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九旬老人 ,四代同堂,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老人 0 58

(宁化九旬老人 ,四代同堂,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第1张




(宁化九旬老人 ,四代同堂,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第2张

大家围坐在老母亲身边,看老照片,和她讲故事。





(宁化九旬老人 ,四代同堂,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第2张

四个儿子,郭伟贤,抱着妈妈上楼。





(宁化九旬老人 ,四代同堂,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第2张

二儿子郭多贤给妈妈梳头。


3月20日上午,在宁化翠江镇高倩村,63岁的郭伟先把一根结实的红布腰带挂在肩上,弯下腰,用红布腰带把坐在轮椅上的母亲牢牢地绑在胸前,然后抱起母亲,慢慢下楼,就像母亲曾把他抱年轻一样。


我的母亲吴美金已经93岁了。她的头发是灰色的,但她精力充沛。


太阳刚刚出现。宽阔的村道上,郭伟贤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在久违的阳光中前行。母子一路上有说有笑。


“老”儿子很好地照顾他的老母亲


吴美金有六子二女,四世同堂。八个孩子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在当地广为传颂。


吴梅的大儿子郭福贤和二儿子郭多贤都是老人,三儿子郭金仙住在福州,五儿子郭金仙住在上杭,小儿子郭永贤还在乡镇工作。30多年来,吴美金一直和四儿子郭伟贤生活在一起。郭喜安介绍,兄弟之间曾开过家庭会议,讨论母亲的赡养问题,但母亲爱和自己住在一起,他愿意承担起照顾她的重任。


郭伟贤的家离县城不远,是一栋三层的普通房子。因为一楼比较潮湿,吴美金住在二楼,郭伟贤背着她上下楼。60多岁的儿子要抱起60多斤的母亲上下楼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次上楼下楼的时候,在楼梯拐角处,郭伟贤都会把母亲放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喘口气再走。


“这几年,我妈腿脚越来越别扭,现在要坐轮椅才能出门。”郭喜安说,他的儿媳和儿子已经离开很多年了,基本上他一个人照顾他的母亲。每次帮妈妈洗澡,他都叫住在附近的妹妹郭和妹妹郭德珍帮忙。


孝顺是一切美德之首。很多年来,郭伟贤每天早早起床,精心准备母亲的早餐。吴美金老人生活规律。他一日三餐按时吃饭,爱吃便餐,不爱吃大鱼大肉。每天晚饭后,郭伟贤都会准备一个热水袋,帮妈妈暖脚,按摩肩膀。妈妈喜欢看电视,他也喜欢和她一起看。9点左右看到,就伺候她睡觉。他睡觉从来不关门,一有动静他妈就起来。一旦他妈妈头疼脑热,他总是关心,求医问药,悉心照顾。


吴美金有时会因为大小便失禁把裤子和被褥弄脏,所以情绪不稳定,有时会发脾气。每当妈妈发脾气的时候,郭伟贤都会像哄孩子一样哄她开心,一边耐心的帮她收拾。只要天气好,他就推着妈妈去外面看风景。谁家盖新房,谁家买新车,谁家办喜事,谁家娶媳妇,郭伟贤总要找母亲聊聊,还经常邀请亲戚邻居来家里做客,和老母亲聊聊天...


吴梅的房间干净整洁,没有异味。吴美金说:“我的孩子很孝顺。他们常来看我,说贤每天帮我穿衣、刷牙、洗脸、洗脚,背着我上下楼梯,从不抱怨苦和累。”


“一个母亲带大孩子不容易。做儿女的要让老人过得舒服。”郭喜安说,父母的健康是他们孩子的福气。


四世同堂,家风良好[/s2/]


郭先贤的二哥郭玉贤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妈妈对他们的家教很严,从来不允许孩子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谁要是在外面惹事,或者和别的孩子起了争执,回来就要挨骂。我母亲勤政慈善,年轻时常用对联“恩情常在,烧纸焚香不关门;恶是逃不掉的,就算求神拜佛,“要教育孩子贤惠助人。"


郭伟贤的三弟郭金仙,长期居住在福州。因为志愿照顾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的墓地,他入围“中国网感动2012”候选人,获得2012年“福建好人”、2014年福州马尾区“最美家庭”等称号。他高度评价弟弟郭伟贤:“弟弟几十年来对母亲照顾有加。”


教比说更重要。郭喜安的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也都很孝顺老人,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周末,节假日或者家人过生日,大家总会去家里拜访长辈,一起吃个饭,广叙亲情。每次有好吃的,晚辈总是让老太太先吃,然后大家动筷子。


郭喜安的大哥郭富贤已经75岁了。他身体不好,经常挂电话问候老母亲。我二哥郭多贤70岁了。他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去看望他的老母亲,给母亲讲故事和笑话,让她开心。福州的郭金仙和上杭的郭金仙经常回家看望他们的母亲。


逢年过节,四代同堂的大家庭50多人欢聚一堂,儿孙们给吴美金送礼物或红包,送上问候和祝福。郭玉贤告诉记者,虽然大家庭人多,忙,但妈妈们都很节俭。他们也反对过生日的时候搞大事情,但是家人聚在一起。母亲90大寿,郭伟贤在家为老人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出席了。“生日晚宴的钱是六兄弟分的。我们兄弟都挺好的,从来不在乎钱。”郭喜安高兴地说。


说起自己的晚年生活,坐在轮椅上的吴美金满脸笑容:“平时孙子孙女都在外地工作,工作忙的时候经常给我打电话。看到我的儿孙这么孝顺,我很开心!”


郭喜安的邻居告诉记者,“20多年来,他每天晚上都和母亲呆在家里,他从未见过他和母亲吵架。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少见,值得表扬!”


(三明日报宁化记者站赖全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