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凑钱给老师买礼物合法吗(凑钱给老师送礼等行为引家长质疑 家委会到底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老师 0 72

家长凑钱给老师买礼物合法吗(凑钱给老师送礼等行为引家长质疑 家委会到底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第1张

调查动机


前不久,安徽铜陵某中学的一位家长在网上留言,质疑该中学高二14班收取每人2000元(共8万多元)课时费的合理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地政府部门回应称,该班收费每人2000元,属实;这笔费用由家委会征得全体家长同意后代收代缴,主要用于课本支付、学习和活动费用等。这笔费用的收支不经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今年教师节前,广西柳州某学校家长委员会让群里的家长出钱给老师们买化妆品礼盒。其中一位家长表示不参加,被家长委员会要求退出家长群。


近年来,“家委会”多次成为网络热词,很多人都在问:家委会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各位家长,由于疫情原因,学校暂时不允许家长进入校园,无法为孩子们安排教室。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通过家委会沟通,委托老师请保洁阿姨代为班级费用打扫学校教室。总费用是300元。请知道。”


这是今年9月初,重庆的杨女士接到的一个通知。杨女士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她向法治日报记者抱怨,不知道家委会是怎么成立的,不知道家委会要做什么,包括上面提到的请打扫教室,组织学生出去玩。家委会从来不提前和家长商量,只要求家长交钱,但怕没参加的孩子被孤立,只能跟着。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家委会”是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简称。为加强沟通,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建立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实施意见》。但像杨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不清楚家委会的职责,心里有不满,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直接表达出来。“家委会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是很多家长都有的疑问。


韦嘉城肖佳桥


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北京西城居民张艳的孩子,目前上小学四年级。平时她和老公都是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学校的事务。


“儿童班家委会有7名成员,负责处理各种事务。比如财务委员会主要负责班级采购物品的费用,每笔费用都会及时公布;采购委员会负责采购班级需要的各种物品,也负责线上工作,比如数据收集、消息传递等。”张艳叹了口气,“多亏了家委会,我们在学校没有落下什么集体活动,更能了解孩子们的情况。”


山东济南李磊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班里正在组建家委会,社团里几位热心的家长承担起了家委会的职责。


“每天他们都会在群里发布当天的食谱和课程安排,有什么重要的通知老师都会提醒你。通过家委会可以知道孩子一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同时也起到了监督学校环境、食品安全、老师行为等的作用。”李磊觉得家委会成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采访中,天津市河东教师发展中心德育研究员赵奎认为,作为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组织形式,家委会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革家庭教育方式、增强家庭教育效果,而且对提升学校管理、办学水平、教学改革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影响。


“学校会邀请家委会成员参加多项学校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听评课、体育、唱歌、劳动技能课比赛、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等。此外,家庭委员会还在选择餐饮公司和其他与学生校园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家委会成员全面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既能让家长放心,又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郭说。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委会却成了家长投诉的对象。


前段时间,江苏苏州某学校班级家委会成员被曝光。家委会成员17人,其中11人为企业领导,总经理3人,董事长4人。有网友质疑其公平性:为什么一个班需要那么多家属?他们是如何代表班里普通家长的想法的?


9月7日,福建惠安一位家长在网上发帖,称孩子所在班级的家委会组织家长集资给三位老师买教师节和中秋节的礼物。聊天记录显示,家委会成员主张班里学生家长见龙,分摊了849元的费用给老师买笔记本、保温杯、月饼。有家长将相关聊天记录发到网上后,遭到班里很多家长的批评。


强行收费组织送礼。


让家委会的功能变味。


初衷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更好的合作来帮助孩子成长,但实践中却发生了一些令人失望的行为。本应是家校联系纽带的家委会为何变味了?


是家委会绕不开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认为:“家委会收钱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并得到内部共识的认可。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目的不明确,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强行采集。”


“家委会具有志愿服务的性质,但由于定位和职责不清,部分家委会可能成为个别家长和个别老师之间的纽带,造成不公平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翔说。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表示,一些家委会人为提高家委会的准入门槛,或者通过设置附加条件要求家长承担额外的义务,不仅违背了家委会组织建设的民主原则,也构成了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权利的不当限制。在实践中,这种做法很容易挫伤广大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家委会被个别别有用心的家长所控制,给家校共育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由于缺乏相应人员或部门的监督管理,家委会“犯错”,往往难以实现有效的问责和惩处。


在蔡海龙看来,对家委会的监督和处罚是一个难点。“由于我们还没有正式建立关于主次学术委员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家委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还处于不明确的状态。”


“从法律上讲,家委会既不是中小学的内设机构,也不是依法登记的法人单位,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是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发挥家校沟通的作用。家长委员会没有管理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法律权利,作为家长也没有服从的义务。"蔡海龙分析道。


“2012年实施的《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落实学校的组织责任,并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所以很多学校的家委会其实都是在学校的指导下成立和开展工作的,而家委会的违规收费和送礼行为往往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很多地方在处理类似问题时都会以学校为抓手来监督家委会。”蔡海龙说。


他举例说,一些地方规定,以家委会名义违规收费行为一经查实,除对唆使、默许、受益的相关教职工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应依法依规严肃追究年级主任、班主任的责任。对学校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加强沟通,努力。


共同促进家校合作。


虽然目前家委会的管理和运行存在各种不规范的问题,但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这只是家委会制度运行初期遇到的现象,随着家委会制度的成熟和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为了治理家委会的乱象,应该正本清源,让家委会重回正轨,很多教育部门也在为此努力。


去年,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下发了《福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委会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强调校领导、高级科长、班主任要加入相应的家委会网络小组,随时听取意见和建议,指导家委会规范运作。各级家长委员会不再设立指导监督之外的网络小组。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家长委员会的规模和分工。


吉林省辽源市曾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发出一封信,强调要整治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切实减轻学生家庭教育负担。主要检查学校收取早自习、复印试卷、网络维护费、军训费、购买公共防疫物资等费用的情况。违反规定。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学生科科长王欢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家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细化活动,让家委会更深入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价,监督学校工作,如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列席常务会议,适度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讨论和审议;引领学校逐步建立办公制度、督导评估制度、对口联系制度等常规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家庭委员会的长期健康运行;加强督导,推动学校开展家委会工作。


王欢说,以河东区为例,河东区学校家庭指导中心计划对学校家庭委员会进行专项监督。通过建立完善的督导、评估和评价体系,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委会的积极作用。


周翔认为,政府可以适时出台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学校积极组织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和规范运作。学校也需要和家长委员会合作,让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充分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自己的需求。


“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委会的沟通机制,增强家委会在协调家长利益方面的重要功能,在化解矛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科研机构对如何有效发挥家委会制度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路径;政府给予更多的制度引导和政策倾斜,让家长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也让学校专注于教育教学的主体责任,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说详细点。


蔡海龙认为:“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作为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家校沟通合作的制度形式,家委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在要做的不是取消家委会,而是通过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让家委会更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