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作文《心之美》

老人 0 74

续写作文《心之美》,第1张

续写作文《心之美》
导读: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地方,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伴一起住在森林的尽头。老头儿心地善良,身边养了一只麻雀。 ……    晚上,老头儿回到了家中,他突然发现这只小麻雀不见了。便问老太婆,老太婆告诉他,小麻雀被他割了舌头后飞走了。老头儿听后很生气……一

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地方,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伴一起住在森林的尽头。老头儿心地善良,身边养了一只麻雀。

…… 

  晚上,老头儿回到了家中,他突然发现这只小麻雀不见了。便问老太婆,老太婆告诉他,小麻雀被他割了舌头后飞走了。老头儿听后很生气……一气之下写了休书赶走了老太婆。

  后来,老头儿为了寄托对小麻雀的思念,便又养了一只流浪了的宠物狗。从此以后,这只小狗和老头儿相依为命……时间长了,老头当然会有一点愧疚…每当孤单时,他就会想起老太婆,可是他不愿意低下面子去找老太婆……

  再说这只小麻雀吧!自从它不得已飞走了之后,却很幸运的的被一个好人救了。原来这个好人是一位神仙,他知道了小麻雀的故事,很同情小麻雀。决定要帮小麻雀一把。他告诉小麻雀他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漂亮的姑娘,并给它起名叫“鹊羡”,但遗憾的是,由于它的舌头被割掉了,所以这个姑娘还是永远不能说话。“鹊羡”被变成人后,虽然她很感谢这个神仙恩人,而且已对这位已仙人产生了感情。但为了报恩以前对她很好的老头儿,便还是决定离开了,

  在这个仙人的帮助下,鹊羡找到了老头儿。鹊羡看到了明显比以前显得更衰老的老头儿,心里很是伤心,这更坚定了她要帮老头儿的想法。但老头儿此时已不认识这只被变成人的鹊羡了,但鹊羡却无法告诉老头儿,她就是小麻雀,而仙人也不便出面。

  于是,每天当太阳出来老头到农田里去的时候,鹊羡就会到老人家里去为老头儿打扫屋子,干一些家务活,等到老人回来之前,便偷偷地走了,老头儿回来后很奇怪,他还以为是老伴回来了。

  有一天,老头故意按例出去了。其实他并没有走远,而是在田野里采了一些野花,准备给老太婆一个惊喜,并想感动老太婆让她留下来陪他度过晚年。他很早的回了家去,可当老头儿到家门口时,却发现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正在为他打扫着房屋,这时老头才明白了一切。原来每天帮她打扫房屋的不是老伴,而是她。老头奇怪极了,便走上前去:“你……是谁啊?”这时正在打扫屋子的鹊羡惊了一跳,被老头的这一句话吓了一跳。她不会想到老头会出现。他想赶快离开,可被老头儿拦住了。看着老头儿那脆弱的眼神,她决定告诉老头儿实情,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却还是说不出话来。从鹊羡的眼神与神态老头儿可以看出,她——不会说话。这时那位仙人突然神奇般的出现了,并递给鹊羡一颗黑色的仙丹并示意她吞下。凭着对仙人的信任,鹊羡想都不想就吞了下去。她是多么的想告诉老头儿实情啊,她又一次努力的张开嘴,可是奇迹突然出现了。一句“我就是你的那只小麻雀。”久久的在山谷回荡。“我可以说话了…我可以说话了…”鹊羡激动不已。老头也感到很奇怪。

  原来在鹊羡走后,仙人一直放心不下她。每当她帮老头做家务的时候,仙人都偷偷的来看正在劳动的鹊羡,看到鹊羡辛苦的样子,仙人心疼极了。但他又不愿去破坏鹊羡想报恩的心愿。于是仙人跑到天上去求太上老君。希望他能给他一个能治疗哑巴的仙丹。可是那仙丹得2000多年才炼成的呀!况且那仙丹只是为玉帝准备的,玉帝才有支配权,每种仙丹的数量玉帝一清二楚,通常仙丹只是将给那些立大功的神仙。而仙人只是一个很小的神仙罢了。太上老君怎么可能把仙丹给他呢?任凭仙人怎样的请求,太上老君还是没能把仙丹给他。没办法,仙人只好去找玉帝了,可是一个普通的神仙想见玉帝哪那么容易啊!仙人又一次去求太上老君,终于经过了“三 顾茅庐”才感动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才答应帮他向玉帝传话。仙人终于见到了玉帝,他向玉帝说明了原因,可玉帝还是无动于衷。仙人只好告诉玉帝仙丹是要给鹊羡的,他很喜欢鹊羡,他爱鹊羡,他不愿鹊羡永远是个哑巴。永远在不能说话的世界里痛苦。

  玉帝不信于是说:“你要怎么证明你爱她啊?如果你让我明白了你真正爱她,我就会成全你,给你仙丹。”

  仙人看到了希望,忙回答:“你要我怎么证明?”

  玉帝想了想…:“你是否愿意为她失去一切。”

  “当然愿意”仙人毫不犹豫的说。

  “就算是你的仙力和生命你也愿意?”

  “恩,你来吧!”仙人闭上了眼睛,准备接受着残酷的刑罚。

  玉帝想试试他,没想到他真会有如此的坚定。但此时一下不了台阶。只好施了小小的法。消了他的功力。玉帝被感动了,他决定放了他,成全他和鹊羡。

  仙人谢了玉帝,忙拿着仙丹去找鹊羡。

 仙人把这一切告诉了老头和鹊羡,他们明白了一切。

  于是,仙人和鹊羡还有老人一起在山林快乐的生活着,快过年的时候,他们一起去买年货。老头儿突然看见一个流落街头的老太婆(不是老头儿的老伴),心里很不是滋味。细心的鹊羡看出了老头的心思,于是鹊羡告诉仙人她想帮老头儿找回老太婆。

  “她可是割了你舌头的人啊,你怎么还要救她?”仙人感到很不解。

  “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看得出来老头儿还是很想她,老头儿以前对我那么好……就算是为了老头儿也要把她找回来,如果没有了她,老头儿以后会多孤单啊……!

  经过鹊羡的一番劝解,仙人答应与她一起去找老太婆。并不告诉老头儿,准备等找回来后给他一个惊喜。

  世界那么大,要找一个人哪那么容易啊?而且仙人现在已没了法力,尽管他们很努力的去找,但还是没找到老太婆的下落。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仙人遇到了一个以前的神仙朋友。朋友知道了仙人的事情,便使用仙术找到了老太婆,老太婆很感激,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悔恨不已,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她跪下来,请求鹊羡的原谅……鹊羡当然会原谅她了。

  这天,鹊羡和仙人早早的起来,把老太婆带给了老头儿。老头激动极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话好,只是紧紧的抱住了老太婆并热泪盈眶……经过了这一段历程的这一对老伴,能再一次相逢,自然会更加珍惜彼此。她告诉他她是多么的悔恨当初对小麻雀的行为,而小麻雀又是多么的不计前嫌……为了表达对小麻雀的感激和歉意,夫妇俩经常带着粮食到树林里和鸟儿谈心,和大自然谈心。

  后来,鹊羡和仙人在一个美丽的春天里成了亲,并认老头儿和老太婆为干爹和干娘。从此,四个人一起在树林里幸福快乐的生活着,他们的故事也被流传了下来。

 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地方,有个老头儿同他的

一起住在森林的尽头。老头儿每天从早到晚同一只小鸟一起玩耍。他一边唱着歌,一边用自己盘中的精食喂着小鸟。而老太婆却抱怨说:“这小东西真是太吵了!吃这么多!屋子都让它糟蹋了!” 这天,老头儿到地里干活去了。老太婆去洗衣房调粉浆,调好粉浆去取衣服,回来之后,发现粉浆不见了,于是就诅咒、抱怨着。

小麻雀飞下来,说:“抱歉,是我吃了你的粉浆,我以为那是给我做的饭呢。”

老太婆听到后勃然大怒,她咒骂着小麻雀。一气之下,她用一只手抓住可怜的小麻雀,另一只手握住剪刀,然后将小麻雀的舌头割了下来。

可怜的小鸟痛苦地呻吟着,飞走了。

晚上,老头儿回到了家中……

“咦?老伴,看到我的小麻雀了吗?”,老头儿道。

“没有啊,谁知那鬼东西跑哪去了!”,老太婆没好气的说道。

“奇怪了”,老头儿心想,也许它饿了就会回来的,于是就去吃饭了。

可饭后依旧没有看到小麻雀的影子,老头儿心慌了,“不行我得去找找!”,

“你发什么神经,深更半夜的上哪找,等

吧!”,老太婆说道。

老头儿一听,也有理,森林里天一黑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再说明早小麻雀也许就回来了,想完后便怀着

的心情睡觉去了。

这晚,他梦到小麻雀的嘴在不断的滴血,惊醒了好几次在

中天也终于亮了。

老头儿似乎感觉出它遇到了不测,没有向老太婆打招呼就匆匆出了门。

森林这么大,上那找啊!他目无头绪的高声叫着小麻雀,声音在树丛中久久回荡着。

他叫的累了,一低头,突然发现地上开出了一朵小花,那小花血红血红的,“呀!?这是什么!我在森林里住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红的花!”,老头儿吃惊的说道。紧接着又俯下身子仔细瞧了瞧,只见它有四

瓣,

殷红欲滴啊!这时突然想起昨晚的梦,小麻雀的嘴里流出的血和这颜色一摸一样!

他猛地抬起头向前方看去,果然!在几尺外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于是不加思索的跑去一看,同样是四

瓣,

依旧殷红欲滴,此刻这四

瓣如同小麻雀的四个脚趾深深的抓住自己的心,这殷红的

好似它悲伤的

直直的望着自己。是了,这花一定是小麻雀滴下的鲜血化成的,一定是!老头儿想明白后,叫了一声,便

去。“啪”一粒水珠轻轻落在了花蕊上,随后又滴在了土里,好像殷红真的滴了出来,是什么呢?恐怕只有小花知道,那是这位老人的泪水。

当老头儿一路追到第二十三朵的时候,突然发现

但是老太婆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依旧是“

”的叫着,但她的叫声远比小麻雀更为悦耳,更为响亮! 以往老是责怨小麻雀叫的太吵,而如今她也这般加倍的叫着,真是莫大的讽刺啊!(晕!这一次只能打200字请从最下面往上倒着看)

然而,屋外的一幕令他惊呆了,只听这叫声是从正在恐慌失措的老太婆口中叫出来的,这是怎么回事?老头儿正自纳闷,忽又看到了地上的

,袋口已被打开着,“呵呵,明白了,她一定是以为我

里装的是采回来的甘甜泉水,而偷喝了”,老头儿说着,嘴角露出了更为“甘甜”的笑容。

夜里他回到了家,不愿理会老太婆,解下衣服扔到桌子上就到屋里睡觉去了,因为他觉得好累好累 清晨,老头儿正在屋中睡觉,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鸟叫声,猛地爬了起来,没错!是小麻雀!是它的叫声,他喊着冲到屋外。

是刚去世还是迁回去?在哪设灵堂呢?老家还是这边?您具体说下

一般天津都是这样的,都是人倒头之后设灵堂,拜祭去世的人。

一般在家里停三天,单日子去火化,烧完之后直接去安葬。

不知道您爷爷火化了没有,如果没有在家设灵堂就行,如果火化完了,在家也可以,方便亲友祭拜。骨灰就不用取回来了,暂存火化场就行,定好回老家安葬的日子直接取完去安葬就可以了。

记得带块红布,取出来的时候包一下,吉利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诗歌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作文 篇1

 沧海桑田

 倘若相遇那一刻,注定要沧海。

 倘若相知那一世,注定要桑田。

 倘若相爱那一秒,注定要凄美。

 几度迂回,几度辗转,

 缘定三生

 这一世,为你华丽转身

 跳进万丈深渊

 三生石的诉说

 三生情的等待

 彼岸花开

 生生相错

 滚滚红尘

 邂逅吾君

 探问君

 可否惜爱

 前生今世

 只为你

 路漫漫

 行且珍惜

诗歌作文 篇2

 北风的尾巴

 扫过春姑娘的绿裙

 调皮的元宵

 还在妈妈的锅里翻滚

 沉甸甸的书包

 装满对父母的依恋

 拥挤的客车

 满载春节的欢笑

 寂寞了一个月

 校园敞开了胸怀

 一朵朵桃花

 挤在教室和操场

 小草被闹醒了

 探出头伸了个懒腰

 它问蓉树大哥

 现在几点钟了

诗歌作文 篇3

 四季变幻,斗转星移。万物都在变化。不变的是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情愫。

 第一次与你邂逅,我便深深地爱上了你。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把懵懂的我带入了宛如童话一般的世界。我想象着,在初春的清晨,雄鸡啼破了拂晓,我望着窗外缤纷的落花,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我们之间有着很深的缘分,使我对你一见倾心。儿时的我们真可谓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对你的爱愈发深厚。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捧着一本《宋词全集》,与你一同漫步于湖畔,看到落花飘零,我会想到易安的“花自飘零水自流”。曾经,我把亲手摘下的桃花撒入水中,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当时的我总有这种幼稚的想法,直到现在才明白这句诗只是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心境罢了。你的魅力竟如此之大!

 你伴我走过了风风雨雨,唯有真爱追随你我穿越了无尽的时空,你带我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了解了古人的情感。

 曾经,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把我带回了楚汉相争的战场垓下。你让我亲眼目睹了霸王别姬的凄美和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壮。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乌骓马的吼声凄厉哀伤。伴着四面楚歌,寒风打在士兵的钢刀上,发出铮铮雷韵。乌江岸,记载的永远是项羽的血。这首《垓下歌》是项羽的绝笔之作,却把当时的场面再现得淋漓尽致。诗词,你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情感,让我有机会和那么多古人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你让我在困难时找到勇气,在绝望时看到古人的作为,从而化悲痛为力量。尽管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但是我会去了解你,我会更加珍惜我之间这段穿越时空的爱恋。

 我不后悔当初与你邂逅,与你相知。我还要和你一起面对未来,面对种种挑战。

 诗词,我今生与你相约。

诗歌作文 篇4

 在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总会经历几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如:军训比赛;奥数比赛;跑步比赛……而在十一月十三号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场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竞赛活动。这次的竞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

 竞赛热火朝天地开始了,第一个环节我们组遥遥领先。

 到了抢答题了,题目刚出来,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站起来抢答。可当我看完题目后,呆若木鸡,题目是:“请说出四个词牌名。”我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回答:“嗯——西江月。”我又苦苦寻思了一会儿,可还是想不出来,只好面红耳赤地坐下了。我的喉咙就像被针刺着,难受极了:自己不仅没给自己的组加分,而且自己还出了洋相,下次一定要加油。

 竞赛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时,有一题把我们难住了:“请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词是出自谁的什么。”教室里悄无声息,空气仿佛被凝固似的。我一会儿用手撑在额头上,不停地搔搔头皮;一会儿用手托着下巴;一会儿紧闭双目,若有所思:这句话,我好像在哪里听过,我之前还背过前几句,可到底是谁写着呀。这时,和蔼可亲的吴老师提醒我们:“这是一位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写的。”我一听,恍然大悟:其实,那两句词是岳飞写的,可出自哪里呢,嗯——哦,对,想起来了,是出自《满江红》的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于是,我信心满满地站起来,铿锵有力地说:“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吴老师听了,点了点头,帮我们组加分了。这时,我兴奋不已,我终于为我们组尽了一份力,耶!

 从中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要退缩,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诗歌作文 篇5

 春天来了,散发着浓浓的诗意。

 雨后晴天,我决定下楼去散步。

 午后,世界又亮了起来。小区的小草从深绿变成了嫩绿,在不从那地方冒了出来,井然有序。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灿烂。它们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鸡雏,扑腾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那毛茸茸的种子在空中纷纷扬扬的飘着,是那么婀娜多姿。桃花也是开得最美的花,粉的、白的一朵朵长在树枝上,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以我看,现在这里的桃花也不止三两支了,可以说是遍布小区了。

 继续往前走,只见柳树上的柳条弯弯曲曲,绿色的枝叶上还挂着几滴雨珠。微风乍起,柳条玩了起来,你踢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你再过来,我把你缠住。望着此刻美景,哪有不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呢

 下午我和小伙伴们在这春天的草地上玩了起来。

 黄昏,“叽叽,叽叽”偶尔传来鸟叫声,原本淡蓝色的天空,一下子成了红黄相间的云霞。“叽叽,叽叽”鸟儿似乎要回巢里了。我们也回到了家。黄昏的夜空总是那么美。也像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晚上,要睡了,风声经过,穿过脸颊,穿过耳朵,散有一种花香的味道。鸟睡了,不再叫了。花睡了,不再为人们展现自我了。树睡了,它在为新的一天做准备。我也睡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就像现在一样。

 诗意在春天里,悄然而生,它等待着我慢慢品味……

诗歌作文 篇6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其中免不了有各种苦闷、挫折,但也许是诗,给我的青春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穷的思考。

 小时候,父亲就要求我背诗。从李白的《月上独酌》到杜甫的《春望》,都被我读过、背过。从李白的手中接过月光,化作清泉进入心田;从杜甫的手中接过家书,化作亲情根植心田。面对着皎洁的月光,我也学着李白的样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明月共饮一碗酒。那时的我与诗书几多欢乐,几多无邪。

 后来上了小学,我又接触了苏轼、辛弃疾等豪放词人的古风。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让也我似懂非懂的明白“纵使生活再苦, 感觉也是甜的。”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弄得我也跃跃欲试,也想大块吃肉,渴饮敌血,而后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每每遇到烦心事,我都用诗词化解忧愁,也渐渐乐观向上了。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 还是岳飞的诗词。在背《满江红》之前,我仅仅是知道他是一个爱国将领,足智多谋而且骁勇善战。但读他的《满江红》一词,才明白他的报国之切,文治武功无人可出其右。“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让我体会到了活在当下,活出精彩的重要。此外,他的《小重山》更是让我感受到他凄凉、孤独的心境。他成了我最最敬佩的人,每当想起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被诛杀,我都想替他报仇。读这几位诗人的诗,总有一股说不上来的忧愁萦绕着,好似带刺的玫瑰,苦中有甜的咖啡,耐人寻味,令人欲罢而不能。

 上了初中,我又读了毛主席的很多诗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问”,意境开阔,气势凌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他之诗,如登泰山“一览众山小”。我对诗词的喜爱更深了,对它的理解也更深了。

 从原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让我领悟到生活可以随心所欲,但不可以随波逐流的道理。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书气自华”,遨游于茫茫诗海,我感到它的无限魅力。其中有坚强有智慧有自省有自信更有自豪。我会以诗为侣,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洒一路欢歌,抵达心中的那片桃源。

诗歌作文 篇7

 我的干爹信佛,干妈信基督。他俩时而会因信仰不同而争执。我早上陪干爹练功,晚上与干妈谈天主。

 其实,我什么神灵也不信,包括诗神。但是,所有虔诚的人都让我感动!

 神被科学逮捕过,证实他确实虚假。神从来不会显灵,神根本不存在,是虔诚的人由于坚持虔诚而自己创造了神显灵般的奇迹,是人类自己以顽强的意志以生命的能量一次次冲破生命的障碍。

 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人们去诅咒和鞭策黑暗!无法阻止人们去寻求精神的支柱,无法阻止人们去想象美好,仰望爱,仰望美,仰望光明,憧憬幸福!

 诗歌在我们诗写之前,已经孕育在我们生命内部。

 在精神的领域,神永恒存在,与芸芸众生同在。

 神收藏每一个人的愿望:惩罚恶人、消除心魔屏障、恩赐缘份福泽……神凝聚人类的浩浩精气;神以人类的最高智慧约束或拯救人类……神无形无象任凭人们去想象;神宽容地承受永远错误的解读;神来去自如走过人类的`心灵……

 “神”,是人类创造的最高诗歌艺术。

 “神”,是最高诗歌艺术标本。

 而“生命”,则是神创造的最高诗歌艺术。

 人类仰望众神,众神也仰望人类——而且是更加虔诚的仰望,因为神比任一个人都更加孤独。我们似乎有理由对自以为“神”的精灵们寄予深深的同情。

 可以这样说:诗,孕育于“虔诚”与“仰望”之中,由生命精气滋养,最终成于“创造”,旋舞在神与生命之间。这当然不是真理,不是思想,甚至不算我的诗观,它仅仅是偶然掠过我脑际的一缕思绪。思绪被定型为思想之后便丧失自由以及完善的可能,我们应该竭力抗拒把思绪定名为思想。

 积淀的文化养育我们又约束我们……没有被“约定俗成”的种种东西所禁锢的是远古的圣哲,他们远比我们幸运。他们,可以以自由而诗性的精神想象宇宙,直接向冥冥苍穹摘取真理。我们接受了约定俗成,思维模式越来越机械化,想象与创造的机能退化……而且我们匆匆地奔往黑压压的城市森林,然后虚伪地仰望记忆中的空旷原野,从而失去诗性的贞操品格。

 因此,创造我们的神脸红地隐匿起来。

诗歌作文 篇8

 初夏时节,取得贵州著名诗人李发模老师之允,经儿童诗人郭思思的邀约,笔者和贵州诗人卡西、童绥福、刘功明、苏卫、孔红、刘喻,以及诗歌评论家向笔群等,一同前往遵义绥阳,拜访著名诗人贺敬之老人。

 贺老一生以超凡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多个文艺大家之最。让人最难忘的有红色经典《白毛女》,脍炙人口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等。不仅留下了无数精神食粮,也为国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奉献了无数经典的文化精髓。

 革命老区遵义绥阳,是一个风光迤逦的县城。也是红色文化流传,贵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方,走进这片土地,就有一种亲近感和相识感。

 作为一个80零版年轻人,感觉对这次走进贺老而自豪。因为从小就看贺老的作品长大,可以说耳濡目染对贺老的崇敬之情无以言表。很多次都想要是真有机会走进这样的大家,心中一定会由生无数崇敬之情,不仅感谢贵州诗友们的真情,也要感谢诗歌这块艺术的纯真。

 笔者很爱文学,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爱好者,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虽然只是一个局外人,但也不忘品读,随时陪着如贺老一样入心入肺提升心灵品质的作品。这是我们后人的福气,也是前人为我们铺设的文学路径。这一次亲自感受贺老大家,当然是期待的,也是难忘的。

 在去绥阳之前,儿童诗人郭思思就在微信上给予了私信。似乎不是文学的联系,就没有这样一种真情,或者说,是郭思思的一种厚爱。绥阳算不上是贵州的名山名水,但诗歌之乡的牌子,必然有其贺老光顾的意义。

 一提到红色文化,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遵义,想到遵义,就会想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著名红色典籍。每个中国人,或许都不会忘记这些历史,更不会忘记过去革命艰辛的路上,在贵州留下的足迹。

 进入91岁高龄的贺老,或许更对这个地方倍加热情。所以,来到遵义,贺老不仅思考,而且用一生的艺术才华,为这片热土,增添了不少的光辉。来到贵州遵义,贺老没有在繁华的遵义市区住,也没有在“诗乡绥阳”县城,而是去到了绥阳一个叫做“双洞河”的开发景区。

 初夏的中午,这里没有和煦的阳光,也没有感动的人流车影。有的只有自然的清新,还有贵州独有的生态美景。来到贺老下榻的客栈,一种祥和的气氛,热情激动的感觉。因为午休,我们就和李发模老师一起坐在客栈的池塘边闲趣。看着周围的群山,想起即将与贺老的见面,大家都情绪激扬,心绪难抑。

 对于贺老的熟悉,应该说,是很小,大约20多年前,贺老走进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那时偶有感觉老人的影响,以及老人在文学上的重要意义。无限的崇拜或许就在幼时的心里萌生。

 或许是因为环境,也或许是因为诗歌的缘分。20xx年6月,贵州儿童诗人郭思思突然给笔者看了贵州诗人协会的题词,告诉我“贵州诗人协会”这几个字就是贺老所提之时,突然地感觉,就有一种未来说不定真会和这老人见上一面的感觉。

 没想到,两年之后的这个初夏,真的就和老人相遇了,甚至走得那么近,还有老人谆谆教诲的零距离。

 有人说见名家很难,其实,我想说,见什么人也都需要缘分。缘分真的会促成世界相连一起,或者是一种安排,也或许需要一些偶遇。比如我们一行与贺老相见一样,就是这样的顺其自然,也是这样的相映成趣。可有一个东西不能少,那就是艺术,那就是诗歌。

 就在见面的这一天,贺老听说我们一行人等候。他就责怪秘书应该早点叫他起来,不要让我们久等了。来到他房间,开始是疑惑,然后是感动。91岁高龄的贺老坐在沙发上,他不仅勉强站起来,还步履蹒跚的走到门口相迎。或许就是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他老人家不仅精神矍铄,而且依然思维敏锐,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久等了。”这是一种感动,也是一种接纳,更是一种胸襟。

 我们大家都坐定之后,谦逊的贺老始终笑容满面对着我们,而且似乎等待着我们的“有求必应”。我们有呈上贺老的佳作旧时版本的,有为贺老朗诵或许他都忘记诗歌的。听得入神,笑容满面的贺老,始终一副认真的样子。

 听完大家的客套,他没有厌倦,也没有提醒。相反,还是在大家的要求下,他才说,“贵州是诗歌大省,18年前来过贵州,感觉贵州这些年的变化很是欣慰。贵州的诗歌,未来一定会发展无限,前途光明。诗歌主要是和土地有关系,贵州是一片热土,一定会孕育出很多美丽的诗歌。”之后,他又一一的听着大家的侃侃而谈。

 当然,面对着贺老,或许大家早已把很多要求忘记。只要能说的,大家都争着交流,每个人也都用饱满的热情,真实的表达,叙述着对诗歌的热爱。

 他说,土地与诗歌,就是一种感情。在过去,他曾经为绥阳提过一回笔,两句话“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这句题词,大家也早就熟悉在胸,但亲自让贺老解读出来,或许意义又更上了一种深度。

 相谈甚欢,不觉也是一个多小时,为了贺老的健康。大家在保健医生和秘书的要求下,也不得不结束了和贺老的接触。贺老不仅是一个胸怀博大的老人,还是一个淳朴、真实的著名诗人。他对土地的热爱,就像他对诗歌的热爱一样。谈话中,他无数次提到诗歌与土地的关系。或许这就是诗歌的真正意义,也是贺老几十年来人生的阅历,也是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人生、对诗歌最核心的总结。

 如今,诗歌发展的绥阳,真的就与贺老这两句名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但愿贵州的诗歌能够在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能够走进贺老,或许是我们一生的满足,也是对这位奠定中国无数文艺之最的老人无数年来的崇敬,也希望老人的要求,也能够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找到一些土地与诗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