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老师杨华龙-
数学之美,理解和看到
本报记者郝颖灿张伊凯
“遇到有心的女生,我会送她礼物,也就是两个功能。”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的数学老师杨华龙,他正在上一堂“数学与爱情”的网络课。为了让效果更好,杨华龙在家里安装了投影幕。随着函数值的变化,坐标轴上的心形图案在屏幕上“弹起”,展现出二元不等式、函数方程、直角坐标系、几何图形的“数学之美”。屏幕上,学生们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012年,杨华龙从西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来到哈尔滨六中。10年来,他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刚开始学生说不喜欢数学,上课犯困拖作业是常事。”杨华龙说,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沙画表演,灵机一动——学校给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大屏幕。能否用数学元素讲个故事,让函数曲线“动”起来?
“讲的是数学知识,背后是数学思想。”杨华龙开始构思“剧本”,并自学了几何画板软件和图形编辑软件,就是为了让看似深奥的数学概念变得易懂可见。第一次尝试上台演讲,效果不错。“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的视觉感受,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杨华龙说。
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杨华龙的讲课尽量贴近学生,结合生活。流行歌曲、影视剧台词都搬到了课堂上;闲暇时,他会和学生一起玩“数字华容道”的游戏;假期里,他还自学了视频剪辑软件,录制了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和家里的数学史……“从一个好的角度学习数学,真是太有趣了!”杨华龙说。
杨华龙以前负责学校的网络平台,所以需要定期上传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学习。但刚开始的时候,视频浏览量很低,杨华龙很担心。有什么办法可以吸引孩子?他以为老师的个人魅力可能是学生爱上数学的“加分项”。
视频中穿插一点小魔术,自己改编播放歌曲……杨华龙的视频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归根结底,这些‘捧花体’都是为了让孩子爱学习,学好。”工作的头几年,每个休息日,杨华龙都要花一天时间做完四套高考数学题。“如果业务基本功不扎实,不能把知识点和题目讲解透彻,再有趣也没用。”
在学生心中,杨老师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平日里,大家经常向杨老师倾诉。
“这些考试太差了,我怕我爸妈知道……”一次考试后,一个学生焦急地找到了杨华龙。杨华龙贴心地安慰我:“我们一起做个计划吧。每天午休的时候,你都会带着题目来找我,成绩也会提高。再跟你爸妈说一遍,好吗?”
三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最享受的是见证孩子的进步。”杨华龙说。
“每当有学生数学学不好的时候,杨老师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自己没听懂,然后试图用更生动的讲解让我们学会解题。”对于杨华龙的耐心,研究生姚说。
“好孩子有上进心。”杨华龙翻看着手机里同学们的照片,讲述着每张脸背后的搞笑故事,满脸的喜悦和满足。
来源:人民日报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