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捐肝救母(90后妈妈捐肝救女:227克的“爱”让3岁女儿迎来新生)

妈妈 0 65

女儿捐肝救母(90后妈妈捐肝救女:227克的“爱”让3岁女儿迎来新生),第1张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5月21日电有一种伟大无私的母爱是不求回报的。近日,湖南长沙90后妈妈匡女士将自己的227克肝脏捐献给了3岁7个月大患有严重肝硬化的女儿欣欣。她用“切肝救女儿”的动作诠释了血浓于水的母爱。


2018年10月,女儿欣欣的出生,给了这对90后夫妻新的幸福和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欣欣渐渐变黄了。匡女士回忆说:“当时我带她去游泳,别人都说孩子长得太黄了。医生建议我们赶紧去上级医院。”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匡女士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欣欣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这是一种罕见的胆道疾病,通常见于新生儿。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孩子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2018年12月,欣欣接受了手术。三年来,匡女士每三个月带欣欣去医院复查一次。今年3月,欣欣的病情开始恶化,必须进行肝脏移植,这是唯一的生存方法。


由于肝源获取困难,最好的方案是亲属肝移植,即由配型合适的亲属取肝捐献给欣欣。经评估,匡女士身体状况良好,符合肝脏捐献标准。得知这一情况后,匡女士开始调整作息时间,科学饮食,为肝移植做准备。


该院普外科主任、主刀医生尹强介绍,肝移植分三步进行,分别是从供体获取肝脏、切除受体的病肝、为受体植入新的肝脏。儿童活体肝移植是腹部外科中一项技术含量高、复杂且涉及多学科的手术。既要保证供体100%安全,又要保证接受肝移植的患儿要过“六关”,即麻醉、手术移植、术后监护、肝功能恢复、感染控制、抗排异。


“一个孩子的血管差不多有一毫米多,一根血管要缝8、9针,而且缝好后要保证血流通畅。”尹强说,儿童肝脏的重要结构都很小,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将这些细小的管道与移植肝脏的管道进行匹配重建,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5月9日,经过11个小时的努力,母亲捐献的227克左肝外叶成功移植到欣欣体内。手术后,邝女士从麻醉中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向周围的人询问她女儿的情况。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救她。这也是我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手术后,母女恢复良好。5月13日,欣欣从重症监护室顺利回到妈妈身边。匡女士见到女儿时,欣欣躺在病床上,对她说:“妈妈,我想你。我爱你。”


那一刻,匡女士几乎哽咽了:“我的心都要化了。”这四天,只能从医护人员的手机视频里看到孩子。对于想念女儿的邝女士来说,等待是漫长的。但亲眼看到女儿起死回生,邝女士觉得等待是值得的。


辛可转到普通病房的第二天,也是匡女士的30岁生日。在家人和医生的陪伴下,她度过了难忘的一天。然后欣欣会和妈妈共用一个病房进行康复治疗。(林、姚、赵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