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有没有资格插手孩子的教育?

老人 0 38

爷爷奶奶有没有资格插手孩子的教育?,第1张

爷爷奶奶有没有资格插手孩子的教育?
导读: “爷爷奶奶有没有资格插手孩子的教育"这个问题,我是有深刻感受的,所以很乐意回答。 我认为爷爷奶奶是有资格的,但不能过份干涉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更不能一味的溺爱,孩子教育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还是交给父母亲为上策。 爷爷奶奶所处的年代,所经

“爷爷奶奶有没有资格插手孩子的教育"这个问题,我是有深刻感受的,所以很乐意回答。

我认为爷爷奶奶是有资格的,但不能过份干涉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更不能一味的溺爱,孩子教育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还是交给父母亲为上策。

爷爷奶奶所处的年代,所经历的事情,许多都是宝贵的经验,但 社会 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如果爷爷奶不注意学习,思想、观念、行为等可能与现在潮流脱节,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如父母亲能紧跟时代脉搏,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我出生一个月后就交给外公外婆带大的,因为父母都在外当老师,十天半月难见一面。由于外公家多代单传,对孩子溺爱的不得了,百般宠爱不让父母亲严厉管教,不准爬树,不准游泳,不准激烈的运动……结果虽然自我感觉童年有老人的呵护很幸福,但性格的形成有许多缺陷,长大后想拼命地弥补都弥补不了,不能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对外婆外公关爱的深深怀念就是对他们管教不足的丝丝遗憾!

到了我女儿出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外公外婆奶奶走的早,爷爷退休后在老家帮我弟弟照顾孩子,女儿完全靠我和她妈妈两个亲手带大,我们充分发扬民主,从女儿懂事时起,什么问题都征求尊重她的意见,家长只做引导启发,主意让她拿。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成长进步令人欣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许多人都问我们是怎么教的?我就开玩笑说:“反正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教的,而是我们自己教的”。

总而言之,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家庭是幸福的,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可以让他们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生活管理,或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但教育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应始终牢牢掌握在父母亲手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进步更有利!

有认同我观点的朋友吗?欢迎交流。

那先要问问,你有什么资格让爷爷奶奶来帮你看孩子?爷爷奶奶现在已经到了安度晚年的阶段。他们舍弃自己安逸的生活,帮你看孩子。帮你送孩子去幼儿园、去小学,就自然有资格参与孩子的教育。

以前,我也是认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只是帮助带娃,让孩子吃好了,穿暖、安全就可以了。

实践证明,不是这么回事儿,教养和教育是不能分开的,只要你参与教养,你必然要参与教育,教育和教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截然分开。都是 育儿 。

比如。喂孩子吃饭这件事儿。他在两三岁的时候,老人养育他,给孩子喂饭,这样一路下来,到了孩子5岁了,孩子还是不愿意自己独立吃饭,老人喂还是不喂?

如果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用手去抓饭,或者坐姿非常不好,或者边看电视边吃饭。这些事情,都是需要人去教育他,那你能说老人没有资格管孩子吗?老人没有资格参与孩子的教育吗?

那好,如果说她没有资格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随便怎么吃,随便怎么闹,老人都不去管。

一旦孩子的坏毛病形成了,那你一定会又说,都是爷爷奶奶惯的。

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就一定要去参与到管孩子,参与到孩子的 育儿 当中去。

所以我说,教育和教养是分不开的,你既然请老人来帮你带孩子,他就不可回避的会遇到教育的问题,他一定要参与到教育当中去,这本来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你对老人的教育不满意,可以和老人交流,告诉他,你希望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老人接受最好,如果老人不接受你的方法,你可以请老人离开,你自己来带孩子。就这么简单,你想改造他,可能性不大。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下面说说我的个人见解。

光看问题就发现你的怨气不小呢!

首先说一说有没有资格的问题,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爷爷奶奶如果愿意加入到 育儿 中来,就我本人来讲,是肯定欢迎的。

看你的提问大概是他们的加入让你很不愉快了,即使是这样,首先建议你就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他们是属于哪种情况:

1爷爷奶奶纯属是来给你找茬的,不论你怎么做,他们就是要和你唱反调。如果是这样,说明你自己和老人的关系需要改善,如果没有改善,孩子只会成为你们战争的牺牲品。

2爷爷奶奶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的。我们这一代人中有太多的独身子女,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他们太过于溺爱孩子,觉得对孩子好就是满足他们对物质的所有要求,殊不知这是这害了孩子。这是很普遍的情况,如果你觉得他们的做法不对,可以一起坐下来商量一下解决办法,他们爱孩子不可否认,你也应该说明白,哪些做法你是不接受的,指出他们哪些做法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一定不要全盘否定爷爷奶奶的付出。

3爷爷奶奶是在帮你教育孩子,而你自己是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最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又确实有一些时候会遇到。如果爷爷奶奶是为孩子好,那你又何必在意教育的人是谁呢?

最后说说我个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起教育孩子的事情。我家的老人明确表示,他们只管孩子吃喝玩乐,不管教育,遇到孩子有不良行为,除非是父母不在场,其他时候都是让我们直接教育孩子。在孩子长远的养育目标上看,全家的目标都一致,我们不要求他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要求他考试第一,不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兴趣班,我们只要孩子身心 健康 ,快乐成长,以后可以独立面对世界。我们希望孩子以后有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只作为满足父母教育的机器。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不管有没有资格,反正我不会插手孙女的教育,日常生活习惯偶尔教教。因为老一辈人和下辈有很多不同的理念和观点。说多了会起矛盾和冲突。操闲心会惹烦恼。自己怎么好玩,去玩吧。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要看从什么层面来说了。从法律层面来说,爷爷奶奶不属于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当然没有资格插手孩子的教育;但是从家庭层面来说,爷爷奶奶不仅是孩子的长辈,也是孩子父母的长辈,从中国人最讲究的人情来说,怎么也要给爷爷奶奶一些面子。如果,他们不和孩子住在一起,只是偶尔过来,说几句就给他们说几句吧,家和万事兴嘛。但是,如果大家天天住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统一教育意见,并且请丈夫将夫妻俩的意见跟自己的父母好好沟通,毕竟,自己的孩子说说不伤感情。

其实,如果是明智和开明些的爷爷奶奶,就该放手。毕竟,自己的孩子也已经为人父母了,孙子就让他们去管教,作为祖辈来说,陪伴孙子玩玩就可以了。

仿佛感受到了一股滔天的愤怒---一家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还要谈“资格”。

我不是来杠啊,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 父母是否有资格教育孩子。

你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句“废话!孩子是我的,为什么我没资格教育?!”

不,我想说,你只是有养育、教导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并不代表你有这份资格。因为资格,代表着你需要有一定的技能作前提,有一定的证明文书。

举个例子,当老师得有教师资格证,不然他就没有资格成为一名老师。

而当你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从内心里,你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容他人侵犯的私有财产。

问题的本质是: 他人有没有资格插手我如何来使用这个私有财产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也就是说---孩子并不是你的财产,不是你的附属品。

当你理解这一点,那么你就不会纠结“爷爷奶奶是否有资格插手孩子的教育”这样的问题

回归问题本身:两代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冲突

问题的本身,是当爷爷奶奶辈与孩子父母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冲突。

双方的本意都是为孩子好,而因为这份冲突,导致双方可能都会失去初心: 只争对错,至于孩子好不好已经被忽略了。

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逃避

简而言之,就是不让孩子与老人接触,毕竟言语之间都存在着价值观的传递(教育本就是价值观的传递)。

第二种:自证

老人为什么会喜欢插手孩子的教育呢?一方面是对自己过去经验的自豪、自信,另一个方面,则是对年轻父母教育能力的不信任。

与其打他们脸,证明他们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不如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有能力教好孩子。

女儿1岁多的时候不吃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追着她喂,期间争执不断。他们的方式错误,但是初心就是担忧孩子不长身体。

我采取的做法就是当众和孩子定规矩,并且私下和四个老人沟通:“你们追着喂很辛苦,就给我三天时间,我保证不打不骂,三天后如果她还是不吃饭,你们再继续喂。这三天期间,我希望你们给我100分的信任,不要插手。”

所立下的规矩,不外乎饭点时间过时不候,并且没有零食、不会加餐。

这3天里,第一天老人很是煎熬,因为孩子饿,饿就哭,哭就找爷爷奶奶,出于前面的约定老人不好意思违反,只好哄孩子:“听爸爸的”

第二天,老人就乐坏了,因为孩子已经自己吃饭了。

从这以后,老人就不会再干涉我们如何教育孩子了。

这个过程,就是一份自证的过程:我有能力、有合理的方法教好孩子,你们可以安心

题外话

家庭矛盾里面,很多时候会脱离问题本身,把问题复杂化了,最后就是家庭不和。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是最难受的,让你争赢了又如何?孩子就是夹心饼干中的夹心,总是要想办法去平衡两边的关系,发展出各种怪异的行为和性格缺点。

有句教育名言说得很好: “当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了。”

显然,在类似的问题中,老人可能会是不成熟的一方,而如果此时作为年轻人的我们,选择去配合他们的不成熟是一件不机智的行为。

因为当初有迫不得已才将子女送养吧!

将子女送样这种情况大多在农村地区出现得比较多,因为有一些农村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固执,且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就将老一辈的说辞奉为,祖宗说只有男子能继承家业传宗接代,那就一定要生出一个男孩来。

这是上一代人的固执,她们是过渡时期的一代人,所以她们的一些落后思想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但是不代表我能够赞同,所以现在就这一现象来探讨。

在我们家农村这边,被送养出去的子女分为两种,一种是就此切断关系的,一种是说好以后按亲戚那样去走动的。我二伯家当年就是想生一个儿子,一直没有生到,最好生了八个女儿,一个是被我姑抱去养,一个有送给别人。送给别人的那个我不认识,是我的堂妹,她出生的时候我也还小,在此就不细说。但都是说好要按亲戚那样去走动。当初送的时候也是万分不舍,送我姑的那个,是因为我姑没女儿想要一个女儿,被我姑抱去了两天,我二伯母又去抱了回来,后来奶奶和姑姑好说歹说才让我姑抱去养

这是听我妈她们讲的,我堂姐也是经常来我二伯母家,长大后结婚的那天,按理她应该在结婚当天喊我二伯母做“妈”的,但是她心里有怨气吧,就是不肯喊我二伯母做妈,我二伯母很伤心,但是我觉得我能理解我姐,当初为什么就要把她送出去。我和我妈说换做是我的话,我也是无法接受,即使是我的亲姑姑,但是亲生父母不是姑姑,如果是不要了我,那现在长大了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喊“妈”。配吗?

我妈说我小孩不懂事,大人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养,但是我姑姑只有一个小孩,我姐过去,肯定是要过得好一点的。我能明白确实是有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但是生了就要自己养,如果养不起就不要生出来 。

所以,为什么送给别人了还去看,那是因为父母他们知道自己有个孩子,他们当初却把他送了出去,他们觉得愧疚了想去看看他。他们还认为那个孩子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但是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是很不负责任的。这对一个被送出去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伤害,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孩子。

所以,我觉得为人父母不是把孩子生出来就可以的,还要保证能够养育他,爱惜他,才是合格的父母

孩子出生前,东来麻麻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下面把东来麻麻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您,希望可以帮到您。

当时家庭情况:宝宝出生时,爷爷没退休,奶奶不识字也不会带孩子,面临着要么把孩子丢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带,要么辞职自己把宝宝带在身边。所以东来麻麻和爸爸商量后

最后作出决定:妈妈辞职在家全职带娃。所以东来宝宝一直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

东来麻麻建议:孩子最好还是要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原因如下:

1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把娃带在身边,我会经历并发现他不同阶段的成长,享受他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喜悦。比如: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宝宝会翻身了、会坐着了、会爬行了、会扶着沙发走路了,

当我见证这些时刻时,我内心是无比激动和喜悦的,这些喜悦已经冲淡了我带娃的疲倦,让我有动力继续陪伴他成长,希望见证他长大的每个瞬间,

帮他做好影像记录等他长大以后给他看。现在我和儿子会经常翻看他小时候的照片和视频,给他讲述当时的他和当时所发生的故事,这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一直很融洽很亲密。

2有利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各种关键期进行有效引导。 把娃带在身边,你会经历他2岁阶段的执拗和固执、三岁阶段的不稳定情绪和行为倒退、说话口齿不清、追求完美的关键期等。

爸爸妈妈的认知水平已经比爷爷奶奶辈的高出许多,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关注吃饱穿暖,更多的是行为和发展方面。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爸爸妈妈会通过各种学习来了解孩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关注解决。

我家东来宝宝也出现过什么事情都对着干的阶段,我说什么,他都说“不”,走路也只走他熟悉的路线,不会变通,你带他走另外一条路,他会大哭来反抗。当时我也很苦恼是怎么回事,学习了之后才知道,这个阶段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而不能简单的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如果是爷爷奶奶带着,他不知道这些 育儿 知识,会让自己和孩子都很痛苦并且关系变得紧张。

3有利于宝宝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我带孩子时会关注他的作息时间并培养他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和脱衣、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等等,没出现有些家长说的情况:例如挑食、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不会自己吃饭等等,他的自理能力一直都比较强,直到上幼儿园,他也是平稳度过的。

宝宝25岁后爷爷奶奶就过来帮忙一起带孩子了,这时宝宝也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了,也比之前好带了一些。我就放心的把宝宝交给爷爷奶奶了,出去上班了。直到现在我和我家娃的感情都一直很好,他的各阶段问题我都会关注到并且我们沟通交流很多。

最后,东来麻麻要说的是:陪伴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也一直觉得自己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爸爸妈妈愿意多受点累,还是把宝宝留在身边。 以上是东来麻麻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只要有口饭吃就自己带,0-3岁是宝宝生命中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很多宝妈会说经济不允许,做全职妈妈没收入,问老公开口要钱又处处觉得为难,老公压力大等等问题导致休完产假不得不去上班。只要饿不死,这些都不是问题,3岁之前的宝宝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妈妈,有妈妈就拥有全世界。他们对物质要求不是很高,对妈妈的依赖非常高。

宝宝由谁带就和谁亲,3岁之前由爷爷奶奶带的宝宝,长大后也不会和妈妈亲,0-3岁是儿童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3岁之前养成的好习惯会让宝宝一生收益。

一般由爷爷奶奶带的宝宝都比较娇纵,长辈比较溺爱孩子,3岁以后再想给孩子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这个问题基本没什么“悬念”,父母肯定是陪在孩子身边好,更何况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前三年。

我特别不赞同那些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的父母,负责生却不用心养,如果你觉得带孩子实在麻烦、实在太浪费你的时间与精力,那最初就不应该把孩子生出来。把孩子扔给老人带是最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也许你会说,我得出去工作赚钱呀。我觉得赚钱与陪孩子完全不冲突,再忙的工作也有下班的时候,这些时间如果你足够用心,孩子完全可以得到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哪怕一天只有1个小时!

相反,那些以工作忙为由把孩子扔给老一辈的父母们,其实是最不负责任的,他们回来或许愿意花一个小时刷手机、追剧,却没耐心陪孩子看一本绘本、玩一个 游戏 。

所以,没钱不是理由,工作忙不是借口,给孩子最用心的陪伴、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快乐 健康 地成长,才是所有父母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孩子三岁前最好是妈妈自己带,因为三岁之前是孩子人生最为关键时期,也是习惯最容易养成的阶段,牺牲三年换取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绝对值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带孩子是一份苦差,责任重大,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如果孩子没带好,后果很严重,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

俗话说三岁定终身

你如果有条件,肯定是自己带着好,父母在身边带有无可替代的好处

父母亲自带孩子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子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心里以及性格的发展

而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会很溺爱,所谓隔代亲,对孩子的很多不正确的做法不会给予纠正,所以导致孩子娇气,任性妄为。

最后如果不能全职带,也可以白天爷爷奶奶带,晚上下班自己带,不能完全交托于老人,

我的两个小孩从小都是带在身边的,小孩成长很快。每一天都不同,可以慢慢陪着她们长大,是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成长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珍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您好,我是一名 社会 工作师,也是一名母亲,我比较支持孩子三岁之前父母带。我就是这么做的,现在看来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虽然三岁之前比较累,但是现在很少让我操心。

孩子三岁之前最重要的两件事:

亲子关系

刚出生的孩子没有什么意识,谁和他亲近潜意识里就会和谁亲近,即便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如果长时间不照顾,不在身边,也会变得生疏。如果三岁前这个时间父母远离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内心孤独,感觉不被关爱,内心缺乏安全感。待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更容易叛逆,不服从父母管教。

教育方式

毕竟时代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老一辈的很多 育儿 理念和年轻人都有冲突,而且隔代亲,老一辈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大都是溺爱型,这样很不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所以 孩子不是光生就行的,最重要的是养,如果没做好准备,要孩子前请三思,如果生下来,尽量父母陪伴。

如果条件允许,请自己带孩子,孩子三岁前的记忆会丢失,但是幸福感会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谁带跟谁亲

刚出生的孩子总是会努力寻找妈妈的怀抱,期望得到妈妈的抚触,但是当他长久得不到妈妈的陪伴时,他会退而求其次,谁陪伴他的时间长他便会和谁亲近。

感情是培养出来的,安全感是从点滴陪伴里获得的。

我出生后是妈妈带大的,在我2岁时,妈妈为了生活开始赚钱养家,而我开始了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可是每天早晚能看见爸妈,总是会感觉很开心,很幸福。

缺失的母爱没有那么容易被满足

身边有一个邻居, 孩子刚满月她便出差去外地,孩子交给公公婆婆来带。尽管老人带娃很用心,但是孩子长大后性格很孤僻,不能好好的跟小朋友交流相处。

后来,她离婚获得孩子抚养权的时候,孩子却怎么都不跟她走,场面极度尴尬。

生而不养,母爱真的很容易被丢失,想要获得孩子的认可又谈何容易。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妈妈将孩子送给老人带? 孩子跟着妈妈有哪些好处? 写在最后

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我选择了全职妈妈这条路,从职场到全职宝妈,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但是,我珍惜每一天陪孩子的时光。孩子似乎会在一瞬间长大,而我能陪他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条件允许,如果生活还可以过的去,请尽量自己带孩子。等到孩子三岁时,你会发现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好还是父母陪伴。俗话说“三岁看老”,三岁之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关键期。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三岁之前父母陪在身边是最好的,爷爷奶奶只能让他们起辅助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说说看法!

三岁之前孩子的发育最快,不管是语言,脑力,行动力等等,都是关键的时期,父母起到关键作用,这时陪在他们身也,多与孩子语言交流,多与孩子行为互动,多与孩子感情培养,多与孩子读书听,那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事半功倍的,父母们何乐不为呢?

当然了家家一本难念的经,如果为生活所迫,最好父母一方能陪在孩子身边,因为关键时期父母的缺席,往后想补一些东西,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必竟现在 科技 发达了,总是有办法多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只要你有这个心。

交给爷爷奶奶带我是不赞成的,中国人的隔辈亲,众所周知,那叫一个惯呀。再说很多老人本身文化程度又不高,他们能做到让孩子吃饱穿暖,但真正的陪伴他们是力不从心啦!

“琴岛的早晨”的总结:钱可以晚3年挣,但孩子的成长不会等待,请尽力不要缺席孩子前3年的成长!

您好,很高兴回复您的问题。

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三岁以前一定要在父母身边养,祖父母可以给与一定的帮助就好。

三岁以前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三岁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性格受爸爸的影响比较大。在三岁前及时发现问题父母纠正问题,比较容易,三岁以后想改相对难度比较大了!

三岁以前决定亲密链接

如果早年一直跟着祖父母的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会比较淡漠。当孩子上学后回来每次难过都想得是祖父母,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这样孩子得成长会比较受局限,父母不能更多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三岁以前孩子是吸收性心智

孩子三岁以前可以学习和了解很多的东西,需要父母多跟孩子沟通,多让孩子去尝试。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通常会受限制比较多。错过了黄金时间想补都补不回来。

很多该尝试的机会因为祖父母觉得比较危险而不让孩子去尝试,因为害怕孩子饿着不停的喂饭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孩子三岁前一定要带在自己身边,且自己需要多多学习了解孩子目前的状态!

您好,如果问“哪个更好”,那肯定是父母陪在身边更好,大部分会选择爷爷奶奶带,其实真的是无奈之举。

0-3岁是孩子快速成长的三年

0-3岁的孩子,是肉眼可见的一天天长大,从最初的只懂喝奶睡觉的小婴儿,到可以翻身,可以爬行,可以走路,会说话叫爸爸妈妈,这些都是只有一次的珍贵回忆,父母缺席这些关键时刻,不说对孩子怎么样,我想作为父母,心里也会有很多遗憾吧。

0-3岁是孩子成长关键的三年

老话说“三岁看老”并不仅仅是一句俗语,孩子在这三年中有无数个敏感期和重要的成长期,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可能有很深远的影响,作为父母,如果可以花费这三年陪伴他,后面真的可以省心不少。

0-3岁是孩子最需要陪伴的三年

孩子是会一天天长大的,在最初的三年里,社交生活有限,他的世界里可能只有日夜陪伴着他的那个人,那种信赖和亲密是无法用后面的时间弥补的,等他一天天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和伙伴,他可能就不需要你的陪伴了。

如果有条件,尽量自己陪伴,三年中可能会辛苦,可能会很累,但说真的,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会庆幸自己把他留在了身边的。

这个一定会。

我们最习惯的就是工作忙,有时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带的孩子大多脾气大,是因为老人太疼爱,过于惯孩子。

孩子0--5岁孩子的早教期和潜意识培养期,建议在身边。如果实在不行,就多抽出时间多看,当然,以后对你们的关系、感情也有影响。

    我个人觉得不应该,不是因为爷爷奶奶不细心,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思想,不仅是受爷爷奶奶的思想,还会受老家那些大人小孩思想的影响。你想想,老一辈的思想和我们会是一样吗。

    如果你老家是农村的,我建议你还是辛苦点,自己带宝宝,或者是把爷爷奶奶接来上班的地方,上班他们帮带,下班你带,这样会比较好一些。

    如果你宝宝还小,千万不要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比较常,待在老人身边可能会学坏。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才你是这么以为的:多一两个人帮你带小孩,你会轻松些,但你有没有想过,宝宝需要父爱母爱,从小陪在他身边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而不是爷爷奶奶。

    我有一个同学,结婚的早,生了宝宝不到一年,就把宝宝留在老家给婆婆带,然后和老公去深圳打工了,一年到头只回去一次,我不知道她怎么忍心,宝宝那么小,她就不想宝宝吗,难道就为了多赚点钱?

    第一年回去的时候宝宝还会叫爸爸妈妈,第二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一见到妈妈就躲在奶奶身后,可能是怕生,第三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不喜欢跟妈妈玩,老黏在奶奶身边……到了第六年,宝宝不高兴的时候开始学会骂人,说脏话,耍脾气,这完全是一个顽固脾气败坏的小孩,学习成绩也不好。

    宝宝小时候模仿能力极高,为了避免宝宝跟在爷爷奶奶身边,被环境影响学坏,我还是劝你辛苦点自己带吧,要想宝宝学好健康成长,就要从小时候捉起,小时候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