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老婆提礼物(朝鲜人的婚礼)

老婆 0 75

朝鲜人老婆提礼物(朝鲜人的婚礼),第1张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朝鲜族礼节问题,多谢!

朝鲜族的娱乐

朝鲜族人民非常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称。荡秋千和跳板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跳板: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聚居区。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节举行。参加者多为女子,比赛进行时以2—4人为一组,分别站在一块长约5米的跷跷板两端,它有“抽线”和“表演”两种。“抽线”在跷跷板两端各置一团线,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抽出的线的长度、高度,来判定胜负。“表演”则有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比赛者的跳动动作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

荡秋千:也叫“打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并经常进行该项目的比赛。比赛时评定优胜者有几种方法: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咬掉树叶(花朵)者为胜;一种是在踏板底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者以碰铃次数多少决定胜负。

摔跤: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给优胜者。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铁连极:朝鲜族武术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武术套路以器械为主,其中“铁连极”为著名器械。铁连极类似我国传统武术的大梢子。在一根齐肩高的棍端,有一圆环,环上套连着三根并列成放射状的短节,长度尺余,舞动起来双手握棍,风格勇猛,控制范围大,有砸、抡、扫、缠、盖、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种身形,异常精彩。

顶瓮竞走: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均为女子。比赛开始前,参加者先头顶一盛有10斤水的瓦瓮,站在出发线上,裁判员发令后,即快步疾走,每次赛程为一百米或二百米。走时,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朝鲜族的服饰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饮食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和小米。以鱼肉蛋奶制品和海鲜产品为辅,基本上以素食为主,同以吃荤的民族有明显的区别。辣泡菜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菜。另外,打糕、 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打糕是打出来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小黄米或糜子;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

朝鲜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冷面的历史很长。据日本史书记载,17世纪上半期,朝鲜僧天珍已将制作冷面的方法传到日本。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故冷面也称做“长寿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做法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鲜族的风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聪,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与狗肉酱汤: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可是朝鲜族在三伏天却有宰狗吃狗热汤的习俗。这种酱汤别有风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大补。朝鲜族大多数人爱吃狗肉。然而在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是绝对不准吃狗肉的。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

五谷饭:朝鲜族吃五谷饭由来已久。新罗国时;把正月十五这天叫做“乌忌之日”,用五谷饭祭扫乌鸦。每逢正月十五,农民用江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谷饭吃。还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种,便表示哪种粮食这一年能获丰收。这种风俗,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米酒: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米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总要端上来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黄酒的色稍白一点,而且还略带甜味。这种米酒后劲十足。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移到旁边去喝,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辣白菜: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来后,他们就开始制作辣白菜了。此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家家都要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因为要持续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腻解酒、助消化、增食欲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欢迎,成了朝鲜族日常饮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朝鲜族的居住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村内房屋的建筑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的婚恋

婚姻方面,朝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按传统习俗,近亲、同宗、同姓不得通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的习俗。解放前,婚姻都由父母包办,早婚较普遍,也有招婿、童养媳等现象。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母姓名的礼仪。“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有送的青缎、红缎等财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为隆重。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朝鲜族的丧葬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有的地区也实行火葬。朝鲜族老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以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

朝鲜族的节日

朝鲜族的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一年主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等。

朝鲜族春节: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上元节: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放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密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上元节有许多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炬最亮,燃的时间最长。车战,是比谁的车结实。所有娱乐活动,全村人都来参加。围观者敲鼓助威,热闹异常。取胜者唱歌、跳舞,欢庆胜利。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婴儿生日节: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洗头节: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六一节:“六一”节是国际儿童节,但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朝鲜族的风俗

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子后其余的人才能就餐。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放在桌上则表示已吃完。与长者同路时,年轻人须走在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老者说明原委。

花甲宴席:朝鲜族每个家庭都很重视老人的花甲寿辰。父母诞辰60周年那天,子女们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也叫花甲礼)。花甲宴上,子女亲戚欢聚一趟,老两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按辈分长幼为序排开坐下。祝寿开始,从长子夫妇起,到孙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苦操劳及养育之恩。礼毕后子女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参考资料:

朝鲜族的人结婚有什么习俗?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婚礼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母姓名的礼仪。“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有送的青缎、红缎等财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为隆重。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朝鲜人老婆提礼物(朝鲜人的婚礼),第2张

朝鲜族婚俗

朝鲜族婚俗制度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

朝鲜族婚俗简介

朝鲜族婚礼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新郎去新娘家迎亲,要带上用木头做的大雁,象征新婚夫妇像大雁一样忠贞爱情,永不分离。新娘家会为新郎办丰盛的喜宴。新郎坐在案前,须先喝3杯酒。喜案上最为醒目的是煮熟的整鸡,鸡嘴上衔着通红的辣椒。民间传说红为阳,可以驱邪避鬼,也隐喻早生贵子。在饭碗里要埋上3只鸡蛋,新郎吃一半,新娘吃一半,寄寓生儿育女、生活美满的良好祝愿。新郎新娘互换礼品后,要行交拜礼。新郎新娘离开新娘家时,要一起向新娘父母及长辈辞行,新娘要带上嫁妆和礼品。过去,新郎骑马,新娘坐轿,现在都改成坐小汽车了。

新娘到新郎家后,同样会受到热情隆重的欢迎和接待。新娘也要接受喜宴,并从满桌丰盛的佳肴中拨出一部分送回娘家,以示自己在婆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上宾们回家前要到洞房去,叮嘱新娘上敬公婆,下爱弟妹,夫妻和睦,好好过日子。晚上,要举行热闹红火的家庭娱乐会。

结婚第二天,新娘要为全家做早饭,露一露自己的厨艺。早饭后要行“舅姑礼”。新娘把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一一赠给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及其他近亲属。最后,把礼物送给新郎,然后两人互相对拜。第三天,新娘伴着新郎,带上丰美的食品,高高兴兴地双双回娘家,叫“回门”,婚礼圆满结束。

朝鲜族婚俗礼仪

朝鲜族自古以来很重视礼节,素有“东方礼仪民族”之美称。结婚是人生的终身大事,所以尤其讲究婚姻之礼仪、习俗。朝鲜族婚俗同其他风俗一样,是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地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它以吉祥为着眼点,派生出形式不尽相同,又互有影响的作法,世代相沿而成风俗。身份的高低,生活的贫富,地域的不同,婚俗难免有很多差异。但有一点是需共同遵守不能违背的,这就是同宗之间、表亲之间不能通婚。这种禁止近亲通婚的规定,是朝鲜族美德善俗之一,沿袭至今不变。传统婚姻的程序大多分为议婚、纳采、涓吉、亲迎等等环节。

议婚:就是商谈订婚。男方看中或听媒人介绍,得知某家的闺女人才出众,品德好,有家教,就请媒人去女方求婚。朝鲜族过去正式充当媒人的均为男子。媒人要衣冠整齐,言行合礼,能说会道。媒人要向女方家长介绍男方的年龄,学识、职业、家教等主要情况。女方主婚人如有意许婚,男方主婚人则提出请婚书,女方主婚人复许:婚书,于是正式订婚。旧时,这一切均由父母包办。产生过许多悲:剧,出现过许多笑话。现代的婚姻,多数是古今合璧式。虽然以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为基础,但还必须请有威望的亲友去正式求婚。许婚下。要带领新郎去女家,从女方父母开始,按辈份行叩头礼认亲。杖算正式订婚。男方带来烟酒糖果,女方摆上亲的饭菜,这叫喝订婚酒。过一段时间,男方主婚人准备好礼品带领主要亲戚去女家认亲。女方请来亲友作陪。酒入高潮,唱歌跳舞,祝贺订婚。现在多请人录相,以留作纪念。男方主婚人等辞行之前,女方还要摆酒送行。当晚新郎要留宿。住一、二天后,向家。归家时多数与未婚妻同归。其未婚妻住数日走时,要给一些礼物或钱,以表心意。

纳采:就是送生辰八字,看“宫合”(即合婚)。时间在前述经媒人介绍,女方有意许婚后,男方送求婚信女方复许婚信时进行。纳采仪式,首先选定送纳采文的使者,多半为新郎的叔父或兄长(也可堂叔、堂兄)。送纳采文的早晨先到祠堂(或祖宗龛)告禀,女方接,纳采文后也要告禀祠堂(或祖宗龛),并招待使者。建国后,“合婚”的观念已逐渐淡薄。但在老年人中,仍个别地残留着旧有观念。

涓吉:旧礼的涓吉,由女方择日之后通知男方。现代决定婚期,根据双方准备的情况,以男方为主,双方口头商定,不迭涓吉书。在确定婚期上仍有些人讲究择日习俗,父母结婚月,男女双方生月,服丧期不结婚。

纳币:纳币就是在结婚前一日新郎家给新妇家送礼。朝鲜族古代不提倡受采礼。主张“心悦而目挑之,取男女相悦,然即为之”,“无财娉之礼,有受财者,人共耻之”。《四礼便览》也规定“少不过两,多不逾十”。这一美俗为历代所沿袭,但近代有大索采礼之风,使新人与父母负担加重,也拆散了一些美满婚姻。

亲迎:即迎娶新妇。朝鲜族古有入赘婚、服务婚习俗。即男子先就女家,无偿劳动3年,然后再完婚。初在女家成婚,后归男家。由此留下新郎婚礼和新妇婚礼之分。清末甚至解放前,婚礼通常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在新妇家举行,第二段在新郎家举行。

奠雁礼:“奠雁”是古六礼中的重要程序,取雁之忠贞不二,爱情专一,以喻夫妻之美德。其雁为木制模型,涂以彩绘。奠雁开始,女方迎接使者向新郎行跪拜礼,表示欢迎。新郎也回拜。然后,新郎走到奠雁桌前跪下,奉雁者把木雁送给新郎。新郎双手接雁(头朝左),放在碟上,主人的使者收回木雁。新郎行叩拜礼后退两步站立。

交拜礼:奠雁礼后举行交拜礼。新妇由女家长辈(男性)扶至奠雁厅。新郎、新妇先对面站着,然后新郎朝南,新妇朝北跪下洗手,侍女递给手巾擦手。一同起立。这时新朗揭开新妇的蒙头红纱并向新妇作揖。新郎新妇互拜一次,然后新妇向新郎拜两次,新郎回拜一次。

合卺礼:合卺亦称“交杯”、“合瓢”、“饮同心酒”。古时婚礼把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妇各执一瓢饮酒,谓合卺酒。寓。意新人婚后合好如一,相亲相爱。朝鲜族合卺礼新郎站在东边,新妇站在西侧,合卺酒要饮两次。一次是“行砂杯酒”,再次是“行匏杯酒”。其作法:首先新妇用碗斟酒,恭敬地呈给新郎,新郎先作揖表示谢意,后接酒碗,先倒地少许后饮,少留些还给新妇,新妇喝尽。新郎也斟酒呈给新妇,作法同样。其次是用卺(匏)斟酒,其作法同行砂杯礼。合卺礼到此结束,新郎、新妇退场。这些是古代的朝鲜族婚礼仪式,现代的婚礼已取消这些礼节。有的即使喝交杯酒,也只是同饮一杯。

婚礼结束后,对盘(侍伴)引导新郎进新妇家妇客屋。上客安排在就近他人之家。新郎进屋后上婚席。有两张桌,一叫“大桌”只摆食品。另一桌,新郎在此用餐。在婚席上必须有一只烧熟的昂首挺胸的公鸡。鸡嘴里叼红辣椒。辣椒红色表示吉利,籽多象征多子多孙。还有三个剥皮的熟鸡蛋放在碟里或碗里。按习俗,放在碟里必须全吃,放在碗里可留给新妇一、二个。在鸡蛋里多偷放辣椒面,用来测验新郎智慧。席间,女方年轻人提“单子”,单子上写诗句,用来测验新郎知识。有文化的新郎自已回答,无文化的新郎,让侍伴回答。这样有问有答,情趣盎然。使婚宴进行得十分热烈火爆。最后把“大桌”食品分给提单子人。

以往,按旧式传统婚礼,新郎婚礼举行后,新郎当天不回家,要住在新妇家,少则三、四天,多则几个月,甚至生头一胎后,抱着孩子同归。再举行男家的新妇婚礼。现在皆已改为当天回归。女家举办新郎婚礼结束,新妇上轿(车)前,向父母行叩首礼告别。有祖父母者还要拜祖父母。新郎也要拜别新妇的父母。新妇父母要说:“我家的女儿没有教养,不懂事,领去后,望多多关照,培乔成人。”上客也回答致意。

入洞房:现代婚姻,入洞房前要举行娱乐晚会,尽情的玩闹,唱歌跳舞。入洞房后,按传统习俗要送来用筛子装的食品,夫妻共餐。淘气的年轻妇女们多凑来从门缝偷看、偷听他们怎么吃,说些什么。上炕前新郎必须为新妇解开袄带。因此朝鲜族妇女惯以“解袄带人”称呼白头偕老的丈夫。

见舅礼:结婚的第二天早晨,举行“见舅礼”。这是新妇拜见新郎的父母和主要亲威的仪式。室内放一张饭桌,铺白纸,公婆坐正座,公公坐东,婆婆坐西,其余按辈份坐好。对长辈近亲行四拜,其他一拜(现在均行一拜),并赠送从娘家带来的礼品。近代多赠送衣料,受礼者赠现金还礼。(公婆不在世可免此礼)。见舅礼结束后设宴招待。结婚第三天早晨,新妇脱婚装下地,在婆婆的指导下做头一顿饭。都会称赞新媳妇做的好。

东床礼:早时岳家称女婿为“东床”。东床礼是婚后新郎陪新妇去岳家的回门礼。朝鲜族叫“初行”或“新行”。这本是新郎带礼品叩拜岳家,新妇婚后回门的礼仪,但这一天,朝鲜族青年也有一些“玩闹节目。有些被请的年轻人,见新郎寒喧后,开始嬉戏,说新郎是“偷姑娘的罪犯”,抓住新郎的脚,吊起来“问罪”。新郎不承认就打腿肚子。新郎承认又不承认,就闹个不止。还要问其岳父母姓名等一些问题,要新郎回答。新郎求情,年轻人要新妇父母、嫂子作保。嫂子故意不作保,又要责难。闹够了,喝酒、吃饭,开娱乐晚会。住一、二日后,方回婆家。回来时,还要带些娘家的礼物。

朝鲜族婚礼过程

朝鲜族婚姻的移礼尽管因男方家生活水平不一而各异,但一般都要有”青缎”、”红缎”等上乘衣料送给女方家,供新娘做衣裳、裙子、被褥之用,这叫“纳币”。

到这时,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妥当了,于是对方便按选好的吉日举行婚礼。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这一天,在迎亲队伍的最前头,有专人手捧用红包巾包裹的木雕大雁走在前头,新郎骑 马或坐轿居中,后面有一班随从人员跟着,叫“后行”。 “后行”一般是新郎的爷爷或叔叔等长辈,被称为“上客”或者 “上宾”。

新郎一行人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朝鲜族盛米或糕点 之类食品的用木头凿成的器皿)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一行人 让进客房——“舍廊房”(耳房)。新郎在舍廊房戴上纱帽(这是过去朝鲜族人穿官服时所戴的 一种用丝织成的冠),系上冠带,显得高雅、文质彬彬。

新娘头上戴“簇头里”,这是一种类似花冠的东西,手戴“汉衫” (用五色彩绸衫和白色甲纱做成,用来遮新娘的手)。然后,新娘在“引进”(即前导人)的陪伴下,走进醮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的房子)。新郎站在东侧,新娘站在西侧。新郎先向新娘行鞠躬礼,然后用彩绸托着盏台向新娘让酒。新娘谢杯,将酒退回。醮礼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就是品尝已经摆好的 美味佳肴。这时新娘不陪坐,由新娘家来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

新郎品尝后的饭菜要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接到新娘家的人送来的这份佳肴,先要在祠堂祭祀一番,然后全家同亲戚一道分享。新娘家送饭菜的目的是向新郎家表明他们是怎样款待姑爷的,而新郎家也可从中得知新娘家的家境如何。

行过醮礼仪式,新郎新娘便正式成为夫妻。新婚第一夜,新郎、新娘住的房间叫做“厢房”。 晚上,当新郎走进厢房的时候,新娘仍穿着在举行醮礼时穿的服饰,静坐在厢房。厢房一角点着两只蜡烛,另有一张小桌上摆着果品、糕点。靠近后窗的地方用屏风围起来。新郎一进厢房就脱下纱笠和“周衣”(朝鲜族出门或过节时穿的大罩衣,系一种礼服),走到新娘背后,两手从新娘腋下探过去,给新娘解开系在腭下的”簇头里”的带子,并脱下罗衫,然后把桌上的酒和点心给新娘吃。有的地方,人们在给新娘系“簇头里”的时候,故意把带子打很多结,叫新郎难以解开而逗弄新郎。

第二天早上,新娘家的亲戚聚在一起,新郎依次行礼,这叫“通常礼”。新郎根据这些人的辈分,或者跪拜,或者观礼。“通常礼”结束后,新娘家的亲威相继把新郎请到自家吃便饭,这叫做“认亲礼”。新郎在新娘家一般要停留三天。这期间,新娘所在村里的小伙 子们都来逗新郎玩耍,即试一试新郎机敏与否,或者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让新郎回答,或者与新郎对诗,或者请新郎来跳舞。

三天过后,当新娘离开娘家时,新娘家就不摆设大宴了,这回该新郎家摆席了。新郎家也要布置一间醮礼厅,新娘就在醮礼厅“赏大桌”。新娘回婆家的第二天也举行“通常礼”,新娘也要到新郎家的主要亲威家吃便饭。新郎家还要给新娘家回敬佳肴。

新娘回婆家队伍的“后行”,也是由娘家的爷爷、叔叔等年长者组成。后行者临返回去的时候,新娘的爷爷或叔叔把亲家请到跟前,把孙女或者侄女交给亲家,并对孙女或者侄女嘱咐道:“你虽然生长在我家,现在已经出嫁了。从今往后,这家就是你的家了。”要她好好奉养公婆,夫妻要相亲相爱,一家人要和睦共处,要对得起祖先。新娘则遵奉长者的吩咐,面对着公婆发个誓,然后拜三拜。

到这时,婚礼才算最后结束了。过一个月或三个月或一年之后,新娘回娘家去。这时,婆家张罗着酿酒呀、烙饼呀、打糕呀,再套上车送到亲家去。

朝鲜族女人喜爱的生日礼物

现在的朝鲜族跟世俗社会没有任何脱节的地方,喜好也都一样。

如果是传统的朝鲜族,男人喜欢酒,女人喜欢首饰。但科学调查显示,90%女人喜欢花,因为男人送鲜花浪漫有情调

朝鲜族婚礼风俗

朝鲜族婚礼风俗:

朝鲜族婚俗制度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

一、朝鲜族婚礼有哪些流程

朝鲜族的传统婚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新郎骑马去迎亲,然后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就叫做新郎婚礼,一般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

1、奠雁礼

新郎迎亲时需要带一只彩色模雁去女方家,放到新娘家客房门外的小桌子上,然后把模雁往前轻轻推三次,最后行跪拜礼。雁是双双高飞,至死不离的一种鸟类,奠雁象征新郎新娘像雁永远不会分离,忠贞的爱。

2、交拜礼

在行了奠雁礼后,新郎、新娘一内一外相互进行跪拜,还要互敬交杯酒。

3、房合礼

交拜礼后,新郎才能进到新娘房间同新娘见面。

4、席宴礼

就是新郎接受婚席。桌上摆满各种糕饼、糖果和鸡、鱼、肉、蛋等食物,宴席结束时要上饭上汤,汤底下有3个主熟鸡蛋同,新郎吃一两个熟鸡蛋,再留一至两个给新娘吃。

二、朝鲜族婚礼风俗

1、鸡叼红辣椒寓意早生贵子

在每对朝鲜族新人的婚礼上都有一张很大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代表各种寓意的食品和水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桌子正中有一对嘴里叼着红辣椒煮熟的公鸡。据说这是隐喻着新婚夫妇早生贵子。除此,桌上还陈设着青松绿竹、栗子、红枣、糕点。其中,栗子、红枣也是取“早立子"的谐音,象征着早生贵子。

2、一口吃下一个鸡蛋抢彩头

在台_上新婚夫妇给双方父母磕过头再接受双方家人的祝福后,交换结婚信物。然后有人从桌案上拿起一碗饭。饭里埋着三个鸡蛋,新郎要找出两个吃下。饭里剩下的一个鸡蛋由新娘吃下。每个鸡蛋都必须是一口吃进去,寓意是夫妇二人讨个好彩头。

3、当场扔水瓢“断定”生男生女

现在的朝鲜族婚礼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后所做的准备工作基本是一样的。最不一样的就是典礼现场的“扔水瓢”,婚礼上有一个葫芦水瓢,里面放着枣、五谷米等物,新郎新娘一起拿起往地 上扔。这个扔水瓢寓意是预测生儿生女。如果水瓢口朝_上就代表生女儿,水瓢翻背瓢朝下则代表会生儿子。

请指点朝鲜族婚俗!!!

现在朝鲜族举办婚姻,一般是"女嫁"和"男娶"同时进行的,是一种中国的迎亲形式和朝鲜传统婚俗仪式相结合的混合体。

到了结婚日,新郎带着"婚函"由傧相陪同前往新娘家迎娶。新郎一行到新娘家以后,由岳母接受"婚函"。然后,新郎在新娘家男眷们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除各种佳肴外,有两样东西必备:一是叼着红辣椒或红枣的整鸡,另一样是埋着三个鸡蛋的一碗大米饭。鸡蛋是新郎必吃的事物,但只许吃两个,另一个则留给新娘吃。"大桌"上的食品在大家共享之前,每样都拣出来一些单独包起来送给新郎的父母眷,让他们知道新娘家款待新郎的情况。新郎吃完饭后,新娘告别父母随同新郎前往新郎家。新娘一行到新郎家后,单独安排在一间屋里,在女傧相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的食物要全部留下,待回娘家时带回去。到晚上,新郎家举行娱乐会。第二天早晨进行"新娘献礼",新郎和新郎家的亲眷们各坐一旁,新娘按照长幼和远近的顺序一一敬酒,并馈赠一件礼物,礼物一般为衣料或服装。在婚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跟新娘一起返回娘家省亲,饮宴欢乐。至此,婚事才算全部结束。

彩礼双方协商一下就可以了!家境好的多给,不好的少给咯!

要去新娘家迎娶的!

最后祝福一对新人,早生贵子,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