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去世时,孙子辈心里都是什么感觉?

老人 0 27

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去世时,孙子辈心里都是什么感觉?,第1张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世时,孙子辈心里都是什么感觉?
导读:去年的四月份,我奶奶走了,享年98岁,如果算上闰年,她应该不止一百岁了! 我奶奶这一辈子,一直是一个要强的女人,生了四个女儿和我爸一个儿子!她和我妈斗了一辈子,因为有四个女儿做后盾,我的四个姑妈遗传了她的强势,所以寡不敌众一直是我妈受气,我

去年的四月份,我奶奶走了,享年98岁,如果算上闰年,她应该不止一百岁了!

我奶奶这一辈子,一直是一个要强的女人,生了四个女儿和我爸一个儿子!她和我妈斗了一辈子,因为有四个女儿做后盾,我的四个姑妈遗传了她的强势,所以寡不敌众一直是我妈受气,我和我爸夹在中间,其实很难!

大概五年前,我们村里拆迁,家里的老人家村里都统一安排了房子给他们居住在一起,类似养老服务中心一样,每天有人烧个饭,自己去拿饭吃!我们就外面租房子住,五个人住了不到六十平方的房子,对于我们这种乡下人来说,真的太小了,以前家里三层楼房,每层都是180平方左右,旁边还有三十平方的车库,感觉租的房子和囚笼一样!关键是房子在四楼,没电梯只有一个破楼梯,老人家没有办法上下楼。我爸他们只能经常去看看我奶奶。好在他们那里人多,倒也不会觉得孤单!这样的日子一晃过了三年,拆迁的房子快要造好了!

我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差,我们不和我妈他们住一起,而是住在另外的市里,虽然回去也只要大半个小时,但是两个人拖着俩幼小的孩子和一家店,也很少回去。我妈和我奶奶又离了二十分钟车程,所以我感觉一年都很少有机会去看我奶奶。

奶奶一直在等,等着我们的新房子什么时候造好,想去看看新家!

前年的四月,我爸打电话来说可能你奶奶不行了,于是我们立刻去了乡下房子那里,奶奶躺着,好像睡着了一样,叫她也没反应,已经到了弥留之际,那会房子已经造好,爸爸他们正在装修奶奶的房间,再过三五天就可以接回去了住了!

奶奶昏迷不醒了几天,我爸他们天天陪夜,忽然之间有一天夜里我怎么都睡不好,早上,我爸就打电话来了,你奶奶走了……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即使是现在时隔两年,我写到这里还是止不住的流泪…

我奶奶就在可以搬进新家看看新房子的前几天,真的走了……那会我忽然就觉得,人怎么会这么脆弱,说走就走了,以后我再也见不到她了……

我奶奶的四个女儿,最大的姑妈快七八十了,自己都老了,我能感觉得到他们几个嫁出去的女儿其实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我大姑妈说,我妈再不走,我就要走在她前面了……我不知道她说这个话的时候心里到底是怎么一种心态,但是我想到我爸爸再也没有妈妈了,我就觉得我爸爸他忽然好孤单,他最亲的人走了……那几天我爸都感觉苍老了很多…

从此以后,我就很害怕这种场面,即使是参加有些不熟悉的亲戚家的丧事,也会觉得特别难过,尤其是害怕以后的某一天,自己的父母会不会也离开!特别特别害怕,人感觉脆弱了很多,有时候经常梦见你父母生病,总在害怕失去亲人…

我奶奶,因为那几年比较特殊,真的是没有照顾好她,很少去看她,我总感觉她走的很孤单……

所以现在,我有机会就回家多看看我爸妈,人生短短几十年,真的不够,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再也不想有了!

2018年9月5日下午1点45分,姥姥去世了,享年84岁。2018年9月5日下午3点53分,哥打来语音电话,哽咽着说出五个字:你姥姥,没了!

从前我很少见到姥姥流泪,可不知是人老了就多愁善感,还是她对自己的身体确实了解。前两年去大姨家看她的时候,来的时候她都满脸堆笑,张罗着大姨给我弄吃弄喝。可我一走,她都会紧紧拉着我的手,开始是语重心长,然后哽咽,最后眼泪顺着褶皱的皮肤肆意的流。她总说这说不定就是最后一面了,她把每一次离开,都当成了永别。可在开学的前一晚,我守在她床前的时候,我要她等我回来,她明明答应过我的,她甚至还用力握了握我的手呢!

去年夏天8月27号,母亲告诉我姥姥情况不是很好,好几天茶饭不思。后来她主动要求回家,无论儿女说什么都不依。她回家了,回到了那个她和姥爷一起生活过的家。回到了那个,阳台里堆满了啤酒瓶,大衣柜里可以玩躲猫猫的家 ……我们兄妹三人最小的也上了高中,不会再吵再闹把里屋弄得咣当作响,可我却好希望她还有力气能起身斥上我们两句。

回家之后的前两天,姥姥还能含含糊糊的说话。奶奶去看望她的时候,她还强撑着叫奶奶不要担心,可是说着说着她哭了。再后来,姥姥找来了儿女交代了后事,便再不说话了。9月2号我临走前的那天上午,‘姥姥看电视的眼神已经开始涣散,她已经不能像昨晚那样点头了,但她一定知道我在的。

2018年9月5日,姥姥终于还是走了,我买了最早的一班火车,坐了18个小时的硬座。回家的路上,哥哥和我说姥姥不吃不喝撑了六天,我难受为什么没在她身边陪这最后几天。哥说:你该回学校(她不想你担心),你也该回来奔丧,好好陪陪妈妈。八点多的列车,车窗外是万家灯火,自己却格格不入,靠着车窗躲在角落里哭。因为我知道,回家之后,他们需要我坚强。

进门,别上黑纱。一炷香,三个头,姥姥在相片里端端正正地笑着。那我人生第一次磕头,敲的地板嘣嘣作响。

那天晚上父母守孝,我和哥去姨姨家睡,半夜梦中惊醒,姨姨家桌上居然有颗核桃(姥姥生前一直把玩着两颗核桃,后来变成四颗,送去殡仪馆前却有一个怎么也找不到,当然姨姨家桌上的那颗不过是平常吃的,只是我们当时的神经都过于紧张)半梦半醒到天亮。

第二天是遗体告别,火化,下葬,请来帮忙的亲朋好友吃个便饭。姥姥生前喜静,特意交代了她离开后不要吹拉弹唱,仪式一概从简。我坐第三天晚上的车回学校,父亲送我上的车。

在姥姥离开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觉得她是真的走了,总觉得等我过年回家还能再看到她呢!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想她,晚上梦到白天也会努力忘掉。我失眠脱发,做心理咨询,一个人去外面住,在人前却像没事人一样。后来我接受了把对她的想念搬到心理,生活慢慢回到正轨,我也允许自己好好的想她。

我会哭!歇斯底里的哭,爷爷把我带大,我真的不想失去他,如果可以我愿意减寿换爷爷多活几年!

我妈苦命,一早就没了父母,所以我与姥姥、姥爷不曾谋面。我爷去世那年我不满四周岁,唯一记得,二伯对我厉声的呵斥:“都怪你,胡说”。我被吓得哇哇大哭,妈妈把我抱离了现场。很多童年的事我都忘了,但记得二伯吼我时生气的面孔。我长大了点,才知道为什么被吼。爷爷在弥留之际,二伯不论怎么哄爷爷吃饭,爷爷就是不张嘴。这时,我跑到爷爷身边说:“爷爷你喝饭吧!还差你几口饭呢。”结果爷爷喝了几口饭,没多久就去了。“常言道:孩子嘴里吐真言。二伯看到爷爷去了,失去亲人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无处发泄。奶奶去世那天,是我八岁生日。那天上午放学,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回家,想着妈妈肯定在给我做好吃的,可家门紧闭。我跑到二伯家也同样家中无人。这时,本家一位嫂子看到我说:“你奶奶死了,家人都去你大伯家了。”我不能接受现实,就气急败坏的回了句:“你奶奶,才死了”。说玩撒腿就向大伯家跑,刚到大伯家门口,就听到了里边传出的哭声。我感觉自己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恶梦,梦中恶魔掠走了我的奶奶,我真想与他大干一场,夺回我执亲执爱的奶奶。第二天,我才如梦初醒,知道奶奶再也醒不了了,我哭的瘫坐于地,直到嗓子发不出声来。虽说时隔近三十年了,现在想起奶奶来,我的心还在痛,那种血溶于水的感情,实在难以割舍。

我的爷爷去世的那年,我23岁,已经参加工作3年。

那是在1998年的一个夜晚,我们村里的一个大哥骑着摩托车到我工作的单位来告知我这事的。当我听到我爷爷去世的消息的那一瞬间,我头嗡的下,人全懵了,我清醒过来的时候,才意识到爷爷已经离开了。我整理了一下悲痛的心情,和这位大哥骑着他的摩托车回到村里的老家。当我到家的时候,看到爷爷已经被放在堂屋里面一张席子上面平躺着了,我走到他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手,他的身体已经僵硬和冰冷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尸体,心理居然没有一分的恐惧,也许是我和爷爷感情很深的原因吧!心理只有难过。

我和我的几位哥哥给爷爷穿上寿衣,在村里人的帮助下,把爷爷放进了棺木里面,这件事让我觉得我长大了,有胆量和勇气去处理一些人生大事了,从那以后,无论家里的任何重要的事情,我都必须是一个重要或主要的参与者。

人的一生只有经历过自己家里老人去世的事情,你才真正的扛得起事,真正的长大了。

啥感觉?每个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吧!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孙子辈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我奶奶已经去世21年了。我在大学宿舍接到的电话,当时脑海一片空白,放下电话呆呆的。倒是室友问了缘由,上前抱着安慰我:别难过了。想哭就哭吧。我才掉了眼泪。

回家后,只看到姑姑摸着奶奶的手在哭。其它人好像都很忙。哥哥姐姐堂兄弟姐妹们看不出太大的悲伤。送灵柩的时候,我们要经常下跪哭送。可是跪下的那么多瞬间,我并没有听到周围姐妹们的哭声。我想哭,可是连哭的氛围都没有。最后,我听到邻居嫂子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些孩子,快哭啊,怎么奶奶走了,哭都不哭的!!!直到此时,我才哭出声。

后来,我问姐姐:你们为什么不哭啊?

姐姐说,有什么好哭的,既没有带过她们,又没有什么感情,小时候还老让她们做事。再说,老了也很正常,活着照业。

我没有说什么了。我对奶奶是有感情的。她自尊自强,爷爷过世的早,靠她一个人拉扯大孩子,在那个旧 社会 ,是多么的不容易。她不愿意拖累儿女,宁愿喝农药去天堂,真的让我心疼又无奈。好在,曾经那么多的日子,我为了陪她,学着玩长纸牌,玩麻将……也许正因为此,她还经常出现在我梦里吧……

记得大二的一个下午,老妈哽咽着打来电话说姥姥走了,拿这电话的手随即抖了一下眼泪随即趟了下来,马上说我去请假。坐在回老家的 汽车 上脑海都是以前姥姥的画面:小时候总是追在身后喊这小丫头跑的真快,别跑了一会摔倒呀,你看看又蹭破了吧,来姥姥背快回家吧,上学了丫头作业写完了吗别玩了写吧好好学,在大点总是一看到就笑哈哈我们家丫头又长高了,你看看姥姥给你悄悄留什么好吃的了,高中时姥姥就95了,和姥姥说话时总是用劲全力喊姥姥给你好吃的尽管说的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每每看到姥姥还是那么开心,突然间姥姥走了不能用任何语言来表述此时的心情,只想能抱着姥姥说姥姥不想你走不想……

我奶奶也就是孩子的阿太106岁去世的时候,当时我儿子10岁,弟弟的儿子8岁,(第四代)两个小孩比任何人都哭得伤心,又是大冬天,真怕孩子感冒 !因为阿太在90多岁时带过他们,一直伴随他俩成长!后来孩子的80多岁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也没见孩子有多伤心,也许陪伴少一些,又后来孩子的外公外婆也超过80岁因病去世了,儿子都工作并结婚了,特别是我母亲孩子的外婆的去世,最令儿子伤心,外婆是糖尿病并发症在医院去世的,当晚儿子在他外婆曾住的房间呆了一晚,睡在外婆曾睡过的床上伤心落泪,因为,儿子从小基本上是外婆带大的,对外婆有深厚的感情,做为女儿的我都非常害怕老妈住过的房间,因为我内疚,自从父亲去世后,我接老妈来我家养老,平时工作太忙,对母亲关心太少,只做一日三餐给她吃饱穿暖就行,在心灵关注方面太少,而我儿子只要有空会多陪外婆聊天,还经常买好吃的哄他外婆开心,所以母亲的去世让我遗憾与自责!而我儿子对长辈却是真正孝顺的!

我奶奶去世,我当时还小,只几岁,因大人怕小孩撞煞惊吓,不准我们这些小孩到灵堂和摊放奶奶的房间去,所以没有太多的记忆。

因为爷爷奶奶当时分家和四叔满叔生活,顾不过来给老大老二老三带小孩,又各自在一边生活,所以对他们没太多的亲情。

只记得一件事:在诸多的孙子中她比较喜欢我,两次背着其他孙子给我姑姑回娘家给他买的”颗颗糖“吃,(因为我是我爸妈抱养,并不是她亲孙子。)要知道六七十年代供销社卖的水果糖是很少吃的稀少东西。

爷爷晚几年去世,那时我大些快上学了;记得那是大白天,爸爸叔叔和婶子们见不行了,就把他移下床,扶在木椅上,穿上老衣,把所在家的儿孙都叫到爷爷跟前送他最后离世一程。

他当时眼闭着,没明显气息,只听到喉咙痰响,我们喊着爷爷,感到楼上木窗户一震,爷爷便断了气,接着是姑姑叔叔眼睛一红的哭抽声……

我和我一个一般大的小堂兄遵照大人吩咐,去给一个能主事的堂伯报丧,见伯伯行了瞌头礼,伯伯明白了一切,把我们扶起来稍问了下就吩咐我俩先回去,他随后就来。

当时是文革时后,农村破四旧扫除一切牛鬼蛇神封建活动,婚丧事革命化新办,但父辈兄弟不忍,还是请一个当地会唱孝哥的老者,锣鼓全没收了,就用两根筷子,敲着翻置的木升子(老粮食衡具)”敌剥敌剥”边敲边唱,伴了爷爷一夜,下葬后过了两天又悄悄请一个道士先生在屋里坟上做了个小开路,(最简单的法事)道土说我爷爷魂魄是从楼上窗户走的。

整个丧事期间,我们受大人感染,都沉浸在悲哀肃穆的气氛里,虽说爷爷奶奶没能亲手顾及从小带我们,没多深 情感 ,但叔叔带我们去上坟,家院少了一位实在的管教过我们的老人,开始还是蛮不习惯伤感的

我分享我外婆和奶奶去世感受如下:

1、外婆:外婆在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去世,那天我正在上课,突然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看到爸爸已经在哪儿等我了,说外婆去世了,接我回去。在孝堂的三天,我都没有哭,知道外婆火化回来,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外婆去世了,再也没有疼我了,在也没有给我做好吃的。当时大舅妈哭着说:以后来了,舅妈给你做。所以现在我去舅舅家,大舅妈在忙也回来给我做饭。

2、奶奶:我奶奶在我来北京上大学的时候车祸去世的。奶奶去世对我打击挺大的,因为奶奶去世前一天晚上我们还通了电话,让我放寒假回去给她带北京特产,可是第二天早上我二姐给我打电话,奶奶去世了,当时我整个人都闷了,怎么可能了?昨天晚上我们还通了电话了。当我从北京回到家时候,看到奶奶的遗体时候,当时我就想把那个司机打一顿,因为你让我失去亲爱奶奶,因为你让我留下终身遗憾,没有让奶奶吃到北京烤鸭等特产。所以大家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发生意外是几家的痛苦!活在当下,珍惜生命!

以上是我对我的亲爱外婆和奶奶去世的感受。

想听点好听的,是吗?就算你老公是明室后裔吧。

但有几件事你也必须知道:如果是朱老皇帝祖辈以前或是更远的亲属,朱老皇帝也未必认呀。另外,凡是朱老皇帝有点号召力的后代在清初几乎都已经被干掉了(李自成那几伙人明末也不是没去过凤阳做过乱),剩下绝大多数是“宗室散人”或“来历不明的人”。其中,算宗室的人们也没什么继承权了(而继承能力那是肯定没有了,呵呵),甚至连爵位都没有。

成者王侯败者贼——败了,就没什么可光荣的。一个近300年被人追杀得四处逃窜,不敢公开身份,被歧视鄙视的家族,又有什么可荣耀的呢?我相信论血统很多人是尧舜之后,你的出身也可能很高贵!

你要觉得有必要的话,几个同学一起送个花圈,见到她说些安慰的话,就足够了,爷爷过世或多或少都有些难过的,希望你朋友不要太伤心,没有那个亲人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

一个人的离开总是有不适应的。而且是无法替代的。所以需要让她面对现实。振作起来。

      韩国《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是一部纪录片。质朴,平凡,却催人泪下。纪录片的名字源自古朝鲜历史上最早记录的歌,江水是生与死的隔离。乐府诗集中有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故事讲述的是98岁的老爷爷和89岁的老奶奶的生活的点点滴滴,感觉讲述的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是未来的自己。

        其实我不太相信爱情,我觉得这世间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两个人互相的好感,或许哪天就变心了,世界太大,花花绿绿,真的会有一个一直喜欢的人吗?看到纪录片的开头和结尾时,也许我开始相信爱情的存在最悲痛的还是结尾的时候,奶奶说她要回家了,却一步步离开,一步步回头,之后坐在地上看着爷爷的坟头痛哭,拍打着土地,悲痛而无助,她将如何面对空空的没有爷爷的家    一开始爷爷奶奶还在一边打扫一边互相打闹,对方的快乐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吧,力不从心的晚年生活,因为有对方才不会无聊和孤单,每天都像新婚的小夫妻,充满喜悦和幸福。如果是这样,我愿意相信情人眼里出西施。爷爷为奶奶摘下一束小黄花,奶奶又为爷爷在发鬓边上插两朵“真好看!”爷爷奶奶都这样互相称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回荡在耳边的音乐。原来两个人一起生活七十多年,是这样美好的事情。你出门买我随口说想吃的柿子,我为你做你想吃的小菜,简简单单的生活因为彼此才如此美好。

        即使有时也有一点点小摩擦,也只是小声嗔怪对方一句“怎么不听我的话”。其实即使你生气,我也愿意一直陪你走下去……不知不觉活到了九十多岁,各方面都会力不存心,你心里不是滋味,我知道。

        奶奶说:“我14岁时爷爷迎娶了我,结了婚以后都没有惹我生过气。好像怕伤害我,只想紧紧地把我抱住。现在想想真的很感激。所以他总会摸摸我,也总会抚弄我的耳朵,现在已经成了习惯。后来我大到十五六岁的时候,我会主动拥抱爷爷。那之后,我和爷爷的夫妻关系逐渐明朗。”我想当她第一次见到爷爷的时候就是幸福的吧。大雪纷飞的那一天终于来到,奶奶送爷爷归山了。奶奶坐在爷爷的坟前, 双手拍打着双膝,痛哭不已: “没有我,爷爷也要好好过,脸要好好洗干净,要过的舒舒服服的啊!即便我不在……爷爷啊,我要回家了。” 奶奶起身离去,却又在江边坐下,呜咽哭泣:“爷爷想念的时候要忍住,我想爷爷的时候也会忍住。爷爷在这里要好好的,冷的话要忍住……

        江边孤零零地立着一只白鹤。梧桐半死清霜后,白首鸳鸯失伴飞!奶奶早已和爷爷是一体了,他俩怎能分开啊!可是,生命如此脆弱。没有人逃得过生死离别……形体忍受病痛折磨,变得干枯;目光难敌死亡煎熬,变得黯淡。但是,有一样东西,只会越磨越实,越熬越亮。这便是真爱。

        他们在很早的时候相遇并结婚、一起生活了70多年、陪伴着彼此双双变老、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不过如此。他们生活中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会吵架,但那看起来依然是爱。最后镜头停在老奶奶在河边哭的场景,真的是难过到极点的哭泣。“你现在也许已经处在世界的各处,但记得江水可以带走浮沉的碎屑,带不走你渴望回家的灵魂。你会一直在这的”。

      其实说到爱情片,我的泪点一向非常高,一般的生离死别,背叛与车祸都很难换取我的眼泪。但打脸的是这部纪录片让我哭得“惨绝人寰”。

        看到大家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大都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不尽然。这部纪录片想向我们传递的并非是“爱情长久之后便会上升到亲情”这一浅显易懂的道理,不然为何要以老爷爷的去世作为开头和结尾,强化生死的界限呢?

        事实上,击中我泪点的并非是这对老夫妇的相濡以沫,而是在真实的前提下,一对平凡相守的夫妇为我们所展示的“用生命去爱对方”,把自己的灵魂都烙印在对方身上。这个实在太难能可贵了,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什么都强调“速食”的时代。

        细水长流,平淡是真。曾经在一起生活过的回忆, 不会因爱人离去而消逝;深埋心底的惺惺相惜,不怕时过境迁因它已化作永恒。两个彼此相爱的人,能适时相遇,已是不易。此后,若能携手踏过漫长人生,这可是莫大的福气啊!

        择一地养老,择一人终老,这部**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多希望人永远不会老,爱永远不会变。就这样一直活着爱着。

这是一部取材于真人真事的纪录片,2014年11月27日在韩国上映后,创造了 韩国独立**首个400万观影人次纪录 ,被称为史诗级的催泪弹。

影片讲述了 一对老夫妻面临生死离别前15个月的真实生活故事 ,镜头画面简单朴实,却感人至深。

————————————————————

那年奶奶姜溪烈89岁,爷爷曹炳万98岁,家里养着两只小狗,生活平淡且幸福。

每到秋天,枯萎的黄叶落满庭院的时候,爷爷奶奶会拿着扫帚出门清扫,扫着扫着爷爷开始打起了坏主意,他拾起一大捧落叶径直向奶奶头上扔去,奶奶嗔骂着,转身和爷爷打起了“落叶战”,两人欢乐得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爷爷从路旁采摘了几朵金黄的雏菊,兴奋地跑回去插在奶奶的耳朵上,一边欣赏着奶奶娇羞的脸,嘴里一边念叨着:真好看,人比花还好看。

所以,就算是忙着扫地,奶奶也紧紧攥着手中的花,不舍得让任何一朵掉下去。

冬天到了,奶奶捧着雪块跟爷爷说:“吃了初雪,耳朵和眼睛都会好使一点。”于是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地互相喂食着,倏尔还相视一笑。

炉火旁,奶奶讲起他们年轻的故事:爷爷9岁没了母亲,19岁就入赘到了奶奶家。奶奶那个时候虽然年龄很小,但两个人就真的这样相识相爱了。爷爷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感觉到孤独。

过新年,家里的后辈都回来探望老两口,可把他们高兴坏了。奶奶问爷爷有多高兴,爷爷抡起手画了一个大圆说:“有这么高兴。”奶奶忍不住捂嘴笑出声来。

老两口真挚的爱情让后辈们都深有感触。

孙女在餐桌上讲起,奶奶有一回想吃柿饼,话音刚落,就不见了爷爷,原来他一听到奶奶这句话,就马上出门买柿饼去了。

夏季到来,两人幼稚如孩童,会嬉戏打闹着向对方泼水。

只要爷爷想吃小菜了,奶奶就一定会给他做,爷爷也从来不会说奶奶做饭不好吃。

奶奶说她膝盖疼,爷爷就弯下腰去给她哈气。奶奶娇羞的像个小姑娘,轻轻地在爷爷耳边说:给我哈气好凉快。

从奶奶年轻的时候开始,爷爷睡觉前总爱搂着她,摸摸她的脸,抚弄她的耳朵,这个习惯持续了76年,从未变过。

初春的一天清晨,爷爷奶奶到集市买了六套童装内衣。原本以为他们是买给自己的曾孙,后来才知道是买给他们早早夭折掉的六个孩子。

回家后,奶奶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嘴里喃喃地说道:我们俩谁先走,就把衣服带去给他们穿。

这是他们第一次谈论死亡。

怀念着早逝的孩子,又想到不知何时会到来的生死离别,说着说着,老两口泪流满面。

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家里的一只小狗毫无征兆地去世,老两口悲痛地将它埋葬。奶奶说,小狗可能是怕以后爷爷找不到他,就提前去那边等他了。

顿了顿,奶奶又补充了一句:“如果爷爷走了,我也紧随其后吧。”

去医院体检,奶奶一打完针就立马开始撒娇:爷爷你真是的,我躺在那里那么遭罪,你就这样一声不吭的坐着。爷爷笑了笑,没有说话,伸出一只手来,轻轻揉着奶奶的伤口。

再之后,屋子每晚都萦绕着爷爷剧烈的咳嗽声。

儿女匆忙地赶回家。

“爷爷太老了,吃药也没用了,就这么平安地过吧。”说完奶奶就掩面痛哭起来。

奶奶抱着一捧干净衣服,坐在炉子边一件件地烧。在奶奶的眼里,爷爷永远分不清楚一年四季要穿什么,所以她要帮爷爷把衣服分好类,提前给他送过去。

奶奶说:“爷爷只是先走了,他会等着我的。”

慢慢地,爷爷的听力越来越差,意识也渐渐模糊,医院成了他最后生活的地方。

奶奶站在病房外面,泣不成声。

面对死亡,爷爷曾说:

面对死亡,奶奶说:

后来,爷爷真的走了。

奶奶按照约定,把给六个孩子的衣服都烧了过去,还叮嘱爷爷:孩子们会来的,到时候给他们一件件地穿上吧。

面对白雪覆盖着的坟冢,奶奶不停地说:“爷爷要好好照顾自己,即便我不在。”

奶奶还说:无论多思念对方,我们都要忍住。

奶奶要回家了。

爷爷啊,我回家了,我要回家了。

你终究渡过那条江,离我而去了。

我要回去那个再也没有你的家了。

我再也不能做菜给你吃了,再也听不到你为我唱歌了。

我胆子那么小,没有你的陪伴我怎么上厕所呢?

没有你摸摸我的头,我睡不着可怎么办呀?

那么多的柴火,我一个人怎么搬得动呢?

爷爷,你记得走慢一点,要等等我。

爷爷,我舍不得走,我坐下来再看看你吧。

爷爷,不要渡过那条江,如果真的要走,带我一起可好

奶奶瘫坐在地,泪流不止。

嘴里哼起了模糊不清的调调,

后来听清了,歌词是:

曹炳万,我爱你。

四周白茫茫的一片。

鹅毛大雪从空中飘下,和奶奶出嫁的那天一样。

**中的所有情节全部都来自于老两口真实的生活,没有经过任何刻意的渲染,正如导演所说:“在拍摄过中,我尽量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也希望在影片里记录下这段永不结束的爱情”。

几乎没有看完这部**不流泪的人。

爷爷奶奶过得平淡朴实,但是每个生活细节都充溢着浓烈的爱, 相濡以沫、生死与共 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流传最广的西方婚礼誓词是这样说的: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富裕还是贫穷,健康还是疾病,快乐还是忧愁,我将一直爱你,珍惜你,对你忠实,直到永远。

说出口的誓言很容易,但用全部人生去践行的爱很难。

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让忠诚的爱情几乎成了一件奢侈品,本应该以相爱为基础的婚姻被各种外在条件绑架着:房产、车产、家庭背景、学历背景。那些相亲角的父母甚至把儿女的简历包装成了商品,互相用严苛的标准审视着可能达成的一笔笔“交易”。

但他们错了,爱情不止是找一个人结伴生活,而是 与对方共享自己的人生。

**里有一个片段让我至今难忘:

奶奶说:“爷爷在这儿陪我一下,不要走开哦。”

爷爷说:“好。”

奶奶说:“你给我唱歌吧。”

爷爷说:“好。”

奶奶回头:“千万不要走开啊。”

爷爷说:“好。”

奶奶又回头:“我会害怕的。”

爷爷说:“好。”

爷爷一边在厕所外等着,一边晃着脑袋唱起了歌。

歌声跨过那条江,飞去了生命尽头最温暖的地方。

我相信爱在那里,永生不灭。

愿曹炳万老爷爷得到冥福,愿姜溪烈老奶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