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朗诵(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

妈妈 0 113

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朗诵(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第1张


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朗诵(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第2张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经常和奶奶去购物。这位做了一辈子菜的老太太,总会有意识地教我如何分辨猪肉的新鲜度,茄子是老了还是嫩了,蔬菜有没有被下毒...回到家,外婆会给我一把小椅子,让我坐下,帮她剥豆子,摘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当时我稀里糊涂的重复着这些简单的劳动,却不知道奶奶在教我做饭,教我生活中最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事情。


现在长大了,一个人走在超市的生鲜区,总觉得脚步轻盈,满心欢喜。


当我看到精致漂亮的杯盘时,我忍不住想把它们都带回家。


不开心的时候,做一顿好饭,就不再怕起起伏伏。


原来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因为,美食里有很多世界,烹饪里藏着一万种干功夫。所以你必须学会做饭,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在这个温柔又残酷的世界里用食物和能量治愈自己。


做饭是生存技能


日本一位癌症母亲千惠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女儿阿花。不幸的是,癌细胞扩散,她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这位坚强勇敢的母亲想在去世前给女儿留下一生的遗产。


思来想去,千惠决定教女儿做饭,因为学会做饭意味着生存能力的形成。


阿花4岁生日,妈妈送了她一条围裙作为生日礼物,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她切菜煲汤。于是,那个还没灶台高的小女孩踩着小凳子,哆嗦着拿起菜刀锅铲,用稚嫩的小手拨弄着锅碗瓢盆,调着油、盐、酱、醋。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被惯坏了。阿花已经系着围裙,掌管着一家人的胃和心情。


母亲自然心疼,但也只能下决心把女儿推进生活的磨炼和考验中。


她说:“阿花,做饭和生活息息相关。我想教你如何拿菜刀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养活自己,以后去哪里,做什么都可以。”


自力更生被现在很多家长沦为高分高薪,那句“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孩子长大后一个人生活,经常吃外卖是家常便饭,肠胃问题层出不穷。不能照顾自己健康的人能和生命握手言和的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女孩阿花的妈妈可谓用心良苦。


千惠在女儿五岁前就去世了。阿华的父亲抑郁了,却被女儿踮脚做的糙米和味噌汤救了。父女相依为命,在失去妻子和母亲的痛苦中,继续混日子。


阿花的生活不会太差,因为她不会委屈自己的心和胃,懂得爱自己和别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自己的懦弱和痛苦去。


教孩子做饭,就是教他谋生和恋爱。


烹饪是一种生活艺术


我遇到过一些女生,一说起做饭就脸色苍白。


聊起这个话题,她们摆弄着自己新做的美甲,骄傲地说自己是个被财富养大的娇生惯养的姑娘。


做饭似乎总有烟熏火燎的味道,让人不禁想起围着灶台转,做汤和水,在饭桌边等着看秋水的黄脸婆。所以,姑娘们下意识的反抗,她们反抗的可能不是做饭,而是家庭主妇迷失自我的悲惨生活。


我也有过这样的偏见。毕竟我亲眼目睹了我奶奶和我妈把自己的青春熬成稀粥,所以我恨不得逃离那种命运。


少年时,我只希望自己穿着高跟鞋在职场上驰骋,却从没想过低头低头皱眉去洗手做新娘汤。


直到我大学在一个教授家做客,他的妻子穿着亚麻长裙,切好水果,笑着放到盘子里。


有橘子,有猕猴桃,有草莓,不能说复杂,但是当你仔细摆放的时候,整个果盘充满了活力和美感。我悄悄地向厨房里瞥了一眼,我看到珍妮留着长发,正在静静地切牛肉。他们的厨房干净整洁,壁炉上放着一瓶浅紫色的干花。


那天的晚餐很丰盛。红烧牛肉盛在青花大碗里,凉拌皮蛋盛放,青菜衬着白瓷盘,一桌子鲜艳的色彩。


珍妮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每一道菜的做法,并笑着告诉我们,“我很喜欢烹饪。看着它们在我手中变得美味,我无法表达我的满足和幸福。”教授用钦佩和慈爱的眼神看着妻子,反复说妻子辛苦了。


真的有一种女人,可以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变成棋书画诗的一跳。我们心里崇拜,进一步追问才知道,珍妮是专门搞美学研究的,对美食很有心得。她当时对我们说了一句话,至今难忘。


她说:“女人做饭不是为了取悦丈夫和家人,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因为烹饪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能用一顿饭表达自己审美情趣和精致思想的人,自然知道如何从生活的重压中走出来,过得开心。


烹饪是爱的礼物


嫁给高老师不到一年,胖了好几斤,虚弱的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因为他煞费苦心研发出许多营养美味的菜肴,极大地刺激了我的食欲,强身健体。


补肾山药,养筋美容西红柿,他研究了各种配方,根据我的身体状况改进加工。因为那些淀粉、脂肪、维生素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让我健康美丽。


我觉得很幸福,也明白我为什么要嫁给一个能给你做饭的男人。因为有血有肉的饮食男女,需要五谷杂粮水果蔬菜的支撑。


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自然会想把最好的给她,把所有的深情都藏在一碗粥,一顿饭,一根线里。你会怕她吃不好,会迫不及待的亲自开火,把整个世界的丰富美好都带给她。


厨房的温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


有很多爱倾注在活泼温暖扑鼻的香味里,调和了人间的味道。


我们在案板上细细剁起起伏伏,在油锅里慢慢煎。生命的长河,其实就在这些小小的幸福和快乐中。


如果你会做饭,当你为人父母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如何让那小小的身体变得强壮有力。父母老了,也懂得用饮食来抚慰老弱之伤。


其实最自然的表达深爱的方式,不过是轻声问一句“你饿了吗?要不要我给你煮面?”


烹饪是一种生活实践


宋代才子苏东坡是能写诗能写文章的最佳食客。但不寻常的不是锦绣华章里的山珍海味,而是一双才华横溢的巧手。文能会写字,悟能会做饭,他还发明了一系列名为“东坡”的美食。他一直吃得开心,活得开心。


苏轼一生三次被贬谪。黄州、徽州、儋州当时都是不毛之地,远离江湖。和那些被放逐的人一起,他们可能有那样的野心和激情。


但在他的诗中,却少有忧郁和悲观,而是那种旷达的乐观和随遇而安的快乐,至今还活在书中,成为世上许多人的慰藉。


这应该和他爱吃,能吃,会做好吃的有关系。


黄州是个偏僻的地方,生活艰苦,但苏轼却炮制出一盘东坡肉,味道鲜美,色泽艳丽,和他的诗词一起被传为美谈。晚年居儋州,发明了一种东坡汤,被后人奉为经典。更不用说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之类的了。


我猜想,在亲手烹饪这些美味的时候,紫苏的一颗心应该是平静的,像水滴倾泻到大海里,平静却慷慨。因为他看到了平淡生活中的温柔。


紫苏的美食之旅应该是一次伟大的人生实践。煎、炒、煮、调、苦乐参半,都是人生的味道。所以他写人生充满悲欢离合,也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路走,一路吃,不怕山高水长,不怕人心险恶。反正有一双手一颗心,还有大江南北的各种美食。人间处处是风景,人生处处是知己。这样,普通的食材也能变魔术。


有了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心和手,才能让别人眼中的小便宜变成诗和远方。


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做饭。喂饱肚子,心脏就停空。


哭着吃的人可以走下去,哭着吃的人可以走得更远。因为那不朽的信仰和不朽的梦想依然在我心中闪耀。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