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⑴ 关于婚姻爱情的成语 白头到老 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出处:《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白头相并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出处:明·冯梦龙《挂枝儿·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白头相守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百年好合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出处:《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百年好事 指婚姻喜事。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百年偕老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俺衙内大财大礼,娶将你来,指望百年偕老,你只是不肯随顺,可是为何?” 百年谐老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出处:《全元散曲·集贤宾·皂罗袍》:“美满恩深情厚,原百年谐老,共守白头。”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出处: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年之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我方壮年,未曾娶妻。倘蒙不弃,当与子缔百年之好。” 百岁之好 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比翼齐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出处:《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出处:《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出处: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绸缪束薪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洞房花烛 形容结婚的景象。 出处: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恩爱夫妻 恩:亲爱。指相亲相爱的夫妻。 出处:汉·苏武《诗四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恩断义绝 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恩爱爱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亲情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儿女亲家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出处:《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儿女情长 指过分看重爱情。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中:“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二姓之好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出处:《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分钗断带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凤皇于飞 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同“凤凰于飞”。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凤皇于蜚 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同“凤凰于飞”。 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 凤凰于飞 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出处: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 凤翥鸾翔 像凤凰高飞。比喻女子婚姻美满得意。 出处:明·李东阳《祭孔氏女文》:“我女之嫁,凤翥鸾翔。我女之行,山遥水长。” 夫倡妇随 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同“夫唱妇随”。 出处:语出《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唱,一本作“倡”。 夫唱妇随 随:附和。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出处:《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倡,妇者随。”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红绳系足 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花好月圆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宋·张先《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依。” 金玉良缘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连枝并头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良辰吉日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良时吉日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两脚居间 方言。犹言中间人。多指婚姻介绍人。 两相情愿 两方面都愿意。多指婚姻或交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鸾凤分飞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媒妁之言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明婚正配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你**元是我崔文远明婚正配许与侄儿崔通的。” 明婚正娶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那里是明婚正娶,公然的伤风败俗。” 明媒正礼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明媒正娶 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论起初婚,王氏在前,只因休了一番,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又且平氏年长一岁,让平氏为正房,王氏反做偏房,两个姐妹相称。” 男婚女嫁 指儿女成家。 出处:语出《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建武中,男女聚嫁既毕,[长]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诗:“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男婚女聘 指儿女成家。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没来由强风情,则可喜,男婚女聘。” 女貌郎才 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貌郎才厮撞着,将父母远乡相抛,雁杳鱼沉没下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却说李衙内和玉楼,两个女貌郎才,如鱼似水。”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卿卿我我 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如胶如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如胶似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出处: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思断义绝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天付良缘 付:给予。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出处:《群英类选·〈鲛绡记·鲛绡会合〉》:“到今日天付良缘重聚首。” 天假良缘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出处: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天假因缘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出处:清·黄宗羲《复秦灯岩书》:“然其至非言可传,天假因缘,或在异日。” 天生地设 犹天造地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 天缘凑合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新昏宴尔 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同“新婚燕尔”。 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以谓凡对明月与听霖雨,必须用此悲感,方可领略,则适当良友乍逢及新昏宴尔之人,必不信矣。” 新婚宴尔 宴尔:快乐愉悦,亦作“燕尔”。形容新婚快乐。亦作“燕尔新婚”、“新婚燕尔”。 新婚燕尔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宴尔新婚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燕尔新婚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一刀两段 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出处: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月下老儿 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之神。借指媒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栓的,再不能到一处。”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出处: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月圆花好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宋·晁补之《御街行》词:“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终身大事 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 朱陈之好 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出处: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高不成低不就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出处: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千里姻缘使线牵 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同“千里姻缘一线牵”。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⑵ 祝福别人将来有美好婚姻的成语 祝有情人 终成眷属! ⑶ 求跟美满的爱情、婚姻有关的成语 佳人才子 郎才女貌 天生一对 白头偕老 天作之合 心心相版印权 永结同心 相亲相爱 百年好合 永浴爱河 佳偶天成 宜室宜家 白头偕老 百年琴瑟 百年偕老 花好月圆 福禄鸳鸯 天缘巧合 美满良缘 郎才女貌 瓜瓞延绵 情投意合 夫唱妇随 珠联壁合 凤凰于飞 美满家园 琴瑟合鸣 相敬如宾 同德同心 如鼓琴瑟 花开并蒂 缔结良缘 缘订三生 成家之始 鸳鸯壁合 文定吉祥 姻缘相配 白首成约 终身之盟 盟结良缘 ⑷ 形容生活婚姻美好圆满的词语 相濡以沫、儿女情长、相见恨晚、一往情深、海枯石烂、家好月圆、誓海盟山。等等 还有: 百年之好——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百年好合——合:和好。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白头到老——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头偕老——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美满良缘——婚姻美满,喜结良缘。 长相厮守——长时间在一起互相守侯的意思 白头相守——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真爱永久——真正的爱情直到永远、恒久。 白头相守——指夫妻感情好,一直相爱、相守到老。 鸾凤和鸣——和:应和。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鸳鸯戏水——像鸳鸯一样,比喻夫妻感情好。 比翼双飞——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夫唱妇随——随:附和。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钟爱一生——相爱一生 相爱到老——夫妻相爱,互相扶持到老。 永结同心——表示永远相亲相爱,和谐美满 早生贵子——早日生出子女,多用于夫妇新婚之后祝福的话语 共浴爱河——共同享受爱情的滋润。 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喜结连理——连理就是指连理枝。连理枝指两棵树的枝条连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 同甘共苦——甘:甜。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一起享,有困难一起承担。 情投意合——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心有灵犀——灵犀:旧说犀牛是灵兽,它的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 郎才女貌——郎:旧指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男的有才气,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文内容是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目前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⑸ 求祝人结婚的四字成语,越多越好 百年好合、珠联壁合、情投意合、相得益彰、心心相印。 1、百年好合 解释: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出自:竹溪山人·清《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译文:一百年和合,夫妻永远和好。 2、珠联壁合 解释: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译文: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 3、情投意合 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译文: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4、相得益彰 解释: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译文:伯夷、叔齐虽然贤明,得到老师而名声更加显著。 5、心心相印 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自:唐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译文:我和佛感情完全一致,怎么敢违背佛经。 ⑹ 形容美好姻缘的成语 彩云易散: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红丝暗系:相回传月下答老人掌管人间的姻缘,以红绳系夫妇之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红叶题诗: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红叶之题:红叶上题的诗。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蓝田种玉:原指杨伯雍在蓝田的无终山种出玉来,得到美好的婚配。后用来比喻男女获得了称心如意的美好姻缘。 乱点鸳鸯:鸳鸯:鸟名,常比喻夫妻。使夫妇互易错配。也比喻胡乱配合姻缘。 女貌郎才: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千里姻缘:很远的婚姻缘分。 千里姻缘使线牵: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同“千里姻缘一线牵”。 如花美眷:象花一样美的眷属。形容姻缘十分美好。 三生石上: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⑺ 形容婚姻幸福的成语 举案齐眉,相敬抄如宾,白头相守,比翼双飞,琴瑟之好,相濡以沫,和如琴瑟,琴瑟调和,如胶似漆,凤凰于飞,夫唱妇随,共挽鹿车,比翼连枝,白头到老,故剑情深,伉俪情深,鸾凤和鸣,相亲相爱,情投意合,宜室宜家,恩爱夫妻,同床共枕,恩山义海, ⑻ 形容“婚姻”的成语都有哪些 天作之合、心心相印、永结同心、相亲相爱、百年好合、永浴爱河、百年偕老、花好月圆、福禄鸳鸯、天缘巧合、美满良缘、郎才女貌、夫唱妇随、珠联壁合、美满家园、琴瑟合鸣、相敬如宾、同德同心 、白头偕老、情投意合、同心同德、喜结良缘、相敬如宾。 ⑼ 形容姻缘美好的成语 白头偕老 百年琴瑟 百年偕老 花好月圆 福禄鸳鸯 天缘巧合 美满良缘 郎才女貌 瓜瓞延绵 情投意合 夫唱妇随 珠联壁合 凤凰于飞 美满家园 琴瑟合鸣 相敬如宾 同德同心 如鼓琴瑟 花开并蒂 缔结良缘 ⑽ 形容“美好姻缘”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美好姻缘的成语有: 1、白头偕老[bái tóu xié lǎo]:指的是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2、花专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比属喻美好生活,有时用于祝贺人新婚美好。 3、郎才女貌[láng cái nǚ mào]:意思是指男的有才气,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 4、珠联璧合[zhū lián bì hé]: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5、夫唱妇随[fū chàng fù suí]: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谁有古代婚嫁风俗的资料?建议在婚礼请柬上写古代婚证上的证词,句句堪称经典。而古代婚证上的证词,首推民国时期。1“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意思是:不同的姓氏在一起缔结婚约,结成良缘,是得称的匹配。桃花盛开之际,正宜婚嫁,卦象上预示着将来一定子孙像瓜蔓绵延,子子孙孙世代昌盛。将白头到老的约定书写在纸上,像红叶题诗一样的天赐良缘,记载于鸳鸯谱上。以此证明!这句证词,引用了诗经里的《桃夭》,同样也情意满满,因此可以单独要一句“今日桃花妁妁,宜室宜家”,也可以再加一句“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载明鸳谱”。2“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此证!”意思是:令人欣喜的是今日月老的红绳将你和他牢牢系住,美好如你们,结合在一起。卦象上预示着将来你们一定会白头偕老,情感像兰桂的香气那般永不变。以此证明!除了以上两个版本之外,还有:3“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意思是:今日礼节已成,良缘缔结。作诗歌咏关雎、麟趾,它们都是忠贞的动物,生有定偶而不相乱,你们也是如此。这段婚姻的结合,祥瑞绵泽五代子孙,使得家族繁荣昌盛,开创圣贤教化,你们同一心愿同一信念,正宜婚嫁。你们相互尊敬,夫妻关系永远亲密和谐。你们对彼此真心诚意,共同遵守不离不弃的誓言。以此证明!注:这个民国时期的婚姻证词,这段证词里,“同心同德”、“相敬如宾”、“互助精诚”都指向了在新文化运动(也就是五四运动)后,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婚姻的看法——倡导男女平等。同心同德、互助精诚等,也同样符合现在的婚姻价值观,这段词写在你们的请柬上正合适。可单独要“诗咏关雎,雅歌麟趾,同心同德,宜室宜家,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4“从兹缔结良缘,订成佳偶,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将泳海枯石烂,指鸳侣而先盟,谨订此约。”意思是:从现在开始你们缔结了良缘,约定契约成为夫妻,月老的红绳早早将你们牵住(你们的缘分早已注定),你们会白头偕老,美好圆满,为你们的新婚感到欣喜,共同签订海枯石烂、像鸳鸯那般相亲相爱的盟约。(注:燕尔指新婚,鸳侣可喻指夫妻)这段也还不错,白首永偕、花好月圆等都是指对新婚的祝福,而海枯石烂则是盟约,你们婚姻的约定。可单独要“白首永偕,花好月圆”。5“礼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诗咏宜家,敦百年之静好,此证!古风今韵,相映成趣,珠联璧合,天作之美。”意思是:给媒人媒礼(掌判是媒人的意思),今日起,不同的姓氏将缔结为一段好的姻缘,作诗歌咏婚嫁,祝愿你们百年和谐美满地在一起生活。以此证明!古代的风俗如今的韵味,相互衬托着,祝福你们婚姻美满。这里可以单独要“古风今韵,诗咏宜家,珠联璧合,天作之美”。顾长安,一个爱聊天、善思考的美少女~喜欢分析情感问题,措辞时而温和时而犀利。你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采薇长安找到我,或搜索(withguchangan)进行关注。离不开鸡蛋的婚礼习俗花金满头妆宝髻,两眼乌珠红嘴皮。 定是新娘有福份,皆有月老作良媒。 万绿丛中一点红,今宵织女会牛郎。 恰似好花开并蒂,成双成对入洞房。 莆仙民间歌谣生动地描述了男女婚嫁时的真实情景。 旧时,莆仙男女婚嫁基本上沿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以及早婚早喜的陋习。婚嫁的主要程序与中原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婚姻礼民俗大体相同。然而,由于莆仙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一带的婚嫁风俗多彩多姿,至今仍留存着古代掠婚制的某些生活情景,从中可窥探到古代婚嫁的活化石。 议婚。在莆仙,男女到了适婚的年龄时,当父母的要请长辈出来议婚,或请媒人设法最合。千里姻缘一线牵,人们常以月老、月下老人来称呼媒人。媒人这一行,历史十分悠久。据《诗经》载:匪媒不得。指的就是当时的婚姻要经过媒人撮合的风俗。 媒人,有主人请来的,也有其主动找上门的。她们往往用伶牙利齿,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等话语,把本来互不相识的男女双方的父母和尊长说得心动,并进一步要求男女双方开出庚贴(即生辰八字贴),以便两边撮合。女方父母如有意联姻,便开出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男家,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进行对照和推算,俗称“合八字”,并将双方的八字压在灶公香炉下搁三天。若三天内家中一切平安顺利,说明是相生而不是相克,是天作之合,男方就可以正式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相亲。相亲,莆仙俗称看亲情。就是男方正式向女方提亲之后,男方父母就要到女方看厝相亲。相亲的仪式较为简单。男方选择一个吉祥之日,由媒人告知女方父母,在相亲之日,让女儿多加打扮,男子及其父母只观察女子的外貌而已。这时,女子也趁机偷看男子的身材容貌。男方若对女子的容貌及体态满意,认可就行,其他单凭媒人说词。男女双方也因此生发出不少笑话或悲剧来。 按莆仙的礼俗,男方登门相亲,女方若对男子感到满意,就会给男方的每一位客人一碗煮熟的鸡蛋,俗称“月老蛋”,男方若对女子(包括家庭状况等)感到满意,便可以吃下月老蛋;若不中意,就不运这碗蛋。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当事人的心意,避免双方产生尴尬不愉快。男方吃了月老蛋后,女方还会煮出点心~线面(长寿面),意即平安长寿。客人吃了长寿面后,每人都要在碗底放一个较丰厚的红包,以示谢意。经过了相亲,男女双方及其尊长都无反对意见,这门亲事就算基本议定了。 定亲。定亲,俗称“订婚”“贺定”“放定”。男女双方相亲后,便由媒人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她周旋于男女双方之间,几经讨价还价,使双方皆大欢喜,从而顺利进行定亲的仪式。 定亲时,男方要选定吉日,由男方的亲人,如夫妻双全、子孙兴旺,或头胎生男孩的妇女等有福气的人,组成6人、8人或12人和媒人等(双方是双数的),女性要穿红色衣裳,携带聘金的一部分及金银首饰,连同庚贴、香烛、花炮送到女方家。这时,女家放鞭炮,然后煮出点心(线面)分给亲邻,表示女儿已许配人家。现代则把男方送来礼品中的糖果、香烟分赠亲友和邻居,同时备酒宴招待男方来宾。当女方家中再次放鞭炮时,定亲的仪式遂告完成。 订佳期。俗称“看日子”。男方决定迎亲的日子,把吉日用红贴告知女方,并送担盘礼物。盘是细竹篾编成有墙边的圆形盘,漆红,叫红盘,其口径为50厘米左右。每担共有10个大小的红盘,每边5个、下大上小叠层而上。也有富豪人家备礼丰厚的达10担盘。担盘之礼,是对女家尊重之意。若女家的祖母健在的,红盘中应有猪肉、线面各一盘作为敬奉上辈,俗称妈盘。送担盘的礼物中,有猪脚肉、线面、米粉、红团、糕粿、菜丸以及聘金,各色衣料衣屣等,分别依层装入盘中。女家接收红盘之后,即行祭告祖先,然后将礼物中的肉面、糕粿分给亲友,借以告知女儿结婚的佳期。亲友知道之后,便要为其送礼添妆,俗称捧花粉,也叫送嫁、走喜。随着佳期的临近,女家根据男家的聘金多寡,开始备办嫁妆。男家把备好的红头巾(莆仙称新妇罩)、宽膊大袖的红袄(俗称上头衫)、花烛喜炮和礼贴按议定的未尽礼数,由媒人送到女家。出嫁女迎娶前三五天,发梳妆打扮试新衣。一些沿海和山区的乡村,女方还有带内亲的男童(俗称小舅)与新娘伴睡的风俗,祈盼来年生男孩。 迎亲。俗称迎娶。男女双方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妇方在出嫁的前一天,将嫁妆分为数杠,然后抬往男家,扛数越多,女家越体面。嫁厚薄不等,主要有五伯衣(内外衣裤)、线袋五谷种子等日常用品作嫁妆。如今在经济条件好的一些地方,有自行车、摩托车和彩电、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作嫁妆。 古时,莆仙迎娶,要行笄礼,俗称新娘的成人礼或上头礼。新娘在上红桥之前,要在闺房内梳妆。女家请一位福寿双全的长辈妇人,给新娘梳头饰发,并把纸制或红绸制成的五芯花,分别插在新髻的两边,俗称“上头”。“上头”其俗非常久远,据《花蕊夫人宫词》称: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去鬓便上头。所以男冠礼,女加笄俱称“上头”。 迎亲时,男方事先派人雇素菜桥抬放在女家厅堂内。红轿,莆仙叫“新妇轿”。红轿用木头制成,雕花镂、施以色彩,轿的上方,插上四条扎金色滚龙,所以又叫“龙轿”。轿门两边,贴上红纸条一对,体现女家的身份,以示体面。轿门悬挂一块染红的猪肉,以避“白虎”伤害。红轿后改成扎花通风的花轿,俗称“催妆”。但新娘仍按例俗举行上轿前的仪式,依依离情,迟迟不愿上轿。直至吉时已到,才和父母亲友告别,穿上红褂,戴上红绸结花巾帽,在喜娘的扶持下,挥泪泣别上轿。喜娘关上轿门,把用红绳结牢。轿子起行时,喜娘将一脸盆清水,和轿底洒去,口赞四句吉祥语,俗称喊四句。喜娘每喊一句后,众人都跟着 喊一声好哇!如: 洒轿夫啊……好哇! 好丈夫啊……好哇! 洒轿脚啊……好哇! 好达家(莆仙方言婆婆)啊……好哇! 新娘的花轿一出厅堂,女家立即紧闭大门,并用铁耙拦在大门后,以防财龙被女儿拖去,这是一种旧俗。 花轿出门上路,新娘在轿里要嘤嘤哭泣。若父母已丧,更要喊叫父名母名,放声大哭;若不这样,会指为不孝。 花轿到男家大门,新郎的祖父祖母、父母及家人都须暂时回避,俗称避冲。新娘的花轿进门后,主婚人即请“送房兄”把嫁妆盘中的蚊帐取出,挂在新房中的眠床上,然后把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干、糖果和硬钱币等向帐子的四解撒去,取早生贵子之意。送房兄一面撒帐,一面口赞吉祥语: 撒帐东西南北方, 百无禁忌姜太公。 桂子兰孙联科第, 荣华富贵喜匆匆。 莆仙民间婚嫁请“送房兄”是古代掠婚制的遗俗。这在支云许多地方还可以看到古老掠婚制的踪迹。据《嘉庆滇南杂志》载,古时女儿出嫁前三天,在门前搭起松屋,并储备淘米水几十缸。男子迎娶那天,新郎跟娶亲队伍直入松屋,挟持女子乘快马而去,父母用淘米水泼洒男方,并呼叫亲友追赶,追赶不上便返回。男家掠婚后,怕妻族率回抢,遂请壮健的亲友多人来防御或助威,直到鸡鸣掩门后才散去。 在莆田沿海一带,也有新娘提前一天到男方家中,次日举行婚礼的风俗,与众不同。 拜堂。俗称“成人”(行婚礼)。花轿进入厅堂后,新娘还不能立即下轿。到了吉时,司仪高喊行亲迎礼、请新郎登堂。喜娘即引新娘到花轿前,由新娘亲手把轿门的红绳解开,然后新郎退到厅堂的左边等候。这时,喜娘领着新郎的小弟弟(小舅子)或父母双全的两个孩子,到轿前,请新娘出轿,这才由喜娘打开轿门,扶出新娘,到厅堂神案前的右边与新郎对面站定,即行婚礼。 在莆仙,婚礼一般要在黄昏时举行。这可追到古代娶妇以昏时(《说文解字》)的婚俗。是因为古时男女情爱之事,较为神秘,往往要在夜幕掩盖下才相宜。举行婚礼时,厅堂外鼓声起、鞭炮齐鸣。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祖宗。然后夫妻交拜,并要喝交杯酒、进三汤、三点(即小碗内装桂圆、红枣、莲子熬汤)。接着,请出新郎的父亲母亲,双双分别端坐在八仙椅上,接受新郎新娘的拜礼。拜毕,父亲给了一副红箸(10双),预祝早生贵子,母亲给了一双红团,以示全家团圆。新郎新娘还要向在场的长辈拜礼,长辈们回赠给小红包~ 压拜钱。 新郎新娘在告祖、拜堂之后,新郎家要备办酒席,宴请宾客。全席应有12道菜,表示一年12个月,月月美满。上第6道菜时,新郎由一位大爷陪同,和各桌敬酒。酒席的最后两道菜是甜的:有用糯米粉做成圆圆的丸子;桂圆、红枣、莲子熬成的甜汤,寓意新婚甜蜜、白头偕老。婚宴的最后一道菜吃完之后,鞭炮再度响起,酒席散了。莆仙独特的婚俗~“闹洞房”开始。据说,古时婚俗,在娶亲的路途中,对新郎和新娘戏弄或取笑,夹杂着许多笑谑的节目。莆仙把便古代的婚俗搬到洞房中进行。 莆仙婚俗中,闹洞房是整个婚礼的高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麒麟送子(即送孩儿),在喜宴开筵前,由乐队和凤灯前导,送房兄手捧瓷孩儿,后面跟着提灯的,捧烛和果盒的,从户外送到洞房,新郎在洞房门口迎接,把瓷孩儿安放在眠床的板架上,并将红烛、果盒、一碗清水等排在桌上,凤灯挂在床前的楼梁上,捧果盒的人赞吉祥语: 今夜大家送孩儿, 新郎新娘笑微微。 燕尔新婚鱼得水, 早生贵了耀门楣。 赞语唱毕,宾客拥入新房看新娘。送房兄故意把一碗清洒在床上,名曰孩儿洒尿了。 抱出灯。在喜宴结束时,已是夜深更静了。宾客们在送房兄的组织下,聚集在洞房内,准备闹洞房。首先是抱出灯(表示早生男丁),在洞房的新床前挂小红灯一对,俗称百子灯。在送房兄的号令下,新郎将新娘抱起,让新娘用双手交换左右灯笼,再次挂后,送房兄随即赞吉祥语: 洞房花烛小神仙, 一对凤灯挂两边。 东西交换入门喜, 一刻千金乐少年。 做经文(即抱出灯后,戏谑新郎新娘的节目)。其主要节目除了抱出灯,还有瓜子装鼻、仙女过桥、争吃仙果、观音滴露等。一般俗例,只作一个戏谑新郎和新娘的节目,但“送房兄”节目较多,直闹到东方快泛白,雄鸡啼鸣时候,“送房兄”才让主人放鞭炮。并唱四句赞语: 大家齐出门, 双手掩房门。 洞房初会面, 夫妻情意绵。 在唱赞语的同时,送房兄便随手为新郎新娘掩门,俗称圆房。这时,筋疲力尽的新郎新娘才算松一口气,想要休息,但东方已经放白,金鸡叫得更欢了。新娘回门。俗称请转马(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第一次回娘家)。 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要到厅堂上问候公婆、长辈,与家中亲人会面,俗称出厅。并要亲下厨房作第一次炊事。 新郎新娘婚后第三天(现在一般在婚后第二天)新婚必须偕同新郎家,回门前,女家派新娘的弟弟(小舅子)到男家邀请新郎,俗称请子婿、亦称请转马。新婚夫妇坐轿(新郎或骑马),由大爷引导步行上门,而新娘则可一直坐轿到门前。新婚夫妇入门时,女家鸣炮奏乐,之后,又免不了要办味道宴,按当地风俗热闹一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婚恋自由。20世纪50年代,随着《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和繁琐陋俗的婚姻礼仪了逐渐废除,以茶话会、分喜糖等简单节约的新式婚礼已相当普遍。进入80年代后,自由恋爱蔚然成风,逢年过节,各地组织几十对甚至上百对的集体婚礼,由当地领导为新郎新娘证婚,婚礼简朴、隆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也开始流行旅游结婚度蜜月的新风尚。 纳.采 俗称议婚或说媒,请媒人到女方说媒,了解女方的心意,看看这门亲事有没有成功的希望。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通常以活雁作礼,象徵忠贞不二。 问.名 问名:俗称「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写著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观查几天,如果家中这几天都平安无事,就再将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后的三天内,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烧香拜拜。在这几日内,男女双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发生被偷盗、物品损毁、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麼婚事就不成了。 纳.吉 又称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订婚。问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致赠礼物,并通知女家决定这门亲事,同时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给新娘枚金戒子 。 纳.徵 俗称大聘或完聘,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纳徵通常在婚礼前十日至一个月内进行,除了要准备聘金外,还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礼,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数量为双数,取成双成对的意思。 请.期 俗称择日,由男家选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请求女方家的同意。 亲.迎 正式举行婚礼。把新人的八字都写在红纸上,请择日师择定黄道吉日,并由媒人奉送双方同意后,举行迎亲仪式。离不开鸡蛋的婚礼习俗 在湘楚大地的农村,有的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古老而有趣的风俗,即整个婚事都离不开鸡蛋,真可谓是无蛋不成婚。 KK在湘东地区的一些山村,男方托媒人去女方提亲,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若吃到的是一碗光汤汤的素油面条,则表示女方对媒人的冷淡,若女方给媒人吃的是鸡蛋挂面,则证明这门亲事有谈的希望。当地乡民把这蛋叫做“说亲蛋”。 KK要是媒人吃了女方的“说亲蛋”,男方又得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当女方以“光面”款待媒人时,则说明女方经过调查了解,家人协商决定对这门亲事持冷淡疑虑态度;倘若女方给媒人吃的面里有四个鸡蛋,则暗示婚事成功了一半。同样,女方到男方家去“看门风”(相亲)时,不管人多人少,男方也要以蛋招待,每人四个以示敬重。 KK订婚那天,求婚的男方和媒人及两个同族的亲属到女方家敲定婚期,女方家也要以蛋招待,同样每人每碗四个鸡蛋。 KK婚礼这天,鸡蛋更成了待客必备之物。这天清早,男方家选定去女方家接亲的亲属和媒人,一律要吃蛋启程,寓意兴旺发达,常来常往。新娘子接来后,女方送亲的人员在男方又要吃一碗煮鸡蛋,个数逢双,要么两个,要么四个;新郎、新娘每人一碗鸡蛋加鸡腿,预祝新婚夫妇美满幸福。 KK婚后次日清晨,新婚夫妇洗漱完毕,新郎倌的母亲便将昨夜早就准备好的一只党参清蒸鸡端进新房,由新娘新郎关紧房门慢慢吃掉。鸡中有两个熟蛋,每人先各吃一个蛋,后吃鸡腿,再吃鸡,示意两颗心心心相印,永不分离。这只鸡如一餐吃不完,中午仍由新郎新娘继续吃,直到吃完为止,才能从此白头偕老。 KK但在湘中邵阳地区的一些乡村,其婚俗又有不同。男方到女方家相亲,女方同意与否,来者是客,女方都会用鸡蛋来款待相亲客:如女方不同意,则只煮一个鸡蛋给男方人吃,即“一厢情愿”的意思;若中意男方,则打蛋汤〈煮荷包蛋〉而且是两只,寓意“好事成双”。 KK定亲前夕,亲戚朋友要向男女双方送鸡蛋,祝贺他们好事圆满成功。 KK结婚当中,男女方要在鸡蛋上贴红喜字,称为“状元”(壮、圆),并配上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一起送入洞房,请新婚夫妇吃,寓意“早生贵子状元郎”。 KK姑娘出嫁时,娘家除准备其他嫁状外,还要准备一对大鹅蛋,因为“鹅”与“和”谐音,预示婚后夫妻和睦美满。 KK新婚之夜,新人上床前要吃“子茶”(糖茶蛋)预祝早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