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是被谁送进监狱的?

员工 0 90

“牟其中”是被谁送进监狱的?,第1张

“牟其中”是被谁送进监狱的?
导读:1999年11月1日,南德集团及牟其中等信用证诈骗案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审判庭公开开庭。2000年5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南德集团及牟其中等犯有信用证诈骗罪,判处牟其中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夏宗伟亦被判有罪,免予刑事

1999年11月1日,南德集团及牟其中等信用证诈骗案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审判庭公开开庭。2000年5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南德集团及牟其中等犯有信用证诈骗罪,判处牟其中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夏宗伟亦被判有罪,免予刑事处罚。

牟其中因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入狱,2000年被判无期徒刑,后因表现好,改为有期徒刑18年。

扩展资料

牟其中是一个把口号喊遍中国的富豪,同时也是一个曾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因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入狱,2000年被判无期徒刑,后因表现好,改为有期徒刑18年。

1996年3月18日,因揭发了贩卖假护照团伙的不法行为而遭到报复和有关人员的恶意举报,牟其中在拟赴美商谈卫星抵押融资业务时,在北京机场被限制出境。所谓的“十三条罪状的举报信”,匿名投送各机关、部委,由此开始了对南德集团的长年审查。事后经多家机关的审查,证明“十三条罪状”均属子虚乌有。

1996年8月,因国内谣传南德集团的卫星项目虚假,南德集团被迫决定将其持有的航向卫星股权转让给了国际卫星组织,由国际卫星组织收购了南德的股权,退还南德已投入的股本金和已开始营运了的半年租金。其时,航向卫星已经成功出租并已逐年产生收益。

1993年,根据南德集团与满洲里市政府的合作协议,为激励南德集团对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建设的投入,满洲里市人民政府以优惠地价向南德集团出让10平方公里土地,供南德集团进行投资开发。南德集团由此开始了对满洲里区域经济的全面整体开发、投资、建设。

1997年8月18—19日,由中行湖北分行作为原告,被告依次为湖北轻工、贵阳交行、南德集团的有关信用证垫款及担保纠纷民事案公开开庭审理。

参考资料:

-牟其中

原单位倒闭老板进监狱,这个时候公司乱了套,就没人去给员工办理社保的停缴封存手续。

想停缴社保的员工,可以自己带着相关证明材料,写个申请封存社保的报告,提交给当地社保中心。

办理原单位的封存手续,接着又可以办理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续交手续;也可以暂时封存,等找到新单位后再续交。

希望采纳。

流水线工作,没有创新,只是机械重复,令人感觉乏味;

为了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工人走神或者偷懒时间,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受到限制;

工人在高速流水线上工作,出现瑕疵或者失误,需要高价赔偿次品造成的损失;

为了保证工人工作纪律,有些工厂形成了严格的金字塔形式管理模式,工人会时常因为失误或者上厕所被辱骂殴打或者克扣工资。

工人工资的高福利,和高强度加班有关,损害工人身心健康。

如今,一提到“进工厂”,很多年轻人就会本能地抗拒。满脸苦大仇深的表情,抵触的情绪不言而喻。而工厂的“声誉”,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凡提及工厂,通常都伴随着一些不好的“评价”,像是“进工厂如同蹲监狱”、“上个厕所被人催”、“睁眼就加班,闭眼进了ICU”等等,总之工厂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只需要四个字形容:“地狱深渊”。

工厂越来越难招到工人,这也使得我国的制造业遭遇了“用人寒鼕”。尤其是今年,伴随着美国“通胀”加剧,美国民众掀起了中国产品的抢购浪潮。很多工厂可谓是马力全开,但依旧赶不完订单。

究其原因,还是人手不足。哪怕是提高待遇、工资,依旧招不上来足够的工人。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我国制造业很可能会逐渐“萎缩”,让出“全球工厂”的头衔。面对这种有订单,没工人的尴尬,中国制造业究竟该如何破局呢?

年轻人的“幸灾乐祸”,或许为时尚早

一谈到工厂招不上工人,有部分年轻人会忍不住幸灾乐祸,心想“工厂招工难,实属‘活该’。”为什么幸灾乐祸,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工厂,并不尊重工人,甚至表面上工人加班是自由的,但实际上有太多的“手段”、“算计”,迫使工人不得不加班。

工人并不“傻”,对工厂的“算计”一清二楚,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忍气吞声。但心中的“怒意”却长时间在胸中酝酿。但凡有机会,哪怕是一番幸灾乐祸,也能暂时舒缓压抑的内心。不过,工厂真的缺人吗?目前来看,缺人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工厂。对于大工厂而言,未来恐怕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那样,大批量缺人。

据2019年发布的《劳动力管理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到了2025年,我国制造业预计需要岗位15亿个。如果与2019年相比,岗位数量增加比例超过23%。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由于“用工荒”,会迫使大量大中型制造企业加大学生产线升级,尝试引进更多的先进机器,逐渐取代工人的岗位。

大概会有35%的制造业岗位会因为采用新技术、机械生产而被取消。如此算来,到了2025年时,制造业岗位或许不仅没增加,相较于2019年,反而减少了20%。所以,中国制造业未来会随着使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以及引进更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流程,来填补不足的岗位。甚至更进一步,从已经上了生产线的工人手中,抢走他们的岗位。因此,你可以认为,当下制造业的“用工荒”,在未来会得到更好的解决。而对于那些幸灾乐祸的人,或许嘲笑的有些过早了。

制造业缺人,是因为给的工资“并不高”

中国制造业缺人,其实是一种“假象”。本质上,缺少的并不是人,而是“高薪岗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送外卖、跑滴滴,在外风吹雨打也不愿意进工厂?原因很简单,因为送外卖、跑滴滴,包括送快递等等。只要肯吃苦,一个月七八千并不难,上万元不是梦,甚至运气好些,一个月能赚到一万四五甚至更高。

可如今工厂里的“工资”才多少?坦白地讲,大部分中小型工厂,不加班的情况下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即便拼命加班,把自己纍得半死不活,拿到手里的工资也只有六七千。一些效益好一些的工厂,每天12小时到16小时往上硬扛,一个月下来也就一万三四。

坦白地讲,在工厂“拼命”,还不如自由自在地送外卖、跑滴滴赚钱。国人当中,怕吃苦的不少,但更多的国人不怕吃苦,怕的是吃苦还没钱赚。只要有钱赚,月薪过万,工厂绝不会愁到招不上人。

所以,工厂除了需要优化管理,让管理变得更人性化之外。关键是,工资到底能不能给到位。工资收入“能到位”,招人不难,留住人同样不难。相反,再想凭借四五千、五六千留住工人,那就真的有点“看不清行情”了。这个工资水平,在别的行业能够比工厂更轻松地赚到,凭什么还要进工厂呢?吃苦,得有回报。

所以,工厂想要破掉“用工慌”,除了改善生产线,大量引进无人机械化生产之外,同时也要考虑一下提升工厂工人的待遇和尊严感,把工人真正“当人”看待。相信有这两项改变,中国制造业不会失掉“世界工厂”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很多人对进厂务工保持怀疑的态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工作枯燥乏味。

很多人觉得工厂的工作都是流水作业,工作起来实在是太单调,对个人的能力没有太明显的提升。

二、管理严格束缚。

以中型电子厂为例,厂内员工会有上万人,因此管理层会制定严格的纪律规则,一旦有所触犯,就会有惩罚,轻者扣工资调岗位,严重者就会直接驱逐出厂。

综上所述,喜欢自由的年轻人就会很讨厌进工厂,可是进厂上班真的就一无是处么?

当然不是!

工厂招聘并不严格,只要年龄符合,身体健康就完全符合要求,所以社会上很大一部分能力不强的人就有了就业机会,而且现在的工资水平并不差,每个月的综合收入能够达到6000元以上。

所以,在选择进厂务工前,先思考一下是否适合自己的现状!

你好,根据劳动法规定是可以要回工资的。员工打架的事情已经在派出所处理完了,他出来后肯定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索要工资。如果厂方不给的话,可以找劳动监察部门帮助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