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有哪些,医生和解放军的

老人 0 46

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有哪些,医生和解放军的,第1张

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有哪些,医生和解放军的
导读:1,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生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

1,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生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也许是这位母亲感动了上苍,女婴含乳得以生还。

2,女警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

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遇难。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3,11岁少年背着3岁妹妹逃生

在北川,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3岁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前行。这名少年叫吉万,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为了逃生,深山中步行了12个小时。

4,女护士奋力救援后流产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在成功转移了病人后,她却先兆流产,孩子无法保住。

5,老师身体断成两截仍紧握两学生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6,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

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一名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让人欲哭无泪。

7,警花当众解衣为灾区婴儿喂奶

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当众解衣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6个月大)。从5月12日以来,蒋小娟一直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她说:“送走的时候小家伙17斤,现在肯定又长了。”

8,痛失14为亲人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失去15位亲人,却没有时间伤心,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9,武警亲手刨出老父遗体,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队长张秋红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他亲手刨出老父和嫂子的遗体,来不及哭泣,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10,11岁小女孩跳下六楼逃生脱险后返身救老师

康洁是汶川县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6楼上课,意识到危险,她立即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居然只有腿被划伤。”康洁对此也感到不可思议。脱险后,康洁冒险跨进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逐渐体力不支的她跑出废墟求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个老师。”

从小就听爷爷讲他参与过的战役:渡江战役的血红长江,金门战役的等而未发,以及抗美援朝几年大大小小的战争经历,战场上如何冲锋,怎么带俘虏,怎么带新兵,战士们如何抗严寒存口粮,后勤如何补给,战场怎么打扫,军民如何联谊,战士们如何学习等等,那些场景的描述,那些紧张的气氛,那种军人的无畏和荣耀,仅仅听爷爷描述,就感觉到热血澎湃,惊心动魄,无法想象。

我还记得初高中学历史和地理的那几年,经常拿个马扎坐爷爷跟前,让他给我讲书上的著名战役、历史人物和地理名词。我那时候小,只觉得爷爷讲的很生动,我听着特别受感染,全然不觉这是来自他生命力量的陈述,这是一位19岁参军、见证过无数次鲜血与炮火的洗礼,受过伤接近过死亡,却无畏无惧,一腔爱国热血和一身荣耀的老军人。他在用他的前半生,笑呵呵的,长长眉毛一翘一翘的,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给我讲故事。

爷爷是今年去世的,我经常会想念他,会回想起过往与他相处的场景片段。

听朋友推荐了《长津湖》,一直很想去看,但又不敢去看,心情非常复杂。看影评,这是一部和爷爷相关度非常高的**,所以去了究竟是看**,还是看爷爷的鲜活过去?万千思绪,一直没有做好直面的准备。

今天,我终于去看了,面对**里这明显被美化过的场景,依旧哭到不能自已,很难想象当时爷爷真实面对的场景,以及生死前线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看**的时候,我仿佛有了答案。但是自己心绪被搅动的厉害,正好,现在比较安静,想到哪写到哪。

**里有太多的场景,都是在听爷爷讲故事的时候听到过。小时候只能靠自己想象的画面,今天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时候,那些画面里仿佛有爷爷在讲故事的声音,旁白似的同时在耳边响起。

爷爷讲,他所在的部队在金门待命,一直没有出战,直到有紧急安排,战士们立马登上火车,并不知去向哪里,后来才知道奔赴东北,最后快到鸭绿江才终于下车整顿物资。因行军紧急,火车一路没停过,在可以补给的站点,火车也只是减速不会停站,物资都是扔进车厢的。(扔物资的场景在**里有看到)

我清晰地记得,爷爷是这样描述火车上的场景。

因为是货运的火车,而且火车不停,车上也没有洗手间,所以战士需要大号的时候,会打开车厢门,脱了裤子,屁股朝外,有人要抓紧他的胳膊防止他掉下车去,就这个画面,大家可以自己想象。小时候听这个场景觉得搞笑,现在却觉得心酸,条件的艰苦不易,随时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来。

火车行进中,所有战士都是白天操练和学习,也会有指导员爬车厢进来,教大家写字,教些必备知识。爷爷说因为他学的比较快,所以特别光荣的获得一根铅笔头,他是万分的宝贝着,能省着用就省着用。他对于学习机会的珍重,可以想象到了。他也确实是活到老学到老,八十多岁想学计算机,一直到九十岁依旧是每天读书,随口能出字谜对联脑筋急转弯,来考考我们。

货运车厢是没有座位和床铺的,晚上所有战士就地休息,按照爷爷的描述,那个场景可以想象抗洪救灾的子弟兵一排排整齐躺地上睡觉的画面,差不多,区别在于战士们即使睡觉也手不离枪,所有人脚心朝着车厢门,枪口朝着车厢门,手必须一直握着枪(**里也有刻画描述这个军人必备认知),以保证如果火车被劫,能做到随时起身就可以握枪战斗。

军令如山,所以爷爷不能告知家里人自己的消息,接下来的一年多,奶奶她们因为没有爷爷的音讯,担心挂念,甚至做好了思想准备。她们不知道爷爷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已经来到了边境,踏上了“保和平,为祖国”的征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从小,就经常听奶奶闲来哼唱这首歌,有时候爷爷也会跟着合唱。每次唱起来,爷爷都会昂首挺胸,有时还会一边唱一边原地踏步走。那时我不大,会跟着爷爷学着动作一起唱,因为觉得他们有趣。现在回想起那个场景,特别美好。

爷爷说,为了能够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前仆后继的牺牲了太多战士,着实是特别艰难。爷爷描述了很多场景,我想选几个印象深刻的来说。

急行军,每个人要背着自己的铺卷和干粮,行军速度要快,所以不能带太多负重,口粮就是拿着豆子或大米,找老百姓帮忙炒过的,每人也就一捧的量,用布包起来,做成细长的小包袱,绑在自己的胸前。这是一个战士接下来几天的口粮,只有安全到达目的地,才会有口粮补给。路上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停下来吃饭休息的,饿了就自己从包袱里摸出几粒,细细的嚼,细细的嚼成沫沫了才舍得吞下。渴了就路边抓把雪就解决了。

爷爷说,天气特别冷,风雪很常见,一停下来就忍不住打哆嗦,一直行军反而好些。很多地方雪很厚,后面的人要踩着前面人的脚印那个洞走,不然腿冻麻了可能就一扑掉雪里头去了。现在有时候会听到有老人说,外面冷戴上帽子,别把耳朵冻掉了。那时,确实有人冻掉耳朵,或者冻掉脚趾的,可见有多冷。

过江特别难,不能白天过江,会被发现,都是晚上蹚着水一步一步的走过去,有时对面哨岗的灯光打过来,战士们就需要整个人进水里藏起来。所以胸前包着的米粒和豆子都泡软了,一蹭就碎了,根本捏不起个完整的。

暗夜里,严寒中,要忍着饿,要躲过哨岗,有时要面对枪炮,就这样的过鸭绿江,爷爷和战友来回好多趟,运物资,送伤员,领新兵。。。

在**里,好几次出现的小本本,记录着每个战友的名字。当有战友牺牲的时候,连长伍千里会用红色的笔把他的名字框起来。这一幕也是让我感触颇深。爷爷在部队里有一项工作就是记录牺牲的战士。

在雷爹牺牲后,吴京饰演的伍千里悲痛万分,颤抖着手迟迟无法画下这一个红框。我的爷爷呢?又是怎样面对战友的牺牲,怎样看待死亡的呢?

好吧,我好像是有答案的。他是很坦然的,珍惜生命,也无惧死亡。爷爷最后住院时,旁边病床的病人问过爷爷,怕不怕死?爷爷回答得直截了当:死有什么好怕的。我才不怕呢。

活着的时候,珍惜眼前人。往生之时,心无恐惧,坦坦荡荡。

书写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已经平静下来了,回忆很多,爷爷讲过的场景很多,我都写出来又如何?不写出来又如何?那些回忆,不增不减,依旧在那里。需要放下的只是我的执念罢了。

那些血泪和荣光,属于爷爷。不属于我。我在我的时空。

我在我的时空里,传承着有他一份的家族之道,倍感荣光。

送老人适合养生礼品、洗脚桶、牛奶之类的都可以。

毕竟老人不能吃太凌乱的食物,尽量是家常便饭,而且牛奶可以添加钙的增加,而且老人用的洗脚桶也是很实在的礼物。

就像我们平常给自己的爷爷奶奶买礼物一样:

米面油:老人是很需要这些生活中的食材最实惠

牛奶饮品:老人还是需要营养的添加,虽然不是很贵但是日常可以喝

洗脚桶:每天洗脚可以增加血管的循环,可以让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好

所以说送礼就是一门艺术,要送的实惠还要送到人的心坎,不能让别人说出你的不好,虽说人情是要维持,但是心意也要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