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盘点中国军官都用什么手枪中国军官都用什么手枪?开眼界!看看解放军将军专用手枪!从时代的变迁,看中国军官手枪从依靠个人喜好走向标配中国将军使用的手枪,从抗战到今天,是一部进化史。武器,往往伴随着战争和杀戮,也维系着稳定与和平。手枪,作为小巧的
盘点中国军官都用什么手枪
中国军官都用什么手枪?开眼界!看看解放军将军专用手枪!
从时代的变迁,看中国军官手枪从依靠个人喜好走向标配
中国将军使用的手枪,从抗战到今天,是一部进化史。
武器,往往伴随着战争和杀戮,也维系着稳定与和平。手枪,作为小巧的热武器,自从登上历史舞台,就拥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毛瑟手枪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万籁俱寂,尤其后半夜,许多人还在做着渴求安稳的美梦,殊不知这时候已经有一支军队,蛰伏已久,准备出其不意,攻敌致胜。
凌晨四点,在得到信号后,由周恩来、叶挺、朱德等人率领起义军队开始进攻南昌城,朱德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而朱德打出的这一颗子弹,是由一把叫毛瑟手枪的警用型手枪发射出去的。这把手枪待到起义成功后,还被朱德刻上了“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以纪念这翻身的一枪,光荣的一枪。
这把毛瑟手枪,全名叫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枪。由德国的毛瑟兵工厂制造。全枪有效射程50—150米,加上枪托,甚至有更远更精确的射击效果。
而且毛瑟手枪,是我军在解放前夕和抗战时期使用最多的手枪。广泛的列装军队指战员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的小队中。
毛瑟手枪,在中国被称为驳壳枪,又称快慢机、匣子炮。别在腰间,跨在肩膀上,甚是威风。自1896年开始生产,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生产毛瑟C96手枪超过百万只,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三分之一出口到了中国,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毛瑟手枪设计精巧,使用安全,威力巨大。但是有一点,枪口跳动幅度大,导致射击精度不好控制。不过聪明的中国人从实战中总结出了它的另一种射击方式,那就是把枪放平射击,就算跳动,那也可以平面伤敌。
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说到新中国军人最高领袖,那么非毛泽东主席莫属了,然而毛主席,也有他心爱的手枪。
1964年,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委托驻巴大使申健,将一把M1911手枪赠送给毛主席,以表示两国交好,长久的友谊。
毛主席非常高兴,激动之余在枪的握把上,刻下了毛泽东三个字。可以说这是中国军队领导中,最高级别的配枪。
M1911手枪的最初设计者,就是勃朗宁。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在以前抗战阶段,除了毛瑟手枪,那么出现在屏幕上频率第二高的,就是勃朗宁品牌的手枪了。
热播电视剧亮剑里,有一幕是这样的。当时楚云飞和李云龙正在进行部下比武,楚云飞适时地秀了一把枪法,双枪齐出,两声枪响后,两只鸟儿应声掉下墙头。而这两把枪,正是比利时勃朗宁手枪。
勃朗宁手枪第一次生产是在19世纪末尾,一经生产就获得了广泛关注。中国人所使用的勃朗宁手枪,一部分靠缴获,一部分靠进口,还有一部分,是中国人自己仿造的。
因此,中国人根据仿造的勃朗宁手枪,以及手枪上膛方式和握把的位置,称其为“撸子”,如果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枪牌撸子”(M1900 765mm)“马牌撸子”(M1903 765mm)“花口撸子”(1910 765/9mm)。
热播**长津湖,第九兵团的兵团长宋时轮,就钟情于勃朗宁手枪。
忻口战役时期,当时的宋时轮任716团团长。他指挥716团的官兵们浴血奋战,在一次伏击战中,打掉了敌人的一个运输队。从缴获的战利品中,宋时轮发现了一把精致小巧的手枪,正是勃朗宁品牌。
1941年宋时轮与夫人郑继思在延安结婚,宋时轮将这只勃朗宁手枪作为定情礼送给了爱人,既表达了爱意,又方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隐蔽防身。
这种“撸子枪”,据史料调查,据说最少有20万把进入中国,而到了1945年左右,还有43万把勃朗宁手枪进入中国,但是价格不便宜,因此是一种“高档”手枪,不同于毛瑟手枪,它只列装于军队的高级将领。据说上将许世友的墓中,除了有陪葬的茅台,还有生前喜爱的一把手枪,就是勃朗宁。可见这把枪的受热捧程度。
三、左轮中国行
左轮手枪(转轮手枪)一直是枪械收藏者的热衷的枪型,它的造型凸显英姿,安全系数较高,佩戴漂亮,彰显身份。
在中国,抗战时期,周恩来、贺龙、彭德怀等***,都有一段时期将左轮手枪作为自己的配枪。
彭德怀元帅在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这期间,腰上的一把转轮手枪,跟随他指挥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战役。像平型关、百团大战、对日伪军大反攻等战役战斗的胜利,都有这把转轮手枪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把手枪,还是由国人自己生产的。当时由国民党贵阳机修厂生产,虽然是仿造的美国史密斯·韦森款转轮手枪,但是性能也不差。
革命年代,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同志,在掩护彭德怀副总指挥撤退后,他继续指挥大部队的撤离工作。然而日军的扫荡已经逼近眉睫。
警卫连长唐万成在掩护彭德怀先行撤离后,又返回掩护左权撤退。但是左权同志在看见唐万成后,不仅不随唐万成撤离,反而勃然大怒,掏出左轮手枪指着唐万成说“你不去保护彭总,要是彭总有什么闪失,我要枪毙了你!”
左权同志的指挥,减少了我军在撤离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不幸的是,在敌军空投炸弹下,英勇牺牲。那把SF转轮手枪,也抹上了最光荣的鲜血!
四、54变64
自从建国后,勃朗宁手枪开始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加上建国后工业恢复生产,我国开始研制了自己的54式手枪。
54式手枪是我国和苏联专家一同开发的,是建国后的第一种制式装备,主要装备军队以及一些营级以下的干部。
此外,54式手枪是经过战火洗礼的,中印战争时期,54式手枪的威力成为当时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中54式手枪弹者,大多的结果是死亡。所以,54式手枪还属于大威力手枪,侵彻力很强,轻松穿透3毫米钢板。
然而,54式手枪真正活跃在历史舞台的时间很短。因为做工问题,导致故障率很高,容易卡弹,射击精度不高。很快的,替代它的64式手枪,闪亮登场。
64式手枪,一众被称为“将军枪”。是一款广泛配备于军警高级将领的手枪,同时也是一款小巧的单兵自卫武器。
64式手枪弹容7发,便于隐藏,采用的是762×17mm手枪弹,也可以称为1964年式762mm手枪弹。说起这种型号的手枪弹,在设计之初还有一番争议。
有人说不如直接采用54式手枪的弹种,既能缩短设计时间,又可以省掉一条专业的生产线。因为生产线的投入费用是不低的,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经费。
然而,这种声音一经提出,就遭到了部分人反对。54式手枪采用的是通用弹种。这种子弹在中印战争中,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它可以被敌方人员使用。导致我们许多解放军战士,倒在了自己国家生产的子弹下,这无疑是令人万分悲痛的。
所以,为了避免以后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在设计64式手枪时,就把手枪弹更换了配套64式的型号。不光是中国军警佩戴,还一度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的访华军官,所以被称为“将军手枪”。
五、将军手枪CF-98T
我国的军事交流逐渐频繁,不论是走出国门,还是外国访华,都能逐渐彰显出大国军事的雄姿英发。
那么,作为军队的高级将领,自然有可以显示他身份的配枪。我军高级将领最近配发的是一款名为CF-98T的手枪,外表镀金,闪烁光辉的同时又不失威严大气。而且,还是一款具有杀伤力的战斗手枪,容弹15发,侵彻力不俗。
这款手枪,他有一款前身,就是92式手枪。92式手枪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现在有军警两种型号。
在研制之初,按照作战要求,92式手枪的全枪长达到了190mm。但是装备团、营指战员,略微显得体积较大。后又经过改造,进行了枪管缩短,最后全枪长170mm。
92式手枪作为至今活跃在部队的一款手枪,他虽然最初有团级官员配备,不过考虑到团以上的军警将领,还是将92式手枪进行了一个延伸版本,就是CF-98T。
六、总结
手枪作为一种自卫武器,拥有战斗力的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其实早在清朝时期,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手枪就开始进入中国。作为一种大威力武器,清政府也是采购了一批。
清军主要将士都配备左轮手枪,还有一把西式军刀。中国人的手枪情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直到今天,武器的研制越发精良,未来我们还会看见更多性能先进的手枪以及其它武器装备部队,大国利剑,所向披靡。
1996年中国出台了《枪支管理办法》,之后,全国上下都开展了收缴非法枪支武器的行动, 当政府人员听说莱芜有个老人家中持两把枪时,立马来到了老人的家中 。
当工作人员要没收老人的枪支时,老人拿出了自己的“持枪证明”,并告诉工作人员: “这是粟裕大将送我的。”
那么,在这之后, 工作人员收缴老人的枪支了么?此外粟裕为何会送老人枪支?
这名持两把枪的老人叫—— 滕西远 。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家乡山东莱芜区是日军重点扫荡作战的地方,由于个子小、跑得快的原因,滕西远多次都在日军的枪下幸免于难,小时候的这些经历,使年龄的渐长的滕西远心中渐渐产生了“干革命,打日本鬼子”的想法。
1938年, 日军加快了全面侵华的步伐,打算一举侵占山东莱芜区,此时,只有13岁的滕西远,怀着“赤诚”的报国之心, 加入了莱东大队的锄奸队 ,开启了他不凡的革命之旅。
在这之后,滕西远接触到了新型的作战武器“枪”,由于部队中的武器资源紧缺,所以滕西远摸枪的机会并不多,每当摸枪训练的时候,滕西远便会格外的珍惜这段时间,“摁保险、拉机头、给子弹上膛、开枪”这四个过程,新人学起来往往很慢,但滕西远却能一气呵成,他说,对于开枪的过程,自己每天都要在心里演练数遍。
对此时的滕西远来说,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枪,是他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滕西远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最终获得了部队的奖励,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匣子枪。
而他获枪的这件事,还要从1940年讲起,这年日军对鲁中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 在扫荡的初期阶段,日军来到了滕西远所在的村落,对村民进行了屠杀,一时之间,村中到处都充满了日军的狂笑声和村民的惊叫声。
很快,瘦弱的滕西远也成了日军攻击的目标,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杀,滕西远跑到了路边的猪圈顶上,一名日军也随之跟到了这里,滕西远站在猪圈顶上,看着追捕他的日军,心中越想越气,他想,我们老百姓凭什么要任由日军屠杀,与其这样乖乖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在这样的想法下,滕西远握紧了手中的刀,从猪圈顶上跳了下来,将日军摁在了地上,他朝着身侧的同伴说: “愣着干什么,赶快动手!”
随后,同伴拿刀划过了日军的脖颈,使这名日军就此毙命。
此时的滕西远还年仅15岁,谁都不曾想到,这名“小小黑黑”的青年,竟有这么强的爆发力,竟敢独自一人扑倒日军,之后,滕西远的事迹被传扬开来,军中干部每当见到滕西远时,便会“小英雄、小英雄”的唤他。
对于别人的夸赞,滕西远并未产生自傲的心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质,在部队中努力训练,他说,我打倒的鬼子还是太少了,为了挽救民族危难,必须将鬼子打怕,从心理上击垮他们,这样才能将他们驱逐出中国。
1940年夏,日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增派兵力,加强了扫荡作战。
在这次作战中,滕西远不怕死的冲锋在两军交战的前锋, 忽地,一名日本鬼子拿着刺刀朝着他的方向猛攻, 滕西远给枪上了膛,并快速的朝着日本鬼子的方向射出,不料,这名日本鬼子早有防备,躲过了滕西远的子弹,随后,日本鬼子尖叫着刺向了滕西远,使滕西远负伤。
此时容不得滕西远多做思考,在生死一线之间,滕西远不顾身体的疼痛,拿起刺刀与日本鬼子展开了肉搏比拼,最终杀死了这名日本鬼子。
之后,滕西远未曾有片刻的松懈,他拿起手中的枪,再次投入到射杀敌人的战斗中,一些日军见到杀红眼的滕西远时,心中不免生起了一股退缩之意。
战斗结束后,滕西远拖着血迹斑斑的身体,去医疗兵跟前处理伤口,医疗兵在看到他身上的刺刀痕迹后,心中一惊,忙问道: “你这是怎么搞得?”
滕西远从容不迫的回答道: “我和日本鬼子拼刺刀,鬼子拼不过我,被我杀了。” 医疗兵听后,对滕西远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并连声说了好几句“厉害”。
在进行表彰工作时,滕西远由于在此次战役中表现突出,歼灭了多名敌军,所以被评为了“一等功”。
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廖荣标,对滕西远称赞有佳,并把 一支驳壳枪 作为奖励, 送给了他 ,廖荣标说:“别看你小小黑黑的,但打日本鬼子还真行!”
这是滕西远收到的第一把枪,在收到枪的当天晚上,他擦了又擦,将枪擦得锃亮反光,他盯着这把枪发呆,心中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党对自己的期望,用这把枪奋勇杀敌,将日本鬼子真正打出中国!
在这之后,滕西远拿着这把枪拼搏在抗日的前线上,屡立战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45年日本投降的当天,滕西远和部队中的人一起庆祝、欢呼,那天,他的眼中充满了激动的泪水,他朝着天空大声地喊道:“中国终于迎来了和平了!”
然而,滕西远所期盼的和平,在1946年时却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破坏了,这年,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使两党的战争一触即发,滕西远对于蒋介石政府破坏国内和平的事情愤怒不已,再次投入到了战争中。
1947年,时任炮兵连长的滕西远,接到了中央下达的指示,即“围歼山东南麻的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
某天,滕西远照常去查哨,他本以为着这次会和以前一样无所收获,但却没想到,敌人终于按捺不住了性子,悄悄潜伏到了沟里,企图对我军展开了埋伏。为了破坏敌人的计划,滕西远对身边的队友说: “快给我手榴弹,另外,你的步枪给我,手枪你拿着。”
队友将步枪和手榴弹递给滕西远,小声在他耳边问道: “连长,你有什么计划?”
滕西远说: “简单,你我二人先打敌人的埋伏!”
快天黑的时候,滕西远率先将手榴弹扔到了敌人的沟里,只听“轰隆”的爆炸声过后,敌人探出了头,并进入到了作战的防备状态,见敌人露出头后,滕西远立即鸣枪向部队送信,并和身侧的队友率先展开了攻击。
不过一会儿,炮兵连、警卫连、一营、二营就赶了上来,参与到了作战中,他们将敌人埋伏的山沟全部包围,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攻击,使埋伏在这里的敌人溃不成军,很快便放下了武器选择投降。
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的 粟裕 ,在听说了滕西远英勇的作战事迹后,立马起了想见见这名英雄的心思,于是,在这次的庆功大会上,一向不怎么参与表彰活动的粟裕露了脸,并给滕西远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庆功大会上,滕西远被宣布授予一等功后, 粟裕拿着 一支德国匣子枪 ,亲自挂在了滕西远的腰间,粟裕说:“孤胆英雄,这把枪送给你!”
滕西远听到粟裕的话后,激动的敬了个军礼,并说道:“感谢首长,我身为***人,就要不断的前进!前进!我不怕受伤,只要国家需要我,我随时上战场浴血奋战。”
粟裕笑眯眯的拍了拍滕西远的肩膀,感慨的说道:“好小子,我果然没看错你!”
建国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滕西远加入到了志愿军的队伍中,与数万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1953年,滕西远在朝鲜马坪里地区作战时,遭到了美军的坦克围击, 此时我军的装备并不能与美国的坦克展开对轰攻击,只能想办法用近战的方式摧毁坦克,为了打破敌人的远程攻击优势,滕西远身绑炸药,借着夜色的掩护,孤身一人潜入到美军的坦克附近。
那天,滕西远慢慢的移动到敌人的坦克旁,并将身上的炸药包挂在坦克上,滕西远跑出两米开外后,敌人忽然发现了坦克上的炸药,正当敌人清理炸药时,滕西远快速的拿出一枚手榴弹投射到敌人的阵地中,只听“轰隆”一声,敌人的多辆坦克随之爆炸,鲜红的火焰在黑夜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如今,滕西远的头上有一处炮弹爆炸的伤痕,这个伤痕正是他在朝鲜马坪里进行爆破作战时所留下的,他对自己的子女说,血可留,头可破,在国家的利益面前,我们战士一步也不能退。
退伍后的滕西远,留在了自己的家乡莱芜, 他说,现在不打仗了,我要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落叶归根,我们无论在外漂泊多久,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自此之后,滕西远便来到了莱芜城建局工作,对于城建,滕西远亲力亲为的奋斗在一线工作中,他不仅在街边栽过树,还为人民开过公交车, 滕西远感慨地说:
说完这些,滕西远还告诉我们,在签发证明之前,工作人员已经 特殊处理过 这两支枪了,现在 这两支枪根本开不了火 ,在1996年时,政府工作人员又来了一趟,当时的他们在验证过枪支不能用、看过持枪证明后,便没有收缴这两支枪。
在展示过持枪证明后,滕西远爱惜的擦了擦手中的两把驳壳枪,他说,这两把枪见证了他的革命征程,具有非凡的 历史 意义,所以,几乎每天都要取出来擦拭。
如今,滕西远的采访视频公布在了网上,这段采访既是祖国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又是献给我们人民的礼物,滕西远的光荣一生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我们如今的和平,都离不开先辈的浴血奋战,是他们把我们带入到了和平年代,我们要时刻身怀感恩之心。
火星自动手枪
火星自动手枪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一款早期自动手枪,其从1898年生产,1907年停产,生产量极少。这是一款大型手枪,具有良好的停止作用,但也就是由于体积太大,后坐力也太大,不方便操作,没有被采用。
到底火星自动手枪有多大呢?
9mm的版本全枪长为302mm,说的直接点,相当于M1911手枪的13倍大。火星自动手枪采用了在自动手枪上很罕见的枪管长后坐自动方式,这也使得其结构异常复杂。
这种自动方式有别于枪管短后坐,其后坐行程更长。采用这种自动方式的手枪,除了该枪外,也只有奥地利的斯托普自动手枪了。
火星自动手枪起初由著名的转轮手枪生产商——韦伯利公司生产,但这种合作并不长久。合作失败的原因不太清楚,但有说法是韦伯利公司希望改动设计,让设计师费尔法克斯不满,于是分道扬镳。而此时的韦伯利公司,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韦伯利-福斯伯里自动转轮手枪上面了。
1901年,火星自动手枪开始量产,据资料说,一共生产了56支。最初的型号采用36英寸火星手枪弹——这是一种瓶型弹。
而后,又生产了85mm口径版本参加法军选型,45英寸口径参加英军选型,都失败了——军方抱怨后坐力太大,无法操控!
其中,45英寸口径分为长弹和短弹。其中,85mm版本枪口动能达到1000J,相当于10mmAuto弹的水平。
由于这段时间,火星自动手枪在不断修修改改,所以,几乎每两支火星自动手枪之间都没什么零件通用性,甚至序列号紧挨着的两支也是这样。
1903年起,事情就开始明朗了——军队方面,明确拒绝了火星自动手枪,理由是体积太大,操作不便,结构复杂,而费尔法克斯也宣告破产了。
1905年,费尔法克斯的老员工克莱门特·布朗试图继续改进火星自动手枪,并推向市场。但在1907年,这个想法也彻底失败了。
在1901—1903年间,火星自动手枪经过了8次军队测试。测试的结果是,该枪具有极好的停止作用,精度也不错。但其体积大、后坐力大、结构复杂的缺陷让军方望而却步。最后,有关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自动手枪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还不足以取代转轮手枪在军队里面的地位。
最后提一句,德国的6号伯格曼自动手枪也叫“火星”,但和英国火星自动手枪,毫无关系。
德国利尼普特袖珍手枪
利尼普特袖珍手枪,即利尼普特I型半自动袖珍手枪是由位于德国苏尔市的奥古斯特门茨武器工厂在1919年研制,并于1920年正式推出的一款袖珍手枪。这款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的口径是425毫米,这属于很少见的小口径,其所发射的是425毫米口径的利尼普特枪弹。
425毫米口径的利尼普特手枪枪弹其实并不是专门为利尼普特袖珍手枪而设计的,这款枪弹是在1918年由一名叫弗朗茨·帕法尼尔的奥地利人所设计,随后被奥古斯特门茨武器工厂看中并采用到新枪上。
这款425毫米利尼普特枪弹的弹头直径是427毫米;枪弹总长度为1491毫米;弹壳长度为1027毫米;弹壳直径为5毫米;弹头重量为078克;初速度为250米/秒;枪口动能为23焦耳。这款枪弹的长度其实非常“袖珍”,粗细甚至与火柴棍不相上下,但不要小看这个“火柴棍”,在近距离射击人体要害部位时,也可以导致目标重伤或死亡。
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只有90毫米长;枪管只有43毫米长;空枪重量只有0226千克;弹容量为6发。这款手枪的尺寸和一般人的手掌一样大,可谓是真正的“掌中宝”。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采用了自由枪机的自动方式和击针平移式的击发方式。套筒采用开放式,这个和伯莱塔系列手枪套筒样式相似。套筒两侧刻有铭文,套筒内部设有枪机组件等。
枪管和套筒座为一体式结构,这个设计比较少见。其枪管内部设有右旋的6条膛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导杆可拆卸。手动保险在套筒后方,显然是针对阻铁的保险装置。握把镶片一般采用橡胶材质制造,偶尔也有木质或象牙等材质握把镶片的版本。
1937年奥古斯特门茨武器工厂被利格诺色收购,随后利格诺色对利尼普特生产的各种手枪进行了改进,其中就包括利尼普特Ⅱ型半自动袖珍手枪。在“二战”结束时,利尼普特袖珍手枪也随之停止了生产。因为的资料被毁,所以无法得知利尼普特袖珍手枪(系列)到底生产了多少把。
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在1920年刚刚推出时只有425毫米口径的版本,除标准版外,还同时推出了豪华版,豪华版就是一款镀金的产品。但425毫米利尼普特枪弹毕竟并不普遍,所以在1927年奥古斯特门茨武器工厂又后续推出了635毫米口径的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其发射的是25 ACP枪弹。
随后又顺理成章地推出了765毫米口径的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用于发射当年颇为流行的32 ACP枪弹。这其中有一把765毫米口径的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却颇为特殊,这把超级豪华的镀金版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曾是阿道夫·希特勒的贴身之物,现收藏于美国西点军校博物馆中。
这把利尼普特I型袖珍手枪是由一个叫马克思·凯尔的纳粹党徒在“二战”之前赠送给阿道夫·希特勒的。其不仅通体枪身镀金雕花,弹匣也经过镀金处理。其全枪长度为108毫米;枪管长45毫米;空枪重量为028千克;口径为765毫米;弹容量为6发32ACP枪弹。
在游戏商城,点击打开游戏商城页面。
在游戏商城页面,找到枪所在栏,其中有购买、礼物、收集三个选项,选择礼物,礼物就变成一个框,再选择天数,点击要送的好友。
CF只能送CF点买的枪,所以你要送人的话就先冲点CF点,进入游戏后找到你想送给你朋友的那种枪,但好友关系要在七天以上方可赠送。
扩展资料:
穿越火线枪支是指《穿越火线》(CrossFire,简称CF)武器枪支 总称,其中步枪、冲锋枪、阻击枪、机枪、手枪、投掷武器和近身武器等。
参考资料:
手枪的基本构造
手枪是一种便携式的枪支武器,由枪管、枪机、枪托和弹匣等部件组成。手枪的构造相对简单,但是却是枪支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枪管
枪管是手枪最基本的部件,是子弹发射的管道。枪管通常由高强度的钢材制成,内部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抛光,以确保子弹能够顺畅地通过枪管。枪管的末端装有枪口制退器,用于减少枪口火焰和后座力。
枪机
枪机是手枪的核心部件,由枪机壳、枪机滑块、扳机、撞针和弹簧等组成。枪机壳是手枪的主体部分,包含了所有的机械部件。枪机滑块是枪机的移动部分,能够将子弹从弹匣中送入枪管,并在发射后将枪管后座力反作用于枪机滑块上,使其向后移动。扳机是手枪的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枪机的行动。撞针是用于击打子弹底火的部件,能够引爆子弹。
弹匣
弹匣是手枪的子弹存储部件,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弹匣能够存储多个子弹,并能够将子弹送入枪机中。手枪的弹匣分为固定式和可拆卸式两种,可拆卸式弹匣可以很方便地更换和装填。
手枪的工作原理
手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推动子弹从枪管中发射出去。手枪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装填子弹
首先需要将弹匣插入手枪中,并将子弹送入枪机中。手枪的弹匣通常位于手枪的握把内部,可以通过按下弹匣释放按钮来拆卸弹匣。
2拉动枪机滑块
将枪机滑块拉到后方,将子弹从弹匣中送入枪管中。此时枪机滑块和撞针被压缩弹簧拉回到原位。
3扣动扳机
当扣动扳机时,扳机会将枪机滑块向前推动,将子弹从枪管中发射出去。同时,枪机滑块会向后移动,以反作用于手枪的后座力。
4推动弹壳
当枪机滑块向后移动时,它会将弹壳推出枪管,并将新的子弹从弹匣中送入枪管中。此时枪机滑块被压缩弹簧拉回到原位。
手枪的使用注意事项
1安全使用
手枪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武器,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必须确保手枪的安全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且在使用前检查手枪是否装填有子弹。
2正确握持
正确的握持手枪可以提高射击的精度和稳定性。通常需要将手枪的握把握紧,并将手指放在扳机上方,以确保手枪的稳定性。
3练习射击
射击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活动,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在练习射击时,需要注意安全,并且选择合适的射击场地。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