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3500万,凝聚“中国力量”,宝马战“疫”竭尽所能

员工 0 57

捐赠3500万,凝聚“中国力量”,宝马战“疫”竭尽所能,第1张

捐赠3500万,凝聚“中国力量”,宝马战“疫”竭尽所能
导读:在累计捐赠3500万元支援防疫工作后,宝马为400万用户推出关爱计划,全力支持近600家经销商开展工作。沈阳工厂和北京公司也在2月17日复工。防疫时期井然有序的高效安全运行,展现出宝马强大的全方位危机管理能力,以及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

在累计捐赠3500万元支援防疫工作后,宝马为400万用户推出关爱计划,全力支持近600家经销商开展工作。沈阳工厂和北京公司也在2月17日复工。防疫时期井然有序的高效安全运行,展现出宝马强大的全方位危机管理能力,以及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可以应对如此的严峻挑战,那一定是中国。中国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抗击疫情,在此过程中,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应该团结起来支持中国。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战胜疫情,并将竭尽所能做出贡献。”日前,在全国6500名员工在线沟通会议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坚定表示,将与中国人民在一起共克时艰!

过去几周抗疫阻击战关键时期,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以“宝马速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累计捐赠3500万元支援防疫,全力聚焦特殊时期的400多万客户需求,应用灵活政策全力支持近600家经销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确保6500名员工的健康工作环境。

01、捐赠3500万致敬医护,坚信抗疫必胜

2月14日,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宣布,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向辽宁省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本次抗疫之战累计捐赠达到3500万元。

这是宝马爱心基金第二次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早在1月26日(大年初二),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就在火线驰援疫区时展现了宝马速度。

宝马爱心基金率先捐赠500万元支援防疫,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支援疫情的企业基金。

2月12日,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通过健康天使——卫生健康志愿者行动捐赠给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2500万元,支援疫区急需的医疗设备,同时资助开通第一条全国性心理,专门服务于战斗在全国抗疫前线勇敢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志愿者。

快速反应、快速决断,代表了宝马中国区管理层对支援中国防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高乐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在员工大会表示,宝马在华企业所有员工、全国经销商、合作伙伴,向那些每天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们、艰苦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们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他们是抗击疫情逆行而上的英雄。作为中国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向他们致敬,我们与中国人民在一起!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将成功应对这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我们坚信,中国政府与中国社会各界心相连、齐战疫,这个伟大的国家必将战胜疫情。”

02、6500宝马人“总动员”,合力共克时艰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一季度的工作乃至生活节奏,近乎不可抗力下,所有企业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身处逆境,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延续了百年宝马的传承,迎难而上并坚信能战而胜之。

高乐介绍,疫情爆发后,宝马在华管理团队果断行动,立即采取了全方位的应急措施,成立跨部门危机应对小组,随时跟进疫情发展情况,并与宝马集团总部和董事会保持着密切沟通。

春节期间,宝马管理团队就通过JoyChat应用软件,第一时间摸底员工们的健康状况,指导有效预防感染,以及应当采取的卫生防范措施。并多次延长在家办公时间,以保护员工健康。

同时,宝马要求任何曾在中国境内旅行的员工返岗前,都必须自我隔离两周。并取消了出差及会议安排,包括国际差旅。

魏岚德博士则表示,每一位员工是宝马最珍贵的财富,

管理层以身作则的细致关爱和专业高效,极大鼓舞了6500多名员工共克时艰的信心。数据显示,宝马在华员工调查参与率高达97%,其中90%以上已经返回了工作所在城市,在家办公政策运行良好,为全面复工奠定坚实基础。

一切准备就绪后,2月17日宝马沈阳和北京两地全面复工,一切井然有序。

03、聚焦400万用户关爱,全力支持600家经销商

在火线驰援和确保安全生产经营的同时,宝马进一步凝聚车主、经销商、供应商等大家庭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共克时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推出多项措施提升特殊时期服务水平。保证400多万中国客户的购车和用车需求。

为了减少疫情期间的外出,宝马延长了多项服务的有效期,同时提供免费上门取送车服务,用户可通过“BMW云端互联”应用软件或“宝马客户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下单预定。

同时,宝马中国官网、BMW官方商城、“宝马中国”微信公众号和“宝马客户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加强数字化平台运用,方便客户看车、选车等。

此外,在召开6500人员工大会的同一天,宝马中国区管理层与近600家经销商视频通话,推出一揽子商务政策,全力支持特殊时期的经销商工作。

商务政策覆盖了新车销售、售后服务、经销商金融支持、二手车培训等方面:2月不设销售目标,3月及后几个月以可持续的业务发展为重;加强财务支持,提前发放部分一季度奖金;嘉庆金融政策支持,延长到期车辆还款时间,延长新批售车辆金融免息期;进一步研究制定对湖北经销商的定向支持政策。

加强支持的同时,宝马进一步以数字化科技赋能经销商:推出数字化线上工具帮助经销商员工远程办公、服务客户;售后部门提供远程专项业务提升指导;倡议经销商充分利用宝马“悦学院”APP等线上学习资源,提高业务竞争力。

04、总编视角,本土化最佳表达:和中国人民一起!

危机造就英雄。

战“疫”关键时刻,宝马中国区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实力、专注力,切实贯彻了“和中国人民在一起”的企业社会责任。

这背后,是宝马进入中国17年积淀的本土化责任和品牌温度。

本土化战略又称为当地响应能力,实际上是跨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后,从生产、营销、管理、人事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的过程。

每家外企进入中国后,深耕本土化都是老生常谈还要再谈。

宝马近年来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是“2+4”,BMW、MINI两个品牌+ACES。

推崇运动性的宝马,还经常强调以人为本、经销商伙伴共赢、以及创新引领的宝马速度。

如果没有抗击疫情的过程,2+4战略和其实大部分汽车企业战略一样,非专业不了解,即使是不明觉厉的ACES;以人为本的用户理念、共赢互利、创新引领也都是官方套话。

而危难时刻,烈火现真金。

1月26日第一时间捐赠,是宝马爱心基金11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淀;2500万再次追加捐赠,体现宝马中国区管理层对中国的重视,快速与集团董事会沟通决策;情人节500万支援辽宁,因地制宜。

对中国400万车主和近600家经销商伙伴的支持,不仅体现了宝马与用户建立情感关系、与经销商共赢共进的品牌温度,而且在具体实施上,宝马持续推进的数字化战略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体现了ACES战略的前瞻性。

正如魏岚德博士所言,“我们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宝马业务的增长引擎,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中国团队将始终强大。”

而宝马车主、经销商、员工充满热情的感性留言,是对宝马品牌价值的最佳表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抖音上面,人均百万。和知乎上面各个博士一样的。

其实抖音里,大多数都是中小学学历的低收入者,只不过包装一下而已。

连所用的豪车、别墅,都是按小时或者按次数拍照收费的。

1、礼物只代表一个心意,不是职场必备。

中国人讲究新朋友见面,会带一份礼物,这也是一种个人讲究礼貌的表现。但对于职场来说,特别是你是刚刚入职,对所有人来说都不认识,之前并没有感情的联系,一方面,大家并不会期待你要带什么礼物;另一方面,对于刚入职的员工来说,身上的钱也不会太多,如果购买礼物,买什么、买多少份,你需要反复思考,还要花费一定的金钱,耗费时间、精力与金钱,没有必要。

2、礼轻情意重,礼物价值不要过高。

如果你对单位的情况比较了解,如办公室有几位员工、男女各几位,以往办公室同事之间相互带礼物的习惯是什么,同时自己也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那么也可以考虑在入职后给老员工带礼物,但这个礼物应严格控制数量与标准,切不可买价值过高的礼物,切不可大张旗鼓地给太多的人买礼物,否则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内部同事关系不宜庸俗化。

在许多企业,都是提倡同事之间关系清清白白淡如水似的交往,因为同事毕竟不是亲戚,大家更多的是工作上的关系,虽然也提倡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关心,但这种关系更多的是基于工作上的关系,切不可因此而搞成相互之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来维护这种关系,把正常的同事关系变得庸俗化,于同事交往不利,于团队建设不利,于企业文化不符。

4、一个好的态度好过一份礼品。

老员工对待刚入职的新同事,其实更关注的是他入职后,对待老员工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些人入职后眼于高顶,对老同事不尊重,交往中不讲职场礼仪,搞“老子天下第一”;一些人入职后,自认为自己专业能力强、以往经验丰富,对企业原来的工作方法、措施和员工不屑一顾,一门心思要搞创新、搞变革,要推倒重来,如果新入职人员有这种心态,那么他买再多的礼物,估计也难以获得老员工的认同。

5、工作的成果才是最好的礼物。

新员工入职后,如何尽快适应分管的工作,让自己早日熟悉工作、进入工作状态、做出工作成果,这才是刚入职员工应考虑的重点内容。要熟悉工作情况,除了要向公司指定的老员工或领导请教,也要学会虚心地向身边的老员工请教,只在放下身段、主动请教,才能更好地从老员工那里学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只有积极地工作,在不断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更快地了解工作中的细节,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创新与变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当入职一定时间后,相互之间已经熟悉,也明白了团队的一些习惯之后,可以让自己适应团队的习惯,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相互关心帮助,主动协助同事完成好工作,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团队,更好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宝马估计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刚宣布“家在中国”,就因为一盒35元的冰淇淋,被员工偷了家。

这两天,一段“宝马区别对待中外访客”的视频火了。

这几天,宝马MINI就没有在热搜上掉下来过,接连灾难公关事件:

“宝马保安打人”、“宝马展台把主播抬走”、“两次失败的公关道歉”

本来,基哥以为宝马的公关,水平已经差到极点了。

想不到,还有下降的空间。

4月22日消息,据九派新闻的消息,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车展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网友发文称,上海车展所有展台都不允许送冰激凌。

宝马破防了?属实不按常理出牌。

网友称,自己还问过了工作人员,对方称是由于宝马抗议了这件事,因此主办方下达了该要求。搞得许多游客都有点扫兴。

主办方回应此事称,不让送冰激凌情况属实,只因宝马MINI事件给主办方带来了麻烦。

如果宝马当初派送的是空气,现在参加车展的人已经窒息而亡了吧?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宝马公关的组织方这个猪队友,难辞其咎。

宝马冰淇淋事件后,小鹏、奇瑞等多家品牌车企迅速跟进。

小鹏的可爱多:

东风雪铁龙的COSTA咖啡

埃安的光明冰淇淋

基哥个人更喜欢吃美怡乐的脆宝。可惜没有车企赞助。

在上海车展期间,车企给观众送上免费的冰淇淋,博得了一番好感,还有一大波热度。

不过,友商的操作,也让宝马MINI更为尴尬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热度大,“冰淇淋”一事已经彻底破圈,很多人为了蹭热度开始动起歪心思,有主播故意往自家MINI车上丢冰淇淋,谎称是被他人破坏,还有二手车贩子直播砸店里的MINI车玻璃博眼球。

在微博上掀起舆论风波的同时,宝马更是火到了外网。

“宝马冰淇淋事件”火到外网

基哥去推特上看了一圈,发现不少外国人在聚集吃瓜,并纷纷对宝马此举表示了谴责。

有网友说:“宝马冰淇淋事件切实反应了它的丑陋。”

“无论是什么品牌,这绝对是一个管理不善的事件。一个好的活动组织者需要优先确保他们的到访者和客户。

“宝马需要更负责任地培训自己的员工。”

“宝马禁止在上海车展上消费冰淇淋。他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禁止观众来看演出。”

“中国是宝马最大的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将在几年内击败他们。”

“为中国人民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欢呼。鄙视和歧视亚洲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亚洲是世界的供应者,而不是乞丐。我们不求特殊待遇,只求平等。”

宝马这波,属于是自毁口碑啊。你看看,丢人丢到“自己家”去了吧。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觉得一个冰淇淋不至于,比如:

“宝马市值损失的30亿美元的价值,等同于其5万台汽车销量。这足以让14亿中国人每人免费获得一勺冰淇淋了。”

无论怎么说,这个事情带给宝马的冲击不小。

宝马这波到底有多伤

现在,恐怕半个宝马董事会都要被气坏了。

他们没想到,筹备车展辛苦数月,竟毁在了冰淇淋上。

3月26日的消息: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言时表示:“合作创造繁荣,脱钩两败俱伤”,他反对和中国脱钩。

宝马集团已在中国建立了集团内部最大的生产布局和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布局,并持续扩大在华投资。

基哥个人,是非常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做生意啊,互惠互利。有生意大家的钱包都能一起鼓起来嘛~

 

《羊城晚报》3月1日的报道:自2010年以来,华晨宝马在华总投资累计已超945亿人民币,创造超过26000个高质量工作岗位。

车展之前,宝马集团高管访华的频率升高,连中文水平都长进不少。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CEO高乐用略显生硬的纯中文做了一篇简短的演讲,在提词器上,这位德国人也看懂了汉语拼音。

甚至为了表达对中国市场的诚意,宝马打起了感情牌说了一句略显肉麻的话:“家在中国,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刻在心里的。”

可此次事件一出,4月21日,宝马股价大跌,市值蒸发163亿元,有人算了算,足够购买5亿个冰激凌。

这还是最直接的。

要知道,2023年第一季度,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交付约1948万辆BMW和MINI汽车。

其中,以i3、iX3等为代表的纯电动车型,一季度销量约为198万辆,同比增长2236%。

宝马2022年全年营收14261亿欧元,归母净利润1794亿欧元。

中国在2022年,继续是宝马最大的汽车市场。

宝马2022年中国交付量为7935万辆,来自中国的营收增长653%至418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162亿元!

可此次事件之后,宝马在国内的销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结语

这一次,基哥也去了上海车展,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拿到展商送的冰淇淋了!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外国人的数量比往届都要多。这说明,国产车们已经可以开始能和老外同行们,平起平坐,平等地一起来互相研究学习了。

电车大势所趋,油车江湖末路。中国新能源卷出天际,几乎要淘汰欧美日韩燃油车。</span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奇偶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