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嫁衣

老人 0 24

奶奶的嫁衣,第1张

奶奶的嫁衣
导读:                      奶奶的嫁衣                                            一 一2011518         五一节回乡下收拾老祖屋,看着墙上祖父祖母的画像,照片里的

                      奶奶的嫁衣

                                            一 一2011518

        五一节回乡下收拾老祖屋,看着墙上祖父祖母的画像,照片里的祖母笑眯眯地注视着我们,显得很慈祥。我久久地凝望着她,任思绪渐渐流淌。

        祖母是老公的奶奶。我第一次到老公家见到她时,她虽然年过八十,但是耳不聋,眼不花,身子骨硬朗,自己烧饭,自己洗衣,说起话来声音亮亮的。她是个爱干净的老太太,即使临死前九十多岁了,依然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蓝布褂,齐耳发,利利落落的。

        奶奶娘家在黄坦山里,她父亲是一个做酒的商人,家里开着酒铺,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家境虽然走向没落,但还是比较殷实。奶奶有 2个哥哥,从小就沐浴着父母的疼爱和兄长们的关爱,人称“三妹”。可是,好景不长,在她10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新娶了继母,从此告别了幸福的公主生活。继母对奶奶也算不错,但与奶奶亲生母亲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是有所差距的。父亲总是很忙,无暇顾及女儿的日益长大,也很少在家。李家三妹一天一天出落得亭亭玉立,成了附近村庄的一枝花。来家里说媒的踏破了门槛,奶奶父母“相”中了其中一个媒人口中爷爷的家境和人品,为了探个究竟,奶奶父亲和媒人一起赶到爷爷家,直至他亲自看到爷爷高大俊俏的相貌和殷实的家境,终于放心了。可是,令他老人家揪心的是,那时交通不发达,奶奶家到爷爷家还不通公路,得全凭两腿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意味着以后看女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为了女儿的幸福,只得割舍自己的那份亲情。为了弥补愧疚,奶奶的父亲狠狠地给了女儿一笔在当时价格不菲的嫁妆,在四乡八邻一时成为美谈。

        奶奶的哥哥们带着奶奶去了一趟大上海,购置了嫁衣、首饰。在那个年代,简直不可思议。老公开玩笑说:“奶奶当年到上海去置办嫁妆,相当于现在的年轻人去法国巴黎购买嫁衣。”当奶奶着一袭凤凰牡丹的旗袍,脚蹬大红高跟鞋,身上佩满了丁当银环,从大轿子上徐徐下来时,一身的华贵和美艳惊动了小山村。人们潮水般地用来看热闹。当然,更为轰动的还是一路上长长的十里红妆。有个看热闹的大爷说自己活到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嫁妆。这一场婚事办下来,足足给黄家挣足了面子,成为了乡里的一方美谈。

        奶奶嫁给了爷爷后,一口气生下了4男3女7个孩子,改变了爷爷家三代单传的历史,造就了黄家枝繁叶茂的大家庭,加上娘家不菲的嫁妆,奶奶的公公婆婆对奶奶宠爱有加。奶奶和爷爷一起勤俭持家,造了双台门四合院。她养儿育女,帮衬邻居,大度谦让,深明大义,她的贤惠深得村里族人们的赞许敬重。当她晚年佝偻着背走进老年协会,那些老人纷纷“嫂子,嫂子”地给她让座。

        当儿孙们都渐渐长大,成家立业之时,奶奶老了。爷爷在奶奶70岁时去世了,奶奶一个人寡居了20多年。她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每天一丝不苟地收拾自己。每年七八月份,天气好的时候,奶奶总打开她的樟木大箱子,从里面拿出七七八八的东西来晒晒。她从箱底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嫁衣,搭在晾竿上,晒在通风的地方,不直接晒在太阳底下。那是一件多么华美的嫁衣啊!真丝的料子,凤凰牡丹的刺绣,针迹整齐均匀,曲线圆顺流畅,摸上去很柔软。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阳光很好,奶奶拎上一把小板凳,坐在角落上一边望着当年的嫁衣,一边给我们讲嫁衣的故事。灿灿的白发和大红的嫁衣彼此辉映,有风吹来,白发簌簌闪动,给嫁衣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旖旎。

        渐渐地,奶奶老了,变糊涂了,忘记了自己不知讲了多少遍的当年那场婚礼的故事。她的儿媳妇,孙媳妇都听得烂熟了。也许,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婚礼就是永远的记忆。奶奶一个人静静的坐着,眯着笑眼,意态安闲的姿势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经过了几千年岁月的洗礼,我们国家的底蕴可谓是非常深厚了;这段漫长岁月下来,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许许多多价值不可估量的物件;这些价值不可估量的古物,不仅是我们辉煌灿烂的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值得我们永久保留收藏的文化宝物。

想必在座的各位观众也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喜欢把金银和玉石等有价值的东西,做成祝福意义深厚的物件;然后把它当作传家之宝留传给自己的后人。因此,到了现在就会还有人拥有年代久远且极具价值的古物。也是如此,才有了小编今天讲述的这篇文章。我们文章的女主角,也就是这位上节目的姑娘。她要鉴定的传家嫁妆是一副由金子打造的葫芦耳坠。这个姑娘在上台的时候跟鉴定宝物的专业人士表示,她的这幅耳坠是她的奶奶跟爷爷在成婚的时候,带过来的家里的陪嫁宝物。

她就听家中的老一辈说这幅耳坠可能是从清朝皇宫流传下来的古物,它应该是当时家世富裕的女子穿戴的首饰品,有很久远的历史了;因此,她们家才把它当作传家的宝物保存下来。在她说完这些之后,鉴定的专家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表示要是这幅耳坠是从清朝的皇宫里流传出来的。那么这个姑娘的祖一辈一定在宫里生活过,应该是清朝皇宫里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心里应该都有了一个大概的答案,这个姑娘的老祖宗一定跟皇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她可能是宫里的妃嫔,可能是宫里做事的宫女;或者她的家中有人是生活在清朝皇宫里的。

反正这幅耳坠是有一定来历的!不过这位姑娘自己也不清楚这幅耳坠的具体来历,她也只是听长辈说是清朝皇宫中流传下来的物件而已,而且这些说法都还是老一辈的猜测。要不然她也不会过来鉴定。而在节目中有观众表示,这幅耳坠应该不会是宫里富贵人士,因为它看起来还是光泽度不够,应该不是纯金打造的;要知道金子保存的时间越久,它就越有光泽。专家也没有否定,但是事情远还没有结束;经过专家的仔细鉴定,专家表示说这个葫芦耳坠做工精美。

它的各种细节都处理的非常精致,它的打造方法跟清朝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它并不是清朝时期打造的。这对葫芦耳坠更像是辽金时期的工艺,因为在那个时候葫芦寓意着生活顺遂和子孙多多,所以非常受当时的人的追捧;而送新婚夫妇一对葫芦耳坠,就是长辈对新婚的夫妇表达生活如意和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因此,这对葫芦耳坠根本就不是清朝皇宫里流传下来的首饰品,而是辽金皇宫里流传下来的;

可想而知,这么精美的耳坠,在那么久远的时代就可以制造出来了;我们古代人的手工工艺真的非常厉害。

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是世界上有名的四大古国之一,历史上也留下来了很多灿烂的文化传承,尤其是一些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都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但是在我国几千年的朝代更迭过程中,很多的文物都被淹没在历史长流中,能够留存下来的却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在近代中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很多珍贵的文物遭到了破坏,也有一些文物流失海外,这给我国的考古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越来越重视古文化传承,对于文物的重视也越来越深,所以加大了对于文物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同时为了保护他们,也在积极努力的收回散落在各地的文物,让他们得到国家的保护。

众所周知,文物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但是想要认识出一件真正的文物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文物知识多而繁杂,想要真的认识出文物的价值的话,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文物知识,因此很多流落民间的文物流落到了不识货的百姓手中,因此被当成了破烂铁般的存在,甚至还因此遭到破坏,当然也有一些识货的人,因为幸运的捡了漏,因此一夜暴富,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存在,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收藏,但是因为不识货,也造就了很多人的上当受骗。

鉴宝节目一经播出后,很多持宝人都带着自家收藏的宝贝来参加鉴宝,其中就有一位漂亮的美女,带来的宝贝金灿灿的,看起来像一块金色的骨头,这种宝贝其实就是古代的金锭,因为形象比较像骨头,所以好多人都叫它金骨头,女孩表示这是奶奶的陪嫁品,一直非常小心的珍藏,直到奶奶临终前才送给了自己,但是一直不知道这件金骨头的真正价值,所以决定来到鉴宝节目,想让专家给你看一看,他如今在文物市场上的价值。专家接过来之后做出了掂量的动作,掂量一下过后,又仔细地观察起来,随后激动万分的问道,你奶奶贵姓?对于专家问出这样的问题,女孩也感觉到以后,随后说到自己奶奶姓孙,专家也没有再问什么,又开始了仔细的鉴定。

随后专家将自己的鉴定结果说了出来,这块金骨头其实是宋朝时期的金锭,被称之为10两金锭,通过掂量知道他是非常够分量的,在古代的时候,这可是硬通货币,只有一些比较富贵的家族中才会有,而且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金锭上有一些不规则的颗粒,主要是因为古代的提炼黄金的技术比较的落后,而且古代手工制作出这样的黄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提炼手段落后的原因,所以古代流传下来的黄金杂质是比较多的,和如今的含质量也有所不同。这样的鉴定结果也让女孩非常的开心,这可是宋朝时期的古董啊,而且还是金锭,价格肯定是非常高的,于是马上询问专家在如今的市场上值多少钱?

专家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表示如今古玩市场上的文物价格浮动很大,如果只是大概的估价的话,最起码价格也得在百万左右,这样的价格已经出乎美女的预料了,没想到奶奶留下来的宝贝竟然这么值钱,也让她的心情非常的激动。随后美女表示对于奶奶能够送给自己这样珍贵的东西非常的感动,并且一定会好好的保存,并且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不会随意地卖掉,随后就高兴地走下了台。

很多百姓家中都有一件两件的老物件传承下来,也许有的人不太在意这些老东西,不知道他们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编建议大家最好重视一下,也许在你们眼中不起眼的东西,可能真的是珍贵的文物呢。这些鉴宝节目的专业性还是非常强的,节目上邀请来的专家都有着非常扎实的鉴宝经验和知识,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欢迎,不仅节目上出现的千奇百怪的文物,让人们大开眼界,一些文物知识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了古代的文化,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去研究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文物除了本身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所以大家在遇到文物的时候,要好好的保护,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国珍贵的文化财产,人人有责。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用品,如车子房子、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在古代嫁妆是女人和丈夫的私人物品,又称为“陪嫁”。

中文名嫁妆

外文名maritage;dowry;trousseau

拼音jiàzhuang

释义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用品

含义

嫁妆释义:妇女在结婚时带到她丈夫家里的钱、物。亦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但是自古以来嫁妆都是远远比彩礼丰厚的,到了21世纪,在部分农村地区彩礼和嫁妆的分量出现颠覆性变化,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嫁妆依然比彩礼丰厚很多,一般是陪嫁轿车和房子。

来源

彩礼嫁妆基本都送到夫妻家里了,而在传统社会,夫妻一般住在丈夫家里,即使到现在过年过节也都是先去丈夫家里吃饭庆祝。这个问题不单是文化背景的问题,在各个国家是普遍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韩国,印度,中国都是一样的。

送嫁妆的原因有二:嫁妆

1 为了女儿过得更好些,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2 尽量给女儿争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妆多可以显示女方家有经济实力(尽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东拼西凑的)。所以经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视自己带到男方家的嫁妆:如手镯、玉器等。以上两点是符合经济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嫁妆,亦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 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