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热搜之后,700万骑手有话说

员工 0 49

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热搜之后,700万骑手有话说,第1张

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热搜之后,700万骑手有话说
导读: 3月5日,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冲上热搜第一。该建议鼓励年轻人当产业工人,少送快递当骑手,网友们对此纷纷发表看法,话题阅读量超过4亿。 代表建议鼓励年轻人 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3月5日,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冲上热搜第一。该建议鼓励年轻人当产业工人,少送快递当骑手,网友们对此纷纷发表看法,话题阅读量超过4亿。

代表建议鼓励年轻人

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2022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 社会 长远发展。他建议 社会 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

张兴海表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甚至快递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去竞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200万左右。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有150万劳动力离开制造业。这不利于制造业 健康 发展。

张兴海表示,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快递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2020年开始,产业间的劳动力移动加速,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疫情期间,两个月内新增骑手58万人,其中40%之前是产业工人。

“造成这种局面,与制造业收入不高有关。”张兴海表示,年轻人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程度更高,思想更自由,不愿待在工厂里。但这也存在隐忧,送外卖和快递技术含量低,主要“吃青春饭”,以后如果形势发生变化,或年龄增加,年轻人将面临一系列问题。

张兴海建议,政府、 社会 、企业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资料显示,张兴海是A股上市公司小康股份(601127SH)的实控人,公司目前最新市值588亿元。小康股份总部位于重庆,主营产品包括整车以及三电、发动机等,曾以生产东风小康闻名。

2021年4月份,小康股份与华为鸿蒙联手合作的“塞力斯”智能电动车成为了行业焦点,一度让小康股份名声大振。目前,小康股份与华为再次合作的“问界M5”已经开始交付。

小康股份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55亿元至195亿元。

进工厂或送外卖,选哪个?

董事长建议鼓励年轻人多进工厂,那么小康股份的年轻人薪酬待遇如何?

2020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末,公司有员工13万人。其中,近一半员工的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为3697人,占比不到30%。

在招聘网站上, 小康股份招聘工程师给出的月薪大都在6000元~15000元之间,普通工人月薪大都在5000元~7000元左右。

那送外卖的收入有多少?3月4日,广州市总工会发布的《2022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显示,广州大部分外卖从业人员每年的薪酬达到10万元以上的水平。

实际上,送外卖的也不容易。广州外卖送餐员年龄约有68%年龄不足25岁,高中及其他以下学历占比接近90%。工作时间较长,日均送餐9~12小时的员工占比约715%。

另一方面,以蓝领工人为代表的职业收入也在稳步上升。2022年1月份,58同城招聘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企业平均招聘月薪为9765元,装卸/搬运工的月薪同比增长3094%。

近日,饿了么发布报告称,外卖配送员是许多外来务工者在城市扎根的踏板,超过四成受访者希望一边跑单,一边寻找其他工作机会;有三成外卖配送员仍愿意从事外卖配送工作。

网友吵翻了!

进工厂还是送外卖?有网友称,“进工厂不自由,工作时间长,搞不好还有夜班伤身体,工资又低,谁去?“

还有网友称,送外卖虽日晒雨淋,但是时间自由,最重要的是还能赚到钱。

一位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分析:“都是务工,为什么年轻人要择枝另栖,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职教体系确实需要全新提质,国家也需要出台更多鼓励措施,但关键一环,我们的企业更需要检查自身。我们有些企业‘躺平’等工,甘当庙门祠堂等客上香,低端制造没有市场竞争力,谈不上提薪引凤;还有一些企业根本不理会市场机制、 社会 薪酬水平,当我们等船过河时只强调无船水急风向不好,那么,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与你同舟共济。”

进工厂还是送外卖,

都是市场选择

随着外卖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相比传统的雇主模式,新业态自由就业形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为了提升“网约配送员”这一新兴蓝领群体的职业化成长,饿了么建立了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能力模型,在全国开展“网约配送员”新就业技能提升培训。 2021年,共有10203名蓝骑手报名参加职业培训,骑手的职业上升通道被进一步打通。根据调研,45%的骑手将“晋升为站长、配送经理”作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更有8%的骑手期待日后“成长为物流服务商总裁”。

美团外卖在日前披露了各项骑手保障改进工作。针对骑手的职业发展,推出站长培养计划、骑手转岗计划、学历提升、发展激励奖等举措, 100多位骑手学员获得资助入读国家开放大学,继续进修大专学历。

着实,经济 社会 在发展,年轻人的就业观在发生极大变化,部分工厂出现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无论选择进工厂还是送外卖,都是市场选择,而智慧工厂、建筑机器人等产业也在迎来新的经济机遇。

深圳商报综合

编辑 吴怡漪

工人,就是在工厂中从事工业生产的人。

工人的工作场所,根据工作内容不同而不同。

有的工人在厂房内工作。

有的工人在工地上工作。

有的工人在野外环境下工作。

这些从事着不同性质工作的工人拥有着不同的工作状态,连吃饭和休息的状态都各不相同。

就吃饭这一项内容来说,从事不同工作的工人有着不同的状态。

具体来说,工人吃饭,有以下几种状态。

1,自己带饭,在休息室吃饭。

这种情况,适用于工作地点固定,且在厂房或者厂区内工作的工人。

因为工作地点相对固定,所以这类工人有固定的休息室。

这类工人可以自己带饭,在休息时,可以在休息室吃饭。

相比之下,这是条件比较好的状态。

2,去食堂吃饭。

这些工人的工作地点相对固定,他们是在厂区范围内工作的。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可以到食堂就餐。

由于有食堂统一做饭,所以这种情况是比较规范的情况。

由于不用自己带饭,且就餐地点条件较好,这种情况也属于比较好的工作环境。

3,在工地就餐点就餐。

这种情况相对艰苦。……工人在工地上工作,没有条件在休息室吃饭,也无法去食堂吃饭。

这时候,有关方面会在工地现场设立就餐点,由就餐点负责做饭,工人统一到就餐点吃饭。

4,在工地吃饭,有关部门送餐。

这种情况属于相比之下最艰苦的状态了。

这种情况下,工人在工地工作,现场不具备做饭的条件,只能由有关部门送餐。

以上几种情况,就是工人吃饭的具体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工人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只有在厂区内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在休息室或者去食堂吃饭,就餐条件相对较好。……而当工人在工地工作时,就只能去就餐点吃饭,或者由有关部门送餐了。

但是不管条件怎样,工人师傅们都能任劳任怨地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们是最值得钦佩的人!

疫情期间,无论在工厂里上班还是别的,你们一日三餐怎么保证的?

我的回答是:我是在企业上班,2月初就已经到公司报到,并且在自己房间一个人主动隔离14天。

疫情期间,吃饭是个大问题,由于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很强,一定要加强防护。

首先食料采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做好消毒和防护,确保食料货源安全。食堂里面一定要派专人消毒,厨师更要注意个人防护,时刻戴好口罩。

其次员工进餐时,一定要分餐制,不要排队,最好厨师事先用饭盒给每位员工打好,然后给每位员工。员工不要聚在一起用餐。

我基本上都是呆在房间,到了吃饭点,厨师在楼道里喊一声,我戴好防护面具到楼道里取我的饭菜,然后到我房间吃。在吃饭前和饭后一定要用消毒洗手液把手洗干净。

相信只要把个人防护做到位,不到外面乱跑,不与人聚集,疫情会远离我们的!

刚开始的时候,当地政府指定的工作餐供应,直接送餐,用一次性餐具,员工分开用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工厂的员工就餐安全。全面复工后食堂人员做CT和核酸检测合格后带口罩上岗,员工分批用餐。

现在疫情已经得好很好的控制了,一日三餐基本不是问题。不管你是在哪个城市,目前很多商场已经不再缺货,都能买到了。更何况如果再工厂上班,里面也有饭堂啊,工厂也会安排好的。当然,虽然目前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还是没有以前那么方便自由,安全意识还是要自己注意好。

而我作为农村人,这个吃的问题完全不是问题,不管是疫情高峰期还是什么时候,农村人自给自足,地上种有菜,家里后院也养了不少的家禽,有鸡鸭鹅等等,所以吃的话还是不是问题的,哪怕农村封闭一年两年也没问题,这就是作为农村人的优势。当然,作为城市人也不用太担忧,如今国家那么强大,不管再大的风波,也不会饿了百姓,最多就是牺牲点自由而已。

  1、有场地和条件时,公司可以自己开办一个小食堂,请两个厨师,分派一名后勤工作人员对食堂进行管理、申请适当的公司补助和监管食品安全、厨房用品的采购报销等等。

  2、找一家就近的饭店,承包公司员工餐,双方签定合同,约定价格和菜品品质。食品安全由饭店按照卫健部门的要求执行,以及双方争议的处理方式等等。

  3、直接由公司每天按实际人数在相关平台定盒饭,与就近的加盟到平台的饭店供应工作餐,并与该饭店签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