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需要提前考虑落款的位置。落款的书写格式,有“双款”和“单款”两种,各有不同的要求。1、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需要提前考虑落款的位置。落款的书写格式,有“双款”和“单款”两种,各有不同的要求。
1、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称呼、谦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和谦词等。
上、下款的位置,始终遵循上款在前,下款在后的原则,以示礼貌。
2、单款,指没有书赠对象,只有下款没有上款的作品,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单款,可以包括双款的上款内容,也可以不包括。
长款,是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并加上作者创作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引人玩味。这不仅能起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可体现作者的人品修养。
短款,指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几项。穷款,指只落作者的名号。
3、落款格式的选择。整体来说,落款要根据作品空白多少决定,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需要,可落长款;作品内容如占画面较满,就需要酌情考虑,落短款或穷款。
4、落款格式的特点。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
其他作品,上、下款一般都写在左边,若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
落款格式的高度:
单款和双款的高度,均不可与正文平齐,要有参差,以示衬托。一般情况,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要尽量上靠,上紧下松,不宜上松下紧。
且落款的起头与结尾,均不可到达或超过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特别指出,竖幅作品,灵活遵循以上格式要求。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其他要求保持与竖幅作品一致。
在赠送画作时,落款的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惯例选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落款方式:
署名:直接在画作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或笔名。例如:某某绘。
日期加署名:在画作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或笔名,并附上日期。例如:某某绘于2023年。
署名加寄语:在画作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或笔名,并附上一句简短的寄语或祝福。例如:某某绘,送给亲爱的朋友,愿你生活充满艺术的美好。
题字:在画作上加上几个字或短语,表达对友人的祝福或寄语。可以用毛笔或书法字体书写。例如:心意如画、情谊永存。
落款印章:使用个人的印章或图章,在画作上盖上落款印章,代表自己的身份。例如:某某之印。
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落款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友人的喜好选择适合的方式。同时,落款的位置可以根据画作的构图和风格来确定,可以在作品的角落、边缘或其他适当位置进行落款。
请注意,在落款之前,确保画作已经完成并干燥,以避免任何意外的损坏。
德风堂建议朋友可以先写“书贺某某某老先生(亲人的话就写尊称)××大寿”,后落“×年×月晚辈×××敬书”。
落款简介:古代多在书信、字画上题字,用毛笔竖写姓名年月,用以赠送礼物时表明赠送人和受赠人,也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多在公文、字条上署名,一般为横写,表明其法律效应。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中国画的落款一般分为三种,即短款、长款、双款,具体格式如下:
1、短款
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例如短款中的六字款落法,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2、长款
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 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例如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3、双款
双款 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例如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等。
扩展资料: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
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 题款。
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常用落款用词有:
1、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 。
2、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
3、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 :-落款
上款:(他人名字)学兄嘱题、惠存、斧正、雅正、正之等。
下款:(自己名字)或(自己名字)敬书、书,然后添上书写时间。
例如:
上款,你可直接写(友人名称)斧正。
下款,你可直接署名。
赠送他人书法作品关于落款的常识:
一、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属书、醉书、嘴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四、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制石、篆刻。
落款古代多在书信、字画上题字,用毛笔竖写姓名年月,用以赠送礼物时表明赠送人和受赠人,也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多在公文、字条上署名,一般为横写,表明其法律效应。
资料扩展:
古代多在书信、字画上题字,用毛笔竖写姓名年月,用以赠送礼物时表明赠送人和受赠人,也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件书法作品要整体意义上的完成,落款能看出一个书家的修养和才识。现多在公文、字条上署名,一般为横写,表明其法律效应。
引证解释:
1 在书画、书信、礼品等上面题写姓名、称呼、年月等字样。
清 邹一桂《小山画谱·落款》:"画有一定落款处。" 清 顾贞观《归国遥》词:"几叠才开罗扇,莫教题字满。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
2 指落款的文字。
《花月痕》第二回:"这首诗高华清爽,必是起先出门那位少年题的!再看落款是 富川荷生 。" 冰心《三寄小读者·写信代序》:"底下的落款是一九八○年十月《儿童文学》敬祝。"
示例:
他的书法真迹作品,落款多是"献章"、"公甫"、"石翁"。
参考资料:
1、字体不宜太大。
2、不能影响画面美感,书写要和画面风格统一,相得益彰。
3、题在画面需要堵气的地方,不要跑气。
4、题款顺序是:画的题目、作画时间、作者、绘画地点。
扩展资料:
国画特点: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
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
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
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
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
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_国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