018年中国家庭有机奶粉消费现状调研报告》,共回收问卷3116份,其中有效问卷2705份。据调研数据显示:

有7323%的人认为有机奶粉好,其中有4835%的人认为有机奶粉很好。仅有033%的被调研者认为有机奶粉不好。

随着人们收入的稳步提升,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更关注商品的品质和安全,有机食品的市场必然越来越活跃。即使有机奶粉价格偏贵,身为父母的他们也愿意为其买单,因为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有机奶粉的天然安全。

尽管有机安全无污染是消费者选择有机奶粉的第一大理由,但消费者对有机奶粉的认知度还是比较欠缺的。不了解有机奶粉的仅占1638%,但整体认知程度不足,更多的是一般了解(4481%)和比较了解(2961%),很了解的仅占921%。市场还需要不断去教育。

此外,在被调研者了解有机奶粉的途径中,门店推荐是了解有机奶粉最主要的途径(7804%);其次是从朋友推荐(3686%)、PC端网站(3638%)、手机端(3571%)、电视广告(2946%)。

由此可见,母婴店更应该重视有机奶粉,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而乳企在建设母婴门店渠道的同时,保证产品品质、打造良好口碑,加强渠道建设和推广也很重要。

其实,消费者教育离不开乳企的活动策划,有机奶粉的宣传也应该灵活创新,从过去的单一概念宣传,添加线下互动式体验。比如惠氏启赋与京东母婴、京东物流试水“黑科技”尝试用无人机配送奶粉,给消费者增添新体验;悠蓝选择林志颖成为全球首位“有机甄选大使”的同时还邀请千组家庭共同见证其成功挑战“最多人一起演奏八音筒” 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随着飞鹤、伊利、澳优、蒙牛雅士利、合生元、宜品、明一、惠氏、雀巢等乳企加入有机战队,有机奶粉市场会不断扩容。但有机奶粉的市场教育明显还不够,如何在这一片有机蓝海之中站稳脚跟?笔者认为乳企还需要足够重视有机奶粉市场的发展,考虑如何进一步加速有机全产业链的布局和提升消费者对有机的认知,创新营销方式给消费者更完善的购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