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英文(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

孩子 0 104

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英文(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第1张


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英文(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第2张

中西文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们喜欢通过互赠礼物来表达善意。然而,我们也发现礼物会带来双重痛苦。一是不知道付出什么,二是不知道回报什么。前者疼痛相对较轻,后者使人焦虑,甚至不知所措,血压升高。


从这两件事带来的痛苦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第一个结论:付出比接受更好,付出比回报更容易,做一个愿意付出和分享的人要快乐得多。那就深究一下,为什么退回礼物会有压力?大概大多数人都没有仔细分析过这件事,也没有发现其中的猫腻。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皮埃尔·布迪厄曾经对礼物与回报的问题给出过非常明确的回答:一方赠送礼物,另一方回赠礼物,这就是礼物交换。礼物交换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礼物交换的价值,一个是礼物交换的时间。这将导致四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交换礼物是对等的,交换时间分为前后,变成借贷;


第二种情况:交换的礼物不对等,交换行为同时发生,成为交易;


第三种情况:交换的礼物是对等的,交换行为同时发生,成为拒绝;


第四种情况:交换的礼物不对等,交换时间分为前后,这才是真正的礼物和回报。


第一种情况,也就是交换礼物是等价的,交换前后的时间是婚礼上最常见的情况。在中国,参加婚礼时,人们会在仪式的同时送上一个大红包。有的地方还专门请人来做账,记下每个客人的礼金数额。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以后别人结婚,都要还这个礼。别人当初给的,以后只能多多少少。



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英文(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第2张

那你为什么要遵循仪式?因为新婚夫妇刚刚开始婚姻生活,有这么一笔钱可以让新婚生活轻松一些。换句话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新婚夫妇开始新的生活。


那么,人们为什么愿意提供帮助呢?因为大家都是为了我,我也是为了大家,现在给出去的礼金,以后还能收回来。这相当于亲戚朋友之间的小额贷款,每个结婚的人都可以先用。所以这种情况下的赠与和返还,本质上是一种借贷。


如果你四处游荡,去过很多城市婚礼的人,还一直参加,那就不是借钱了,而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第二种情况,即交换的礼物价值不对等。交换行为同时发生也是很常见的,但有时候会让人生气,有时候会让大家高兴。


比如你看到你朋友的新手机,你很喜欢,你就让他送给你。而你的朋友恰好喜欢你的新笔记本,你就说,要不我们换一台?我给你你的笔记本电脑,你给我你的手机。这两样东西可能并不等价,但是双方交换之后,每个人都得到自己喜爱的东西,觉得自己在这种交换中得到了。这不是交易吗?



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英文(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第2张

商人最早的贸易形式是易货贸易。绝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否则,这笔生意根本不会做。当然,如果对方拿走你的新手机,马上给你一个冰淇淋,说明我们扯平了,这可能是抢劫。


在中国的藏区或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如果朋友或客人对他们家中的某样东西表示称赞或好感,主人应直接送给对方,但不能要求任何回报。了解了这个民俗之后,我觉得我们有时候真的需要多出去走走。


第三种情况,即交换礼物是等价的,交换行为同时发生。求助或者追求对方是常有的事。


你送一瓶好酒,对方立马回你两条好烟。你给对方一盒巧克力,别人马上给你一个打火机。计算对方价格都差不多,那么对方其实就是在用这种方式拒绝你。送礼物是一种善意,你对这种善意附加了个人要求。那么对方可以通过立即返还等价的礼物来回报你这种善意,同时,附带的个人请求也会返还给你。



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英文(如何正确地回礼,你做到了吗?),第2张

这种方式含蓄而不伤人,是社交生活中一种温和的拒绝方式。只有情商低的人才会欣喜若狂,以为别人把自己的酒还回去是在一起祝成功,别人把自己的游戏卡还回去是在表示对自己的关心。记住:同时,别人马上回赠等值的礼物,意思是拒绝。


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要恍然大悟,让很多往事重新浮现,有了新的认识,可能会让人觉得很难过。


所以真正表达善意,真正合格的给予者和接受者,是第四种情况。当别人送你礼物时,首先,不要回赠等值的礼物。因为等价赠与意味着你们之间的关系要么被视为借贷关系,要么被视为借贷归还关系;要么你拒绝对方的善意,坚决拒绝占对方便宜。无论哪种方式,对方得到回报都不会觉得舒服。对于人品正直的人来说,在礼物上坚持礼尚往来,其实是一件很伤人的事情。


第二,不要马上还。等待一段时间,说明你确实接受了对方的善意,你接受了对方的这种感情。对方送你礼物,其实是想让你接受善意,体会送礼人的幸福。如果你打破这种默契,马上把礼物还回去,会让对方觉得你不承认这是善意,而是像收到一个燃烧的火球,很烫。你应该马上把这个火球扔还给对方。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感激,那你以后就应该把礼物还回去,而且最好是回报的价值略低于礼物的价值,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有点自大,把一件好事变成了争财。


在此,我要赞扬皮埃尔·布迪厄,他如此简洁明了地解释了馈赠与回报的关系。几乎是一劳永逸的解除了我们返还礼物的痛苦,让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式向对方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同时我也想说一点:把这四种情况和你的回礼方式对比一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在给予和接受这件事上被误解了。所以你的礼尚往来,其实改变了表达善意的味道,要么太功利,要么不近人情,要么太疏远。但是,你不坦诚的付出和接受,就像躲在一个坚固的壳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有真正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