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带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老人 0 19

爷爷奶奶带孩子,需要注意什么,第1张

爷爷奶奶带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导读:有不少宝妈向我反映:“让公公婆婆带孩子,有的时候会不放心,多说几句提醒的话,长辈就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们;少说几句吧,心里就会忐忑不安的。感觉怎么做都是错的。可是现在两人工作又这么忙,不能总把孩子带身边,让长辈带孩子是避免不了的,好愁啊!”那今

有不少宝妈向我反映:“让公公婆婆带孩子,有的时候会不放心,多说几句提醒的话,长辈就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们;少说几句吧,心里就会忐忑不安的。感觉怎么做都是错的。可是现在两人工作又这么忙,不能总把孩子带身边,让长辈带孩子是避免不了的,好愁啊!”

那今天我就借此机会来解决宝妈的难言之隐吧,宝妈可以转给长辈们看一看。爷爷奶奶带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穿衣适当

爷爷奶奶给孩子穿衣服,总怕孩子穿少了冷,喜欢多给孩子穿件衣服。其实小孩子火力挺大的,新陈代谢快,体温也偏高,摸摸孩子的后背温热没有出汗就说明穿衣合适。此外,尽量不要给孩子穿带有系带绳的衣服和太紧的或者有拉链的裤子,衣服尽可能的舒适。   

注意喂食安全

最近有一个比较轰动的案件,宝妈们估计都关注过,一个一岁的幼童被不小心喂食了瓜子,导致窒息身亡,所以带孩子并不是件容易事。长辈带孩子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喂太过坚硬的食物,更要寸步不离的盯着,有些物品要远离宝宝放置,比如:零食、药物、锋利物品、绳子、塑料袋。我家宝宝2岁的时候就曾经在我没看住的情况下喝了一大口退烧药,现在想想都后怕。

注意出行安全

爷爷奶奶带孩子出门,不要去人太多或太少的地方,最好叫上几个人一起结伴同行,也不要在夜晚出门,如果家住的有点偏僻,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要锁好门。现在天热了,老人会经常带孩子出门,所以出行要看好车辆,安全意识要提上来。   

宝妈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带时,怎么交代长辈更好?

宝妈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带,要先说些感谢的话,长辈会很宽心,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被儿媳看在眼里,这样你就算交代他们要注意什么,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说话的方式,不要命令式的让长辈做事情。

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的家庭都越来越幸福。

如果是我跟婆婆有矛盾,我不会阻止孩子跟爷爷奶奶亲近。

毕竟老人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是孩子他爸爸的爸爸和妈妈,阻止孩子跟爷爷奶奶亲近,实际是阻止自己的丈夫跟他的父母亲近。

因为孩子不跟爷爷奶奶亲近,孩子爸肯定不愿意吧,这样就影响孩子跟他爸爸的关系了吧?同样也影响了你们夫妻关系吧,阻止孩子亲近爷爷奶奶的做法,是不近人情的,丈夫肯定因为这事对你不满吧,这样你们夫妻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不利于小家的和睦。更不利于大家庭的和睦。

再说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亲近爷爷奶奶,这是传统美德,是孝文化,应该继承的。你不能给孩子做榜样不要紧,还阻止孩子去见爷爷奶奶,这很说不过去。

想让家庭和睦,你和老人矛盾解决不了,但是不能影响到孩子,而且在孩子面前也尽量不能表现出来,孩子积极敦促孩子去亲近爷爷奶奶。

当然了,你还是想办法解决和老人的关系。让大家庭和和睦睦,有利于孩子成长。

不知大家认为怎样?

不会,大人之间的矛盾没必要牵扯到孩子。

我家的两个孩子从小都是婆婆带大的,我心里是非常感激婆婆的。假如以后我和婆婆闹了矛盾,我是不会阻止或是限制他们之间的感情联系的,毕竟他们祖孙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我想如果因为我和婆婆不愉快而阻止孩子与之亲近,我想只会造成反面影响,不仅不利于我和孩子的感情,更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

小的时候我是和姥姥长大的,和我妈之间不亲近,我妈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在我面前说姥姥的不好,以此来影响我和姥姥的关系,孰不知这样做只会让我对她的感觉越来越不好,因为在我心中姥姥是最好的人,最善良的人,不是她口中的样子,她的做法对我而言是不可取的。

所以为人媳也好,为人女也好,无论你与自己的上一辈有什么样的矛盾,切勿阻碍自己的孩子与上一辈的感情联系!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上一辈不中听的言语!

我婆婆教我孩子不跟我和我娘家亲,只跟他们家人亲。跟我孩子讲如果妈妈走了奶奶亲你。然后她要帮我带孩子,我果断拒绝了。脏心烂肺的

不会,但是看着难受,觉得我不喜欢的人,孩子也要不喜欢,哈哈,内心真实想法。

但是我会克制自己,老公是婆婆养大的,做妈妈后更能理解妈妈,就是不喜欢也会做到尊敬,爱戴

有时候心里会希望孩子不要跟爷爷奶奶太亲近,但是平时不会表现出来,再怎么有矛盾,他们有血缘关系,对孩子还是很好的。而且,不能否定,不管你自己带大孩子多辛苦,爷爷奶奶即使没有管过,孩子看到爷爷奶奶还是比较亲的。

从小就让孩子孝顺她爷爷,即使有矛盾了,孩子买东西给她爷爷,也是孩子的孝心。

咱看到孩子孝顺她爷爷,也是咱的榜样做的好,孩子才学到的,即使再不舒服,也不会阻挠孩子去看爷爷的。

我的女儿女婿回国后,去看她爷爷的次数和看我们相同,每次都有东西送到,买两只烤鸭回家,准有一只给她爷爷,还叫来吃一顿,虽然老人偏心,但我们从不惹气,都八十八了,再活十年还算是高寿吧?

不会阻止。我和婆婆没什么感情,也没有正面冲突,理由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写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但我从不阻止老公对婆婆尽孝,那是他为人的本分,我也教育孩子要对奶奶有礼貌,尊重奶奶。因为我教育孩子要敬老爱幼,她们的奶奶属于“老”中的一员,所以,没理由不尊重。哪怕路上遇到个不相识的老人,也该对他抱有尊重之心,更何况还是父亲的母亲。

所以,我从不会跟孩子说奶奶不好,反倒奶奶来了我们家,我还会主动提出来让孩子陪奶奶聊天、看**,给奶奶买好吃的什么的。我告诉孩子,那个人是你爸爸的妈妈,给了爸爸生命,才有了你们,不管奶奶做什么、说什么,你们不能顶撞奶奶,要对奶奶礼貌,这是你们做人的本分。

我觉得就算婆婆之前做的事情很糟糕,我也没必要搭上我孩子的人生观和快乐童年来配合她的糟糕。孩子小的时候,不需要她过早明白一些人情冷暖的事情,就让他们单纯成长,享受快乐就好了。生活会教会孩子辨别是非的,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该如何去对待每一个人,让他们自己去分辨的选择。

不会

血浓于水,这个是不能改变的,大人之间的事不能牵扯到孩子身上

爷爷奶奶对孩子好,孩子自然亲近,

对孩子不好孩子也不会亲近的

不会的,这是孩子的权利不能剥夺了!毕竟是孩子的奶奶,要是觉得奶奶三观不正,可以少接触但是一定要教育孩子那是爸爸的妈妈你的奶奶 !最起码的尊重尊老爱幼还是教孩子懂得的!我家孩子经常会问我,爸爸的妈妈是谁?妈妈的妈妈是谁?我就一一给孩子做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家孩子爷爷和外公都不在了,他爷爷我也没见过,他爸爸带着他去扫墓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爷爷在这里安睡!外公他比较有记忆,小时候很喜欢外公陪他玩,跟他外公玩 游戏 !其实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就懂得了人老了有一天就会离开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要懂得珍惜!当然这是大人言语之中不免给到的教诲!

大人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 健康 ,形成一些不良行为,相信你也不希望孩子如此!所以咱们大人不可任性!

不会,相信大多人都不会阻止孩子和爷爷奶奶亲近。

我虽然不喜欢婆婆,也闹了矛盾,但是孩子们我从不拦着他们和爷爷奶奶亲近,毕竟血脉相连,也不必把不好的信息传达给孩子。我始终教育孩子要对爷爷奶奶有礼貌,进门打招呼,出门说再见。公公婆婆许多事儿上虽然办的差,到对孩子们也是真心喜欢的。这就是人啊!没有人是彻底的坏人也没有人是圣母。

孩子的行为一定有原因的,先找到孩子胆小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比如:你家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受到爷爷奶奶性格的影响;或者是爷爷奶奶照顾不周到,孩子从小就受到欺负,没有安全感和反抗的力量;或者孩子刚离开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环境,连父母也是陌生的,缺乏安全感总之原因会有很多,但是最终环境影响人爱与安全感是孩子必可少的

树林子大了什么雀鸟都有。前些日子,俺那口子从当街回来,向我道听途说了一则令人惊讶的消息。

~~村小两口外出打工;老两口在家看着留守的孙子孙女。老太太住在儿媳家里带小孙子;老头子住在老宅带小孙女。小孙女5周岁,叫小燕(化名),正上幼儿园大班。

任课女老师有燕妈的电话,在一次通话中,老师向燕妈透露,燕下身有炎症,经常默默流泪,影响了正常玩耍和学习。建议家长回来领孩子看医生。

妈妈凭着第六感官的敏锐,马上赶了回来。探明情况后,向公婆讨个说法。公公死活不承认,婆婆也极力袒护。

儿媳不听这一套,欲将渣公告到法院。渣公必将受到正义的审判;还将受到百姓道德法庭的遣责,被众乡亲抛进 历史 的垃圾堆而遗臭万年。

这件事提醒各位家长,还是防患于未然为好。挣钱是为了宝宝生活的更好,关心爱护宝宝比挣钱更重要!

不能放心的,毕竟男女有别,爷爷也不例外,再看看那些案例,老年人也不老实的,也可能会生发歹念。

但是呢,这部分人很少的,大多数都是正常的。

人们常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虽然有感情、终究还是动物。人类同时具备神性、人性与兽性。人的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当神性主导人时、人就回归人性;当兽性主导人时、人便回归动物。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人性、最邪恶的也是人性。

首先说,咱们不要把人尽往歪处想,毕竟那也只是极端个例,那样的“爷爷”,就不是人,是畜牲,甚至畜生不如!

但是,让爷爷带着小孙女睡觉,确实是一种不足取的一种做法。

谁家父母能忙成这样啊,连自个孩子睡觉都不能陪?

那真叫是太不负责任了!这样,这孩子,你还是别生的好。

可能有这种例外,是留守孩子,如果是这种情况,虽说是无奈,但也一定让孩子独自一个空间睡觉。

我说过了,“那样”的爷爷很少很少,但是要防万一,万一……就是大麻烦了。

现如今,有些事儿,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人心难测,人心不古了。

作为事儿的另一方,就是爷爷,为了避嫌,我觉得,本身就不能答应儿女让小孙女单独和自己睡,,这是为了清白和避嫌。

带孩子可以,但单独一块儿睡觉,肯定不好。

我觉得,多数父母,也不会撇下孩子不管的。

实在不行,比如留守孩子,托付给姥姥,姑姑,姨姨……总不能什么亲戚也没有吧?

让爷爷白天帮忙看管带孩子,晚上睡觉可以另托他人。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跟在父母身边,这样对孩子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既了生了他们,就有义务和责任养好他们。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心生无心养,是父母最大的失职!

跟你讲一件真人真事,你就知道任何事都不要抱侥幸心理。

我老家的隔壁邻居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只生了一个女儿。

小女孩十岁了,长得小巧玲珑,很温柔,说话轻声细语。

每次我放假回我爸家,都能见到她,小女孩的爸爸是个木工,经常出去给别人干活,早出晚归。

妈妈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天做三顿饭,吃完饭要去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家务。

亲生爷爷奶奶都已经去世了, 大部分时间都是小女孩一个人在家。

小女孩作业做完了就有大把时间玩,但附近只有一个六岁的小男孩是她的同龄人。

但这个小男孩还经常不在家, 所以小女孩平时没什么玩伴。

我发现她特别喜欢去另一户人家玩,那个邻居是一个六十岁的独居大爷。

这个大爷没娶过老婆,没有孩子。一个人住一间一室一厅的安置房。

他偶尔帮别人做点零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待着。

大爷平时在家除了起来吃饭,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刷抖音,一天二十四小时他有二十个小时都是躺着。

大爷家里有网络电视,可以点播动画片,还会给小女孩玩手机。

现在的小孩子是最不能抵抗的就是手机,平时在家里爸妈不让玩,在大爷家里可以随便玩。

有好几次都看到大爷躺在床上,小女孩斜靠在旁边,两个人一起头挨着头看手机。

有时天黑了,屋子里也没开灯,两个人还靠在一起,不是我心里阴暗,反正我看到这个场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虽然都是熟人,而且大爷就是小女孩的爷爷辈,平时两家关系也挺好的。

我几次都想侧面提醒一下小女孩的妈妈,但又怕太贸然反而造成不好的影响。

有天我从大叔门口路过又看到这场景,小女孩的妈妈在场地里收衣服,我用手势喊她过来。

说我眼睛里进东西了,让她帮我吹一吹,她站的那个角度刚好能看到大爷和小女孩。

果然她看到后脸色不太好,因为平时她叫小女孩都是在门外大声喊。

所以她只是知道小孩女经常去大叔家玩,但不知道这么亲密。

从那以后很少再看到小女孩去大爷家里玩,她的妈妈也尽量不让她一个人在家。

我家小侄女也十多岁了,小女孩的妈妈特意跟我说,不要让女孩儿去大爷家里玩。

而且 从那以后,小女孩的爸妈对大爷都有明显的敌意,不再像以前那样关系好。

虽然她没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一定是小女孩说了一些什么,让她妈妈心里拉响了警报

这件事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足够引以为戒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任何事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对于“小女孩能放心让爷爷带着睡觉吗?”这个问题

我的意见是:

第一、尽量避免。

现在的 社会 信息渠道多样化,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大脑。

使人思想转变,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

古话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是有一定道理的,血浓于水,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压制住人内心的魔鬼。

第二、从小培养女孩的自我保护意识。

女孩子因为生理原因,从出生开始就注定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女儿,宁愿被人说大惊小怪,也不要对什么事都不以为然。

自己的亲人带着没事,但长此以往容易让她对陌生男性也毫无防备,这是一个不好的示范。

从小就要从语言和行动上给女孩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她知道那些行为是不妥的。

第三、要有忧患意识。

现在很多针对儿童的犯罪都是熟人作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小女孩是完全没有防范意识的,大脑里也还没有形成是非对错的概念。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总而言之,世上无独有偶的现象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我认为可以!做爷爷的,无论如何都不会对自己亲孙女有非分之想的,绝不会做出伤害自己孙女的行为。除非不是亲爷爷,或者爷爷属于禽兽之类的人。但不管是否能放心,在孙女懂事了后(七八岁),就不应该再让爷爷带着她睡觉了!

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就是爷爷带着睡觉的,现在就是网络太发达了,偶尔一个不伦事件出来,大家就草木皆兵了。

其实,从小我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和爷爷奶奶的感情要比爸爸妈妈的感情还要深,那段时间,我还在读小学,妈妈生了弟弟,奶奶过去照顾我妈了,我就和爷爷在一起,爷爷天天给我做饭吃,晚上就和爷爷一起睡觉,当然了,是分开被窝的,睡在爷爷身边会很安心,我还记得爷爷特别喜欢吃碱大的馒头,他做的馒头都是**的,还挺硬,我们爷俩吃的还挺香,期间还出现了最尴尬的事,我刚好那时候第一次来例假,我在当时的孩子里算是早熟的,十二岁就来了,把我难受的,又不知道跟谁说,我爷爷就发现我那段时间不说话,特别蔫吧,他也不知道我咋了,以为我病了,也不知道咋办,就是很心疼我,等我奶奶回来了赶快和我奶奶说了,才知道我是咋回事,他才放心。

自己的爷爷,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啊,都是现在的人被网上的事吓的草木皆兵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我最亲的人不是父母,是我爷爷,我爷爷去世时,我哭了三天三夜,我躺在爷爷生前睡过的屋子里不出来,我觉得那个屋子里有爷爷的味道和温度,我强烈的想爷爷可以入到我的梦里来,以前我怕死人,但是自从我爷爷去世,我看到他的遗体平静的躺在棺材里像睡觉一样后,我就再也不那么怕死人了。

其实,有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那么世上最亲的人就是爷爷奶奶,什么时候爷爷成了孙女身边的定时炸弹了,搞的那份亲情带上了别样的色彩,当然了,我那时是情况比较特殊,孩子吗,还是父母带比较好。

爷爷哄孙女睡觉,妈妈发现异样后制止!爷爷带娃的尴尬事提前知道。

前段时间看到有位宝妈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这位宝妈小林(化名)的女儿今年刚1岁多,由于自身和爱人工作繁忙,婆婆的身子骨又不是太硬朗,所以照顾孩子的工作不得已落到了孩子爷爷身上,对此小林虽然感觉有些不方便,但是迫于无奈也只能接受。为什么儿不愿意让爷爷带孩子?

原来孩子习惯了由妈妈奶睡,现在却怎么也无法入眠,常常为了哄孩子睡觉搞得小林筋疲力尽。后来就把哄睡的任务交给了爷爷,爷爷还真有办法,没多久孩子睡前就不再哭闹,能很快入眠了。小林终于轻松了下来,可是接下来的一件事让她又尴尬又愤怒。

一个周末,午饭后爷爷就抱着孙女去大卧室里午睡了,小林想起了要进去取件东西,为了避免打扰爷孙午睡,小林就轻轻地打开了门,结果眼前的一幕让她非常尴尬。他看到 爷爷敞开着上衣,女儿趴在爷爷的胸口,嘴巴正对着爷爷的胸部 ,还流着口水。

关于爷爷哄睡的秘诀终于曝光了,小林当时觉得很难堪,赶紧合上门退了出来,可是又觉得很生气,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得给公公一点教训,于是就丝毫没留情面,她 大声推开门进屋,将熟睡中孩子一把抱起带走,一句话都没留下

不得不说身为孩子的母亲,自然不容许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侵害,但是宝妈小林这种行为是否存在过激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宝妈心思比较敏感,会非常注重“男女有别”,像小林一样,即便是孩子的爷爷也希望他能与孩子保持距离,而要让爷爷帮忙带娃的话,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类似尴尬的情况,比如 帮孩子洗澡,为孩子换尿不湿 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有时宝妈感觉无法接受,孩子爷爷也会非常尴尬。

如果宝妈对于爷爷带女儿会感觉比较介意的话,一定要提前沟通清楚,最好在生娃前就考虑好孩子的照顾问题,是不是能够接受由爷爷来照顾孩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最好还是 由宝妈自身来亲自带娃 ,毕竟无论由谁来照顾孩子都不如自己更放心,更有把握,万一宝妈实在抽不出时间,又不能接受爷爷带娃的话,只能是尽量寻找一名靠谱的 育儿 保姆解决问题了。

跟人性有关。天生畜牲的什么都能干出来。正常的孩子在爷爷眼里就是宝,是传承,不会有邪念的。

身边有一个大姐,今年五十多岁,她家姐妹三个,只有最小的妹妹没有遭到畜牲父亲的毒手。这个大姐和她的姐姐婚姻都破碎了。她们的父亲害了她们一生。

我家爷爷带八岁的外孙女,不光带着睡觉,外孙女还只要外公帮忙洗澡,不要外婆帮忙洗。

这个外孙女是我老公妹妹的大女儿,从小就是我公婆带大的,侄女和我公公关系很好,公公会带她玩给她买零食,干什么都找外公,一点界线都没有,八岁上厕所不关门,毕竟我公公上厕所也不关门,不都是跟大人学的。

我老公妹妹有四个女儿,都是散养的感觉,我经常怀疑这样带出来的女儿,以后给颗糖都会被渣男骗走。

我记得侄女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回家,侄女要在客厅看动画片,不肯去洗澡,公公就说把洗澡盆搬到客厅来洗,光着身子在那洗,一屋子人,然后感觉他们是习以为常的感觉。我作为儿媳啥都没说,只是刷新一下三观,以此为戒。

侄女两三岁就开始玩手机玩到现在,躺着玩,趴着玩,我们过年过节回家看到了,我老公就说公公,公公就说侄女你别玩了,然后就不管了,还怼我们,“她要玩我有什么办法”,我和老公无语 ﹏ 手机收起来不行吗?你把手机给她她能不玩吗?

侄女吃饭从不在餐桌上好好吃饭,还经常零食配饭,感觉就是零食喂大的娃。

虽然我们不能把爷爷都妖魔化啥啥啥的,我这里只是想说的是,侄女八岁了还没有一点界线的话,在外面别人也这么对她她会不会也觉得正常。不要说不会遇到这样的事,很多事就是因为娃们没这个意识,才容易被坏人钻了空子。

带着睡觉我就不多说,觉得还好,至少是公婆和侄女一起睡。可是公公给八岁侄女洗澡这件事儿我就接受不了的,我女儿四岁多就会自己洗澡了,我偶尔怕洗不干净会帮忙洗,我老公都说了不能给女儿洗澡了,她现在大了,我女儿也会有这个意识。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连自己亲生爸爸都要有避讳,何况是爷爷,当然爷爷辈并没有那么多想法,觉得没什么关系,有时候也是我和老公瞎操心,毕竟我老公妹妹也习以为常是不是 _ 四个女儿怎么可能照顾的到这么精细,现在还准备怀第五个孩子。

我自己生了一个女儿,现在打算二胎,最多也就生两个不会再生了,所以我觉得女儿的教育很重要,从小就是我自己带大,虽然各种磕磕碰碰,却从没想过把女儿丢给公婆带。

虽然公公一直给压力要我们把女儿丢回老家给他们带,我和我老公坚决不肯,我老公可不想自己女儿以后变成侄女的模样。

不过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侄女这个模板,我老公会不会妥协把女儿给公婆带,做留守儿童,那可能就是另一种人生了,我肯定是要坚持自己带,然后夫妻矛盾,然后……

人生的轨迹,一步错步步错,岔道走多了就难走上正轨了。

如果家里有小宝宝要过周岁的时候,一般都会请客,然后为孩子做一个周岁礼。并且身为孩子的长辈也要给孩子送一些礼物,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于一岁的小宝宝来说,可以送衣服,提前送的话也可以在周岁那一天穿着,并且孩子一般都长得不慢,所以尽量选衣服的时候选择大一号的。婴儿的皮肤都很娇嫩,要注意衣服的材质,尽量选择阴人年获纯绵的,这样宝宝不会过敏。

一岁的孩子也可以玩一些适龄的玩具,比如声音比较大或颜色比较鲜艳的,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以及视觉能力,让孩子对于颜色能够更好的认知。而且一岁的孩子大多数都会走路了,也有着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能力,所以可以选择一款早教机,这样能够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尽早的开发,并且早教机中还可以听故事听音乐,孩子用起来也比较的适合。

更有趣的礼物就是带周岁的孩子去影楼拍摄一组照片,一周岁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进行拍照留念。所以如果爷爷奶奶能够送孩子去拍照的话,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而且能够留存很长时间,多年以后,也能够将这组照片拿出来观看。如果实在不知道送什么礼物或者想到的礼物别人都送过了,那么也可以给一个大红包。

红包是比较实际的,不管怎么样红包都能够派上用场,可以让孩子的父母在以后用这笔钱给孩子进行教育上的投资,或帮孩子存到银行。不管礼物是贵重还是普通,这都代表着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美好祝福与喜爱,所以不要纠结爷爷奶奶送的东西是什么,只要能够真心的爱孩子,对孩子好就可以了。

小孩是否可以给爷爷奶奶带孩子,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如果小孩还比较年幼,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照顾孩子的能力不足,就不建议小孩给爷爷奶奶带孩子。因为这可能会给小孩和孩子带来安全隐患。

如果小孩比较大,已经具备了照顾孩子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考虑给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比如孩子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以及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和照顾孩子的能力等因素。

总之,在给爷爷奶奶带孩子前,需要考虑清楚小孩和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尽可能地减少安全隐患和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家长也需要给予爷爷奶奶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照顾孩子。

在论坛偶然上看到一张,奶奶双手杵着拐杖的情况下还在帮孙女背书包,这一幕瞬时让我沉默。

我国的“尊老爱幼”是人们常挂嘴边的,是的,在爷爷奶奶中“爱幼”做到了,他们怕累着自己的乖孙女乖孙子,拿书包的活自然就落到他们的身上了。

看着硕大的书包压在年过花甲老人的弓背上,不管是在在学校处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是在公园处玩耍的时候,我们到处都能看到一个老人左手挎包、右手抱娃,再不然就是孩子在前面跑,老人拖着弯曲的腿在后面拎着孩子的吃食、水、玩具在后面艰难的追着,难道这就是“尊老”的体现吗?

 以下这几种现象您一定经常见到:

乘坐公交车出门,赶上小学生们放学,车上一下子拥入不少活泼可爱的孩子和头发花白的老人。小男孩上车后看到空座一屁股坐了上去,一位看上去60多岁的老先生提着个大书包,紧跟过去,他在小男孩身边站定后,把书包挎到了左肩上,右手紧紧地拽住扶手。

孙子坐着,爷爷站着;孙子吃着、聊着天,爷爷背着书包、拿着水!

早晨上学、下午放学,都可以见到人行道上几个小孩在前面有说有笑、蹦蹦跳跳地走着,几个老人背着书包呼呼哧哧、一步并作两步地跟在后面。

在小区的活动场地上,男孩子说:“妈妈,我的鞋带开了,帮我系一下吧!”

妈妈说:“你自己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鞋带很容易的。”

说话期间,以为妈妈真的是坚持让儿子自己系鞋带,没想到,嘴上说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手已经伸到儿子的鞋上面去了。

老人疼爱孩子本无可厚非,更何况现在很多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谁不想给他更多的爱呢?

但是,如果您看了微信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 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或许会心生一些反思。

这篇文章写道,看电视有一则新闻说:

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背书包确实是一件小事,老人可能觉得孩子太小、书包太重,不忍心让他们背。

然而,小小的牙齿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地咀嚼食物,才能变得更有咀嚼能力,孩子也需要从小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洗漱、背包,等等,才能逐渐自立自强。

当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最基本的事情都被大人包办的时候,孩子就会习惯于依赖大人,一旦大人放手,他很可能束手无策、怨天尤人,这时,又怎能奢望他能担当责任、体谅别人呢?

不想明天被孩子质问:“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那么,从现在开始,请放下肩上孩子的背包吧,把它还给它的主人。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自己也要深思如今的家庭中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我想,除了老人展现“隔辈儿疼”因而过分疼爱孩子之余,孩子把这样的宠爱也当成了理所应当,并没有真正的懂得真正的意识到应当尊敬自己的长辈!

所以,只能靠我们的家长主动思考对策咯!

如何来引导孩子尊敬老人呢

1

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

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还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2

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

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3

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

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

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

4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

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

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5

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

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居高临下。

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孩子绝对不是生活在家长温柔乡里边的,反过来说在温柔乡里边长大的孩子,也不会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孩子的。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