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爷爷人物的作文400字

老人 0 37

描写老爷爷人物的作文400字,第1张

描写老爷爷人物的作文400字
导读:医院里的老爷爷 前几天,我患了感冒、咳嗽,趁星期五回家,妈妈便带我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挂吊针。 在我连续两天挂吊针的时间里,总是有一个老爷爷在人群中,为病人扫地和拖地。 这个老爷爷看上去估计有七十多岁了,两鬓都斑白了,总是穿着

医院里的老爷爷

前几天,我患了感冒、咳嗽,趁星期五回家,妈妈便带我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挂吊针。

在我连续两天挂吊针的时间里,总是有一个老爷爷在人群中,为病人扫地和拖地。

这个老爷爷看上去估计有七十多岁了,两鬓都斑白了,总是穿着一件浅棕色的衣服,一条褐色裤子和一双黑皮鞋,头顶还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

他走到挂吊针的病房里,右手拿着扫帚,左手拿着簸箕,走到垃圾前,用扫帚扫到簸箕里,等下再倒掉,遇到扫不掉、粘在地板上的垃圾,他总是把扫帚一反,用头部刮掉脏东西,再去倒掉。

这两天,我总是坐在门口的座位上,很容易看见他在干活。有几次,他刚刚把扫好的垃圾倒掉,有的人便又把垃圾扔在地上,他只是默默地走过去扫掉,从没抱怨过一两句。

有几次,他看见护士装垃圾的盒子满了,他便主动走过去,把垃圾倒掉。

今天我又来了,只见他还是象往常那样,边扫边走,把桂圆壳、核,餐巾纸等垃圾扫掉。

过不了多少时间,他又拿了拖把回来,继续拖起地来。很多人没等地干便走上去,地上留下了几个脚印,他只好走过去,再拖一遍。

回家前,我在医院里看了看,除了他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清洁工了,是什么力量使他这样任劳任怨地工作呢?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类似他这样的人,难道他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老爷爷学电脑

在21世纪,世界的科技逐渐发达起来。在生活中,电话、电视、电脑······几乎家家都有,可对那些出生在旧社会的老爷爷们来说,可是非常新奇的。

我们的邻居有一位出生在旧社会的老爷爷,他曾经是一位退休工人。他还是个“老顽童”呢!有时候他闲着没事做,一见到我,就开始忽悠起我来了,但是我不是随便能忽悠得到的哦!他经常听年轻人说:“电脑可以看新闻、处理文件、看**、聊天,还可以玩游戏······年轻人说的这些电脑的好处“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就整天嚷嚷着他的宝贝儿子买一台电脑,还说了一大堆买电脑的好处,其实就是烦着他的宝贝儿子,让他买电脑。他的儿子可经不起他的唠叨,只好顺从他买了一台联想电脑。

电脑已经买回家了,可是老爷爷还操作不来,连开机也不敢开。老爷爷家的这台高科技产品——电脑,居然把老爷爷迷得“神魂颠倒”。他摸了摸那黑色发亮的外壳,爱不释手,摸这摸那,兴奋极了。老爷爷虽然有了电脑,可是老爷爷不会操作,整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他立刻想起了他的一个邻居,那个邻居在他眼中可是个电脑高手。毫无疑问,他说的那个邻居当然就是我啦!

就在这个星期的周末, 老爷爷奔到我家来欣喜若狂地说:“computer高手,走,到我家教我学电脑去。”“嘿!老顽童,有两下子啊!OK! Go!”我随老爷爷到了他家 ,“课程”就开始了。首先,我向他讲解电脑的各个硬件的用法及功能,在我的指导下,老爷爷终于按动了启动按钮。

打开电脑后,我先教他学打字,由于老爷爷会拼音,打字打得还不赖。他的接受能力还很强,他用了20分钟左右便熟悉了键盘。我还教他上网、听音乐、看**、聊天······以后周末只要我有空,我都会到老爷爷家教他学电脑。在我仔细跟他讲解、教授的时候,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我问他为何如此认真,你非得要学会吗?他只是谦虚的回答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像大海一样无穷无尽,学也学不完。”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学,他已经掌握了电脑的操作,看新闻、下载歌曲、看**、玩游戏、杀毒、修补漏洞、扫除木马病毒都不成问题了,我佩服老爷爷的勤奋好学进取的精神!

修书包的老爷爷

我去修书包。

我好不容易在人民**院门口找到了皮革制品的摊子,摆摊子的是位老爷爷,开头他给我的印象并不好,他个子矮,背驼,鼻腔还不断发出“哧哧”的鼻塞音。

我走近摊子,正埋头为顾客补皮鞋的老爷爷抬起他那黑黝黝的脸,微笑着拿出一张小凳子对我说:“坐,站着累呀。”说着又低下头去补鞋子。

我坐下来,打量起摊子,这摊子并不大,摆着一些陈旧的补鞋的工具,一些线团,碎布和几双要补的皮鞋。

“小朋友,你要补什么”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转移了我的视线。

我回过神来忙说:“我要补书包带。”

说着,我把书包递了过去,老爷爷接过书包看了看,找出一块碎布,接在带断处,然后放到一个旧机器下面,用手摇着一个木头把子,摇了一会儿转了一个方向,就这样补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把断处接好了。

老爷爷剪断了线头,又看了一看,发现书包底下有一处脱线了,就准备给我缝上去。

这时候,我想起了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个体摊贩敲诈顾客钱财的事,我忙说:“哦,不,不用了。”

老爷爷奇怪地问:“为什么”

我只好红着脸说:“我……我的钱不够了。”(当时我的钱的确不够)

老爷爷和蔼地说:“钱差点不要紧,脱线不缝上,书本一装进去一挤,书包会坏得更快的。”不容我再说什么,他们就用自己那双结满了硬茧的手把书包翻过来,从旁边的碎皮堆里找出一个新线团,用镊子挑出线头,然后打开缝纫皮革机的一块小盖板,钳出机器里的一个线圈,原来线已经用完了。他把新线圈换进去,安好盖板,开始认真地补了起来。补好后,他又仔细地端详了一番才满意地递给了我。

这时候,我的疑虑、误解全消了,感激地说:“老爷爷,明天我拿钱来给你。”

他说:“不用了,你读好书就行了。”

第二天,因为学习紧张,我没空去找他。等我有了空闲再去时,那位老爷爷已不见了,一个阿姨告诉我,他几天没来了。

我想,这时候,老爷爷也许又在什么地方干起他那为别人补鞋补书包的平凡工作了。同那些在金钱面前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少数个体户摊贩相比,那位老爷爷所作所为是多么高尚啊!他那矮小的身材、黝黑的面庞和那双结满硬茧的双手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的哥哥患有先天性脑疾。俗话说,就是弱智。

  一

  母亲挥着手里的一根小竹竿,对他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进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望去,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了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他一顿。

  二

  弟弟慢慢长大,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过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

  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

  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手里拿着冰棒一脚深一脚浅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时,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不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弟吃。

  母亲看见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画,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了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说话了,可是从没人教他叫哥哥。他多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着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冲他嚷: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地叫了一声“哥”。

  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三

  他是从小被同学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厌恶。

  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同学厮打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地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他们惹了祸,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推了哥哥一把,气愤地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得抵到树上,傻呆呆地看着他。

  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请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地说:打,打我。

  有一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他们没有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八块,留给哥哥三块,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三块糖。是哥哥仅有的三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

  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了,哥哥着急得跺着脚说不出话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

  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楚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

  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再也没有人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

  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从窗外递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哥俩做的或是城里的姨妈送的。

  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和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得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还给过哥哥什么呢?

  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是意味着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地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已过时得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地在身上比量着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地点头,笑的时候嘴巴咧得很大。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那天,他反复地教,哥哥却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不连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是在告诉他,在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五

  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

  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一起去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画着,意思是他想你。

  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自己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那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他不想让他们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在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忍不住喉头发紧。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

  第一次,他回到家里就找哥哥,满院子地喊:哥,哥,我回来了,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只是,他再也没有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痛苦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把孩子推上来,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苦着说,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的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1

像许多那个年代的人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爷爷奶奶,两个原本不认识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过日子。

  有时,我会想,爷爷奶奶之间会有爱情吗?他们结婚前甚至连面也不曾见过。婚后,奶奶操持家务,拉扯孩子,终日柴米油盐,一个传统的、典型的贤妻良母。而爷爷婚后去当兵打仗,终日奔波在外,毫不顾家,什么家务活也不会做,全依赖奶奶服侍他,照顾这个家。

  爷爷奶奶一起走过几十年,从我记事起,从未见过他们吵过嘴,红过脸,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像杯白开水。他们之间会有爱情吗?更多的是习惯吧!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也就谁也离不开谁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相亲相爱一辈子,白头偕老了。

  至少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现代人的心目中,爱情,更多的是轰轰烈烈、海誓山盟,更多的是情调,是浪漫。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人激情燃烧,“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于君绝”的誓言让人感动。

  直到有一次,我改变了看法。

  那次,奶奶病了,病的很重。奶奶为这个家日夜操劳,无怨无悔,有些头痛脑热,忍一忍就过去了,从不对人说,怕给儿女、给老伴儿添麻烦。但那一次,是真的病倒了。

  爷爷默默的,没有说什么,只是学起了洗衣、做饭,学起了提篮子去市场买菜,学起了讨价还价,算计起了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爷爷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有事总放在心里,他只有以行动,来表达对奶奶的关怀和歉疚。大半辈子没做过家务的爷爷,动作虽笨拙,但也能将衣服洗干净,将饭做熟了。

  做儿孙的请假轮班去照顾爷爷奶奶,而他们却坚持不让,怕耽误我们工作、学习。爷爷说:“我自己照顾老王就行,你们忙去吧,我身子骨还硬朗”。我们没有推辞,这是爷爷的一片心。他要尽自己的努力来照顾好这个家,把欠奶奶大半辈子的,都补回来。

  奶奶的病情愈加严重,爷爷的家务活儿也愈加熟练。病房里,常有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只见他坐在病床旁,不时的给老伴儿喂饭,陪老伴儿聊天。他们是那样的宁静、安详、温馨。虽然话语不多,但动作、眼神中充满着对对方的关切、依恋。病床上的奶奶一脸的幸福……

  我曾不经意间在收拾屋子时看到一个笔记本,是爷爷的。有一篇日记中写到:“我有时很怕,怕老王会走,她走了,或许我大去之期亦不远矣”。猛然间,我流泪了。我全明白了,我霎时间读懂了什么叫生死与共,什么叫做生离死别,什么是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或许是医生医术的高超,或许是奶奶的坚强,或许是大家的照顾,或许是爷爷心灵的召唤,奶奶奇迹般的康复了。爷爷笑了,很幸福的笑了。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猛然想起了诗经里的一句诗:“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

小时侯,我常常喜欢趴在走廊的台子上,看着蓝天上飞着的一两只小鸟,眯着眼想:“我能飞么?”再听到奶奶“孩子,快下来!”的呼喊,我和我的爷爷作文。然后跳下木椅,抱起那张比我还重的大木椅,一摇一摇地回屋去。 因为个矮,所以总要靠那张大木椅来趴在台子上。那是爷爷做的一张木椅,上的朱红色漆,不过长期跪在上面,漆有很多都被我磨掉了。但是,爷爷已经走了有五年了吧!现在,我搬家了,也长大了, 再也没有走廊上的台子让我趴了,也没有朱红色漆的大木椅了,有时候,我会座在那复古的大木桌上从窗子里 看着天,想着爷爷,可是那片天空总是被护窗给网住,我就会一如当年眯着眼睛想:“我能飞么?” 思绪不断地飞转,真想回到从前! 爷爷从小就在乡下,但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多生活在城市中,可以说,爸爸是爷爷的骄傲,而我,也是爷爷的骄傲! 我是孙子里头最得宠的一个,爷爷常常对别人说:“我二儿子的女儿啊,叫做叶茂清,是有出息的孩子啊!有理想,又疼我们老俩口,每次她父母寄信给我们,她总也要写满两张纸呢!” 小时候,总听母亲说,爷爷奶奶收到我的信时,是如何如何,当时我不是很懂,但我可以知道他们很开心,所以我也很开心。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会湿了眼眶,然后我就赶紧不去想了,因为有一点朦胧的记忆,爷爷曾跟我讲过,做人要坚强,不要轻易流泪。 和爷爷在一起的记忆并不多,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老家过年,我长了水痘,那是一种很折磨人并很怪的传染病,得了那种病,身上会长很多痘,而且十分痒,一抓就破了,流出如水一般的液体,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留下疤痕,并且,它会传染给小孩,不传染给大人。所以我不能和姐姐一起玩,非常无聊,这一切都被爷爷看在眼里,爷爷赶紧放下手中的活,给我讲一个又一个耳朵都听起茧的故事,给我煎好中药。因为苦,又用各种方法哄我喝,小学四年级作文《我和我的爷爷作文》。可是,我又偏偏不争气,喝了就吐,那种难受的感觉可谓是刻骨铭心。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知道大家都很着急的。第二天,爷爷做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带我到一公里外的医生那里去看病。 虽然是冬季,但太阳很大,晒得我都睁不开眼,爷爷骑车骑得很快,风调皮地追跑着,我是很快乐的!依稀记得爷爷在泥泞的道路上一路哄歌哄我……。 回到家后,就吃饭了,爷爷先是让我吃药,吃了多少我已记不得了,但好像药是白色的,很小的,用纸包着。然后我就这样渐渐好了起来。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记不清给爷爷写了多少信,打了多少次电话,去了多少次汽车站……,有一天,爷爷终于来长沙城里“享享清福”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爷爷住在了我家,记忆中爷爷一直躺在床上,然后又去了医院。 母亲常去医院,也带我去了几次,但记忆里对那里只有很少的印象,两张床,好像有一部电视机,白色的床单、被褥和窗帘。但是,爷爷终究去了天堂,那个神秘而幸福的世界……。 爷爷的最后一面我也没有见到,当时的情景我也记不得了,但有一点稍微有些印象,爷爷走后,爸爸妈妈、叔叔和我一起去了老家,参加了爷爷的葬礼,爷爷最后的愿望便是埋葬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上……。 我跪在爷爷的遗像前的时候,我没有哭,心里在想:“爷爷,我会坚强。”可是,上车后,眼泪还是流了出来了,不停的流啊流,“爷爷看不见了吧!” 奶奶说,爷爷是被救护车带走的。奶奶常这么说,说了五年了。那时我不懂,现在懂了,于是一听到救护车的鸣叫声,心就会狠狠的痛。 爷爷的面貌在脑海里有点儿模糊,不模糊的是爷爷不变的笑容。爷爷在天堂一定是一个天使,那我也要做一个天使……。 我的爷爷和我。 我和我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