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中国人对竹子的喜欢由来已久,竹子这种植物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竹子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尤其在南方非常多,有成片成片的竹林,在北方,就比较少了,可是人们也喜欢在门口或者庭院里栽种几株竹子,能给家里增添一些雅气。 老
中国人对竹子的喜欢由来已久,竹子这种植物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竹子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尤其在南方非常多,有成片成片的竹林,在北方,就比较少了,可是人们也喜欢在门口或者庭院里栽种几株竹子,能给家里增添一些雅气。
老家的门口就有几株很细的竹子,从小时候记事起,就一直是一丛丛一簇簇的细毛竹挺立在院墙外,一年四季也都是那么青翠,这些毛竹有四五米高,也不过大拇指那么粗细,每年到了春季,新的竹笋破土而出,笋芽尖尖的,嫩红嫩红的,如果这个时候能下一场雨,竹笋就生长的更加快了,新竹笋每长高一节,就会褪去一层笋衣(其实也就是包裹在竹笋节上面的一层韧皮)。如果不下雨,或者天气干燥,家里的大人们经常用村子里的泉水来浇竹笋,到了夏季,竹笋就已经长的和其他竹子一样高了,只不过略微显的有些细,到了第二年,粗细就和其他竹子一样了。竹节大概有二十多厘米长,在竹节处,就会生出竹枝来,竹子的叶子就长在竹枝上,竹叶狭长形状,很好看,我在山西上学的时候,宿舍里一个临汾的同学经常提起他们那里的竹叶青酒,还说那酒是因为加入了竹叶酿制而成的,那时候每当新学期开学,同学们都会把家乡的特产拿回来一些,我也就尝过竹叶青酒的味道,竹叶青酒酒精度度不大,酒体颜色金黄碧翠,喝一口确实清香,口留余甘,而且使人心舒神旷。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吧。后来毕业离开山西,但是竹叶青酒的味道就一直留在了印象里。我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经常到我家里挖竹子苗,乡里乡亲的见面特别热情,他们先到家里坐一坐,家长里短的拉拉家常,然后就说也要给他们家里栽一棵竹子,爷爷就亲自给挑拣一棵长的旺的挺拔的竹子,拿起锄头挖,挖的时候非常仔细,尽量多的保留一些根,好让竹子挪个地方之后容易成活。送给要竹子的人,我到现在还能记起爷爷在挖竹子时候说的一句话“八月的牡丹二月的竹”,意思就是农历八月的时候挖牡丹栽种容易成活,农历二月的时候挖的竹子容易栽种成活。在我们老家甘肃秦安这里,由于气候的原因,二月初正是大地解冻,万物复苏的时节,竹笋也在根部孕育成熟了,从土壤里挖出来,再挪一个地方栽种下去,竹子和根部的竹笋也就容易成活,也能看出来竹子在我们这个地方相对很少。
今年过春节,我们一家回到了老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儿子也长大了,早晨就在门口看竹子,一会儿又进来问我,这些竹子是哪里来的,叶子怎么还是绿的,我听了以后,不觉好笑,确实是啊,在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冬季特别寒冷,我们这里所生长的树木都是落叶乔木,只有松柏和竹子到了秋季不落叶子,而且到了冬季松柏就愈发闲的苍翠,竹叶也是愈发的青翠。我就把这些这些竹子的故事说给儿子听。竹子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才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而且和梅兰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梅兰竹菊指的是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这四种植物各有各的寓意和象征。梅花被赋予不畏严寒,谦逊和坚强的意义,兰花被赋予清雅美好和贤德的意义,竹子被赋予有骨气气节和胸怀的意义,菊花被赋予正直纯洁和文雅的意义。而且由于竹子,梅花,菊花这三种植物不畏严寒的特性,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竹子,由于它的枝干挺拔,四季青翠,很受人喜爱,历来都有文人墨客赞美它。竹子也成了文学题材中的一种符号。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篇《国风·卫风·淇奥》的诗,我非常喜欢这首诗:
这首诗用竹子做比喻,来赞美一名男子的品行。诗中的男子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如金如锡”再到“如圭如璧”表现了这名男子的成长历练的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把这首诗给儿子背诵了一下,儿子虽然听不太懂里面的意思,但是也若有所思的一副表情。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也有一首写竹子的诗《洗然弟竹亭》:“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孟浩然的这首诗里将竹子的清高自比,与魏晋“竹林七贤”自比。可以看见文人墨客心中的竹子还是具有高洁的寓意的。
一生酷爱画竹的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把竹子的坚韧与坚强表现非常准确了。
竹子的气节最能体现在一番对话中,这一番对话成了忠贞不渝,忠贞不二,坚贞不屈的代名词,也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对话。这篇对话就在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中,而且出自于关羽之口。此处要引用一下原文: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在面对民族大义与民族危难之时,气节与骨气二字就更加显得尤为可歌可泣,我想竹子的象征寓意——气节就是来自于关公的这番对话之中,气节二字也成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屈,不屈不挠的代名词。
给儿子说完了这些诗歌之后,又给儿子说了一会儿竹子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用途,竹子在远古时期就是原始人捕猎的工具,他们用竹子做成箭簇,用来射猎物。有用竹子做成的竹筏,“小小竹排江中游”。南方有用竹子做成的竹楼,有用竹子做成的竹椅竹凳,竹床,用竹子做成的扁担。古人写字的毛笔的笔杆也是用竹子做成的。“金石丝竹”这个用来指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音乐的成语中,“竹”就是指用竹子做成的乐器,像笛子,箫,笙等,还有用竹子做成的木桶,水筒,笔筒等。不管是竹子本身还是竹子的寓意可以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了。竹子的寓意就像一滴滴竹沥液一样融入了中国文化里,让中国的文化具有绵延几千年而不衰,绵延几千年愈久弥新的特征。“青梅竹马”,“势如破竹”,“竹报平安”,“爆竹声里除旧岁”,“竹林七贤”等等成了我们的文化符号。
竹篮有着美好的寓意,象征着虚心、谦逊和勤劳的精神品格。
首先,竹子这种植物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谦虚、虚心的品质。人们常说“竹子虚心”,这是因为竹子的空心形状和生长特性,使其在风雨中始终保持低头、谦逊的态度。因此,竹篮也寓意着我们应该保持虚心、谦虚的态度,学会从他人身上学习和借鉴经验,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竹子还被视为勤劳和刻苦的象征。在古代文化中,竹子被用来激励人们刻苦读书、勤奋工作。竹篮也寓意着勤劳和刻苦的精神,提醒人们要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努力。
最后,竹子还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在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认为能够辟邪、旺财和带来好运。因此,竹篮也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之,竹篮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人们对谦虚、勤劳、刻苦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竹节有青春永驻、步步高升、宁折不弯和正直清高的寓意和象征。
竹子一直有着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美誉,是一种集精神与品格于一身的植物,其外直内通,桀骜不驯的气势都给人无限的勇气和鼓励,柔中带刚的气息更给人内心的宁静与坦然。它们简约大方却不失芳华,不仅使佩戴者凸显雍容华贵的气质,还可以体现其竹节的品格。
它一年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可以将其雕刻在翡翠上送给长辈,可以送给同事或者朋友,祝愿对方事业有成,它还象征着有宁死不屈和正直清高精神的人。竹节步步登高、节节高升、财运亨通。竹子节节高的生长规律,就好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人一天比一天进步。
竹子的寓意
竹子枝繁叶茂、一节比一节高的特点象征着学生可以学业有成、节节向上。自古竹子是田园居士喜爱的植物加上竹子喜阴,多生长在郊区和乡村,所以淡泊名利、刚直不阿、两袖清风便能最好的诠释其秉性的。竹子的叶茂长青,绿意盎然总给人激情和活力,再者竹子的生命力顽强,生长周期长,点缀着大自然,所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长寿、和幸福的真理。
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可以令生活开心美好,心想事成,事业蒸蒸日上、前程似锦。竹子节节高升,天天生长,有着无限的空间和能力,就如人的能力可以无限制,也就可以飞黄腾达,事业成功。长久不衰,四季常青自然也就象征着爱情的天长地久,青春永驻的美貌。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