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粽优秀作文

老人 0 21

香粽优秀作文,第1张

香粽优秀作文
导读: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香粽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香粽优秀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到,粽儿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香粽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香粽优秀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到,粽儿再飘香。

 ——题记

 在我的童年里,端午一直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要动员全家来包粽子。如果说我喜爱端午这一节日,倒不如说我纯粹是喜爱这叫做粽子的美味吧。

 端午的由来有很多,但每一种由来都有点悲壮。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不过,我们这里并不流行赛龙舟,所以我只知道要吃粽子。

 在我家,端午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每年的五月初五,父亲总要从外地赶回来,陪我们过端午。因此,我总是在端午的前几天就开始变得兴奋不已。今年也是,早在10天前我就开始期待你回来,今天,母亲像往常一样,做了一大桌子的菜,等你回来,可等来的不是你本人,而是你不能回来的消息。你不会想到我当时有多么失望。但也只好一个人吃掉那端午的粽子。它依然在空气中飘香着,没有受到我的半点影响。不知为何,当我再次闻到艾叶的清香时,我没有了食欲。看着那一丝一缕的蒸汽,你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浮动着。

 父亲是一名石油工人,为了我能上学,一直都在外地工作着。他经常打电话回来,向我叙述着那边的工作环境,询问我的学习情况,问我想要的礼物,并在回家时带回来。

 你总算回来了,但却是在七月,端午那粽子的清香早已化为空气的一部分,但当你回来时,你依然可以清晰的闻到艾叶的飘香。不要惊讶,这是我在端午为你包的粽子,只是封冻在了冰箱的最底层。

 这时才发现,我所喜爱的不仅仅是端午的粽子,还有父亲的归来。当父亲晚归时,艾叶也会因此延迟飘香的时间。

 父亲,粽叶因你而飘香。

 ——后记

香粽优秀作文2

 离开故乡已经有七、八余年了,我唯一不能忘却的,是五月浓郁的粽香。

 四、五月正是清爽惬意的季节,万物都早已添上了绿,鸟儿快活地站在枝丫,花朵跳着舞,伴随它们清亮婉转的嗓音,共同迎接着我最期待的节日——端午。

 几日的小雨后,空气格外清新,阳光的炫影折射些许还未干的水珠,晶莹剔透的有如亮丽的水晶。一切都十分美好。

 奶奶拿出筛好的糯米,光滑、洁白,手抓上去,稚嫩纤柔,摩擦着纤柔,摩擦着鲜嫩的肌肤,好似婴儿般柔软的触感。我兴奋地找到碧绿的粽叶,一脸埋进去,猛地一嗅,干净舒适的气味好似一股暖流即刻涌遍全身。令人神清气爽。奶奶娴熟地捻起一片粽叶放在手心,挑几勺糯米,放入腌好的肉沫,手指飞快地转着,抽出细线,捆好粽叶,行云流水般,看得人啧啧称赞。

 浸了水,便入眠。粽子蒸的慢,这让我好生等待。奶奶拉着我继续筛着糯米,我捧着粽叶,玩弄着,奶奶不说话,只是看着我笑,不时摸摸我绒绒的头发。

 忽地,一股浓郁的香味飘来,伴着粽叶点点地清香,我仿佛看见糯米洁白的柔软,让人想着吃的心痒痒。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厨房,大叫着:“粽子好了,粽子好了!”奶奶急忙拉住我,拍拍我的头,“小傻子!还早着呢,现在还没入味儿,想要吃得香,只能慢慢等!”她揉揉我的头,乐呵呵地笑着。

 我趴在锅前的小板凳上,眼巴巴看着锅顶满出的腾腾热气,心坎像是被猫抓了一般。我凑近嗅,跑远了嗅,转着圈儿嗅,那飘溢的粽香无时不刻叩打着我的全身。树上的花儿随着风随着风摇摆,受到点点粽香的滋润,好像更鲜艳了。

 我拉着奶奶,急得直跺脚。终于,开锅了。一股热气涌上了面庞,那浓郁的、干净的、令人抓狂的清香扑面而来,席卷了我全身,我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抓,反倒被烫的直呼呼。奶奶嗔了嗔怪,小心翼翼地拆开细线,露出光滑洁白的糯米,咬上一口,柔嫩的质感伴着独有的粽叶原有的香味,令人顿时忘却一切,满足到无法言喻。

 年复一年,奶奶都为我做粽子,那清香四溢的粽香承载奶奶对我无尽的爱与深情。只是,已经有太久太久没有再尝到奶奶亲手做的粽子,也太久太久没有品味到以前粽子的芳香了……

 又到了四五月的季节,我好像又闻到那始终萦绕在心间的,淳厚朴实的粽香。

香粽优秀作文3

 端午节前夕,路边的店家里又传来了粽子的清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这个从来不吃粽子的人,开始对端午节充满了期待。

 记得小时候,除春节外,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因为过中秋节就有月饼吃。那时候的月饼按个卖,选好个数后,店主会用一张黄牛皮纸将月饼包成筒状,然后用细绳捆好,根本没有现在这么精美的月饼盒。单个月饼也是用一张腊纸包着的,纸往往被油浸透,上面画着嫦娥的图案,写着“广式月饼”、或“苏式月饼”几个字。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字与图案都是鲜红色。咬一口月饼,皮就会松散,用纸接着,吃完月饼后还会将落在纸上的皮吃干净。那时候的我觉得,这真是一种多么美味的食品啊。80年代的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家里的月饼还不可能由着自己的喜好吃个够。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年少的我对月饼一直十分痴迷。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里买的月饼个数越来越多,月饼本身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包装变得精美,用纸包的月饼越来越少,直至现在完全消失,全部改用塑料包装。最主要的变化是月饼本身。月饼的品种越来越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月饼皮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咬就散。而我,也越来越找不着以前的那种味道了。童年时代我爱吃的月饼,正离我越来越远。现在,每年的中秋节,我更关心假期是在哪几天,至于月饼,则变得可有可无了。

 粽子,恰恰与月饼相反。小时候我从来不吃粽子。我觉得,剥开外面的竹叶,飘出的那股青味实在难闻,而里面的糯米团更是难吃。那时我很迷惑,这么难吃的食物,竟然会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出现,竟然还有人爱吃它。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我都不喜欢吃粽子,属于一口都不会吃的那种。直到成家后,老公会在吃粽子时让我也尝一两口。最开始是我对粽子不那么抗拒了,但也没有觉得它好吃。后来,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X米排骨这道菜。有段时间在外面吃饭时,只要菜单上有,我都会点。再后来,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X米,而用X米做的粽子,我也开始喜欢了。到今年,是很喜欢、很痴迷。

 从我自己的经历我知道了,每个人的喜好总是会变的,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身边的那些食物始终都在那里。每一种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每一种食物,都会成部分人记忆中的美食,就如同对我而言,那曾经的月饼、现在的粽子。这种记忆、这种痴迷、这种期待,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滋味。

香粽优秀作文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源自,屈原五月初五投了汨罗江,楚人为纪念他,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屈原的作品和故事,心中在充满了对诗人的敬意的同时,看着那透着竹叶清香的糯米粽子,嘴里早已是口水欲滴,剥开皮,咀嚼着香甜柔滑的同时,口中不自觉地也在念叨着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股铿锵的民族魂和铮铮骨风也弥漫着整个小屋。年幼的我们,节日不仅是玩耍,更多是别样美味的体验。芳草香夹杂着一股幽幽粽香扑面而来,那时端午便轻叩门扉了。鱼肚白刚挂树梢,伙伴们就匆匆起床,和约好相邻腻友结伴去田野里采艾,素面布鞋轻软地掠过草地,晶莹露珠,悄悄溅湿了裙袂衣袖,伙伴们依然兴致勃勃,就着满把艾草清香,在小河边梳洗那份用双手劳动得到的艾。

 为了能吃上香甜的粽子,带着清香的艾叶,赶回家,等着母亲将它们上蒸笼。家人提早买回糯米、五香肉、绿豆、蛋黄,以及粽子叶等。包粽子的叶用的是竹叶,放在那里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前总会先将糯米泡一夜。然而在包粽子时母亲熟练的包粽子的技巧,总会令人赞叹不已,母亲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勺子里舀入适量调配好的糯米,夹上一块五花肉,再舀适量的绿豆,只见母亲吧粽叶一折一卷包裹成型,用绳子紧紧地扎住粽腰,结实得像碧青的四棱石块。包住了,包住了我大声地喊道,包住了童年的记忆,包住了一家人的幸福。

 孩子们静静地等待,等到粽子下锅煮到快熟时一种属于粽子的特有香气就会飘散出来,清香四溢,光闻味道就让人食欲大振,没有馅的白粽子剥了皮略微有些黄绿,香气扑鼻,香甜而不腻在这飘香时节,邻里总会相互赠送各种馅料的粽子,表达浓厚的友情。到了端午节那个夜晚,一家人一起剥开红丝线系紧的绿色祈愿,一家人其乐融融。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一份。装在衣兜里,沉甸甸的坠着,好像这是四个月以来的期盼,快乐都装在衣兜里,我们用手捂着,生怕它溜走

 其他大人们在门楣窗前,屋檐下插满一支支还沾着露水清香的艾叶,以图驱邪纳福,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模样,更多则是一种乐趣。其实,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良药。之后,慈爱会给每个孩子手腕,脚脖系上五彩线,在胸前佩戴上用五色丝线织成的香包,四溢香气,也成为端午节特有时尚特色。淡淡粽叶香,却表达了浓浓世间情,如期而至的不仅仅是端午,还有说不尽的幸福和欢乐。品尝香粽,缅怀古人,纪念温情,更多则是祝福今天越来越美好。一只香棕一小词,一段小词一生思。香甜粽子飘过岁月,似水年华,解开一个个红丝线扎紧的记忆,这是端午的味道。这个节日也远远而流传。

 绿色的叶,金黄的米,五月中的粽子带着浓厚的飘香,无比幸福的端午一年年地生动起来,味道如同陈年老酒,醇厚而绵长。

香粽优秀作文5

 每天,隔壁家浓郁芳香的艾叶香和粽子香总会萦绕在我的心尖,总是催着外婆给我快一点折粽子让我尝尝鲜。外婆不急,急性子的妈妈却急了:“你干嘛不学着自己折粽子吃呢?”

 我想了想,也有道理。何不自己做呢?贪吃的我喜欢吃肉粽和金丝蜜枣粽,于是,外婆就教我肉粽和金丝蜜枣粽。

 首先,我要做的是肉粽。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犹豫许久挑了几片已经剪了两端的粽叶,笨拙地按照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可是我一直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不是松就是折不好,最后,还 是得让外婆帮我做好开头这一步,让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接着我往粽叶里倒入一小碗已经浸泡过的米,原本洁白的米粒在墨绿色的粽叶上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如同雪山巅峰的皑皑白雪,招摇着迷离的光泽,令人为之动容。我本来想着将那些腌好的肉塞到米粒中间,可是如果塞进去的话,米粒又会粘在我手上。

 正当我踌躇不决的时候,外婆微微一笑,将食指在米粒中间轻轻划一字,米粒就自然而然的分成两半。我大喜过望,急忙勺了几勺绿豆,外婆又勺了一些出来,温和地和我开着玩笑:“我的小祖宗,绿豆放两勺就可以了,不用放这么多了!”我尴尬地笑了笑,放了和绿豆差不多量的肉条,然后再放一小碗的米粒盖住绿豆和肉条。

 下面包的步骤是我最为之困难的一道坎儿。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外婆灵巧的双手,一边手头不停地学着:先把外端的粽叶往里面折,另一端亦是如此。外婆还 跟我说,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另一端以防变形,绳子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我深吸一口气,总算是将一个粽子做好了。看看外婆的,再看看我的,心中还 是不由得钦佩外婆的巧手。慢慢的,我开始娴熟起来,包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果也越来越好,都可以和外婆相互媲美了呢!

 看着一个个丰满的粽子宝宝到”灰色的澡堂里洗澡“,心中憧憬着灰汤粽的无限美味。不知不觉口水流下”三千尺“,外婆见我如此眼馋,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你这个小馋猫。“

 现在,我依旧吃着外婆给我的粽子,虽然很好吃、很好吃,但对我来说,远远比不上我自己做的粽子。

香粽优秀作文6

 你知道今年的6月8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你会包粽子吗?不会吧,那么就和我一样去拜师学艺吧!嘿,告诉你,我的师傅是我的舅妈。你找到了吗?

 离端午节还有10天,我们家就已经提前准备了。这不,“叮咚--”门铃想了,我知道,是我大舅妈来了。我赶紧以0。1秒的速度冲出房间把门打开,哇!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原来,舅妈从乡下给我们带来了准备好的、新鲜碧绿的粽叶。

 妈妈端来了泡好的咸肉和糯米,我们开始忙碌起来。舅妈娴熟地包着粽子,一个又一个,看得我眼花缭乱,赶忙央求舅妈教我。舅妈看我一副成心想学的样子,就一步一步地手把手地教我。一开始,先把2片粽叶重叠在一起,从叶根圈成圆锥状,窝在手里,用汤匙装两勺米放进圈好的粽叶里,再放一块咸肉,在咸肉上面平铺两勺米后,压紧,将剩余的粽叶沿米处折盖下去,在折盖处把两边的角折好后,粽叶沿着粽身包了一圈,然后用草绳扎紧。(注意,一定要捆紧,否则煮好的粽子水滋滋,一点都不好吃哟。)一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由于我的手有点小,总是包不好,但是我不甘心,一遍一遍地练习,加上舅妈在一旁不停地鼓励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自己终于包好了一只粽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舅妈包粽子的速度真的很快,一会儿就包好了。我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里加足水,用大火烧煮滚后,用中火煮1小时后,锅里就飘出淡淡的清香,然后再用小火焖半小时。这时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粽叶的香味和咸肉的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迫不急待地想掀开锅盖尝一尝。可大舅妈却说,“不行,要让粽子再多焖会儿,否则粽子会不熟的。”哇,想不到,要吃到粽子,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在这粽叶飘香的季节,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以端午节那天,我会来到通榆河畔,把我亲手包的粽子放进纸船上飘向汩罗江……虽然我明白通榆河和汩罗江不相通,但我们的心意是息息相通的--那就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香粽优秀作文7

 “粽子香,香厨房;箬叶香,香满堂”幼时的儿歌仍代代传唱,而幼时沉淀在我心底的粽香又去哪了?

 日历往后翻一页,又到五月初五,妈妈的朋友送来一箱粽子:“周围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只能买包装好的了。”

 锅里的水在火上沸着,隔着水蒸着久违的粽子。妈妈打开锅盖,水汽蒸腾起来,却没有带起一丝粽香。这个场景似乎熟悉又陌生——

 那时我才几岁,最令我欢呼雀跃的便是端午节了。外婆打开锅盖的一刹那,水汽氤氲间,袅袅清香扑鼻而来,刺激着跳动的味蕾。粽香像是活了一样,不一会儿便跑到了屋子的各个角落。缕缕粽香也给湿热的空气增添了几分清新,大口呼吸着沁满粽香的空气,人都有些飘飘然了。

 记忆里的粽香挠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眼前的粽子静静地躺着。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上一大口,粽香像是玩起了捉迷藏,嘴里翻滚着白色的蜡。妈妈也皱着眉头:“这粽子恐怕是机器包的,和你外婆包的相形见绌。”

 外婆包的粽子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解开细细的腰带,剥开青绿的裙袍,粽子白色的脸庞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像是刚刚梳妆的女子,身上散发着脂粉的幽香。一口咬下去,粽叶的清香,糯米和豆沙的甜糯溢满嘴巴,刺激着跳动的'味蕾,含在嘴里舍不得下咽。一口又一口粽香沉淀到了心里,那是最纯粹最质朴的香甜。

 嚼着没有粽香的粽子,沉淀在心底的粽香一次次勾起我的回忆……

 记得外婆也曾拿着几颗粽子送给邻居阿姨,邻居阿姨总会回赠外婆几颗自己包的花生粽。而如今,“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手工的粽子已经渐渐被真空包装的“礼品粽”替代,我总是为之感叹,心中有万般的不舍。难道,外婆的粽子只有留在记忆里了吗?那粽香会不会以后粽香也只有沉淀在人们的心中了吗?那珍贵的传统更只能在照片中供人独自怀想了呢吗?

 人人都们说传统工艺是一朵奇葩。奇葩者,美丽的花也。“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他日定随风”。我们的传统文化见证了记录着我们的历史的传统文化,也曾有过“满树红”,。而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许多随着外国习俗的不断涌入,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粽香,沉淀在我的心底;亲情,慰藉我独行的心灵;传统文化,充盈着我的灵魂!我愿用我全部的热情,去守护它们!消失或许只是传统工艺依然慢慢消失的一个缩影,若现在不珍惜“唯余一朵在”传统工艺,我们的文明之花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愿有朝一日粽香不只是沉淀在我们心中,更是浮动在空气里永不消失的甜蜜!

香粽优秀作文8

 剥开粽子,就好像剥开了历史、剥开了屈原的故事,剥开了屈原《离骚》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叶的香气、粽子的拥抱,加上雄黄酒的诱惑力,再加绿豆糕的香飘飘,招回来了亲情的眷念和拥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悦浓缩到了团圆里,形成粽子那质有的味道——端午节 。

 翻开历史的写照,屈原的《离骚》曾经激励了多少豪气冲天的斗士,陶醉了我们几千年的传承和祈祷,五月初五的汨罗江,屈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千古悲歌,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饶的先驱精神,这份精神,像财富一样,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渗入到了国人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我赞叹屈原的爱国精神,更赞叹《离骚》中的英雄气概,如屈原的诗:“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译)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译)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屈原用性命捍卫尊严,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份英雄气概,曾经激励了历朝历代,多少能人壮士,这份崇高精神,曾经勉励过多少爱国将领,为国捐躯,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劳!

 屈原没有吃过粽子,也没能享用过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叶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们的哀思,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这样一位爱国之士,无疑不是在告诫后人,鞭策后人,激励后人,让子子孙孙牢记屈原,谨记《离骚》。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放鞭炮,从原来单一的纪念屈原活动,发展至今,已演变为 集纪念、团圆、热闹为一体的民俗节日,这个节日不但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成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日,人们利用这个喜庆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悦精神,也借此表达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交流与厚望,这本是体现端午节的历史发展,在继承中不断地发扬和光大,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气氛演变,都脱系不了屈原与《离骚》的味道,这是永恒的实质,因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粽叶、菖蒲草(艾草),糯米、红枣、绿豆糕,是端午节的象征,而雄黄酒则是端午节,赛龙舟勇士们借以豪威的壮士酒。

 在赛龙舟的故乡,勇士们凭借雄黄酒,壮意气、斗奋发、斗精神,不论在秦淮河上,还是在大运河旁,或是在美丽的江南水乡,每逢端午,总有龙舟赛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华丽的景,把个端午节折腾的沸沸扬扬,那份欢悦,那份喜庆,那份场景,不言而喻,即在诠释着浓浓的民俗风味。

 锣鼓喧天,鸣炮齐响,你看,水域里,龙腾虎跃,岸边上,如歌如潮,龙舟,一艘比一艘靓丽,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竞技,一轮比一轮威武,景致,一个比一个娇娆,再看那闲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鲤鱼戏水,也狂凑热闹。

 粽子的味道,伴着《离骚》的味道,一并带入到了端午节的氛围中,成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倾情,她心印,我情操。

粽子外面的皮叫粽叶。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7篇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篇1)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然后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

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齐。

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然后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明白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篇2)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包。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孩子们唱这首儿歌时,就意味着端午节到了。

身为一个资深的吃货,包粽子也要有模有样:先拿个绿油油的粽叶,在手里翻来覆去,被做成一个小碗。然后放入一些米,再塞一个大红枣,最后用一条绳子将它包起来,一个大粽子就完成了。我把所有的粽子倒入锅中煮,几小时后粽子就新鲜出炉了。

正午,河岸边,准备比赛的队员摩拳擦掌,准备全力以赴赢得本次比赛的冠军。再看岸边的人群在争论本次比赛的冠军是谁,也有的人默不作声,在心里默默支持中意的队伍。

随着一声响亮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所有的队员都拼命的划桨,大有夺冠的势头,岸边“加油加油”的喊声也此起彼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许多队员有些体力不支,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只有蝉联几届的蓝队和几次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红队的速度不相上下,并把其他队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突然,鼓声变成了“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声音响彻天空,气势如猛虎下山,恢宏似海啸遮天。我知道,这是决赛的冲刺。两队的体力早已耗完,但凭着意志继续划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红队最终以微小的优势赢得了比赛。比赛结束了,但端午节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仍然会继续下去。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篇3)

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我想隔壁邻居刘奶奶又要送来亲自包的粽子。

其实我也很想在这美味的节日里自己做上几个粽子,这两天我和妈妈便向刘奶奶请教怎样包粽子。 刘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美味,奶奶说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这样比较好包一点。再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中间放进调好的糯米和肉块,要包出棱角。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觉得好难啊!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而且米会洒下来,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妈妈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我想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经过艰难一番包扎后,稍微有点型、看着顺眼的粽子跟着大人们包的一起放入锅中了,我包的粽子很“显眼”哦!接下来就用猛火煮40分钟,再用文火20分钟就差不多了。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终于时间到了,看到了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看到里面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的端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其中的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美哦!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篇4)

今年的端午过得有点特殊,并不像往年的端午节那样只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吃粽子。上午,我们家就开始包粽子,这可是我们家第一次自己包粽子,看到这些粽子我就会想起那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我相信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那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吧。让我也来给你讲讲吧。

在古代,有一位鼎鼎大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了官,这使得楚国没过多久就变得富强起来。此时,有些奸臣就到国王那里说屈原的坏话,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在端午节,还有一个项目必不可少,那就是赛龙舟了!端午节赛龙舟的故事吧。

当时楚国的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的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了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也都要举行龙舟竞赛。

现在大家对端午节有一定的认识了吧,而我有时也会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朽的诗篇,可是屈原的纵身跳入洗干净了人们的心,他留下来的不仅是悲壮的诗歌还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相信伟大的爱国诗人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啊!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篇5)

我的家乡在苏州美丽的西山岛上,也叫金庭镇。这里风景秀丽,四季花果飘香,享有“花果山”的美誉。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特点,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家乡的端午节吧。

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端午节这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挖野菜、打青糕、包粽子……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农民伯伯大清早就会到山头上、田地里去采集各种各样的野菜,这些菜被称为“端午菜”。据说这种菜营养特别丰富,还清热解毒,也能用它来做一些糕点,家家户户忙乎着,人山人海,可热闹了。

以前的端午节,人们还会喝一种叫“雄黄酒”的酒,不过现在人们都喝上了香醇的桂花酒了。拿起粽子,解着细小的绳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就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剥开翠绿的粽叶,一团黏黏的糯米制成的粽子便映入眼帘。

粽子有很多种:红豆的、红枣的、蛋黄的,甚至还有肉馅的;形状也有大的、小的、长的、方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能馋得你直流口水……

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据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因受到权贵的排挤,觉得报国无门,于是就投入汨罗江自尽了。人们怕鱼儿吃掉他的尸体,就把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从此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每年的端午节,家乡的乡亲们都会忙的不亦乐乎。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篇6)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爱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见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能够看见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一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篇7)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吗?端午节还有许多名称呢!有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等。

早上,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粽子。我问妈妈:“妈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是的,自从屈原跳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把米和饭投到江里,让鱼和虾吃。流传到现在,改成了端午节要吃粽子。”“哦。”我点点头。

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就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了。我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艾叶和菖蒲。我问妈妈:“艾叶和菖蒲是干什么的?”妈妈说:“因为艾叶和菖蒲能发出一种香气,可以用来驱虫和避邪。”“妈妈,端午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端午节还有赛龙舟这样的风俗。赛龙舟也是与屈原有关。因为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赛龙舟也作为了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中午,爸爸烧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妈妈告诉我:“中午吃饭要吃五黄的。”“什么?五环?奥运五环?”妈妈笑着说:“不是,是黄瓜、黄鱼、黄酒、黄蚬、黄鳝,共有五种黄。”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妈、妈妈一起去福泰隆玩。妈妈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一人挑一样玩具吧。”“耶!”我和弟弟兴奋极了。我们东跑西跑,终于,我们都选中了一样玩具:弟弟要的是电动吹泡机,我想要的是电子积木。妈妈同意了,我们开心极了。后来,我发现能抽奖或者拿一个环保袋。妈妈说就拿个环保袋吧,可是我想抽奖。妈妈说:“也好。”我抽到了一个开心奖和一个二等奖。开心奖是一瓶矿泉水,二等奖是一件衣服。

这一天,我真开心,更是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粽子

  1、粽子(zòng zi)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2、粽子是指墓里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但已经尸变的尸体,摸到大粽子就是碰上麻烦了,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

  3、粽子,起源于2005超女比赛时的网络访谈李宇春说了一个关于粽子的冷笑话,此后粽子一词用于指代到处离间群众关系的粉丝。由于粽子是来源于李宇春,李宇春被称为宗师,后演变为李宇春粉丝团体,粽子即喜欢李宇春又喜欢别的明星的粉丝。它同时代表了一种娱乐精神。

我喜欢吃甜粽子,作为北方人,从小到大吃的都是甜粽子,尤其是奶奶亲手包的蜜枣粽子,我可以一口气吃好几个,可能也是吃习惯了,对于咸粽子的味道有点接受不了。

其实我以前根本就不知道粽子还有咸的,后来互联网发达了,才了解到一些南北差异,才知道粽子的馅料除了蜜枣、豆沙之外,还可以是蛋黄、五花肉。

第一次发现超市居然有咸粽子的时候(以前没有),毫不犹豫的就买了,毕竟作为一个吃货,是不会放弃任何一种美味的。

第一次吃咸粽子,我的感觉就是四个字——难以下咽(夸张了O(∩_∩)O哈哈~),但确实是怎么吃都觉得不对味,不管是蛋黄的还是鲜肉的,跟这黏黏的糯米配在一起,就觉得是门不当户不对,怎么吃怎么别扭,小小的一个粽子,被我吃出了水火不容的味道。

幸好买的不多,剩下几个被我打包送给南方来的朋友了,这位朋友说:“大米饭就要搭配咸的吃,所以粽子必须吃咸的。”-_-||

由此可见,南北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北方人是习惯把糯米做成甜食的,这是从小就吃的,家的味道,不是那么容易改的,我想南方的朋友喜欢咸粽子也是同样的理由吧。

其实不管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都是我们和家乡的一份羁绊,爱吃哪个都不是问题,美食是用来享受的,没有高下之分,选自己喜欢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