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高中作文怎样写爷爷与孙子的作文开头2、初中初一作文2250字:读《孙子》有感3、李奶奶的小孙子作文?4、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800字作文关于爷爷与孙子之间的5、孙子在追悼会悼词奶奶6、孙子中山的故事作文500字爷爷每天早早起床,给我们做
- 1、高中作文怎样写爷爷与孙子的作文开头
- 2、初中初一作文2250字:读《孙子》有感
- 3、李奶奶的小孙子作文?
- 4、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800字作文关于爷爷与孙子之间的
- 5、孙子在追悼会悼词奶奶
- 6、孙子中山的故事作文500字
爷爷每天早早起床,给我们做早餐,看我狼吞虎咽。接着提醒我戴好红领巾与标志,做好上学的准备工作。然后背着我的书包送我上学,看我高兴地跑去学校,而且三九严寒从不间断。回到家,他才忙着收拾餐桌、看看书。七年了,爷爷每天都是这么度过的。
记得有一次,我吃饭的时候,耳旁传来一阵“咳咳”声,我一看,原来爷爷正在咳嗽呢!“爷爷,您怎么了?咳嗽咳得那么严重。”“哟,我的孙女儿会关心人喽!没事儿,爷爷只是得了点小感冒,没事的。”爷爷乐呵呵地说道。我也就不再询问。
我们出发了,在路上,一阵“咳咳”声又一次掠过我的耳朵。我心里一阵酸,却不知怎么说出口。一转眼,便下雨了。我和爷爷忙躲到一个建筑物的下面,才没被淋成“落汤鸡”。可是,我的书包里只有一把蓝色的备用伞,拿伞很小,两人和撑一把,肯定不够。要是我用,爷爷会淋湿;要是爷爷用,我就会被淋。怎么办?这时,爷爷突然对我说:“你用吧。你小,免疫系统还没长好,要是我用,你会感冒的;我是大人,免疫力强。你用吧。”“可是爷爷,你有风湿性关节炎。”“没事,这点事不要紧。”我也不好推强,只好接过爱的伞。爷爷微笑着看着我。顿时,我觉得伞沉甸甸的。我的眼眶湿润了……
伞是蓝的,就像爷爷,用双手给我擒起一片天;伞上有着太阳的图案,就像爷爷眼眸中的爱。伞是沉的,就像爷爷对我的关心和呵护;伞是旧的,就如同爷爷脸上那苍老的皱纹。
作文标题: 读《孙子》有感
关 键 词: 有感 初中初一 2250字
字 数: 22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2250字的作文,题目为:《读《孙子》有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信读过《孙子》的人,无一不会为文中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所折服,而且考虑到《孙子》成书于春秋时期,在如此遥远的古代,能够总结出这么丰富而又富含哲理的军事思想,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孙子》原本只是一部兵书,但到了现代,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兵书,里面包含的战略战术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商业环境,指导着商业战略,而它富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远的。作为一个教师,我尝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寻找《孙子》给出的启发,获益匪浅。
《孙子》一共13篇,分别论述了用兵之法的不同方面,在这里,我也逐篇地叙述我的感想。
第一章是始计篇,主要论述了用兵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用兵前需要考虑的天、地、人、将、法五个方面的要素,特别强调了“庙算”的重要性,所谓庙算,就是预先的谋划。其哲学意义就是要对即将面对的事物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在教育中,天时和地利的因素显得不怎么突出,主要体现在对人、将、法的了解上。人是指学生,而教师自己则可视之为将,至于法吗,可以引申为教材。新学期开始之初,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对他们及时地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了他们的整体情况,和个别特点,才能正确的制定出总体的教学方案和针对学生个人的教育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教学的效果自然就要好许多。另外,由于教材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面对全新的教材,如果不及时加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由于生疏而显得措手不及,至少会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非常吃力,就算改动不是很大,也需要对其中的细节了如之掌,这样一来,就算教材年年更新,教学过程也会有条不紊而富有成效。
《孙子》的第二篇谈论的是作战的策略,其精华思想是速战速决和取用去敌,战争耗费极大,如果旷日持久而又不能取用于敌,则国内必然空虚疲惫,陷入危险的境地。这里孙子强调了战争要注重效率,在教学中也一样,给学生布置练习的时候,一定的量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有效率地学习,这样,学生也能充分利用他们有限的精力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不重方法,只重数量,填鸭式的布置足以将学生压垮的作业,以期望获得数量效应,很可能使学生患上学习疲劳症,一见到作业就无精打采,精力也不能集中,这样只能事与愿违。
谈论作战之后,孙子论述了进攻的艺术,在谋攻篇中,孙子写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段话的前半句,可以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了,在孙子看来,最好的进攻方式是攻心,让对方无心一战,即不战而自屈,这是心服的原因。孙子将攻心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使人心服的重要性,战争中如此,教育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走错方向,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并不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所犯的错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时,作为老师,不仅仅要告诉他,他错了,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他为什么错了,错在什么地方。犯错的学生承认错误,可能只是他畏于老师的威严而暂时做出的妥协,心里并不认为自己错了,甚至可能怨恨老师阻碍了自己的打算,产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关键是要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也就是服其心,攻心的道理,孙子在二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指出,心服,才是真服,让学生心服的教育方式,才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
第四篇,军形,论述了攻守之势,孙子认为,能够取胜的信号发自于敌,而不能被战胜的信号来自于己,为将者要让自己保持不可被战胜的防守之势,不被对方钻空子,又要善于发现敌人的“可胜之势”,及时地夺取胜利。其方法论意义就是,要使自己时刻保持充分准备,又要善于观察对方的每个细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首先要使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可能对自己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让学生因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而使他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虽然自己不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情况都事先预知,但有备总胜过无备;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学生,对整班学生的总体特点有所了解,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才能有所准备,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教育方法来教育之。
《孙子》第五篇讲兵势,第六篇讲虚实,突出的是一个“变”字,随机应变,适时而动,以无尽的变化来扰乱敌人,使其摸不着头脑,从而克敌制胜。教学中也要变,但目的不是扰乱别人的视线,而是提起学生的兴趣,每天程序化的课程会使学生的兴趣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要素,则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七篇论述的是“军争之法”,这里的军争,我的理解是让军队争得有利的因素,此外,孙子还谈到了三军的“气”,说道:“朝气瑞,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他主张避开敌方锐气正盛的时候,当他们倦怠的时候发起攻击,与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异曲同工之妙。孙子是从敌方的角度来说的,从己方的角度,就是要利用好锐气正盛的时候,而在己方倦怠的时候要尽快离开战场,防止被敌方袭击。这让我想到了,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把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教给他们,当他们倦怠,则不宜再行教学,此时效果会直线下降,而因让他们进行休息,作为调节。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篇曰九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出自此篇,这一章中,孙子列举了“五地”和五个“有所不”,指出了在各种地形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变措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育工作,也是所有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工作经验应该算是比较丰富的了,但当代的社会飞速的发展,别说二十年之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相比,就是三年前的学生和今年的学生相比,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都有所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是教育工作的必须,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经验而不局限于经验,则是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由此,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转眼又到了孩子放暑假的时候了,李奶奶终于松了口气,她决定带着孙子回老家,一来惦记着家里的菜园,二来老姐妹几个叫嚷着她早些回去打麻将。
所以孙子刚一放假,她就迫不及待的收拾行李,跟儿子、媳妇儿商议回去过上些日子。
小孙子自是非常高兴,有机会捉鱼摸虾的到处跑了。
隔壁有了几个半大孩子,天天的带着李奶奶的小孙子田埂土坡的放开了跑,李奶奶落了个清静,早按耐不住憋屈,早早地吃了午饭,早约着几个老姐妹打麻将去了。
这一打忘记了时间,天色开始暗下来了,张婆婆的儿媳妇提醒着不早了,要开始做晚饭了,几个老姐妹才如梦初醒:“这天都黑了,得赶紧回去给孙子做饭去。”
李奶奶刚走出家门,远远的就看见隔壁的刚子在踢路边的石子玩,就对着他喊:“刚子,刚子,我们家尧尧没跟你一起玩啊?”
刚子抬头见是李奶奶,自顾自的不停踢石子。
李奶奶加紧脚步往家赶,来到大门口就对着屋里喊:“大孙子,尧尧,奶奶回来了。”
没有任何回应,老伴儿倒是从屋里出来了。
“没跟你一起?”
“傍晚跟刚子一起出去疯了,我这不打了会儿麻将嘛。”
不见了小孙子,李奶奶有些着急了,赶紧的去找刚子,刚子说半下午他一个人跑回家喝水去了,就没有再见到了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今年已八十六岁,头发也脱的稀少了,他每天戴着一顶蓝色帽子,而且帽子里面总是藏着一些卫生纸,可能是戴着舒服吧,又穿着一黑衣服,显的更加苍老。
爷爷特别喜欢工作,现在还在三叔的醋厂里干活。每次到三叔醋厂去,总能看见爷爷的背影。
在我的心目中,爷爷是一位英雄。在老家的侧面墙上,挂着一幅年轻军人的照片,听爸爸说,爷爷曾经是一位军人,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张照片正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照的。
爷爷特别不喜欢别人自己年龄大。记的有一次,有位叔叔去三叔那里倒醋,看到爷爷年龄那么大,就对三叔说:“老人家那么年龄大,你就不害怕给你收错钱”。正在说话时被爷爷听到,爷爷因此特别的生气便骂那位叔叔说:“你才老呢,我有那么糊涂吗……”。爷爷说了一连串的气话,那位叔叔感觉不妙拿上醋匆匆走了,再也不敢说爷爷老了,我看完这段情景后,感到爷爷可真天真。
爷爷年龄已大,回味自己的一生,他要写一本自传,他每天都坚持写,从他小时候写起,写完之后便让堂姐帮他修改,再让爸爸打印出来,结果是厚厚的一本。爷爷的文学写作能力好,他把自己一生的酸甜苦辣写的淋漓尽致,我看后非常受启发,了解了那时的艰苦生活。不过爷爷的思想也比较守旧——重男轻女。
每逢回老家过年,他特别关心堂哥,给堂哥的压岁钱也多,但堂哥却学习不上进,辜负了爷爷的希望,没有考上大学,只有自费上大学。现在老家的经济很紧张,爷爷时常向爸爸打电话说这事,让我也学习上有了压力。不过爷爷现在思想也开始转变了,常会讲一些故事,用故事教育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我感到爷爷是一个饱经风霜,经历过各种风雨,又勤劳,还有点倔强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爱我的爷爷!
孙子在追悼会悼词奶奶一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首先感谢诸位在这炎暑酷日百忙之中专程来到这里,为我母亲送行、向我母亲告别。在此,我谨代表全家向你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母亲生于19xx年4月,卒于20xx年7月,享年92岁。
7月16日夜10时28分,母亲心境祥和,在我们全家人的拥簇、注视下平静地离开了我们。
她一生勤劳,身体一直比较健康,是去年10月,在她91岁高龄时不幸遭遇大腿骨折的不幸变故,使她长期卧床无法活动,身体素质急剧衰竭,最终油尽灯灭,终其天年。
我母亲就是一位很普通、很平凡的女性,但她在我们心目中始终是很伟大的母亲。她把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家庭,贡献给了子女。早年父亲在邮电局工作,那时母亲年轻读过书有文化,父亲动员她参加邮电局工作,但母亲考虑到有了孩子就得把家庭照料好,所以在家庭和工作的问题上她选择了家庭。母亲生养了我们兄弟姐妹8个子女,现在我们养一个子女还是觉得有点艰难,想当初国家困难时期物资极度贫乏的情况下,要养育8个子女是何等艰辛卓绝啊!8个,每一个子女的奶都要一口一口喂,饭要一餐一餐烧,鞋要一双一双做,衣要一针一针的缝,这要付出多少劳动啊,这是不能用数字来计算的一笔帐:母亲每天摸黑起床,整天忙碌到晚,夜里还要点灯给我们补衣补裤,有时做到睡着了针刺到了手指,醒来还要接着再做,不到十一二点她是不睡觉的,生活如此艰辛,但她绝无怨言。更令人起敬的是,四十年前(1967年)父亲因病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只有几个姊妹参加工作不久,兄弟们都在读书,最小的弟弟只有十岁,生活难呀。母亲就帮人家做衣裳、弹棉花、纺毛线、办托儿所用劳动所得来补贴家用,甚至开园地种菜、种瓜、钟豆来增添饭桌上的食品,这才真叫做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不容易啊。在艰难的生活中母亲形成了十分节俭的性格。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一点点好东西都舍不得吃,有好的都留给子女。记得困难时期吃居民食堂那年头,有一次,我从食堂打回来的稀饭特别少,小孩不懂事,叫着没吃饱,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稀饭均沉了孩子们,自己加点开水喝了就算数。那年头母亲身体就虚弱了,晕倒过二次,经医生诊断为严重营养不良,操劳过度。就这样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子女们身上。我们都知道母亲给予我们的是很多很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是太少太少,我们都希望她老人家能活过100岁,多享受些晚年的幸福,但她还是出乎意料的走了,平静地、默默地走了。呜呼哀哉。
我们在这里悼念母亲的伟大,不但是她为撑持一个家庭所奉献的劳动,真正伟大的是她的精神世界,人格的伟大。
母亲读过书,识过字,知书达理,她乐于奉献,而耻于索求。那怕是生活最困难年头,她始终坚持自食其力(劳动谋生)信念,从未向他人伸手索求,甚至连向他人借钱都认是不好的。母亲当了30多年的居民小组长,都是义务为民服务,不计报酬的。
母亲永远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少年来她一直保持这一习惯,饭是她煮的,菜是她烧的,但她总是最后一个吃饭,大家吃饭时她不是洗衣服就是忙家务。她总是希望让儿子孙子多吃点饭菜,自己却吃剩下的饭菜。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范冲淹勤提倡的先苦后乐的高尚品质。
母亲性格温和很有教养,自我懂事起至今未看到母亲发过脾气红过脸,无论遇到多么不顺心的事,她总是从容自如处置若定。她从不打自己小孩,更不与他人争执。在我的记忆里连她高声说话的样子和声音都没有印象,她好象永远地一脸祥和,面带微笑。老邻居、原黄岩中学校长沈冲茂听到家母逝世后,连夜题写挽联“慈容光照千古史,懿范美垂四海情。”正是母亲为人的真实写照。
孙子在追悼会悼词奶奶二各位亲属,各位亲邻,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敬爱的奶奶:
最最亲爱的奶奶,您就这样静静地睡着了,默默地走了,去了遥远而美丽的天堂。您辛辛苦苦的走完了您的一生。现在您已儿孙满堂,家境渐丰,可是您却不声不息地永远离开了我们。
亲爱的奶奶,您,勤劳、俭朴、坚强、整洁、善良、慈祥;您,语温礼让、和睦四邻;您,热爱您的儿孙!我们的一举一动在您的眼里都是乐章,我们的吵吵闹闹您总是笑着面容,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您生命的全部。您一生度过了73个春秋,养育儿女55载,培育孙子23年。奶奶,您不懂得用什么深奥的大道理教育子女,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但就是这样朴实的言语和实际的行动通过数十载不懈的言传身教,将几代子女教育得通情达理、孝顺能干。奶奶,您那满脸皱纹和坚强瘦弱的身躯,流露着您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亲爱的奶奶,您疼爱孙子、孙女胜过爱您自己。您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记得很多次你总是叫您的孙辈吃饭,可您呢?待孙辈吃完走后吃那些没人吃的浸泡在水里的锅底饭。记得每次我们孙辈回家您都会弄一满碗热乎乎的面给我们吃,那上面全是肉啊。可那些肉都是您平时省下来的,本来你生活可以过得很好。你总是把亲朋给你的零用钱存下待孙辈们回家去卖肉烧给孙辈吃啊,而您自己连口面水都没留给自己啊。躺在病床上的您还在为孙儿想着,您对姑妈妈说“我没见到我孙儿我不死啊”,可当家人问您要不要叫孙儿回去时,您却说别把您生病的事告诉孙儿,以免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啊。奶奶啊,您致死都在为孙儿着想啊,孙儿让您带着遗憾离开了。奶奶为孙辈着想的事说也说不完啊。历历往事尽在眼前,亲爱的奶奶,我们想您哪!
可如今,奶奶您走了,带走了我们童年的泪与笑,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您勤劳一生、艰辛一生、无怨无悔的走完了您朴实的一生。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您慈祥的笑脸,再也没有机会品尝您炒的菜、做的饭了,再也听不到您对我们的叮咛与嘱托了。也再没有机会为您捧上一杯热茶、端上一杯水酒、添上一件喜爱的衣裳了……
奶奶,您辛苦了一辈子,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您,您就那样安详的离去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苍天如此无情,夺走了我们的至爱。面对您的遗体,您的所有亲朋只能忍住悲痛,向您道声珍重,除此之外,但余呜呼。
奶奶在天有灵,她一定愿意我们再场的所有人都能从悲痛中重拾欢笑。愿奶奶在这萧瑟的寒冬里将爱的阳光和雨露散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并注视着我们一路前行,从此天气很好,幸福很长。
谢谢大家!
孙子在追悼会悼词奶奶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追悼会,追悼我的奶奶xxx。
奶奶王秀英生于19xx年10月16日,20xx年4月18日十点三十分因病永远离开里人世,离开了她给予一辈子关怀和恩爱的大家庭,走完了简单但却不平凡的一生,享年72岁。
奶奶一辈子没上过学,18岁地时候在老家河北阳原嫁给了爷爷,1958年随爷爷迁居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市,她的6个儿女也在乌市出生,26年里奶奶也 始终以一双勤劳的双手改善着全家人的生活。1983年,举家回国,迁居湖北襄樊,奶奶又在这里养育着子孙后代,她的养育之恩深深铭记在每个人的心里。
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女,从小到大在她老人家的爱护下长大,我知道现在我最亲爱的奶奶离开了我。回忆起奶奶来,她永远是头发黑亮、矮矮胖胖、嘴角带着笑意、颤 巍巍提着菜篮子的样子。爷爷是一大家子人地主心骨,她则是我们一家人的精神纽带。不论谁从外地回家,等待他们的是热乎乎的饺子;端午节里姑姑、妈妈在奶奶 的带领下包一大堆粽子,奶奶拌的香甜的红枣葡萄干馅还能浮现在眼前;等到八月十五,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她则一定会亲手做红豆沙馅的大月饼,傍晚的时候按全 家人的分数切好,不论在不在家人人有份。
我的奶奶有着一颗包容的心,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里的每个人都倾注着无穷的爱。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要以一颗无私的心爱护、关怀、支持每一位亲人,这种精神也将在这个大家庭的子孙后代中传承下去。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平淡但却伟大的一生。亲爱的奶奶、奶奶,多想再看你一眼,多想再握握你温暖的手,但你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在这里我代表全家人感谢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亲朋好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奶奶和我们全家人的关心。
奶奶一路走好,也请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奶奶安息吧!
今天,爸爸带我去天中山游玩。
到了目的地,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仿汉白玉的石拱桥,过了石拱桥,就是天中山的门楼,只见门楼红砖黄瓦,金碧辉煌,门的正上方刻写着“日月同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进了门,迎面就是“天中山石碑”,只见石碑上刻着“天中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唐朝时期,节度使李希烈叛乱,皇帝命大书法家颜真卿去劝降,结果被李希烈囚禁在蔡州(现在的汝南),颜真卿在狱中挥笔写下“天中山”三个大字,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气节。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三个字刻在石碑上。
接着向里是一座小山,我们沿石阶爬上山顶,山顶上也竖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同样刻着“天中山”三个字。天中山又叫天台山,传说,远古时候。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为九州之中,而蔡州又是豫州之中,所以人们建石山作为标志,取名“天中山”。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中山。今天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收获真不小。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