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利的故事

老人 0 65

邵小利的故事,第1张

邵小利的故事
导读:(1960一1982) 陕西富平县洪水乡人。1974年加入共青团,1979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上大学三年,学习成绩优异,15门功课中11门在82分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邵小利关心体贴同学,乐于助人,为班上同学44人

(1960一1982) 陕西富平县洪水乡人。1974年加入共青团,1979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上大学三年,学习成绩优异,15门功课中11门在82分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邵小利关心体贴同学,乐于助人,为班上同学44人次缝补过被褥:同学生病,她主动送药送水;在宿舍里,争着提水,打扫卫生,她所在的宿舍是“文明礼貌”宿舍;她还常帮助后进同学,所在的班级多次受到学院表扬。

邵小利在校外和校内一样,也是经常助人。1981年7月中旬,她因患皮肤病住进西安医学院附属二院。当她得知一病友治病需要新鲜大米时,便冒雨去几十里外买回40斤大米,辗转送到这位病友的家里。1982年3月,她与该院的郭丽娅同行上街,突然发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一辆汽车疾驰而来。在这危险关头,邵小利一个箭步跑到小孩跟前,将她抱在怀里,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1982年6月17日清晨,咸阳纺织机械厂子校三个小学生在威阳渭滨公园青年湖畔戏水。一个叫邵萍的小女孩不慎失足跌入湖中,另外两个孩子大声呼叫:“救人啊!救人啊!”呼声惊动了在湖边学习的邵小利,她一看孩子就要被淹没,便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抓住邵萍,举出水面,向岸边推去。可是湖岸坡苔滑,她几次把孩子向岸上推去,眼看就要上岸,却又滑了下去,她不会游泳,在水中站不稳,使尽全力但还是推不上岸。这时,在工人焦玉东、张军杰的协助下把孩子救上了岸。孩子得救了,但邵小利却因使尽力气,无法支持,沉入湖底。正在园内施工的民工杨来富闯讯后,急忙跳入水中,同大家一起将邵小利救上岸,但因溺水过久,抢救无效而光荣献身,时年22岁。

同年6月,中共陕西省委做出《关于开展向邵小利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追认邵小利为中共党员。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并在渭滨公园青年湖畔立碑以示纪念

我觉得在3月6日播出的《急诊室故事》中,病人郭某是在接近昏厥的情况下被送进急诊室的,之前胸口的突然疼痛,让他几乎失去了意识,很难忘。

医生们在维持他基本生命体征的同时,紧张地进行着各种检测,希望尽快获知病情,以便进一步治疗。

2014年底,《急诊室故事》制作播出了第一季,虽只有短短10集,却让数亿观众看到了急诊医护人员的真实工作状态。每一个发生在急诊室里的真实故事,也让人感叹、让人成长、让人学会珍惜。第一季节目里,你记住了那张面孔,又被哪个故事所打动?

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与爱意

为你讲述最真实的今日中国

                                   《急诊室故事》

                                                   <  <   <  <

        这是全国首档大型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98个摄像头,24小时全面覆盖。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这个最能浓缩和折射人生轨迹发生巨变的地方为切口。摄入我们没法进入的抢救室一线,揭示我们难以想象的生命之脆弱。以最真实的视角,最虔诚的态度,通过对100名患者的就诊过程充满敬意的观察,见证了一次次跑偏了轨道的生命是如何挣扎着重新回到这个世界的。

        这是几年前偶然发现的纪录片,从那开始最好的记录片的地位从未被撼动。看过三四遍,在写这篇观后感前又把它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这部纪录片值得人们去敬重,也需要被更多的人关注。这里有人性,有鲜活的生命,有对生的渴望,有最尖锐的医患关系,有车祸后失忆凭本能守护妻子的爱情,有命悬一线还记挂孩子的亲情,有晕倒在地被送进医院一直陪伴的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与国内林林总总的真人秀节目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主角是因为各种意外被推进抢救室的病人,嘉宾是投入抢救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没有剧本,没有台词,没有精致的妆容。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一个或温馨或残酷的小故事。这里能最真实,直观的反映急诊室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状态,不能疏忽,不能犹豫,更不能出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病情,给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里有最直抵人心的情感,79岁的老爷爷独自一人将陷入昏迷的老伴送进抢救室,日夜不离,在床边一遍一遍呼唤妻子的名字,一次一次告诉她“我在这”。老爷爷最后选择了最好的治疗方案_放弃治疗。医术的无能为力,只能用爱和陪伴伴她走完余下的日子。

       53岁老人被车拦腰轧过,骨盆粉碎,下半身脱套,手术只有5%的存活率。所谓九死一生。他儿子想抓住不高的存活率,想留住父亲。从父亲进抢救室到父亲被推进手术室到在观察室内生命体征全无,儿子没掉一滴眼泪。摄像头真实又残忍的记录下一个儿子失去父亲的全过程,也毫不修饰的记录下一个男人的担当和作为儿子的一份孝心。

       “你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节目”

       “我想拍一个片子,是一个能够给大家安全感的片子”导演曾荣回答

       这是一个有安全感的片子,也是一个面看清世间冷暖的镜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有一个细节,座椅两两用粗铁链绑在一起。铁链是从2013年夏天开始有的。有天晚上,一个醉酒的病人来急诊看病。按照流程,医生要给病人做初步检查。近年,为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医生的检查80%依靠机器,用数据说话。但这位病人不愿意做仪器检查,认为是医生坑他的钱。他情绪激动,抡起凳子就要砸医生。医生有规定:医生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能站成一排,怒视病人。病人转而把椅子砸向办公桌,砸坏了好几台电脑。从那以后,医院把所有的椅子都绑在了一起。摄像头也客观的记录了几起相同的时间。醉酒的病人打伤男护士,把男护士的脖子抓的都是血。我这个外人都看的触目惊心,不知道他的父母看了是什么感受。还有因为拒绝给病人开处方类安定药物,被病人打到走廊,周围人劝开后,医生狼狈的站起来,捡起身边掉落的眼镜,只留给摄像头一个背影。很心疼。医生成为高危行业,也很少有人愿意投入这个行业,不是因为不够热爱而是因为太寒心。

         越来越多人愿意把病情交给手机,宁愿相信机器也不愿相信的医生的建议。只有绝对的信任和支持,才会促进工作更好的进行。对医生多些信任,多些包容。还记得一个犯人服毒自杀,事后采访医生,医生说“听说他是犯人后,没有一点犹豫,在我们眼里只有生或死,病情只有轻重或缓急”。在医生眼里,没有职业,贫富,贵贱之分。来到医院你就是病人。

        手术室内是最凶险的战场,你永远不知道意外会在什么时候杀出,虽然只隔着一扇门,但门外的亲属不会知道,医护人员为了挽救生命做了多少努力。当你镇定信任的战友在为你而战时,请支持他们。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纪录片。把现实的无奈,面对疾病的悲痛,内心的温柔和人性的光辉,生生死死病魔痛苦离别孤独都赤裸裸的表现在镜头下。(摘自豆瓣短评)

         生与死激战的边缘,有巨大的疼痛和悲伤,也有无边的坚守和爱。

急诊的意思解释如下:

词语解释

1、医院或诊疗所给病情危重、需立即诊治的病人优先看病,叫“急诊”。

引证解释

1、医院或诊疗所把伤病严重、急待诊治的叫“急诊”。

《中国医学》1989年第1期:“患急性肠胃炎者,绝大多数是不注意饮食卫生。每到节日北京市各医院挂肠道急诊的人数都出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网络解释

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急诊造句:

1、我们立即把垂危的病人送进医院急诊室。

2、这是急诊,夫人,很厉害的脓肿。

3、救护车还没停稳,护士们就迫不及待地抬着昏迷不醒的老爷爷向医院急诊室奔去。

4、每天肠胃不舒服,晚看急诊开了整肠生。无独有偶,大夫说前几天有一男的也因为喝浓熟普洱看急诊。

5、如果有发烧,上腹痛或是黑便的情形的话,要记得马上来急诊室回诊就行了。

6、因此,眼球穿通伤后正确的急诊救治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尤为重要。

7、记者在位于海宁路上的第一人民医院看到,急诊室内人来人往有不少家属和警方人员。

8、北医三院急诊抢救室亮着“手术进行中”。

9、背景静息时胸痛是在急诊室常见的一种症状。

10、例如,在出现超常性大规模检验或治疗程序出现时,如果不是急诊医院或者诊所,就一定要事先上报保险公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