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春节祝福词大全

问答 0 22

蒙古族春节祝福词大全,第1张

蒙古族拥有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春节习俗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与汉族的春节相比,蒙古族的过年方式自有一番风情。蒙古族春节习俗的起源:蒙古族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成吉思汗在1227年攻克西夏国都后,将其定为蒙历岁首,即现在的春节。蒙古族传统使用的是蒙古历,而元朝以后,蒙古族开始采用汉族的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的白月与汉族的正月相对应。习俗的准备:接近年底,蒙古族家家户户都会竖起灯笼竿,到了年三十,则开始打扫庭院,清理室内,布置祭坛,摆放羊肉、乳制品和面制果品。除夕之夜的祭祖与娱乐:除夕之夜,蒙古族会举行祭祖仪式,信仰配轮的人还会进行锻铁活动。据古老的传说,这一夜需灯火通明,青年们唱歌跳舞,而姑娘们则玩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春节当天的传统:春节当天,蒙古族全家会穿上节日服装团聚一堂,由辈数最小的人向长辈拜年,然后长者向晚辈表示祝福,并给予礼物和压岁钱。亲友之间会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六的趣味习俗: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即在对方熟睡时在其前额上抹黑,常用锅底灰作为涂抹物。春节的高潮——“查干萨日”:蒙古族将正月称为“查干萨日”,即“白月”。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了正月达到高潮,庆祝活动包括祭火、祝寿、拜年等。白节是什么族的节日蒙古族的春节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下是蒙古族的春节风俗:1 祭祖仪式除夕之夜,蒙古族要举行祭祖仪式。过去,在祭祖仪式中,还要进行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2 蒙古族春节习俗——汉族习俗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大年初一,全家人都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岩野答贺新年。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3 蒙古族春节习俗——“查干萨日”祝福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4 蒙古族春节来历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5 蒙古族春节美食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户把系有五色彩绸的五小捆芦苇插在门外树上,将劈成细条的柞树放在燃旺的火撑子上方的四条腿上,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圣火。妇女们则将美酒、黄油洒进圣火,并按顺序站立,叩头。富裕的牧户则搞大型祭火,祭祀时用整羊,并将左邻右舍请来喝茶吃酒。有的将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目前,传统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蒙古族春节叫什么  一、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  二、原因: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  三、来源: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四、 过白节的习俗:  1、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  2、全家老少先拜祖先,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  3、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4、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在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  5、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蒙古族春节的风俗习惯蒙古族称春节为“白节”,也称作“查干萨日”,意味着纯洁的白色,象征着吉祥和祝福。蒙古族的春节,与汉族的春节时间一致,都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蒙古族的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鲜明,家家户户都会吃手抓羊肉、包饺子、烙饼,晚辈会向长辈拜年、敬奶茶和酒。蒙古国的白节日期按照自己的历法来过,习俗与中国蒙古族过年习俗大致相同。白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重视过白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详细的描述。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从腊月三十日开始,家人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初一凌晨,全家老少和族人会在户外举行向长生天祈祷的仪式,然后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现在的蒙古族人在白节期间,除了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赛马,还会敬献洁白的哈达,这是佛教传入后的传统,持续至今。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会骑马带上哈达和美酒,拜访亲友,这也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好机会,展现了马背民族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蒙古族春节风俗 蒙古族过年也吃饺子吗蒙古族春节的风俗习惯卫拉特蒙古在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独具特色,充满了喜庆和吉祥的气氛。除夕之夜,家中的老老少少都会熬夜,共同忙碌着准备过年的事宜:剁肉、包饺子,或是准备好新衣,以及为迎接客人做准备,直到天亮。蒙古族非常注重春节的卫生,会在农历二十九之前彻底打扫房屋,确保家中一切洁净。春节的第一个早晨,全家人穿上新衣,带着美食外出,向给予万物生机的太阳献上新鲜的食物和鲜奶,之后才返回家中。家长、长子或儿媳会向佛祖献上供品,用一碗洁白的牛奶进行祈祷。接着,长子或儿媳会用**木碗盛牛奶,依次向祖父母、父母跪坐,双手捧碗,用祝福的话语表示问候。之后,家庭成员开始互相拜年。晚辈用右手抓住袖口伸向长辈,长辈则用双手拍击,表达新年的祝福。此时,家人会在一块方糖上放一枚硬币作为礼物互相交换。拜年结束后,儿女会向父母献上“德吉”(一种食物),并敬酒,父母则回赠糖果,这是拜年的传统礼仪。春节期间,已婚子女会前往父母和兄长家中拜年。从初二开始,邻居之间也会互相拜年、赠送礼物。年轻人身着盛装,骑马前往邻里、近亲、长辈家中,献上节日的礼品。这种互拜的活动会持续到初五。卫拉特蒙古的春节庆祝活动直到正月十五才宣告结束。蒙古族把春节叫什么节1、蒙古族“白节”吸收汉族习俗——包饺子。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史书中的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2、蒙古族春节习俗——祭祖仪式。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3、蒙古族春节习俗——汉族习俗。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熟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4、蒙古族春节习俗——“查干萨日”祝福。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和春节大体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在白节期间,蒙古族还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赛马、摔跤、射箭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此外,在白节期间,蒙古族还会互相赠送礼物,表达祝福和关爱。总的来说,白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庆祝新年的节日,更是一个展示蒙古族文化和传统的盛大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