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顾名思义,圣诞节是纪念圣人耶稣诞生的节日。但有一个老人不知好歹,篡夺了主人的角色。现在,除了基督教会,世界更多地想到了圣诞老人。
其实从耶稣诞生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圣诞节都没有圣诞老人。圣诞老人的原型是圣尼古拉斯,圣诞老人,罗马帝国的米拉主教。有一天,他听说一户穷人家因为没钱买嫁妆而娶不到三个女儿,于是他晚上爬上她们家的屋顶,通过屋顶的烟囱把金币放进她们家。拿到金币买嫁妆后,他们的女儿结婚成功。后人为了感谢他,就这样决定了圣尼古拉斯节。大航海时代后,美国商业公司刻画了现代的圣诞老人形象,加上了声音,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圣诞老人图案。
圣诞老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穿着红白相间的外套,留着大白胡子的老人,但是圣诞老人的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传说,圣诞老人的衣服在20世纪30年代被设计成红色和白色,为了与可口可乐罐的设计保持一致。可口可乐公司当时的确创造了一个卡通人物来宣传可口可乐,但那是圣诞老人的汽车鲁道夫羚羊,而不是红白相间的圣诞老人。
对现代圣诞老人形象影响最深远的是荷兰童话人物圣·尼古拉斯,即希腊主教。他的中文译本也是Sinterklaas,在曾经是荷兰殖民地的纽约很受欢迎,受到居住在纽约曼克顿的华盛顿欧文和克莱门特克拉克摩尔等作家的欢迎。欧文和摩尔希望圣诞节成为一个家庭节日。摩尔在1823年杜撰了平安夜是圣诞节前夜的说法,这也被视为塑造现代圣诞老人穿红袍送礼物的来源之一。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为了在年底清理积压的货物,商家开始利用广告鼓励公众为他人购买圣诞礼物。到了19世纪40年代,圣诞老人经常出现在这些广告中,这使得将圣诞节变成消费者节日的传统更加根深蒂固。
1867年的底特律,大约有一万人排队买票,只为听英国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朗读他的小说《圣诞颂歌》,主要宣扬无私慷慨的精神。纽约的梅西百货公司(Macy & # 39同年,平安夜决定一直营业到午夜,这样一些直到最后一刻才准备圣诞节的人就不会错过购买礼物的机会。
1868年,美国小说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出版。书中曾经描述过的一句话是“没有礼物的圣诞节不是圣诞节”,进一步强化了圣诞节作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经济学家乔尔·沃尔德福格尔(Joel Waldfogel)曾在他的著作《吝啬鬼经济学》(Scroogenomics)中批评说,送礼是对资源的浪费,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美国消费者在圣诞节期间购买礼物的习惯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将圣诞老人作为其代言人。沃尔夫发现,当时圣诞礼物的消费规模是今天的三倍。今天我们送礼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20世纪30年代这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沃格尔还将美国的圣诞消费与其他高收入国家进行了对比,发现葡萄牙人、意大利人、南非人、墨西哥人和英国人的圣诞消费比例最高。
不管是哪个传说,不可否认的是,圣诞老人从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被用于宣传目的,鼓励消费者在这个节日给亲朋好友送礼物。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