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爷爷在哪里出生?

老人 0 34

袁隆平爷爷在哪里出生?,第1张

袁隆平爷爷在哪里出生?
导读: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这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其父袁兴烈读书求学,任过小学校长,后又谋生在外,并投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这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其父袁兴烈读书求学,任过小学校长,后又谋生在外,并投身抗日战争。隆平的母亲高小毕业,任过教师,常以多读书、求进取、做好事的思想教育孩子。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9•18”事变,日本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1953年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教书,隆平一家和全国千千万万同胞一样过着逃难生活,曾易地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的几十个地方。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尸横遍野。这些悲惨景象,给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创伤,也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串串的问号:为什么中国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为什么外国强盗在中国如此横行霸道?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使袁隆平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当时的大后方重庆上的高小和初中。他学习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学会多种姿势游泳,可以横渡长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父亲迁回汉口上高中,曾获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冠军。1948年,隆平又随父迁到南京,并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高中毕业以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隆平全家议论的焦点。他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生气盎然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经过家庭民主协商,最后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了。袁隆平上的农学系,经合并、调整,成为农业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农业大学。1953年夏,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他服从分配,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

进校第二年,他又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深感以前学得不深,既已任教,就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1954年,他教普通植物学。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一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放后10年来的回顾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他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到60年代,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大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第一篇重要论文,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仍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袁隆平爷爷离开以后,长沙上万市民冒雨前来悼念他。在袁爷爷遗体运往殡仪馆途中,众多悼念者跟着运送车辆奔跑,一路呼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除了这样一种悼念方式外,更多人采用了送鲜花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袁爷爷的缅怀和悼念。

也有一些外地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订购鲜花,让配送人员代为送花悼念。

为袁爷爷送鲜花悼念他的离开

就在袁爷爷离开后,长沙市内众多鲜花店中,有关悼念用菊花等花种,全部宣告售罄。

而所有的悼念鲜花,最终都汇集到了,袁爷爷遗体所在殡仪馆前。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市民,手捧鲜花前来悼念袁爷爷。

尽管天空下着雨,但丝毫不能够阻挡,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的想法。

在袁爷爷雕像前送花悼念

一些不在长沙的群众,城市里有袁爷爷雕像存在,也会在袁爷爷雕像前,献上鲜花并进行悼念活动。

袁爷爷的老家江西,和他的母校西南大学,都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众多自发前来悼念群众,将悼念鲜花献给袁爷爷雕像,围绕雕像来进行悼念活动。

长沙众多人员,以自己经营方式悼念袁爷爷

除了群众悼念袁爷爷之外,众多行业从业人员,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袁爷爷的悼念。

首当其冲便是鲜花店老板,在售卖鲜花时候,部门门店对于用作袁爷爷悼念用鲜花,一律实行免费发放。

而这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也自发组织了车队,专一免费接送,这些前来悼念袁爷爷的群众。

袁爷爷的离开,让全国人民都很心痛。对于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老人,大家都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悼念他的离开。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觉得对于袁爷爷最好的悼念方式,便是践行光盘行动,生活中不浪费一粒粮食。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他是时代的伟人,他的事迹将留芳千古。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伟人,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逝世了。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长沙市民自发到医院送别袁隆平灵车,并且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重庆西南大学学子自发在袁隆平雕像前献花,默哀,鞠躬,送别袁爷爷。

        我多么希望这一次都不是真的,我多么希望袁爷爷还活着。

        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新闻说袁隆平逝世,我赶紧点开新闻去看,后来发现有人说这是假的,袁隆平爷爷只是因为健康问题而住院了,并没有逝世。而且袁爷爷的秘书也回应准备辟谣。我紧绷的心松懈下来了,心想:哪个媒体这么大胆,敢这么造谣,这是能开玩笑的事吗?

        过了中午,有朋友给我发消息说,袁爷爷逝世了,我说这个我早上看到了,不是造谣吗?朋友说,这次是真的,袁隆平爷爷真的逝世了。

      我赶紧打开微博去看新闻,发现这次是真的了,我的流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怎么擦都擦不干。我一边流着泪,一边看着袁爷爷的消息,越看越伤心,我看到无数网友都在发文悼念袁爷爷,心里感到一丝宽慰。

        袁爷爷这样的人就该得到全国人民的悼念,而且我们还要把他放在心中,永远的怀念。袁爷爷的故事不仅要出现在课本中,也要留下每个子孙后代的心中,让他们知道粮食来的有多么不容易,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并且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有人说袁爷爷去了天堂,封了神,他这样的人是该封神的。虽然我们是一个平凡如尘的人,我们做不出像袁爷爷那样伟大的事迹,但是袁爷爷身上高贵的品质我们却可以学习。

    没有办法为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那就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人,一个国家品德优良的人多了,人们的生活才会更辛福。

    袁爷爷,愿你在天堂,无病无灾,一切安好。

     

袁隆平 (193097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发现很多人不理解杂交水稻的真正意义,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北方人,吃的是小麦,不吃水稻,就和袁隆平没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假设世界上有100个人,而粮食只够90个人吃,粮食紧缺再加上财富的不均衡分配,那么就会出现50个人有充足的粮食,而另外40个人没粮食吃,于是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就爆发了,这样这场危机就从10人波及到全部的100人。

如果世界有100人,而粮食够110-120个人吃,那么粮食就不再紧缺,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囤积现象。全部的100人都可以避免这些危机。

编辑于 2021-05-24

查看全部3个回答

OMG!双11预售开启了,李佳琦在直播间等你呦!

美腕

广告

五分钟有问必答

634人正在问

袁隆平,的出生地

去提问

1条评论

热心网友2

发评论区这边额额镶钻机场连带

评论详情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袁隆平是哪里人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扩展资料 贡献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

111赞·2,070浏览2019-09-06

袁隆平是哪里出生的?

他出生在北京。但我不知道他在哪个区。

249浏览2020-02-22

袁隆平的资料

402赞·1播放

袁隆平个人简介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被称为“梗王”的袁隆平爷爷,都有哪些事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真不想带学生·袁院士 既要指导他搞试验,还要帮他修改论文,辛苦得很!这对于嫌麻烦的袁爷爷来说比搞研究可恼火得多。 对袁爷爷来说,带博士生可是要死脑细胞的,年近90的袁爷爷都还拥有着比较可观的发量,可见不带博士生的决定真的是极其正确呀。 已经身为院士的“袁大佬”所带的精英团队里,我们的袁爷爷当然是团队里的领袖啦。而手下带这么多人却对袁爷爷来说也是件让他头大的麻烦事,提起自己手下带的团队就让他直挠头+捂脸,真是遇到高数题的我本人的真实表现了。 偶像包袱 变成大家都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后满载荣誉的袁爷爷常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苦恼,只是回趟老家都兴师动众的仗势。 想要低调都很难的袁爷爷调侃,难道还得戴上口罩、帽子和面具?说着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袁爷爷还是因为有那么多人来迎接他感到骄傲和高兴的吧。) 一点都没有因为满载荣誉而感到自满,反而觉得人群簇拥是一种恼人的偶像包袱,对袁爷爷的好感度又up了呢↑。 自由散漫·佛系工作 上学期间荣获老师给的评语:“爱好自由,特长散漫。”袁爷爷觉得这个评价和自己非常贴切,自己确实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 具体体现如下:上下班不打卡,且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上下班时间自由。 真是太可爱了,这或许是每个上班族最想要的状态吧。 年近90还坚持在科研一线工作的袁爷爷却说自己自由散漫。哎,想想自己的大学生活,真是自愧不如,觉得自己甚至都不配被称作“自由散漫”。

76赞·15,128浏览2020-11-07

袁隆平简介

1、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现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2014年1月3日,袁隆平团队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尚未用于实践。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2、主要成就 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中国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 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中国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3、人物评价 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 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38赞·86,150浏览2019-11-16

正在加载

评论

袁隆平爷爷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地方?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功勋人物,为人类解决了基本温饱的大问题,一生致力“杂交水稻”研发,人类共同的恩人,自己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改良水稻品种的发展事业。为了更好提高水稻产量质量,淡薄名利甘于清贫,贵为科学家院士却是农民本色!在新中国诞生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预言:同历届中国政府一样,***政权也将因无力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垮台。而袁老在水稻高产研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无数个日子在田间竞竞业业,攻克难关,流下限辛的汗水,创造出人间奇迹,培育出高产量的水稻。

解决了人们吃饭问题,而且水稻产量不断增长,在水稻领域手掘一指,名扬全球。被誉为"水稻之父"。在水稻领域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受到全国人民尊敬,名扬全球。我们普通人有一句口头禅:我们要感恩衣食父母!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界都靠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今天我们全国人民把袁隆平院士称之为真正的“衣食父母”一点不过分!没有袁隆平院士的多季稻和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等等发明,我们的父母即使有心扶养我们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袁隆平院士一辈子把自己生命和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让我们14亿人民基本可以确保不挨饿,这是人类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个生命!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自然地貌非常不理想!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几乎一大半是丘陵地带和沙砾戈壁滩,土壤结构南北差别很大!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明,多季稻和多穗种技术的成功,让许多地方粮食亩产量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袁隆平院士带领和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人农业科学技术队伍!他们为我们国家亿万人民居家乐业奠定了重要安全基础!袁隆平院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