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记得我小时候,上幼儿园是父母接送,后来上了小学就变成爷爷接送,之后三年级搬家后,学校离家更近了,用不了五分钟就能走到,那以后基本就不怎么用家长接送了。在当时,像我这样的同学占主流,每天成群结伴步行、骑车的有很多,天天需要父母接送的孩子很少,
记得我小时候,上幼儿园是父母接送,后来上了小学就变成爷爷接送,之后三年级搬家后,学校离家更近了,用不了五分钟就能走到,那以后基本就不怎么用家长接送了。
在当时,像我这样的同学占主流,每天成群结伴步行、骑车的有很多,天天需要父母接送的孩子很少,只有少数离家远的娃才会由父母接送。
而如今则不同。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基本都是父母天天接送,哪怕孩子到了初中高中也是这样,每次路过学校门口的时候,总会发现围了一圈又一圈的家长。
这人山人海里的成员也很有意思,仔细分辨不难发现,多数时候是老人居多,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门口。有很多花白头发的慈祥老人。
其实从父母接送孩子的情况,就能看出不少问题,如果家长太大意了,反而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最常见的几种场景,对孩子的影响也有不同
场景一:老人接送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这是当下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不少家庭都是夫妻双双在外工作,多数都需要老人帮忙带娃,因此越来越多老人接送孩子的情形非常常见,幼儿园和小学门口尤为明显。
这些孩子不仅由老人接送,平时也多半由老人带着,时间一久,孩子跟老人会非常亲近,老人也会很宠溺孩子。
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会受到影响,孩子被老人太过宠溺会变得娇气,甚至娇蛮无理。对娃的成长教育都没好处。
场景二:父母接送孩子
除了老人接送孩子外,父母接送孩子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类父母相比之下肯定对孩子的教育和安全问题更加谨慎上心,因此不管啥时候都要抽时间接送孩子。
一般来说,这种父母的生活负担会更重一些,但却也更幸福,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这样的父母堪称模范父母。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些家庭接送孩子的确实是父母,但却经常是固定某个人而不是父母轮番接娃,这对孩子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长期接送孩子的家长会和孩子更亲近。另一个家长则容易和孩子产生一些“缝隙”,有碍亲子关系的培养。
场景三:保姆接送孩子
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条件允许的家庭里都开始雇佣母婴护理类的保姆了。因此,除了老人和家长接送孩子外,还有些家庭选择让保姆接送孩子。
保姆接送孩子能反映出两个信息,一是这个家庭经济条件肯定不错,二是父母真的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存在不利影响。
场景四:孩子自己上学放学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往上,一般也是家里离学校比较近,这些家庭的父母多半对孩子比较信任,相信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父母也真的没什么时间。
这种情景的好处是,孩子独立能力等得到锻炼,孩子会比同龄娃更自立勇敢,性格也更开朗活泼,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安全问题就不得不让家长引起注意。
即便父母不能每天接送孩子,有些事情却一定要“亲力亲为”
1)平时多关心孩子
如果父母不能亲自接送孩子,那么回家后应该尽量减少工作时间,多陪陪孩子,毕竟每天能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充裕。
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都学了什么,在学校里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等。然后临睡前可以给孩子讲个故事,哄娃入睡。即便不能每天亲自接孩子,多沟通也能让亲子关系升温。
2)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
如果家长不能经常接送孩子上下学,那么就可能就会错过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因此家长虽然即便不能经常接娃,也一定要做到多和老师沟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不管是好事坏事,家长都应该尽量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3)积极参加孩子学校的活动
当学校或者幼儿园举办家长会、演出、运动会等亲子活动时,家长一定要尽量参与或者到现场。这些场合往往会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另一面,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亲自到场也是一种
上下学接送孩子,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内里蕴含的意义大有不同,父母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娃的成长,这种错过,往往是没法弥补的。
我一个朋友,以前都是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孩子吃完早餐,六点四十左右出门,开车不堵的情况下10分钟可以到学校,但要是遇到堵车的情况,40分钟也到不了,所以孩子上学经常迟到。
后来,朋友只好用电动车接送孩子上学。她如今早上六点半起床,孩子六点五十起床,吃完早餐,七点十分出门,有时还可以晚点出门。朋友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七八分钟就能到学校,不用担心堵车,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不用担心被罚款,更不用担心孩子上学迟到。
她体会到了骑电动车接送孩子的香,如今再也不想开车接送孩子上学了。
这就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早晚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多堵?经历过的家长都懂。所以可以骑电动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然而近日在河南一小学,禁止家长骑三轮车接送学生,否则直接将车拖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禁止三轮车接送学生,官方:不安全
近日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实验小学发布通知,通知如下: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接上级通知,明天执法部门开始严查三轮车,学校周边有执法人员巡查,凡是用三轮车接送学生的三轮车会被拖走,同时处罚家长和学校,恳请家长不要违反规定,同时提醒有残疾证的学生家长只能自己使用三轮车,但不能接送学生。
学校通知主要是2点,一是不允许三轮车接送学生,二是即使有残疾证的学生家长,可以自己使用三轮车,但不能接学生。
该学校的学生家长王女士表示,对此规定给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以前都是骑三轮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马上离开,赶着时间去做生意,如今不让骑车接送孩子,要是骑车去送的话,学校就不要学生上课。
一边是要养家糊口的生意,一边是需要送孩子上学,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了,如今孩子怎么接送?对于家长来说非常苦恼。
事后记者致电了尉氏县三轮四轮车整治指挥部,三轮四轮车整治指挥部答复:三轮车不安全,如果有家长去接送孩子的话,三轮车被扣押,我们会通报这个学校,有的学校会停学生的课。
三轮四轮整治指挥部的答复主要有三点,一是明确表示有此事;二是三轮车接送孩子不安全,违者扣押车辆;三是通报学校,停学生的课。
关于此事,网友议论纷纷。
有网友评论说:禁止就要有替代方案,比如提供校车。
有网友评论说:不让骑三轮车接送孩子和不让骑车接送孩子是两个概念,电动自行车应该是可以带孩子的,三轮车的确不安全,很容易翻,而且不是残疾人使用残疾三轮车也是违法的。
有评网友评论说:为什么不开车?宝马奔驰都行呀,非得骑三轮车给领导找事。
三轮车接送孩子的确存在危险性,但所有的事情一刀切,是否合理呢?
02孩子是家长的软肋
我查了一下尉氏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的通告。
通告明确表示,不符合依法登记上牌条件的三轮四轮车,禁止在禁售区域内所有城市道路行驶、乱停乱放等行为。具有统一标识的快递、环卫、残疾人驾驶的残疾助力车等特种用途的三轮四轮车除外。
那么可以上牌、残疾人等三四轮电动车可以正常行驶,对于这些三四轮电动车,就可以正常接送孩子。
可三四轮整治指挥部的答复属于一刀切,明确规定禁止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即使是残疾人学生家长也只能自己骑三轮车,不能接送孩子。
那么在道路上,是否就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家长在前面慢慢地骑着三轮车,而学生在后面拼命地奔跑,这是在惩罚学生吗?
此外关于第二点扣押车辆,通报学校。因为你是学生家长,明确规定学生家长不能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你这么做了,整治指挥部就会扣押你的车辆,并且通报你孩子所读的学校。
这是大人不遵守规则,孩子和大人一起接受惩罚的道理吗?
再来说说最后一点,学校停学生的课。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什么时候和孩子是否可以上学有直接联系了。因为家长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学校就要停孩子的课,孩子就不能去学校上课。
果然,孩子才是家长的软肋。
原来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是孩子停课的罪魁祸首,试问孩子何罪之有?
家长犯错,整治部门处罚归处罚,可关孩子什么事?这种一刀切、专挑软肋的处理方式实在不妥。
03治理交通安全问题前,先解决接送孩子的问题
在很多家庭,孩子的父母有工作,或者是在外务工,接送孩子的任务只能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弓腰卖力蹬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
如今禁止三四轮车接送孩子,那么整治部是否实地考察,上学是否有公交车?孩子走路上学是否安全?校方是否可以提供校车接送?家长不能骑三轮车接送孩子,那么就会有一笔不少的校车费,这笔费用家长是否承担得起呢。
三轮四轮整治指挥部只负责发布公告,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不仅给家长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无法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那么学校和政府是否应该更加慎重的考虑这样的规定,尽量采用有温度、符合民意的方式来规范家长和学生的交通行为。
写在最后:
任何交通工具都存在危险性,不管是开车、骑三轮车、骑电动车,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尉氏县的三、四轮车接送学生不原罪,错的是违规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乱停乱放。文明执法,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符合民意。
愿所有的执法部门多一些温度,让整个城市越来越美好。
如果你想让孩子的爷爷接孩子,你可以直接告诉老师,比如说:“爷爷今天要来接孩子,请让他进来。” 或者说:“孩子想让爷爷来接他,麻烦您帮忙告诉爷爷。”
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出示身份证明。另外,如果孩子的父母对这种安排有任何疑虑或不确定的地方,他们应该直接与老师沟通,以便解决所有相关的问题。
熙熙今年四岁了,妈妈下班的时候,听爷爷说,“今天她在幼儿园哭了四次,都是一些小问题,老师说让你明天跟她见个面去,要跟你说说孩子最近的表现”。熙熙妈妈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最近实在太忙了,孩子一直由公婆接送,孩子最近的表现她也不知道,今天听公公一说,才意识到很久没有去幼儿园跟老师见面了,这实在是不应该。
第二天,熙熙妈妈早早地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孩子表现得很兴奋,自己脱衣服、拖书包,还主动跟老师打了招呼,笑嘻嘻地进去吃饭了,熙熙妈妈心想,孩子这不是表现很不错吗?老师去拉着熙熙妈妈来到走廊,对她说,“熙熙妈妈,孩子最近在幼儿园表现得不太好,昨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撒在了她的身上,她就开始哭,非要回家换一套,后来一个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推凳子,碰到了她一下,她也开始哭,饭都没吃好,昨天一共哭了四回,她原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呢”。
熙熙妈妈也赶紧解释,孩子确实出现不温顺的情况,她也感到很纳闷,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听孩子爷爷说,您最近很忙,但是我想说,您在忙也要抽空多关心孩子,就拿上学来说,您送孩子和爷爷送孩子,孩子完全是两个状态,像今天她这么高兴的情况,基本很少见,爷爷来送的时候,她很不高兴,除非爷爷说放学给买好吃的,她才会往教室走,今天孩子表现简直太棒了,我想跟妈妈送有很大关系呢”。
熙熙妈妈从幼儿园出来,就开始思考,老师的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孩子被父母接送,比老人接送,确实存在不少好处呢。
孩子对一天有期待
老师说,孩子被父母接送,尤其是妈妈,她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她早上的状态奠定一天的心情基础,虽然老人送孩子也非常尽心尽责,可是这么小的孩子,打心眼里还是愿意跟妈妈在一起,和妈妈分享美好的早晨,这从孩子上学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了。
孩子可以跟妈妈有效地交流
孩子跟妈妈在上学的路上,可以交流很多东西,在这个时候,孩子也是最健谈的,可以跟妈妈分享很多小秘密,是最融洽的亲子时刻,妈妈也可以趁机进行亲子互动,让孩子多一些想象力。而老人接送孩子,往往只注重多吃饭、多喝水等生活习惯问题,不会过多进行情感交流。
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
可别小看短短的十几分钟,妈妈却能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比如她不想跟谁在一起玩,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学到了什么,情绪上有什么不对劲,这些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而老人呢,却会忽略这些细节,把孩子带回家,孩子一吃东西,一看电视,就啥都忘记了。
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却只有爷爷奶奶接送,时间长了,她内心就会产生变化,对放学这件事没有丝毫期待,也没有交流的兴趣,因为他跟妈妈更有共同语言。通过跟别的小朋友进行对比,他会觉得别的小朋友的父母更爱他们,这种想法会让她很没有安全感,内心也不会很快乐,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比如比较敏感,性格很极端等,多少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当然,幼儿园的放学时间跟很多父母的下班时间相冲突,也是很多父母亲子接送不了孩子的原因,建议爸爸妈妈们,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在一周内,抽出那么两三天,早上去送下孩子,周末多陪陪孩子,也能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亲子关系也能得到有效改善呢。
伴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后,许多年轻人都觉得对自己没有影响,他们连头胎都不想要,更别说二胎了!
然而,70后的中年人不同,他们具备生育二胎的“硬件”和“软件”!
虽然妈妈的生育风险提高,但是现在的医疗技术如此发达,危险也会降低。
所以,70后家长生育二胎正在兴起,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中年家长喜迎笑脸接送孩子。
不过这种风气也会给个别的70后家长带来尴尬,不信我们往下瞧!
前些天,46岁的章先生去幼儿园接送3岁儿子,刚到大门口,他就看见儿子跟小同学蹦蹦跳跳地出来。
“儿子!”
章先生摆起大手朝孩子喊道,他本以为儿子会欣喜若狂地跑过来,没想到儿子身边的小男生却叫嚷道:
“ 咦,你爷爷又来接你了! ”
听到这话后,儿子脸色羞红,他反驳道:
“ 那不是我爷爷,是爸爸 !”
“ 原来你爸爸这么老了! ”
被同学嘲讽后,儿子非常气愤,又觉得憋气,就把火撒到章先生身上:
“ 以后你别来接了! ”
对此,章先生也觉得有些内疚,他总不能埋怨孩子吧?
于是,他就把接送孩子的工作交给了妻子,虽然妻子也是70后,但是比自己年轻,总不会让孩子丢人吧!
70后家长接过生二胎“接力棒”,生活辛酸“痛点”多,结局忧患多
为什么70后家长喜欢生二胎呢?
一方面,70后家长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基础,不需要再担负房贷,孩子也上了大学,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没有后顾之忧。
另外一方面,70后家长的头胎可能是女儿,他们可能希望二胎是儿子,这样自己老后也有所寄托,不用担心养老问题。
虽然,家长生育孩子不能以养老为前提,但是这种观念还是根深蒂固。
最后,许多70后家长都气愤“独生子女”政策, 这种反弹也是一种延后满足 吧,再过几年想生也不能生了。
不过,70后家长生二胎真的只有幸福吗?我们不妨听听这些70后家长的吐槽。
@莱恩姐
我是41岁生的二宝,孩子是自己亲力亲为养大的,我看起来和实际年龄相符合,孩子小时候带出去玩也有人认为我是奶奶,虽然也自卑但还是大方承认就是妈妈。
国家已经开放二胎政策,肯定有高龄妈妈,所以还觉得心态很重要。
@娇姐说事
年龄大了,身体条件不如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很多事都觉得力不从心。
两个孩子的年龄比较悬殊,每天都要处理孩子的相处问题,实在是心烦。
@端木熙
我是70后,我的命运由不得让我做主,本来儿子就要高考了,可命运让我失去了他,所以我要走进高龄产妇的队伍,无奈啊,走着走着满身都是伤!
70后父母生二胎,确实有生活过得幸福的例子,不过后悔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要不要生二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有些生二胎的父母结局不尽人意。
70后家长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备生二胎的条件?
精力和金钱,肯定是70后家长生二胎的根本条件,否则就是“生而不养”,这样的孩子童年不会幸福。
除此之外,70后家长也要考虑自己的思想有没有过时!
生头胎时和生二胎的年代不同,时代在变化,如果家长把教育头胎的想法放在二胎身上,就可能出现偏差。
而且,家长也要考虑自己会不会给孩子带来麻烦。
就像章先生像爷爷一样,如果你们家的孩子嫌弃父母老,该如何处理?
黄磊生下三胎儿子时,他就觉得后悔了,应该早一点生。
因为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正是叛逆的年龄,而那时他就60岁了,一个“老爷爷”说的话,儿子能够听进去吗?
所以,70后家长还要考虑 代沟 和 自身威严 的问题。
70后家长接送孩子要注意什么?
其实,幼儿园孩子说的话都比较单纯,没有纯粹的攻击性,他们说章先生像爷爷,是真的打心底里认为像爷爷……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由此可见,70后家长一定要注意保养,讲究穿着,接送孩子时,妈妈可以化妆,爸爸可以刮刮胡子、打扮精神一点,这样就能避免这种情况。
现如今,许多70后家长都喜欢追求 时尚 ,显得年轻化,这一点就值得肯定!不给孩子留下心理负担嘛!
如果化妆品和穿着已经拯救不了苍老的脸庞,家长可以玩cosplay,譬如扮演奥特曼、霸王龙来接送孩子,这样就可以掩盖自己苍老的痕迹。
当然,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目的就是给孩子带来快乐,不让其他孩子的“童言无忌”伤到自己的娃。
等到孩子长大一点后,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力,而这时亲子感情也会变深厚,他们就不会太抱怨父母了。
现如今,第一批70后已经50岁,这个年纪的妈妈生二胎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为了生二胎而耽误自己的性命,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家长想生二胎,要提前做好规划,听取家人的意见,询问大宝的想法,等一切都搞定后再付诸行动也不迟。
本期话题:你们觉得70后生二胎值得提倡吗?如果是你,会选择高龄生二胎吗?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