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90大寿,都有谁给袁隆平90大寿送上了祝福?

老人 0 52

袁隆平90大寿,都有谁给袁隆平90大寿送上了祝福?,第1张

袁隆平90大寿,都有谁给袁隆平90大寿送上了祝福?
导读: 1、袁隆平90大寿,都有谁给袁隆平90大寿送上了祝福?2、给袁隆平的一封信3、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4、袁隆平生活细节曝光,爱好健康懂得浪漫,他与妻子的感情有多好?袁隆平老爷爷90岁生日,送去祝福的有他关顾了17年理发店
  • 1、袁隆平90大寿,都有谁给袁隆平90大寿送上了祝福?
  • 2、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 3、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 4、袁隆平生活细节曝光,爱好健康懂得浪漫,他与妻子的感情有多好?

袁隆平老爷爷90岁生日,送去祝福的有他关顾了17年理发店的老板娘,崇仁县委书记程新飞带领崇仁县四套班子和崇仁人民、钟南山院士

理发店老板娘为袁隆平老爷爷理了17年的头发,在袁隆平老爷爷生日当天,为他送上鲜花和他合影,这是17年来第一次与袁隆平老爷爷合影。老板娘因为不善言辞,所以特地拍了视频祝福袁隆平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感谢袁隆平老爷爷这么多年对她的理发店的关照。曾经,就是袁隆平老爷爷的一句:你走了,我就没有地方理发了,让她坚持了这么久,将店经营到现在。

崇仁县委书记程新飞带领崇仁县四套班子直飞湖南长沙,代表崇仁县的人民为袁隆平老爷爷送去祝福,祝袁隆平老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美满。崇仁县委书记程新飞向袁隆平老爷爷讲述家乡的发展现状,并与袁隆平老爷爷谈论水稻目前的研究进程和美好前景。袁隆平老爷爷也对崇仁县发展的肯定和赞扬,对崇仁县全体人民祝福的感谢以及对先祖故里的思念和祝福。

袁隆平老爷爷和钟南山院士同台出现,钟南山生日当天早上为袁隆平老爷爷进行了体检,袁隆平老爷爷身体硬朗,还劝诫袁隆平老爷爷不要再抽烟,向袁隆平老爷爷送上祝福,祝袁隆平老爷爷永远健康。袁隆平老爷爷听后也是展露笑颜,与钟南山院士握手表示感谢。

袁隆平老爷爷在自己的生日宴上,将蛋糕的第一口喂给自己的妻子,真是可爱,还是个宠妻的人。

袁隆平老爷爷对我国水稻有极大的贡献,看到如今已经90岁的他仍是如此得健康,我们也是由衷得开心。在此,我也希望袁隆平老爷爷身体永远健康,长命百岁。

  写信是一种享受,有些话,是要写在纸上,才能够更完美地表达。那么,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要怎么写呢下面我整理了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供您参阅!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一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从小到大,我一直听上一辈人说:“孩子啊!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人啊!”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对您的敬意越来越浓。

 还记得您在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吗这一次突破,为我们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莫大的幸福。您真不愧为“杂交水稻之父”。

 您的爱国心令我钦佩。国际上,多少家大型的企业向您伸出橄榄枝啊!但您都婉言谢绝了。您说:“我是为了全中国人都吃饱饭而且吃好饭而工作的。”这样的行为,让我不得不佩服啊!

 您的顽强毅力也让我为之震撼。您和您的团队经常在盛夏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间进行研究。您说:“成功=智慧+汗水。”我一定要学习您的精神,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爷爷,为了弘扬您对科技的执着精神,我们学校还建设了一个“勤园”,专门给我们同学用来种庄稼、种果树的。在这样的推动下,我们的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思考习惯都大大的改善了。为了让这个“勤园”能更好的扮演它的角色,我希望您可以提出宝贵的建议,让我们这些红领巾秉承您的精神,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最后祝袁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二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在《感动中国》这部读本中拜读了您的故事。我怀着万般景仰之情写了这封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您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短缺的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杰出贡献。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这是您创造的奇迹呀!难怪农民伯伯都亲切地称您为“米菩萨”呢!您四十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几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爷爷,您为全世界人民所做的贡献,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定是无与伦比的。总是看见您的身影在电视里穿梭:74岁的您,依然要经常穿上水田靴,骑上摩托车到水稻田里看一看,您是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的科学家,像农民一样朴实。

 袁爷爷,您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及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已经不但是吃得饱,而是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农民种地甭交钱,政府还有补贴。可是条件好了,有的人就不爱惜粮食了。在餐厅及在其它地方吃饭,有些人往往是吃一点点,把剩下的饭全都倒掉,一点儿也不心疼。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我看到真是着急。虽然粮食丰收,但是我们每个人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啊!

 袁爷爷您用智慧育种,用汗水浇灌,用良知守望,为农民的增产增收默默奉献。沉甸甸的谷粒压弯了大江南北的棵棵稻杆,提起了国人的脊梁,您的精神在亿万农民心间拔节、高扬。为全人类贡献了亿万财富。您是我心中——最了不起的中国人!

 袁爷爷,您年纪大了,又患有肩周炎,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祝您

 健康长寿!

 XXX

 20XX年XX月XX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三

 尊敬的袁老师:

 您好!

 我是一位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学生,也是您忠实的粉丝。

 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稻之父,13亿中国人能够吃饱饭的第一功臣。

 您80高龄了,还在继续攀登杂交稻的新高峰,我相信您一定会研究出更高产的杂交稻新品种。可我却希望您老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稻新高峰的攀登,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您可能以为我这后生胡言乱语,但请您听我把话说完。

 我之所以劝您老在有生之年放弃继续攀登杂交稻新高峰,转向常规水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基于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国家安全需要常规种子,民族安全需要常规种子。现在的种子发展趋势是杂交化、转基因化,种子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育种科学家和种业资本家们为了获得种子垄断收益,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消灭农民的常规种子。中国农民几乎没有任何一粒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种子了。我这段时间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一个村子里种3分地,几乎在种子公司买不到一粒常规种子,都是断子绝孙的“种子”。我因此感到很不安。

 农民没有自己的种子了,假如有一天,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譬如种子基地或种子仓库被“恐怖分子”袭击了,或播种后出现大面积天灾导致必须补种,等等,农民种什么呢中国人吃什么呢这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安危。

 第二,从节约肥料和绿色农业的角度考虑,中国需要常规种子。一般的常规(稻)作物,虽然产量比杂交(稻)作物低15-20%,但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我国虽然用全球7%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却使用了全球35%的化肥。我国钾肥自给率15%,磷肥只能用30年了,N肥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您现在培育的超级稻,产量虽然很高,但需要投入的肥料、农药等也是同步上升的。

 第三,常规农作物(稻)也能高产,也可保障粮食安全。我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监利县周沟乡任乡党委书记的时候,当地有个姓胡的农民选育过一个常规中稻品种,人们都叫该品种为“胡选”,产量和杂交中稻“汕优63”差不多,亩产1200斤左右。“胡选”1亩地也只需2-3斤种子,且种子可连续使用多年,因为产量高、用种少,当地农民也把“胡选”叫“稀插”。

 “胡选”深受监利农民欢迎,在监利中部地区占据主流位置10年不衰。只可惜,由于所有的种子研发部门都追求杂交种子垄断利润,都视“胡选”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我调离周沟乡后,再没有政府投入经费对“胡选”提纯复壮,“胡选”在1999年后被杂交稻消灭了。

 另外,我1993-1996年在周沟任书记的4年里,双季稻面积达到70%,多个常规早稻品种单产也能过千斤/亩,早晚两季过1吨/亩。全国18亿亩耕地,如果有5亿亩吨粮田,就是10000亿斤(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为10900亿斤),足够养活13亿中国人。

 第四,农民自主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常规稻种子。我的家乡湖北监利经常受水灾,记得1997和1998连续两年中稻淹水,水退后,灾民们都是用自家的常规早稻“翻秋”(把早稻当晚稻种)自救,1亩翻秋稻也能收500斤左右,解决灾民的口粮没有问题。2010年,我的家乡也有一定面积的中稻淹水了,但由于农民没有了常规稻谷,灾后的稻田最终只能撂荒,等吃政府救济粮。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年都频繁发展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后,农民补种自救是最有效的抗灾,不能消灭农民自己的常规种子啊!

 第五,农民怀念自己的常规稻种子。上个世纪80年代,杂交稻还没有普及,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常规种子,那个时候3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现在差不多是20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且只能种一季,不能留种。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农民用2斤稻谷可以换得1斤常规稻种子,而常规稻种子可以连续种3-4年。杂交稻种子虽然增长,但随着农民常规种子的消灭,其价格越来越高,导致农民增长很难增收。

 第六,在袁老师您的带领下,中国攀登杂交种子新高峰的后来者趋之若鹜,无穷无尽。现在千千万万的育种专家们又在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的带领下踏上了攀登转基因种子高峰的征程。袁老师,您的粉丝我以为,以您老人家为代表的育种科学家群体,虽然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但也有可能因为追求垄断商业利益而剥夺农民的种子主权,最终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袁老师,您的粉丝我建议您老人家在您的有生之年,带头把种子主权还给农民,为农民多培育一些优良的常规种子。

 袁老师,您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的贡献是彪炳史册的,但您也可能是消灭农民种子主权的第一人,尽管您是无意识的。最近一些年,我国种子战略、特别是转基因种子战略有点乱,13亿人口的中国,需要您老人家回过头去严肃思考国家的种子战略。能不能立法规定:必须保留30%的常规种子;全国确立10个县为常规种子种植区;国家设立种子粮库(可做种子用的商品粮储备库)等等。

 袁老师,我之所以给您写信讨论种子问题,而不是给政府部门写信,是因为我觉得您老是个严肃的科学家,是个可以从商业战车上从容走下来的科学家。很多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做不到这点,我相信您能!

 我是您的粉丝!

 您的粉丝希望您在500年后也依然是个伟大的科学家!

 XXX

 20XX年XX月XX日

1 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2 致袁隆平的一封信

袁隆平爷爷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于是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

他用9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获得的杂交水稻受到了东西方不同国家的支持和赞扬,而袁隆平先生也正因此获得了来自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比如在1987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颁发过科学奖,以及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发明和创造奖章和荣誉证书,都颁给了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逝世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终其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发布后,社会各界悲痛万分。在院士离世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不少民众自发前往,在院门前留下悼念花束。还有人特地扯来青翠的禾苗,寄托无尽的哀思。灵车从医院到殡仪馆的所经之处,车辆自觉静止、喇叭齐鸣。无数各地民众自发夹道护送袁老,撕心裂肺地反复呼唤“袁爷爷,一路走好”。

连日来,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设立的吊唁厅里,献花队伍从凌晨排到了深夜。有人不远千里、万里赶赴长沙,就为送袁老最后一程;不少人在网上下单,托快递小哥敬献鲜花。

社交网络上更是溢满悲痛,大家在网络吊唁厅线上献花、燃烛、点“星”,遥寄哀思。网民纷纷留言缅怀,在对这位“稻田守望者”表达感激与敬意的同时,更有不少年轻一辈发出“以身承志继往开来效袁公”的心声。

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为“杂交水稻之父”,可敬可爱袁爷爷送行。

“袁老一路走好”5月24日,湖南长沙市民在明阳殡仪馆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老送行,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送别这位敬爱的袁爷爷。

老一辈人可能更有感触,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天灾,很多人都经历了饥荒,袁爷爷的发明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所以他在人们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迹。

袁爷爷一生的梦想,便是希望所有人都远离饥饿,很多人来到告别仪式现场来送行袁爷爷,为袁爷爷送上菊花和祝福卡。

还有很多人不能亲临现场,但也叫了派单人员为袁爷爷送上了菊花和祝福卡,也都希望能为可敬可爱的袁爷爷送行,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谁说科学家就不懂浪费,看到袁老与妻子的感情,就想起那件最浪漫的事。

虽然袁老走了,但他给我留下了太多,不仅是他在科学方面带给我们的成就,更让我们感动的还有他和妻子那的那份感情,也是让人难忘的。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这是袁爷爷写给袁奶奶的第一封情书,也就是这封情书,让袁奶奶对袁爷爷动了心,1964年正月,33岁的袁爷爷和比自己小8岁的邓哲(袁奶奶)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两个人虽然相恋一个月,却相守了57年,让袁爷爷感到幸福的不是他所获得的名和利,而是与袁奶奶这么多年的相濡以沫,两人的爱情也可以堪称“神仙眷侣”。

两人婚后感情也是非常好,袁爷爷对袁奶奶疼爱有佳,两人一起逛街的时候,袁爷爷还会经常制造一些小浪漫,给袁奶奶买些小礼物,比如项链之类的。

袁老也被很多人称为“宠妻狂魔”,在袁老90岁生日时,他就把第一口生日蛋糕喂给了自己妻子吃,简单的一句“来吃”,满满的甜蜜与爱意。

袁奶奶是袁爷爷宠了一辈子的“宝儿”,两个人一起浪漫变老,这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也许越优秀的人就越懂得如何宠爱自己的妻子吧,或者说是越宠妻就会越优秀,希望各位男士可以验证一下,多宠宠自己的妻子,看看自己是不是会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