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有小白领一脸苦逼的来跟我吐槽“你说我们部门那个谁谁怎么那样儿啊,本来把他当朋友看的,希望关键时刻能帮我说句话,可你看他当时那个表现,真是让人寒透了心。都说职场上没真正的朋友,看来是真的!”。收起职场小白的玻璃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职场友谊虚假论”呢?你需要一个职场环境的合理认知 其实很简单,职场和学校、家族这样的词汇一样,都代表一种用关系维系感情的人文环境。 比如我们都知道学校里面有一起上课的同学老师,家族里有血缘关系的七大姑八大姨,再往远了说,喜欢京剧的有票友圈,一起旅行的有驴友群,医院里有病友,贴吧里还有吧友呢!职场,只不过是一起工作的人用职业关系维系的一种沟通联络的环境而已,“职场人士”是这一类人的简称。 所以,想要唱戏的去找票友,出门旅游想搭个伴去找驴友,需要友谊的请直接移步朋友圈。职场!说白了那是工作的地方,想要在职场里找到朋友的道理就和在驴友群里找会唱京剧的一样不简单。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找到的可能。 摆正对职场的认识,职场里的友谊从根本上就是稀有产物!别拿“共情”随便当友谊 认为自己有“职场友谊”的多半都是特定的一类人群。那么大家猜猜,职场上最容易发生“友谊”的是哪一类人群? 答案是职场小白。新人入职场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经常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可以说初期学习压力、心理压力都特别大。这个时候心灵就特别需要陪伴,身边帮助你的人很容易被认证为“朋友”进而产生所谓的“友谊”。 然后随着你在职场上的不断成长,伴随着职场上各种考核、晋升机会,涉及到公司资源的争抢或者利益纠葛时,你会发现这种友谊突然就破碎了或者慢慢淡了… 别急着感慨人性险恶,其实你所认为的“友谊”只不过是阶段性的“共情”而已。共情,简单来说就是同理心,感觉自己在职场上孤立无援的时候,能够被人理解、悦纳是一种非常令人满足和愉悦的事情。试想,如果有一个人来主动帮助新人的你,或者帮你指路,或者帮你分担,或者陪你一起诉苦,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理解”的感觉?但当你过了这个阶段或者两个人的发展程度不对等之后,这种“共情”消失了,从而给人一种“友谊”破灭的感觉。 你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共情可以发展成友谊,但共情本身不是友谊!你要的“友谊”其实是职场人脉 回到开头职场小白领问的那个问题,我们先来注意下她的说辞:“…本来把他当朋友看的,希望关键时刻能帮我说句话…”看吧,其实一般人对职场友谊的理解一开始就是带有目的性的。 人不管在哪里,都需要一个心灵上的依赖,说白了毕竟生活不易,谁都希望自己有个帮手,在职场上是同样的道理,这个是人的本能。但我不认同一般人说的“职场友谊”这个说法,职场上能帮到你的人的统称其实是“职场人脉”。 职场上拥有黄金人脉,可以在工作时事半功倍,通过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渠道以链接更多的资源。这种类似于“职场友谊”的人脉关系通常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举个例子:如果我给你提供了A,希望你能给我提供B。好吧,如果你没有B,提供C也行,前提我们双方都觉得合适。 其实没有必要妖魔化“职场友谊”,感叹人性险恶,只要你的工作能力优秀,自然会有很多人主动来链接你。职场是“职业人士”工作的欢乐场,不是儿时奶奶家的后花园,或许后者更能让你找到真正需要的“友谊”!本文作者:秋叶大叔微信ID:qiuyedashu未来很美,一起向前!北京盛维新世纪的盛维视频会议最近好像挺火,在我们这儿接连拿下几个大单,有什么特别的吗?搞不懂!美国一直都是全球武器市场里首要出入口大户人家,可以争夺美国市场也只有欧洲我国或是俄罗斯。让人意外的是,近期韩国又站了出来,当众从美国的口中中“抢肉”,取下来欧洲军购的一笔股票大单。最先,韩国该笔军售,表面上看是让韩国获得了很多的盈利,可事实上韩国顶多只算赚了一跑腿费。就用FA-50战斗机而言,据有关资料显示,它汽车发动机是用的美国通用公司的,整体机身还要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技术性分为,雷达是以色列所提供的,哪怕是配备的空对空导弹全是英制“响尾蛇”弹道导弹。这么一看,这多架售出最大的一个获益者坚信不用多说,人们都十分清楚。由于疫情这几年,韩国出现很严重的招工难,各行各业都没人,可是却找不到人。韩国的生育率我们都知道,一度跌至负值。韩国的劳动力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可现在遭受疫情危害,比照疫情前入关韩国的工作的人是屈指可数。前一阵子江原道土豆熟透,韩国老板们看见烂在地里的土豆,将月薪从以往9000多rmb,提升到了1万五rmb,却还是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土豆烂在地里。这还仅仅一小部分,韩国真的是各行各业都紧缺劳动力。而另一边,韩国拿下波兰达到145亿美元的军购单。有订单信息,就得有生产制造吧,145亿美元的物品要不要劳动力去生产制造去做?而韩国劳动力急缺得连菜园都收不完,应对这么大一笔订单信息,劳动力从哪里来?都觉得如今人力资源一文不值,可是在韩国这类人口负增长,劳动力急缺的国家,真的就是不缺钱,只差人了。最终来给大家建议,尽管韩国劳动力急缺,但如果你想要去那里找一个赚钱的行业得话,还是得擦亮眼,选择正规的企业。好啦,关注我,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资讯才宝贵。那么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美企做出选择,538亿大单被爱立信拿下,华为被反超了?盛维是近几年发展比较迅猛的一家企业了,可以说是视频会议行业的一皮黑马。产品有自己的一些优势,比如技术上都是自主开发,综合性价比不错。以下几点应该可以算是你说的特色,在网上看到的。供参考:1、软硬结合,产品线丰富;2、便捷的平台接入服务(PAAS);3、强大、完善的服务器网络;4、支持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及“电话+VOIP混音”多种模式;5、服务器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6、权限管理灵活;7、功能易用性和友好性;8、全部代码自主研发,二次开发力量强;9、方便和第三方平台及软件对接。格力这次赢了,拿下俄罗斯世界杯大单,怎么不见美在全球5G通信市场,除了我们国内的华为、中兴之外,比较领先的公司就只剩下欧洲老牌巨头诺基亚和爱立信了。如果单论订单数量而言,如今的爱立信可以说是全球最受青睐的5G厂商,因为截至目前,爱立信一共斩获了140多份5G合同,遥遥领先于华为等公司。 而且就在近日,又一美企做出选择,价值538亿元的大单被爱立信拿下,让它的5G客户实力更进一步。这家美企指的就是美国当地最大的通讯运营商Verizon,由于美国不允许它与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公司合作,爱立信自然就变成了最好的选择。 据爱立信在官网上表示,已经与Verizon签订了关于5G的合作协议,涉及到的资金高达83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为538亿元。这份订单对于爱立信而言,是近两年金额最高的,肯定能够让它占据更大的市场,并且争取稳住自己的地位。 而站在Verizon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向爱立信提交538亿元的大单,就是为了借助对方的5G设备和技术,来加速美国当地的网络建设进程。要知道,自从美国将华为赶出北美市场之后,那些美企就得不到5G供应了,网络建设工作自然也会陷入停滞的状态。 正是因为推进的速度过于缓慢,在5G时代,美国才会处于全面落后的水平,直到现在都没有建设好一个完善的通讯网。由此不难看出,这次Verizon选择与爱立信合作,就是想要帮助美国实现5G网络的后来居上,进而保持在通讯行业的霸主地位。 其实美国之所以频繁地针对华为、中兴等国产通信公司,就是因为它觉得自身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必须要阻挠竞争对手的崛起。虽然之前在3G和4G时代,美企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但是进入到5G时代后,美企已经处于被动局面,美国肯定会想方设法地改变这种情况。 那么现在美国最大的运营商将538亿元的5G订单交给了欧洲巨头爱立信,是否意味着华为被反超了?诚然,就订单数而言,华为确实不如爱立信,就算华为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自己的订单了,也不会超过爱立信的140多份合同,这个成绩无疑是全球第一。 但必须要知道的是,爱立信的订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捡漏”得来的,如果华为5G没有受到美国的制约,那么其订单数必然会领先于爱立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开始华为5G订单的增长速度根本不是爱立信能比的,短短几个月就获得了90多份合同。 只可惜后来由于美国的从中作梗,导致很多国家都不敢将订单交给华为,而爱立信就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说,爱立信能获得140多份5G商业合同,美国功不可没,此次Verion的订单,爱立信也是通过极力争取得到的。 除此之外,在5G核心技术方面,爱立信也不是华为的对手,前者掌握的5G专利虽然也能排进前几,但是与华为相比就有点相形见绌了。截至目前,华为手握的5G专利技术,依旧是世界第一,并且已经开始向其它公司收取专利费,凡是需要用到华为5G专利的一个都跑不了。 就像上述的Verizon一样,它刚与华为达成专利和解,需要向华为上交10亿美元的专利费。这样一来,爱立信就显得有点尴尬了,华为5G是通过专利赚钱,而爱立信还在接订单,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虽然爱立信获得了美企巨头Verizon价值高达538亿元的5G订单,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它全面超越了华为,只能说爱立信抓住了很多机会,在5G订单数量上领先了华为。希望接下来华为5G能够摆脱美国的封锁,实现真正的崛起!谁能拿下雷军的代工大单?2008年6月22日凌晨,荷兰教练希丁克率领的俄罗斯队在加时赛中以3:1击败了祖国荷兰,昂首闯进欧锦赛四强,他们成就了希丁克成为了欧锦赛历史上第一个率领外国球队击败祖国的教练,即克罗地亚之后,他们也成为了小组全胜出线后首轮即遭淘汰的第二支球队。 “满分出线”后被淘汰,在世界杯赛成曾经出现过数次,1986年丹麦在小组赛中所向披靡,连克苏格兰,乌拉圭和德国,但在16进8的淘汰赛中被西班牙5:1屠戮,巴西队在90年世界杯上也是小组赛全胜,出线第一仗就遭遇狼狈出线的阿根廷,被马拉多纳妙传卡尼吉亚单刀终结。距现在最近的一次满分出线遭劫则是西班牙,他们在06年世界杯上9分出线后被法国队淘汰。 但在欧洲杯历史上,历史上满分出线的球队至少都过了第一关,其中有1984年普拉蒂尼领衔的法国队小组全胜出线后连克葡萄牙和西班牙获得冠军。而本届欧锦赛上与2004年一样,诞生了三支满分出线的球队,但结果却如魔咒般诡异,两支球队都在8进4的比赛中被淘汰,克罗地亚死于比赛最后1秒的懈怠,而荷兰队全然不见小组赛中劈荆斩棘的气势。最后一场1/4决赛将在今晚举行,有过06年大喜大悲体验的西班牙队迎战最善于蹒跚前行的意大利,能否摆脱08魔咒,全看西班牙的命和运了。 出品 | 虎嗅 汽车 组 作者 | 王笑渔 车还没见影,但小米已彻底搅动国产 汽车 业。 9月11日,据吉林省政府官网发布的消息,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近日在长春会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一行。此外,在吉林期间,雷军一行还到中国一汽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度对接洽谈。 雷军表示,一定抢抓 汽车 产业与消费电子深度融合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自身 科技 创新和生态整合优势,主动加强与吉林 汽车 企业对接合作,更好地夯实 汽车 生产基础,努力打造高品质 汽车 产品。 一时间,关于小米 汽车 与一汽生产合作的猜测和传闻,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开来。 “ 短期来说,小米会优先采取代工,但是也会同步收购资质,逐渐自建工厂。 因为当前小米没有造车生产资质,短期内只能以代工模式造车。”盖世 汽车 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王显斌向虎嗅表示。 代工造车,对于“门外汉”小米来说是绕不开的选择。而当下最大的疑问就在于,谁能拿到小米 汽车 代工的这笔大单? 一、小米代工,花落谁家? 一提起代工造车模式,江淮蔚来必须榜上有名。 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是江淮在合肥的第六个整车厂,这里不生产江淮的车,是专门给蔚来代工的工厂。2016年开始建设、2017年投产,投资规模约为23亿元,占地面积约8396亩。目前蔚来在售的全系车型蔚来ES8、ES6、EC6,都出自于这座工厂。 代工模式的兴起,与新能源 汽车 的崛起有关。 要知道,原有的传统 汽车 因为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存在,代工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车企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车企也不愿意将自身核心技术分享出去。 但纯电动 汽车 ,靠的是以电池、电机、电驱为核心的三电系统,其技术壁垒没那么高,而且大部分可由国产供应商提供。这时候,代工的难度客观就下降了,车企也更愿意拥抱跨界玩家。 盖世 汽车 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王显斌告诉虎嗅:“代工模式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借助成熟产能资源,不仅可以弥补小米在 汽车 供应链生产制造领域的短板和生产经验不足问题,而且与传统领先车企共同成长,逐渐掌握成熟的 汽车 制造管理体系。 另外,代工模式可以让小米短期更聚焦核心技术如自动驾驶、软件技术资源投入。 ” 目前市面上会有两类新能源 汽车 产品,一类是电动 汽车 ,一类是智能电动 汽车 。前者更像是,当年的诺基亚,在实现电驱动转变的基础上,具备智能化车机等功能。而后者,则像是智能手机刚出现时的安卓机,可以支持软件不断进行升级迭代。 造一辆电动车容易,但造一辆智能电动 汽车 难。 从投资布局来看,自动驾驶将会是小米切入智能 汽车 行业的重要突破口。此前小米投资的纵目 科技 、禾赛 科技 、几何伙伴、爱泊车无外乎都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初创企业。在小米 汽车 目前公布的招聘需求中,小米的首批招聘,是针对L4级自动驾驶方向的需求。 但实际上,能像蔚来一样找到愿意出钱、出人且无条件陪跑的厂商不多。 曾同样选择代工模式的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说过一句引发行业热议的话:“智能 汽车 的核心在运营,不在制造”。当时小鹏就找了海马 汽车 ,为其代工生产第一款产品小鹏G3。但没过多久,小鹏 汽车 就发现自建工厂才是出路。 去年3月份小鹏 汽车 间接收购广东福迪 汽车 ,获得了生产资质。此后,小鹏G3的改款车型G3i车型尾标已经从“海马”标识改为了“小鹏”,这也意味着新车已经在肇庆工厂顺利投产,而非郑州海马工厂生产。同时,除了小鹏 汽车 在武汉的项目以外,肇庆工厂二期也已经动工。 盖世 汽车 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王显斌告诉虎嗅:“代工模式缺点主要是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形成完整体系的打造可能会有缺陷。因为面临合作双方的决策、博弈和资源分配问题。”他进而表示: 小米代工肯定找成熟领先的平台。 在小米接触过的车企中,最早出现的车企是比亚迪,然后是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以及在9月11日雷军拜访的中国一汽。这几家的销量份额和品牌形象,在国内都属于排名前列。 但重要的是,小米的技术要落地,谁能接得住? 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 EV,以销量独霸低端电动车市场。广汽埃安最近则开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中国一汽集团旗下有高端品牌红旗、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都有建树。比亚迪最近则推出新一代纯电平台——e平台30,号称是“为行业提供下一代智能电动 汽车 基础解决方案,技术全面向行业开放共享”。 谈到平台共享,这一幕似乎有点似曾相识。 此前,吉利推出了SEA浩瀚平台架构,随后百度就宣布与吉利合作造车。而百度也明确表示,将利用吉利的SEA浩瀚架构,作为未来电动 汽车 的基础支撑,同时该架构下的电动车将配备百度开发的驾驶辅助、信息 娱乐 和地图功能。 整个智能 汽车 行业往后发展,决定一辆车的智能化高度的最底层基础,是它的平台。 因为,一个平台架构,即决定了车辆参数的高低,比如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也关乎车联网、自动驾驶的软件体系搭建,再往上走就是整个应用生态的接入。业内称为电子电气化架构,吉利SEA、比亚迪e平台30都被包含其中。 比单纯的代工制造,车企更愿意把自己的平台共享出去,因为他们不想沦为代工厂。 二、车企害怕沦为代工厂吗? 代工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产能过剩。 中汽协此前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6655%降低到4845%,尾部企业产能空置情况十分严重。而与百度合作的吉利,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吉利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吉利的产能利用率从8496%下降至4518%。 代工这门生意,虽然不体面,但比剩着还是要好很多。 以江淮为例,在过去三年里,江淮每生产一辆蔚来 汽车 平均能获得104万元的代工费用和6千元左右的亏损补偿。曾经为接下代工蔚来的这笔生意,江淮不惜投入23亿元重建工厂的投资,在今年就能收回成本。 实际上,与手机行业不同,沦为代工厂的现象在 汽车 代工领域不会太快显现。在手机领域,苹果等厂商拿走了绝大部分利润,留给富士康等代工厂的利润则微乎其微。在利益分配话语权的引导下,代工厂逐渐沦为手机厂商的“工具人”。 但代工 汽车 不同。 汽车 增值流程较长,涉及的零部件数量远不是手机能比的,在冗长的供应链条里零部件供应商吞噬了一大部分利润,新玩家想像苹果那样手握巨大的供应链话语权是不现实的。其次,新能源 汽车 动力总成的零部件少了,制造的增值流程也缩短了,使得寻求代工的厂商话语权会增加。 对于车企来说,以体面的方式合作是首要任务。 所以,比起以往,靠一纸合同约束的传统代工模式已经销声匿迹。现在更流行组建合资公司共同造车,在比亚迪与滴滴、吉利和百度的合作模式里,双方的合作变成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共同运营,共享知识产权。 公开资料显示,在集度 汽车 中,百度占股55%,吉利占股45%。在比亚迪与滴滴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其中比亚迪占股65%,滴滴占股35%。 甚至包括国际大厂也在合资代工。菲亚特克莱斯勒 汽车 公司(FCA)与标致雪铁龙 汽车 公司合并而成的全新集团Stellantis于5月18日宣布,与代工巨头富士康签署一项无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组建合资公司Mobile Drive,双方各拥有50:50的投票权。 虽然有主次之分,但双方出资出力,就不再是买卖关系。有钱一起赚,有债一起还。 但是,这也仅仅局限于当下这个时间段,双方都各有各的小心思。等到 汽车 行业逐步向出行服务商,亦或是软件付费商业模式成立之时,双方的利益矛盾或许还会显现。 写在最后 作为小米在手机领域最强对手之一苹果,如今也在 汽车 领域不断 探索 。苹果CEO Tim Cook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正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技术。我们认为,这是所有AI技术之母,同时可能也是最困难的AI项目之一。”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苹果似乎与小米一样,在 汽车 业内广泛寻找合适的代工商,也在以自动驾驶为切入口进入 汽车 领域。但还是那句话,造一辆电动车容易,但造一辆智能电动 汽车 难。 疯抢小米 汽车 ,仍在继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