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一般规定多少个学时?

员工 0 72

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一般规定多少个学时?,第1张

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一般规定多少个学时?
导读: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一般规定不得小于24学时。新工人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的招收的职工、新调入职工,来厂实习的学生或其他人员所进行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扩展资料厂部教育内容(1) 讲解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

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一般规定不得小于24学时。

新工人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的招收的职工、新调入职工,来厂实习的学生或其他人员所进行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

扩展资料

厂部教育内容

(1) 讲解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内容和其重要性,使新入厂的职工树立起“安全第一”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1] 。

(2) 介绍企业的安全概况,包括企业安全工作发展史,企业生产特点,工厂设备分布情况(重点介绍接近要害部位、特殊设备的注意事项),工厂安全生产的组织。

(3) 介绍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职工守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企业内设置的各种警告标志和信号装置等。

(4) 介绍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和教训,抢险、救灾、救人常识以及工伤事故报告程序等。

厂级安全教育一般由企业安技部门负责进行,时间为4~16小时。讲解应和看、参观劳动保护教育室结合起来,并应发一本浅显易懂的规定手册。

车间教育内容

(1) 介绍车间的概况。如车间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车间人员结构、安全生产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工种情况,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介绍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车间文明生产方面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2) 根据车间的特点介绍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如冷加工车间的特点是金属切削机床多、电气设备多、起重设备多、运输车辆多、各种油类多、生产人员多和生产场地比较拥挤等。机床旋转速度快、力矩大,要教育工人遵守劳动纪律,穿戴好防护用品,小心衣服,发辫被卷进机器,手被旋转的刀具擦伤。要告诉工人在装夹、检查、拆卸、搬运工件特别是大件时,要防止碰伤、压伤、割伤;调整工夹刀具、测量工件、加油以及调整机床速度均须停车进行;擦车时要切断电源,并悬挂警告牌,清扫铁屑时不能用手拉,要用钩子钩;工作场地应保持整洁,道路畅通;装砂轮要恰当,附件要符合要求规格,砂轮表面和托架之间的空隙不可过大,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站立的位置应与砂轮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并戴好防护眼镜;加工超长、超高产品,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等。其他如铸造、锻造和热处理车间、锅炉房、变配电站、危险品仓库、油库等,均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3) 介绍车间防火知识,包括防火的方针,车间易燃易爆品的情况,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

(4) 组织新工人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并应教育新工人尊敬师傅,听从指挥,安全生产。车间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或安技人员负责,授课时间一般需要4~8课时。

班组教育内容

(1) 本班组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重点介绍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高空作业等方面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交待本班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

(2) 讲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重点讲思想上应时刻重视安全生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介绍各种安全活动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告诉新工人出了事故或发现了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领导,采取措施。

(3)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爱护劳动保护用品和文明生产的要求。要强调机床转动时不准戴手套操作,高速切削要戴保护眼镜,女工进入车间戴好工帽,进入施工现场和登高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工作场地要整洁,道路要畅通,物件堆放要整齐等。

(4) 实行安全操作示范。组织重视安全、技术熟练、富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安全操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讲安全操作要领,说明怎样操作是危险的,怎样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规程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参考资料 -三级安全教育

  现在进厂全部都要自己提供户籍地派出所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所谓案底,就是犯罪前科,电子厂没法查,也没有权限查,但是他可能会委托当地派出所帮忙查询。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非有法定事由,不得向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提供。

稍微总结了一下年轻人不爱进厂的原因

第一点主要是工厂时间长,工资低(工资不多事情多)。而且管理不人性化,比如严格限制上厕所时间,身体不舒服也很难请假,再加上一般员工不让带手机进车间(如果员工紧急有电话无法第一时间知晓,容易误大事)。每年因为不能带手机进车间而误的事那是比比皆是。特别的没有自由,这也就是很多年轻人就算送外卖都不去工厂的主要原因。

第二点主要是工厂劳动强度大,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就是白夜两班制,尤其是夜班不仅会让人身体机能下降,而且很多工厂夜班也并没有区别于白班的待遇和相关的福利。12小时的夜班不停的工作,一晚上下来往往会让人神魂颠倒。这也导致了很多年轻人谈厂色变,更多的是转向了视频和直播行业。

第三点主要是现在电子厂很多都是站立式上班,一年365天,全天无坐,着实让人吃不消,因为长期的站立会让人某些功能受损,而且活动空间小,上下班都是站在同一岗点,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厂的原因之一。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当下有许多年轻人热衷于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以及网红直播行业,为此也导致了我国现今当下的制造业出现了招工困难的问题,由此他也建议全体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以此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生产制造行业。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许多年轻人对于自主择业也是具有相当的主观性,毕竟当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兴起,确实也是衍生了许多新生的职业行业,比如外卖电商以及网红直播等等。毕竟年轻人选择进入这些行业,假如能够选择深耕或者是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加上从事这些行业能够拥有较为独立自主的自由分配时间,并不会过多的受到用工企业的约束,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年轻人从制造行业当中出手,投入新兴产业里去。

当下中国制造行业出现的用工荒招工难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无疑就是当下中国大多数的制造企业的用工环境以及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不人性化的设计,一来工厂的上班时间过长,往往长达10~12个小时,甚至更长,二来工厂的生产进度过大,导致许多工人的劳动强度逐渐增加,三来就是工人所付出的时间人力成本没有达到个人期望的收入水平,再者就是工厂的用工制度过度的剥削员工自由,使得员工成为了生产线上的一个工具人。

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政策方面,更应该加大力度提升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最重要的就是积极的改善制造业的就业环境,同时也加强提升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产业工人能够最大程度成为了社会上受重视的一份子。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

是“送外卖”的问题吗?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

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此

言一出,便在舆论场上引发大量讨论,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榜单。

一方面,很多网民基于日常经验,认为张兴海所说的现象符合实

情。当下愿意走进工厂、成为产业工人的年轻人的确越来越少。另一

方面,对于张兴海提出的倡议,网上却不乏反对意见。其中有人认为,

“送外卖”代表的是灵活就业、三产就业,未必是比“进工厂”更差

的选择;也有人虽然赞同“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倡议,

但对这类倡议能达成的效果并不乐观。

对年轻人而言,“进工厂”和“送外卖”的区别,不仅在于职业

选择,更在于路径选择。前者对应的是一种按部就班、用时间换金钱、

将工作与个人生活截然二分的发展路径,后者对应的则是灵活度与社

交性更强、更强调个人努力、工作与生活界限不那么分明的发展路径。

在不少年轻人眼里,所谓“进工厂”,指的不是进入某个特定行

业,而是选择一种“流水线式”的稳定生活;所谓“送外卖”,指的

也不单是骑着电动车送餐,而是选择相对自由、工作节奏有自主调节

空间的新兴职业。两者之间此消彼长,既是这两类工作在薪资待遇、

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的映射,也体现了当代青年

1人生观与价值排序的变迁。

说起“送外卖”的自由,听起来似乎有些“虚”。毕竟,外卖配

送员的辛苦,从业者和消费者每天都在亲身见证。然而,只要和“进

工厂”后的不自由比一比,人们立刻就能明白:这些低门槛新兴行业

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此前,据媒体报道,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大型工厂中,员工的活动

空间往往是“工位—用餐—宿舍”三点一线,严重缺少社交和可供自

由支配的时间,即便有空出门,厂区也可能离热闹的地方很远。此外,

产业工人每天在 8 小时的基础上额外加班 2 到 3 个小时,并不是什么

新鲜事。很多时候,为了“冲产能”,每周单休也是家常便饭。

相比之下,灵活就业者固然也要面对“要钱还是要闲”的两难选

择,但毕竟握有一定主动权,并且能频繁接触他人、呼吸新鲜空气。

这些鲜明的差异,让一些年轻人宁愿少挣一点工资,也要告别工厂,

送起外卖。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的现象。事

实上,改革开放以来,“进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众多年轻劳

动者乐见的选择。在大批城乡劳动力涌向制造业、工厂不用为“用工

荒”发愁的年头里,工厂为产业工人提供的待遇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相比于留在家乡务农或在城市服务业打零工,工厂提供的收入比上不

足、比下有余,而且也有预期稳定的优势。即便很多年轻人知道自己

很难在工厂里干一辈子,也会满足于“攒够工资回老家”的模式,将

“进工厂”视为改善个人境遇的较优选择。

2然而,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日益提高,服务

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诸如外卖、快递等门槛不高于“进厂”的新兴行

业迅速抢占了这一生态位。与此相应,工厂虽然能提高工资,但在工

作环境、前景预期上却没有多少改变。从制造业的角度看,并不是这

个行业变差了,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工厂为产业工人提供的

综合预期不能跟上国民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新一代劳动者的价值诉

求,自然会在与新兴行业的人才竞争中败下阵来。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支稳定、扎实的产业工人队

伍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张兴海的担忧值得重视。要解决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动用政策和舆论工具,把人从新兴行业“赶”回

制造业,而应该主动促进制造业改变人才使用方式,通过内部变革加

强本行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多年以来,很多人都把“进工厂”当成一项临时性的选择,堪称

“青春饭”。有的行业容错率低,工人年纪大了只能转行,也有行业

工伤率高,给人一种“拿命换钱”的不良观感。与此同时,在招工用

工模式上,许多工厂都把“临时工”当作主力,强调“来了就能干”

“没活随时走”。在工人不断换厂,工厂不断换人的过程中,工人无

法沉淀经验和技术,也难以得到提升,而工厂又因为总要临时招人,

不得不提高用人成本。到最后,双方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由此形成

恶性循环。

要破解这一困境,制造业还需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工人尤其是低门

槛普工的“人设”,让潜在从业者看到:进工厂也能有长远发展,也

3能创造美好未来。在这一基础上,倘若产业工人还能得到更好的劳动

保障,更多的自由空间,这自然会成为不输给“送外卖”的职业选择。

via 中青评论)

45

进工厂还是送外卖,该是个问题吗?

2022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

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甚至

快递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去竞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

上班,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

该进工厂还是送外卖?这本不该是个问题。年轻人当然有自由选

择职业的权利,不管是进工厂还是送外卖,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

动价值,并没有高下之分。无论个体的选择是什么,都应该得到公众

的理解和尊重。

那么,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宁愿送外卖而不是进工厂?其实,快递

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去竞争并不是普遍现象。研究生做快递

员的新闻屡屡冲上热搜榜恰恰说明,此类情况不符合大家的传统认

知。

也就是说,送外卖的吸引力是不是真的比进工厂大,还是一个需

要被检验和审视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年轻

人在工厂和外卖之间二选一,恐怕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撑。

真正的问题在于,外卖快递行业怎么会对传统制造业的用工情况

造成冲击?有网友认为,可能是外卖员工的待遇在近年来得到大幅提

高的缘故。3 月 4 日,广州市总工会发布的《

2022 年广州市主要行业

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显示,广州大部分外卖从业人员的

薪酬达到 10 万元以上的水平。但不可忽视的是,送外卖并不是个轻松的活,比起没有风吹日晒

的工厂车间,绝对谈不上“惬意”。去年 4 月,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

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做外卖小哥的感觉,12 小时送单只赚了

41 块。他累瘫在马路牙子上:“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如果说有年轻人通过送外卖得到了不错的收入,那么也是靠汗水

和付出得来的。更何况,送外卖这份工作并不“稳定”,外卖员工的

保障问题也多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因此,真要计较所谓“性价比”,

送外卖未必就比进工厂要高。

然而,外卖行业也有一个传统制造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入职没有

多少门槛,时间安排上也比较自由。想多赚点,就多跑跑腿;没有太

多要求,也可以保持宽松。相对而言,工厂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也

许还有夜班等要求,对年轻人而言似乎束缚感更多一些。

因此,要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吸引力,不只是“提高待遇”这么简

单。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要努力改变年轻人对工厂的刻板印象:进一

步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为工人提供清晰的职业和薪酬上升路径,完

善专业化培训机制;还要给予员工足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真正从工

作中得到“尊重感”“获得感”。简单地说,就是让年轻人感到,进

工厂是很有前途的,很有希望的。

正如很多网友所言,“工厂要是双休然后每天 8 小时工作制,有

带薪休假,工资比送外卖高,那大家自然趋之若鹜。”相信,只要企

业和工厂都有足够的诚意,当下的年轻人自然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via 光明日报)

6粉笔视角:一则由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

厂”的建言引发网络热议。曾经是大多数年轻人谋职选择的工厂面临

着“用工荒”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当下社会最真实

的写照。究其原因,在于“自由”。虽然送外卖很辛苦,但时间相对

自由,尤其是相对于工厂的各种约束所造成的压抑来说,送外卖的精

神自由显得尤其珍贵。另外,外卖相对于工厂,付出和收获是成显性

正比的,虽然每一笔收入不多,但有很好的能见度,也就实际上创造

了公平透明的薪酬获得体系。在制造业大力发展的当下,吸引更多年

轻人进工厂,更为重要的还是企业做出改变,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关

7注行业的“精神收入”,让年轻人摆脱对流水线的厌恶和恐惧,让他

们在工厂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

8免责声明

本资料仅供内部交流使用,非商业用途。在未取得粉笔职教许可前,任何人士或

机构均不得以任何方法或形式复制、出版、发放及抄袭本资料内容作商业或非法

之用途,违者必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