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爷爷的词语

老人 0 40

描写老爷爷的词语,第1张

描写老爷爷的词语
导读:1描写爷爷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爷爷的词语有:神采奕奕 、笑容可掬 、步履蹒跚、银眉鹤发 、鹤发童颜。 1、神采奕奕[ shén cǎi yì yì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造句:老劳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地向鼓

1描写爷爷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爷爷的词语有:神采奕奕 、笑容可掬 、步履蹒跚、银眉鹤发 、鹤发童颜。

1、神采奕奕[ shén cǎi yì yì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造句:老劳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地向鼓掌欢迎他的人群走来。

2、笑容可掬[ xiào róng kě jū ]:掬:双手捧取。 形容笑容满面。

造句:老奶奶乐得弯了腰,笑容可掬的样子令我们也忍不住一起乐了。

3、步履蹒跚[ bù lǚ pán shān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造句:爷爷腿脚不灵,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4、老态龙钟[ lǎo tài lóng zhōng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造句:几年没见,刚才看到张大爷老态龙钟的样子,把我吓了一跳,几乎都不敢相认了。

5、鹤发童颜[ hè fà tóng yán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造句: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朗。

2描写爷爷的词语

描写爷爷的四字词语

满脸皱纹 神采奕奕 笑容可掬 饱含深情 银眉鹤发 白发苍苍

斑斑白发 鹤发童颜 青筋暴露 粗糙有力 老态龙钟 闭目养神 拂袖而去 步态从容 步履蹒跚 弯腰弓背 正襟危坐 慢条斯理

声如洪钟 喜笑颜开 喜上眉梢 怡然自得 潸然泪下 音容犹在

魂牵梦绕 夜不能寐 望眼欲穿 音容笑貌 好言相劝 黯然神伤

鹤发童颜\老当益壮\慈祥

老师

秀外慧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和蔼可亲 一丝不苟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兢兢业业 战战兢兢 平易近人 神采奕奕 真才实学 谨严慎行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对答如流 文质彬彬 深思熟虑 和颜悦色 笑容满面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德高望重为人师表 鞠躬尽瘁耳提面命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诲人不倦 润物无声 桃李天下

敬爱、慈祥、和蔼、亲切、温暖、感人、严谨、细心、呵护、辛勤

3描写爷爷的句子

1、爷爷今年七十三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光秃秃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小毡帽。

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踣,那模样真算个“大官”。爷爷是个老鞋匠,平时挣下的钱都花费在我和弟弟身上了。

爷爷对我的关怀与疼爱,令我终生难忘。 2、我的爷爷是个农民,我很喜欢丫在他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

平时爷爷沉默寡言,只知道干活。他勤劳、朴实,种了一辈子地。

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下亮就起来干活,太阳落了才带着满身泥土回来。爷爷辛辛苦苦养大了5个孩子。

打我记事起,难得听他说上几句话,就是高兴时,遇到我这个最小的孙子只是笑笑。 3、我的爷爷——是一位画家,他四方的脸,满头是银发,虽然没有白胡挂颔的风度,却有那种鹤发童颜的相貌。

他呀,一谈起画,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他说的那些词我听不大懂,或登门求教的画家们都说,爷爷说的跟他所作的画一样高超。

4、由于多年的操劳,爷爷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那原来是乌黑乌黑的头发和山羊胡子也变成了灰白色,只有那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有神,尽管眼角布满了密密的鱼尾纹……我想念爷爷。 5、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

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6、吉老秤已经五十几岁,可是身体硬实得像一座石碑;从口外刚赶来的儿马蛋子,一噘子踢到他的胸脯上,就像被跳蚤弹了一下。

他的手艺高超,远近驰名,却只能混个半饥不饱;用他的话说,一辈子没吃撑着过。他脾气暴,不娶家小,不信鬼神,只好喝烈酒闻鼻烟;喝醉了就睡觉,扯起鼾声像打雷,打起喷嚏像放炮。

7、爷爷退休已有两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鱼网纹。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

笑起来下巴颏高高地翘起,因为嘴里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8、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9、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头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他年纪六十上下,一头浅褐色的头发保养得很好,只是胡子已经花白。

这就是勃洛耶尔教授。 10、我的奶奶今天的穿戴与平时大不相同: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

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11、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了,两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佛。

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12、我的外公矮矮的个子,平时总爱穿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积蓄了他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外公虽然是六十八岁的人了,可是总也舍不得离开他那宝贝的工作岗位——眼镜厂。

舅舅、外婆三番五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退休,可外公总是一个劲地摇头。 13、我的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汉。

古铜色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两只小蒲扇似的大手,长满了老茧。虽说外公今年已六十多岁了,可干起庄稼活来,居然还敢跟年轻人从个高低。

14、还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家来了个陌生的老头。他瘦高瘦高的个头,额头和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鼻梁上架着一副又黄又小的破旧眼镜,身上穿着一件罩住脚跟的黑色棉大衣。

大衣好像从来没洗过,变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了**上那些小店小铺里的管帐先生。

我躲在爸爸的身后偷偷地瞅着他。爸爸和他说着话,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把将我拉到“管帐先生”的跟前,满脸笑着要我称那位“管帐先生”“师爷”。

我壮着胆子轻轻叫了声“师爷”,又赶忙躲到爸爸的身后去。 15、我的奶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平时总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奶奶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看上去中真美;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好听。 16、我的奶奶年已七旬,一头的短发像罩一了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嘴里的牙也已经快 ,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像是记载着她70年来的千辛万苦。

17、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小老头,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走起路来一步一晃,慢悠悠的,就像是在酝酿一篇大作,加上平时说话满嘴“之乎者也”,以及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倒真有点老夫子的味道。别看他这样,但上课真有两下子。

18、刘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干干净净的,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她的头发总。

4描写爷爷的句子

1、爷爷今年七十三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光秃秃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小毡帽。

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踣,那模样真算个“大官”。爷爷是个老鞋匠,平时挣下的钱都花费在我和弟弟身上了。

爷爷对我的关怀与疼爱,令我终生难忘。 2、我的爷爷是个农民,我很喜欢丫在他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

平时爷爷沉默寡言,只知道干活。他勤劳、朴实,种了一辈子地。

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下亮就起来干活,太阳落了才带着满身泥土回来。爷爷辛辛苦苦养大了5个孩子。

打我记事起,难得听他说上几句话,就是高兴时,遇到我这个最小的孙子只是笑笑。 3、我的爷爷——是一位画家,他四方的脸,满头是银发,虽然没有白胡挂颔的风度,却有那种鹤发童颜的相貌。

他呀,一谈起画,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他说的那些词我听不大懂,或登门求教的画家们都说,爷爷说的跟他所作的画一样高超。

4、由于多年的操劳,爷爷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那原来是乌黑乌黑的头发和山羊胡子也变成了灰白色,只有那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有神,尽管眼角布满了密密的鱼尾纹……我想念爷爷。 5、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

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6、吉老秤已经五十几岁,可是身体硬实得像一座石碑;从口外刚赶来的儿马蛋子,一噘子踢到他的胸脯上,就像被跳蚤弹了一下。

他的手艺高超,远近驰名,却只能混个半饥不饱;用他的话说,一辈子没吃撑着过。他脾气暴,不娶家小,不信鬼神,只好喝烈酒闻鼻烟;喝醉了就睡觉,扯起鼾声像打雷,打起喷嚏像放炮。

7、爷爷退休已有两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鱼网纹。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

笑起来下巴颏高高地翘起,因为嘴里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8、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9、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头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他年纪六十上下,一头浅褐色的头发保养得很好,只是胡子已经花白。

这就是勃洛耶尔教授。 10、我的奶奶今天的穿戴与平时大不相同: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

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11、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了,两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佛。

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12、我的外公矮矮的个子,平时总爱穿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积蓄了他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外公虽然是六十八岁的人了,可是总也舍不得离开他那宝贝的工作岗位——眼镜厂。

舅舅、外婆三番五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退休,可外公总是一个劲地摇头。 13、我的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汉。

古铜色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两只小蒲扇似的大手,长满了老茧。虽说外公今年已六十多岁了,可干起庄稼活来,居然还敢跟年轻人从个高低。

14、还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家来了个陌生的老头。他瘦高瘦高的个头,额头和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鼻梁上架着一副又黄又小的破旧眼镜,身上穿着一件罩住脚跟的黑色棉大衣。

大衣好像从来没洗过,变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了**上那些小店小铺里的管帐先生。

我躲在爸爸的身后偷偷地瞅着他。爸爸和他说着话,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把将我拉到“管帐先生”的跟前,满脸笑着要我称那位“管帐先生”“师爷”。

我壮着胆子轻轻叫了声“师爷”,又赶忙躲到爸爸的身后去。 15、我的奶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平时总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奶奶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看上去中真美;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好听。 16、我的奶奶年已七旬,一头的短发像罩一了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嘴里的牙也已经快 ,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像是记载着她70年来的千辛万苦。

17、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小老头,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走起路来一步一晃,慢悠悠的,就像是在酝酿一篇大作,加上平时说话满嘴“之乎者也”,以及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倒真有点老夫子的味道。别看他这样,但上课真有两下子。

18、刘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干干净净的,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她的头发总。

帽 #mào

释义①帽子,戴在头上来御寒、挡风、防雨、遮阳、装饰的东西:帽徽|礼帽|草帽|安全帽。②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帽|螺丝帽。

鞭丝帽影

biān sī mào yǐng

〖解释〗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出处〗宋陆游《齐天乐·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示例〗世固有一事不问,一书不读,而~,日夕驰逐于歌衫舞袖之场,以为祖国之俱乐部者。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戴高帽儿

dài gāo mào ér

〖解释〗吹捧、恭维别人。同“戴高帽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雨巾风帽

yǔ jīn fēng mào

〖解释〗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谚语道:打人不打脸,为嘛?也简单,脸者脸面,那是一个人全部尊严的底线。你膀大腰圆来势汹汹,咱自然不是你的对手,挨些皮肉之疼咱认,动物界最基本的规则嘛;可你要当着众人面专对着洒家脸来,老子就跟你豁出去了,哪怕以一条命换尔一条断臂也算。

脸面很重要。而帽子呢,在传统文化里就是脸面的代名词之一。这就是俗语“欺人不欺帽,欺管不欺窍”,“欺山不欺水,欺身不欺帽”。还有一条谚语更有意思:“如果你想**而过,就先把帽子给扔过去”,意思是,帽子已然在那边了,因此你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过去;因为帽子才是真正的你,帽子之下的从头到脚不过帽子的附属品而已。

记得幼时,很多时跟依然垂垂老矣的爷爷在一起。床头书柜里的书册和笔墨纸砚,屁大点的孙子可以随便乱翻瞎折腾,但临时放置于桌上的一顶瓜皮帽却不可随便,幼小的笔者此前曾把此物戴在自家头上做鬼脸疯玩,结果遭到了爷爷的严厉呵斥。小孩子的逻辑很简单:衣帽鞋袜,不都一回事嘛。不想到帽子这儿,却是另一条规则。

就说适才的那顶瓜皮帽吧——首先(现在)从名称上来说应该属于一种带点贬义的俗称吧,而其最早也最正统的名称叫“六合一统帽”。而对于爷爷,此物却是自己自视清高,非世俗之流的一个标志,故而连小孙子也不能随意挨着碰着,像顽童间将彼此的帽子扔来扔去玩那就更不可能了。许多年后爷爷过世,入殓时就是戴着瓜皮帽,着一身老式长袍躺在门板上被人抬着进入棺材的。后来渐大方知,一顶瓜皮帽不仅仅只是爷爷的至爱和作为读书人的标志,且那一代人里与类似的情形多着呢。这就是民国的几十年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一二十年里,瓜皮帽仍然踞于许多光秃头顶原因。

说来许多人都有点不注意甚至不相信,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其间,帽子自始至终是一种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的象征,其名称叫“冠”和“冕”,也就是说,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并由此形成一种科层官僚秩序,就是所谓的中国古代冠冕制度。那一般般的草民百姓呢,压根儿就没有戴帽子的资格,天气太冷或风沙太大呢,也只能裹巾,这就是现在“光头百姓”一语的来历。“平头百姓”里的“平头”更是跟帽子无关,戴帽子就会增加视觉上的身高呀。你要昂首了,官人门当然不干。《释名》中记载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玉篇》则记载: “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擦汗方便呐。

这也是现代汉语里有很多带有“冠”“冕”“帽”的词语,成语(譬如“褒衣危冠”、“衣冠楚楚”、“冠冕堂皇”、“弹冠相庆”等)和俗语的缘故所在。有意思的是,带有“冠”和“冕”的成语少说也有数百上千吧,而“戴”“帽”者就少多了,而“帽”本身打一开始(清朝建立后)就仅仅只是裹巾的一种方法和一种衣饰,更主要是登不上文化舞台。

下面就随手来几个与“帽”相关的民间口头语来为本文增添点活力吧:

乱扣帽子,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乌帽红裙(类似男女鬼混),头不正却怨帽子偏。帽子没沿 ——顶好。和尚的帽子——平不塌。石臼做帽子——顶不起来。三顶帽子四人戴——难周全。戴着帽子鞠躬 ——岂有此理(礼)。隔墙扔帽子——见不着头(儿)

“乌纱帽”最早是民间的一种便帽,兴于隋,盛于唐——这没什么奇怪对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有点身份的朋友间,相互赠送一顶乌纱帽也是习俗。其意表祝福呢?认可抑或尊敬呢?大概都有吧。

知道了此古俗,读白居易的一首《感旧纱帽(帽即故李侍郎所赠)》(李白也有一首《答友人赠乌纱帽》)就不会发生误会了: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大意为:当初你我交往,我还是一介普通百姓时,你赠给了我一顶乌纱帽。此帽呢还是真是个灵物,得到赠物后不久我也成了个官员。可如今呐,我戴着一顶真正具有权力效应的乌纱帽站在你的身旁,你却已然归于泉下。当初作为礼物赠给我的那顶乌纱帽还被我保存着,它将伴我一生;可作为朋友的你呢却永远见不着了。时下正秋,今晚相伴孤独秋月,飒飒秋风的大概只有你孤零零的坟头了吧。

想当初白居易写罢诗作,回头再看最为标题的“感旧纱帽”四字,觉得少了点什么:千年后的后人读起来时别会发生误会以为我白居易是死者李侍郎提携起来的呗。于是加进去“帽即故李侍郎所赠”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