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母亲去世葬礼当天适合放什么音乐?

老人 0 69

88岁母亲去世葬礼当天适合放什么音乐?,第1张

88岁母亲去世葬礼当天适合放什么音乐?
导读:适合葬礼的音乐有《葬礼进行曲》《哭歌》《烛光里的妈妈》《丧歌》《送别歌》。1、《葬礼进行曲》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受骷髅的启发而成的。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1821—1911)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的凶神恶煞所困扰,夜

适合葬礼的音乐有《葬礼进行曲》《哭歌》《烛光里的妈妈》《丧歌》《送别歌》。

1、《葬礼进行曲》

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受骷髅的启发而成的。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1821—1911)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的凶神恶煞所困扰,夜里常常做着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狱里去。这种梦境使齐姆想起了画室一骷髅被扮成钢琴演奏者的形象。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肖邦,不料这竟启发了这位音乐家的灵感。晚上,肖邦脸色苍白,目光凝滞,裹着一条被单,紧靠着骷髅坐下。突然,画室沉寂的空气为宽广、缓慢、严肃、深沉的音乐所打破,原来他是在钢琴上创作一首《葬礼进行曲》。

2、《哭歌》

《哭歌》是贵州省凤冈县民间文化歌谣。哭歌在凤冈境内流行甚早,常见于婚嫁和丧葬事务中,一般由女生扮哭。可分哭嫁歌、哭丧歌和孝歌三种。在农村,凡老人逝世后都“兴哭”,被哭对象多为已故父母,伯父母,家族及亲友中的长辈。

3、《烛光里的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词创作于1987年,是词作者李春利为自己编剧的**《眼镜里的海》作的**插曲。并且是献给卧病多年的母亲的,当时她还是个高中生,每个句子都是有感而发,且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和喜爱。

曲子创作于1988年,由段品章首唱,经毛阿敏在各种晚会上演唱后,歌曲迅速流传开来。作品的音乐具有很浓郁的人情味。

4、《丧歌》

《丧歌》,中国民间传统丧葬礼仪活动中传唱的风俗歌曲。亦称“葬歌”、“夜歌”、“孝歌”、“挽歌”、“哀歌”、“丧鼓”等。丧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后的丧葬礼俗活动中演唱。丧歌大概分为4种内容,3种曲调。

5、《送别歌》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相辅相成,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古典小说《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甲 是天是地是开天辟地,歌郎到此大吉又大利

     孝家桌子四角方,张郎截取鲁班装。

     四边镶嵌云燕子,中间燃起一炉香。

     玉帝差我弟子早进歌场,挎鼓二人打鼓又唱丧。

      乙 一根竹竿圆溜溜,孝家请我开歌头。

     歌头不是容易起,未曾开口汗先流。

     开天天有八卦,开地地有五方。

     开人人有三魂七魄,开神神有一路的豪光。

      甲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打扫堂前地,焚起三炷香。

     十字路上先请各路神将。

 

     我一请上天的赵天师,二请杨戬杨二郎。

     三请玉皇大帝,四请四大天王。

     五请五方同道,六请孝家的家堂。

     七请七天姊妹,八请八大金刚。

     九请九天玄女,十请十殿阎王。

     孝家无神不请,只为家严(慈)的身亡。

   这开头部分是为了和各位神鬼梳理关系,请完各路神仙,又要开五方,然后才来到孝家大门上,唱词一变,又是一番景象。

例2

       甲 我来到孝家一重门,一重门上不见人,只见两个黑汉把守一门。

     孝子出来忙答应,叫声歌师莫错认。那不是黑汉那是门神。

     门神门神站在两边闪在两旁,让我歌郎早进歌场。

     挎鼓二人打鼓又哭丧。

     乙来到孝家二重门,二重门上不见人,只见一对金鸡把守二门。

     孝家出来忙答应,叫声歌师莫错认,那不是金鸡那是凤凰。

     凤凰凤凰站在两边闪在两旁,让我歌郎早进歌场。

     挎鼓二人打鼓又哭丧

    

  一共要进十重门,再下来就是歌师的自我介绍。

例3

     甲 哪里来的歌师,哪里来的歌郎。

    遇到好多河,翻了好多山。

     碰到什么人看见什么仙。

     肩挑什么手提那幢。

     脚穿什么进歌场。

     乙 扬州来的歌师,柳州来的歌郎。

     过了三十三条河,翻了九十九座山。

     碰到孔夫子看见李诗仙。

     肩挑一双是阳雀,手提画眉一幢。

     脚穿 边耳子 草嚡一双跳进歌场。

     最后一句歌师鱼贯而入跳进歌场,孝子紧随其后开始转丧。至此开歌头告一段落。

   进本章是整个孝歌的主题,也是孝歌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内容以《二十四孝》为主,主要是劝人行孝,歌词通过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告诫孝与不孝所产生的因果报应,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要以歌师根据亡者的性别和同行对歌词的熟悉程度而定,亡男一般唱“董永葬父”,亡女一般唱“孟仲哭竹”。也可以进朝廷,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可以唱“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等。歌师先唱啥后唱啥,事先没有安排,进场以后开始商量。通过对唱当中的交接和转换寻找突破口。

例4

      甲 来到灵前唱亡魂,唱歌都是同路人。

     前朝故事数不尽,不知先唱那段文。

      乙 歌师前面把路引,我在后面慢慢行。

     先唱一段贤广文,你看建议成不成。

     

   

   唱歌中最起劲的莫过于有不认识的歌师,相互盘根问底,卖弄学问,那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极致。

例5

      甲 来到歌场好热闹,兄台唱的实在好。

     敢问歌师名和姓,小弟也好来请教。

      乙天里天来天外天,我是天外一神仙。

     肩背一副铁搭链,专锁小鬼和判官。

     一头派的天和地,一头派的地连天。

     游了三山游四海,哪个小鬼再乱弹。

     甲 天里天来天外天,我才是上天真神仙。

     惩恶扬善我最先,曾经修炼五千年。

     老君借我金刚钻,专钻你的铁搭链。

     神仙本是人修炼,少在面前显手段。

      甲 坏了坏了真坏了,阴沟里面船翻了。

     长江里面水干了,看来今晚球探了。

     乙 豹子还怕狗发威,猫儿还怕死老鼠。

     老鹰还怕乌鸦嘴,阎王还怕涩牙巴鬼。

    

   如此这般下去,矛盾越来越激化,这时就需要有人来劝和,不然的话孝歌就无法继续。

例6

      丙 来在歌场接住锣,我劝歌师唱好歌。

     二位也好消消气,莫在歌场伤了和。

       丁 二位歌师文采强,个个都是诸葛亮。

     汉高祖来楚霸王,你们都比古人强。

       戊 歌师既然歌场来,想必也是来致哀。

     桌上摆的是灵牌,金童玉女泪沾怀。

     山珍海味桌上敬,未见亡者把口开。

     人生在世一口气,自古和气能生财。

   经过众人的一番劝说,歌师重归于好,于是又言归正传,本章唱久了中途需要休息,也许是为了回忆歌词,于是从本章退出来,又开始自编自唱,称其为扯闲谈。不过也很有意思。

例7

     说日白来就日白,五黄六月下大雪。

     十冬腊月割燕麦,筷子杀猪筛接血。

    

   也有表现巴山人那种厚道,帮忙那种实在的歌词。

例8

     闲暇无事去撒网,闻听孝家丧鼓响。

     丢了鱼儿甩了网,急急忙忙进歌场。

  寥寥数语,把巴山人唱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孝歌唱到夜场的晚上三更天,要唱“奠酒歌”。亡女就唱十月怀胎,亡男就唱“十杯酒”接古人。

例9

     一杯酒儿敬亡魂,接来四个老古人。

     彭祖活了寿八百,果老二万七千春。

    洞宾老祖三千二,令婆牙掉又重生,

     四个古人灵前坐,陪着亡者到天明。

    二杯酒儿敬亡魂,又接四个小古人。

    甘罗十二为丞相 刘秀十二座洛阳。

     周瑜九岁统雄兵。安安七岁孝母亲。

    三杯酒儿敬亡魂,再接四个哭古人。

    梦娘一场哭进京,孟姜女儿哭长城。

    晴雪啼哭来吊孝,董永契哭葬父亲。

    四杯酒儿敬亡魂,还接四个笑古人。

    呵呵大仙笑上天,佛爷一笑望西天。

     杨广击掌微微笑,十八罗汉笑观音。

     

     四十古人全到齐,接到灵前配亡魂。

    亡者撒手归西去,孝子奠酒泪淋淋。

例10<十月怀胎>

     正月怀胎正月正,早插杨柳早发青。

    胎儿好比浮萍草,落在娘肚未扎根。

    二月怀胎是新春,头痛眼花脚抽筋。

    又想酸辣又想荤,吃进嘴里又恶心。

     三月怀胎三月三,娘背背笼上茶山。

     任何事情不想干 ,瞌睡掉在眼面前。

四月怀胎四月忙,黄皮骨廋眼落膛。

     山珍海味都不香,一身发软懒洋洋。

     五月怀胎在娘身,早晚不敢出房门,

    呼吸出气口难吞,成天只想床上困。

    六月怀胎三伏天,上坡下坎小心点。

     堂前扫地身难转,弯腰驼背难上难。

    七月怀胎在娘身,裁衣做裤忙不停。

     冬天雪大又怕冷,夏天又怕惹湿疹。

    八月怀胎是中秋,孩儿肚里挂金钩。

    八折罗裙难遮丑,受尽煎熬盼出头。

    九月怀胎九月半,儿在肚里乱动弹。

    四处热闹去不成,唯恐孩儿路上产。

    十月怀胎要临盆,儿在肚内打翻身。

    儿奔生来娘奔死,千辛万苦儿降生。

     下地一尺另五寸,空起双手见母亲。

     穿戴二字无分文,纱线都没带一根。

     为儿为女忙不停,不分酷热和寒冷。

     睡半夜来起五更,只为后人尽责任。

     娘 睡湿处儿睡干,打湿左边放右边。

     左右两边都打湿,起身抱儿胸面前。

    

   孝子奠酒结束后,歌师开始退朝。至此,进本章告一段落。

   还阳歌是孝歌的收尾阶段,按规矩必须在岀柩前把阳还毕,一般鸡叫五更就开始还阳,歌师改腔唱还阳歌,其内容主要是把开歌头所提及的各路神仙一一送走,也叫安神定位,然后从孝家屋内由里到外依次还起,一直还到歌师的锣鼓上。还阳时孝子按照歌师唱指的方向下跪叩头所表达的都是一些对亡者的告慰,生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歌师对孝家的祝福。

例11

     说还阳来就还阳,阴歌改作阳歌唱。

     阴歌送亡归天界,阳歌保住唱歌郎。

例12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杨家将。

     大郎战死在沙场,二郎替死八贤王。

     三郎乱箭穿胸膛,四郎失节落番邦。

     五郎怕死当和尚,六郎镇守边关堂。

    

例13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磨盘上。

     左推三转生贵子,右推三转状元郎。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板凳上,

    孝家板凳好停丧,只许千年停一次,不许万年停两双。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鸡圈上。

    白天放出一百只,晚上收回五十双。

     说还阳来就还阳,还了月亮还太阳。

     还了月亮落西山,还了太阳出东方。

    

  

  最后把歌词还到锣鼓上,孝子接住歌师的锣鼓,歌师念念有词“不打不唱,孝家发财兴旺”。至此,整个孝歌算是

曾经熟悉的旋律朗朗上口《忘不了的伤》。让我想起了被骨癌肿瘤君带走了的老父亲,为了这个家忙碌了一辈子,也为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操心了一辈子……从他永远闭上眼睛直到入土为安,我都没哭,因为办丧事那两天太忙了(上有爷爷奶奶,还有个小叔,爷爷老了加上丧子之痛不敢再让他老人家劳累,小叔办事不够稳重,所以样样事基本都是我去联系,我去接我妈娘家人),还要安慰爷爷奶奶和老妈,根本闲不下心来去多想,只想着能尽快的处理完我爸的身后事……直到忙完事情的第二天晚上在ktv里唱起这首歌:…以后那么多的悲伤,那么多的迷惘只有我一个人抵挡,再也没有方向,也没有幻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第一次在兄弟们面前哭的稀里哗啦的。现在夜里都会时常梦见老父亲,和他一起喝酒话家常,醒来时才知道自己眼角早已湿润……

假如我去世了,不是假如,而是真的,因为我已60多岁,离死亡仅一步之遥,死亡近在咫尺,我已经早早地告诉儿女们,并多次立下口头遗嘱,告诉他们,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相信人死了,与其它动物一样,生命停止,新陈代谢停止,就腐烂了,成了有机物,化作了粪土,不会有阴魂,也不会转世。所以我死后,首先要火化,尽管我们这儿普遍都是土葬,只有市里有一个火葬场,县上还没有普及,但我决心一定,交代儿女,死后不穿寿衣,儿孙不穿孝服,不搞任何折腾后人的所谓祭奠仪式,所以就更不用播放什么乐曲了,直接联系火葬场,火葬前,儿女们鞠几个躬,以谢父亲养育之恩,火化后,骨灰暂存殡仪馆,等老伴去世,一同葬入祖坟。人生如梦,我把什么都看透了,就这么简单,也不折腾小人哭嚎上几天,这样挺好。

首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其实很多人或许想过一定要在自己的婚礼上选一首有着特殊意义的歌,等到婚礼进行的时候,旋律突然的响起,总是会有一种感动被永远铭记。音乐往往会伴随人很多人的重要时刻,比如告白、求婚等等,但是你有想过,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想要在自己的葬礼上播放哪首歌曲吗?

对这个问题,大概每个网友都有自己的回答,在某乎上的2000多个回答中,就有网友说了这样一些歌曲,超级玛丽掉沟里那段、《向天再借五百年》、《常回家看看》、《if i die young》、《生如夏花》等等,有调侃搞怪的,也有一本正经的。

河北男子葬礼唱“好日子”被拍砖,丧事的确也有喜丧,但唱“好日子”真不适合。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喜丧”,所谓“喜丧”,专门记述民间掌故遗闻的清朝《清稗类钞》一书中提到, “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就是说,家人去世,本是件悲哀的事,后人追悼思念伤心不已,哪来的喜悦之情?民俗中所谓的“喜丧”,是指去世的老人属于“福寿双全”后寿终正寝,其实是让后人在心理上稍稍有点安慰,不必太过悲伤,安心送走逝者最后一程。

从根本上说,“喜丧”还是丧事,仍然是让失去亲人的家人悲痛的事情,在追思中哀痛,追悼会上大多是选择悲伤的歌曲。地方习俗不同,有些地方也有认为福寿双全的老人逝世,所以要欢庆一些,其实是曲解了“喜丧”的含义,客人可以以“喜丧”安慰死者亲属,不要太过悲伤,实际上死者亲属痛失亲人怎么能不伤心呢?

河北男子葬礼唱“好日子”被拍砖这事,也就是在这“喜丧”的定义上出了岔子。

2019年8月2日,宋某是办红白喜事专职唱歌的人,应邀去李豹庄村的丧事上唱歌,当唱歌完毕后坐在饭棚北面的台阶上等着结算唱歌的钱。现在丧事大多一条龙服务,追悼、演出由小团体构成,当天结算。这时李某走过来询问宋某是否是刚才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的人,没等宋某回答,李某就捡起砖头砸向他的后脑勺,紧接着又打了一巴掌。旁边李某的二伯见起了纠纷就过来劝架,这时李某对着二伯的脸上就是一拳,正好打在左眼上,最后造成了李某二伯左眼视力丧失。

最后李某被警察带走,法院经过调查后,最终判决李某触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赔偿宋某各种费用共计人民币近两万元。

李某家属曾解释李某之前有吸毒史,从戒毒所出来之后,整个人神经就有些不正常,并且有一些暴力的倾向。

李某有可能是当时精神不正常,对“今天是个好日子”这首歌比较敏感,所以对唱歌者宋某产生了仇视心理,最终拍砖把自己拍进了牢房。

丧葬场合一般会选择一些悲伤怀念的歌,表达对亲人的追思和悼念之情,而不会选择曲子欢快之类的歌曲。如果未经亲人家属同意,演员擅自演唱《好日子》之类的歌曲,就会被视为对死者的挑衅,引发纠纷,被亲属暴打,这种情况在法律上也被认定为软暴力。追悼会是亲属对死者最后的道别,一般都含着悲痛的心情,不管是不是“喜丧”,外人都需要注意场合,控制自己情绪,做不到悲痛,但也不要笑声连连,这是对死者和家人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