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段三个奶奶夸孙子作文大全

老人 0 54

写一段三个奶奶夸孙子作文大全,第1张

写一段三个奶奶孙子作文大全
导读: 1、写一段三个奶奶夸孙子作文大全2、全神贯注的孙子文_我佩服的一个人作文600字3、红高粱散文朗诵稿件4、孙子给爷爷捶背看图作文250字5、初中初一作文2250字:读《孙子》有感6、爷爷今年6O岁了他生日的时候我送什么礼物呢比较便宜?7、
  • 1、写一段三个奶奶夸孙子作文大全
  • 2、全神贯注的孙子文_我佩服的一个人作文600字
  • 3、红高粱散文朗诵稿件
  • 4、孙子给爷爷捶背看图作文250字
  • 5、初中初一作文2250字:读《孙子》有感
  • 6、爷爷今年6O岁了他生日的时候我送什么礼物呢比较便宜?
  • 7、我要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要关于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亲情的作文..如题 谢谢了

  有这么一位邻居,由于又是老乡,所以走得比较近,经常你家、我家一块玩,她家孙子比果果小4个月,奶奶很爱小孙女,总是夸奖不绝于口,每次都在不停的说她孙女的新本事。譬如会招手了,听到音乐会很激动,会叫很多称呼了,等等等等••••每次她洋洋自得的时候我就得说:嗯!宝贝真厉害哇!

长期如此,我••••••好累呀!

  原标题:奶奶夸孙子,一直夸一直夸 媳妇担心“赏识过头”

  孙子用筷子敲碗,奶奶夸:以后要当演奏家

  孙子拿别人的手机玩,奶奶继续夸:能干得不得了,没人教,他自己也会玩

  前天晚上,王女士一家去给一位亲戚贺寿。宴席上,王女士的婆婆一个劲儿地夸赞孙子。“一开始亲戚们还跟着一起夸,可是婆婆从头赞到尾,大家都烦了。”王女士说,她一直鼓励婆婆对宝宝赏识教育,但婆婆好像“赏识过了头”。

  过去,信奉“谦虚使人进步”

  婆婆几乎没夸过自己的儿子

  王女士和老公都是“70后”。之前因为忙于事业,两人一直没要孩子,直到前年才生下宝贝儿子小锋(小名)。

  婆婆一直盼孙子,王女士怀孕后,婆婆就搬来和儿子媳妇同住,照顾王女士的生活起居。王女士说,婆婆照顾她,比母亲对她更细致。

  不过,在带孩子方面,王女士挺犹豫。“我妈以前是小学教师,我想让她帮我带孩子。”王女士认为,她妈妈带孩子应该比婆婆强。婆婆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喜欢走极端”。

  “我老公跟我说过,他从小到大,婆婆几乎没夸过他。”王女士说,婆婆以前信奉“谦虚使人进步”,整天鼓励儿子要向别人学习。儿子好不容易考了全班第三名,她会说:“你看人家第一名多棒!”

  “我觉得老公受影响很深,缺乏自信。”王女士说,她一度不想让婆婆带宝宝。不过,为了家庭和谐,她还是妥协了,答应让婆婆、公公和自己的父母轮流带孩子。

  担心婆婆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王女士经常跟婆婆讲,对宝宝要采取“赏识教育”。“好好好,就是要多夸夸他。”婆婆说,这个容易。

  如今,改换“赏识教育”

  孙子做什么,老人都夸好

  “婆婆真的没少夸我们家宝宝。”王女士说,儿子出生1个月后,隔天就去游一次泳,那时她就常听婆婆夸宝宝“小手很有劲,游得比人家小孩好”。孩子稍微能听懂大人的话后,婆婆更是不吝赞美:孩子正常吃饭,婆婆夸“你最棒”。孩子穿件衣服,婆婆也赞“你最帅”。

  时间久了,王女士发现,儿子没有言语激励,就没有动力。有一次,小锋摔了一跤,趴在地上不肯起来,怎么劝都不行,最后儿子哭着怪她没说“你最行”。“他现在连做错事也希望我们哄他,夸他几句才肯改。”

  不过,婆婆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孙子“赏识过度”。前晚,一家人去给亲戚贺寿,一上桌婆婆就开始见缝插针狠夸孙子。孙子用筷子敲碗,被婆婆夸成以后要当演奏家。孙子拿别人的手机玩,婆婆也不管别人的担忧,继续夸孙子“能干得不得了,家里的电器全部会开会关。手机游戏没有人教,他自己也会玩。”

  “起初,亲戚们都夸我们家宝宝。但是,婆婆从头到尾一直在夸,话题围绕着他,大家就有点烦了。”王女士说,最后她只好带儿子出去玩一会儿,婆婆才消停下来。

  赞美要适度、讲技巧

  西祠讨论版“中国好家长超级大联盟”的“盟主”何力行:“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夸奖她,让她有动力。不过,夸奖也是门艺术,要讲究技巧。有时,我会用一个动作、一个欣赏的眼神来代替夸奖,不一定会说‘你真棒’,但是会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我觉得用这样的具体描述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有利于孩子形成优良品质。”琪琪爸:我们家女儿也是老人带得多,我也鼓励老人赏识孩子,不过我们不会一味地夸孩子。要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瑞瑞妈:把孩子夸过了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一双修长的双手,这就是我最佩服的人――孙子文。

他和我一块学习钢琴三年了。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树叶耷拉着脑袋,一动不动;鸟儿藏在树叶深处,一声不吱;火红的太阳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给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按了静音键。只有蝉在“知了,知了”地叫着。叫得人们更是心里烦闷。

“休息!”钢琴老师的话音刚落,琴房的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长吁一口气。有的冲向卫生间,把头放在水龙头下一顿猛浇;有的拿起水壶,“咕嘟,咕嘟”一阵猛灌;还有人抓起扇子跑到琴房外的大树下,疯狂地扇着……我擦了擦汗,刚要出去透透气,一眼瞥见孙子文却仍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我悄悄地走了过去。

他的背心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额头上也渗出密密的汗珠,但他仍是出神地盯着琴谱。只见他一会儿眉头紧蹙;一会儿又舒展开来;一会儿表情凝重;一会儿又眉飞色舞。周围的一切仿佛早已不存在。突然,他仿佛顿悟了什么,修长的手指快速按向琴键。他一会儿微闭双眼,手指缓慢;一会儿又神采飞扬,双手在琴键上激烈地弹跳。他的琴声,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时而又如泣如诉。如一股清泉,从琴键上汩汩流出,飞出很远,甚至连蝉儿也突然噤声了。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他对旁边站着的我这个大活人却毫无察觉。

现在我终于明白他获得“钢琴王子”称号的原因了。

孙子文,是我的楷模;他专注的精神实在令我佩服。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朗诵稿吧,朗诵是用响亮有力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朗诵稿才经典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红高粱散文朗诵稿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高粱散文朗诵稿件 篇1

从敖包山下来,采了一个上午的野菜花,又渴又饿,腿脚如绑铅块,我们选择走庄稼地的近路回家。

与我同行的伙伴是从山西来到内蒙搞养殖的。她说她喜欢内蒙这片辽阔的土地。她家的土地都被村委会征回开了铁矿,现在只有二分地,她们靠在铁矿上打工维持生活。如今铁矿停产,他们县城里的人,多数都外出打工……

听着她的故事,穿过一片又一片的玉米地,我的脚步变得更加沉重。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红高粱,我揉了揉眼睛,不会把玉米看成高粱吧!仔细一看,火红的高粱穗子籽粒饱满圆鼓鼓的在阳光下闪着光亮。

哇!红高粱!

我忘记了所有的疲惫,扑过去。我对她说,二十多年我没有见到红高粱了。小时候,奶奶家种高粱,高粱耐旱又高产,交国粮、喂牲口全靠它。

她说:她出生在农业社年代,那时候,她们那里漫山遍野也是红高粱,每天都吃高粱饭,她小时候总是哭着不吃高粱饭,她母亲变着法给她做高粱饼吃。如今快五十年了,县城里全是停产的工厂,哪还有地种……

我说:我想吃高粱饭。

她笑:咦,高粱捏成佛爷爷都不好吃。

我也笑了笑,没有说话,我想起了我的奶奶也说过这样的话。可我还是想吃一顿高粱饭。

起风了,风吹高粱叶子沙沙地响,她眼角含着泪花,额前灰白的头发在风中一撩一撩的,喃喃地说:“红高粱!有地种真好。”她念叨起了远在家乡的母亲、儿女、孙子……

红高粱散文朗诵稿件 篇2

红高梁地在山坡上,高梁种在山坡的地里。秋季到了,高梁红了,山坡就成了好看的风景。火红的高梁剪裁出山的裙裾,山风一来,裙裾飞扬,飘摇出惹眼的美丽。高梁不是花,但很美。骄艳里含着羞涩,火红中缀着朴素。高梁的香,象一个少女的浅笑,是来自纯净灵魂的流露,淡香里有微甜。

我时常到高梁地的山坡去放牛。老牛甩着尾悠闲地散步,我就坐在石头上,痴看高梁的红,痴吸高梁的香。有时,也将目光穿过高梁地,看山脚下的院子。

院子不大,也很破旧。我要看的,是院子里的人。女孩叫花儿。不知从何时起,我就象丢了魂儿似的,总想看见她。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看见。花儿的美,至今我还没有找到词汇去形容,我想,她也许就是一株高梁吧。她有高梁的美,也有高梁的香。

花儿不识字。她好想读书的,但她爸不让去。她爸的观点是:女孩都是赔钱货。“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还不是为别人培养了?”为此,花儿还哭了几回。哭过了,擦干眼泪,花儿就去放牛。

花儿不知道我想看见她。因为,等她走过来,我都会心跳着跑开。我怕她看见我的脸会象高梁那样一下子红起来。但花儿知道我很能干。我教她认字:“人”就是叉开腿站着,“大”就是人肩上放条扁担。她总是惊奇的睁着杏眼,从衣兜里掏出还不是很熟的李子,还有她妈在灶堂里考的半个高梁饼,双手捧给我。然后,高梁似的红着脸,高梁似的`低着头,跑开了。

我知道,花儿也喜欢看见我。每次公社放**,她哥要带她去,她都说不想去看,等她哥一走,她就来找我:“怀哥,我要看**,我哥不带我,你带我去吧。”看**的时候,她总要拉住我的衣角。我知道,她很少看银幕,多数时候都在看我。

花儿不识字,但却很聪明。她的针线活儿自幼都会。她绣的喜鹊,鸳鸯能扑着翅膀飞起来呢。但她纳鞋底却掌握不好尺寸,给她哥做的鞋,只有我能穿。

花儿没文化,但却很善良。那次,我为看高梁也为看花儿闯了祸。我痴痴张望的时候,老牛却去吃了地里的高梁苗。后来,生产队里调查此事,因为要扣工分,我矢口否认。队长和会计拿了卷尺纸张等,破案似的要查个水落石出。眼看就要穿帮,这时花儿来了,她说是她放牛时贪玩,毁了庄稼。为这件事,花儿的父亲将她狠狠地揍了一顿。那次挨打,花儿没有掉一滴泪。

后来,我满怀愧疚的向她道歉,她却说:你是文化人,让人知道犯错会没面子的。她还说:“你家缺做活儿的,挣的工分就少,再说,你爸打你下手还狠呢。打伤了你,我会很难过。”她撩起裤脚,给我看她的伤。我第一次看见花儿的腿,好白!那天,我第一拉了花儿的手。花儿的手很绵软。

再后来,我进城里读高中,花儿的父亲也为她定了亲。她不喜欢那个她要嫁的人,但她别无选择。因为家里穷,她哥娶亲给不出娉礼,她就只好嫁给嫂子的哥。在乡下,这叫做“换亲”。换亲换走了花儿的一生。

高中毕业,我当兵要走了,在高梁地旁,意外遇见了回娘家的花儿。她坐在石头上,掏出乳房,正在给孩子喂奶。看见我,花儿的脸和地里的高梁就一起红了起来。

我看了看高梁地,看了看花儿。高梁已经成熟了,花儿还是那么美。

我知道,我要离开我的红高梁了。我回头望去,土地还是那片土地,高梁已经不是那片高梁了。

红高粱散文朗诵稿件 篇3

男: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种植物

用自己的血脉喂养了一个民族

春天,它们根植厚土

夏天,它们迎着风雨顽强生长

秋天,它们自信地擎着火红的穗子

在天空下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女:我是一个高密人。我的家乡盛产高粱

播种季节,父亲弯着腰把希望的种子撒下

那些禾苗象我的童年一样悄悄长大

谷雨、立夏、白露、秋分、霜降

一年又一年,粮食是人们常谈的话题

那些勤劳的女人被雨水淋湿了身子

她们随着男人走过一道又一道山岗

天玄地黄,宇宙洪荒。播种、播种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民以食为天

土地就是我们的亲爹

高粱就是我们的亲娘

男:这个季节,高粱红了

北方静静的原野上,高粱果实累累

那些红色的火焰,燃烧着乡亲的梦想

那个秋夜,月亮象姐姐的脸一样

高高挂在夜空,那么圆润、那么明亮

坐在堆满高粱的打谷场上,我看到

母亲在月光下一颗颗、一粒粒数着高粱

她粗糙的手指犹如烈日下龟裂的大地

那一刻,我突然感悟到那片土地的恩情

那一天,我突然领悟到一粒高粱的重量

女:是的,高粱红了。红红的高粱迎风而立,威武刚强

我的家乡有一群人。他们生性彪悍,誓死不当汉奸

那些年,他们在高粱地里滴血为盟

他们用锄头作武器,打鬼子、除恶霸

胶河边、青纱帐,顿时烽烟四起、威名远扬

他们在高粱地里用浓重的乡音大声唱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

他们的身影象高粱倒映在河流里,鲜血

染红了泥土,染红了那轮迟迟不肯落下的夕阳

那曲悲壮的旋律

始终在我的家乡魂牵梦绕,伴随着地老天荒

男:高粱红了,田野上一株株红红的高粱

象父亲在喊我的乳名,一声短、一声长

让我的眼泪随着季节无声地落了下来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

那个秋天的黄昏,父亲从地里归来

双手泥土,满脸笑容,身上带着粮食的清香

是的,我不会忘记,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我相信高粱和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

有一株高粱一直生长在我精神的土地上

古老的种子如同古老的哲学

我们必须用一生,才能体会一粒高粱的份量

女:高粱红了。来吧,让我们喝一碗红红的高粱酒

让我大声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说

合:高密啊我的家乡,我的爹娘

你是那片神奇的土地

我就是你土地上那株生生不息、威武刚强

迎风而立、红红火火的——红——高——粱

红高粱散文朗诵稿件 篇4

北方红高粱挺立在秋的田野上

据说在长城以北

猛烈的风雨和炎热的阳光

使它们总是攥着拳头生长

它修长的大叶子,肆意地飞舞

选择的是大刀的形象

它钢筋般的根紧掘住泥土

甚至求取的裸露在地表上

显示出生命的执着和顽强

当摇曳的红穗穗涌向了天边

如同画幕上浓重的油彩

满天的流云便化作滔滔的红浪

其实在北方红高粱从春到冬

从年少到年长

都给我们输出温热的血液

红高粱和镰刀、犁铧、锄头

都是我的直系血亲

兄弟和爹娘

叶是旗帜

根是宣言

红高粱是北方历史的诗行

你闻到过汗的气息吗

你闻到过火的气息吗

你闻到过血的气息吗

红高粱是我们民族的、美学的崇高形象

只是这些年啊 我们仿佛丢失了一些什么 甚至自己 甚至红高粱

如今你在北方

已经很难吃到大盆里的热腾腾的红米饭了

只有在宾馆的宴席上

当好酒好菜之后

多情的**,会端上一小碗叫你品尝

这就够了,这就够了

为的是点燃你周身的热量

为的是酿一杯烈性的酒

为的是让你亿念起

山清水清的家乡

然后 把根扎进黑土地

茁壮的生长 把根扎进黑土地

茁壮的生长

星期六下午,我在院子里给爷爷捶背,爷爷坐在登子上,我站在他身后。

我伸出双手,放在爷爷肩上,用了吃奶的力气,使劲地给爷爷挰肩。过了一会儿,我又双手交叉,在爷爷背上左敲敲,右敲敲。又过了一会儿,我又换了新招,握紧拳头认真地给爷爷捶背。

爷爷摇头晃脑地说:“好孙子”。我说:“您舒服就好,我会经常帮您捶背的。”爷爷心里乐开了花。

作文标题: 读《孙子》有感

关 键 词: 有感 初中初一 2250字

字    数: 22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2250字的作文,题目为:《读《孙子》有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信读过《孙子》的人,无一不会为文中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所折服,而且考虑到《孙子》成书于春秋时期,在如此遥远的古代,能够总结出这么丰富而又富含哲理的军事思想,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孙子》原本只是一部兵书,但到了现代,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兵书,里面包含的战略战术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商业环境,指导着商业战略,而它富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远的。作为一个教师,我尝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寻找《孙子》给出的启发,获益匪浅。

《孙子》一共13篇,分别论述了用兵之法的不同方面,在这里,我也逐篇地叙述我的感想。

第一章是始计篇,主要论述了用兵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用兵前需要考虑的天、地、人、将、法五个方面的要素,特别强调了“庙算”的重要性,所谓庙算,就是预先的谋划。其哲学意义就是要对即将面对的事物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在教育中,天时和地利的因素显得不怎么突出,主要体现在对人、将、法的了解上。人是指学生,而教师自己则可视之为将,至于法吗,可以引申为教材。新学期开始之初,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对他们及时地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了他们的整体情况,和个别特点,才能正确的制定出总体的教学方案和针对学生个人的教育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教学的效果自然就要好许多。另外,由于教材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面对全新的教材,如果不及时加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由于生疏而显得措手不及,至少会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非常吃力,就算改动不是很大,也需要对其中的细节了如之掌,这样一来,就算教材年年更新,教学过程也会有条不紊而富有成效。

《孙子》的第二篇谈论的是作战的策略,其精华思想是速战速决和取用去敌,战争耗费极大,如果旷日持久而又不能取用于敌,则国内必然空虚疲惫,陷入危险的境地。这里孙子强调了战争要注重效率,在教学中也一样,给学生布置练习的时候,一定的量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有效率地学习,这样,学生也能充分利用他们有限的精力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不重方法,只重数量,填鸭式的布置足以将学生压垮的作业,以期望获得数量效应,很可能使学生患上学习疲劳症,一见到作业就无精打采,精力也不能集中,这样只能事与愿违。

谈论作战之后,孙子论述了进攻的艺术,在谋攻篇中,孙子写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段话的前半句,可以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了,在孙子看来,最好的进攻方式是攻心,让对方无心一战,即不战而自屈,这是心服的原因。孙子将攻心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使人心服的重要性,战争中如此,教育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走错方向,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并不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所犯的错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时,作为老师,不仅仅要告诉他,他错了,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他为什么错了,错在什么地方。犯错的学生承认错误,可能只是他畏于老师的威严而暂时做出的妥协,心里并不认为自己错了,甚至可能怨恨老师阻碍了自己的打算,产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关键是要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也就是服其心,攻心的道理,孙子在二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指出,心服,才是真服,让学生心服的教育方式,才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

第四篇,军形,论述了攻守之势,孙子认为,能够取胜的信号发自于敌,而不能被战胜的信号来自于己,为将者要让自己保持不可被战胜的防守之势,不被对方钻空子,又要善于发现敌人的“可胜之势”,及时地夺取胜利。其方法论意义就是,要使自己时刻保持充分准备,又要善于观察对方的每个细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首先要使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可能对自己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让学生因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而使他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虽然自己不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情况都事先预知,但有备总胜过无备;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学生,对整班学生的总体特点有所了解,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才能有所准备,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教育方法来教育之。

《孙子》第五篇讲兵势,第六篇讲虚实,突出的是一个“变”字,随机应变,适时而动,以无尽的变化来扰乱敌人,使其摸不着头脑,从而克敌制胜。教学中也要变,但目的不是扰乱别人的视线,而是提起学生的兴趣,每天程序化的课程会使学生的兴趣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要素,则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七篇论述的是“军争之法”,这里的军争,我的理解是让军队争得有利的因素,此外,孙子还谈到了三军的“气”,说道:“朝气瑞,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他主张避开敌方锐气正盛的时候,当他们倦怠的时候发起攻击,与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异曲同工之妙。孙子是从敌方的角度来说的,从己方的角度,就是要利用好锐气正盛的时候,而在己方倦怠的时候要尽快离开战场,防止被敌方袭击。这让我想到了,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把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教给他们,当他们倦怠,则不宜再行教学,此时效果会直线下降,而因让他们进行休息,作为调节。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篇曰九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出自此篇,这一章中,孙子列举了“五地”和五个“有所不”,指出了在各种地形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变措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育工作,也是所有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工作经验应该算是比较丰富的了,但当代的社会飞速的发展,别说二十年之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相比,就是三年前的学生和今年的学生相比,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都有所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是教育工作的必须,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经验而不局限于经验,则是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由此,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1围巾

老人们到了冬天是非常怕冷的,虽然爷爷现在只有六十岁,但是等他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怕冷,所以可以送给爷爷一条围巾,一般一条围巾也可以戴很久,可以起到给爷爷保暖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你提到的比较便宜的礼物,一条围巾可能只要几十块钱,不是很贵,所以比较适合你赠送给爷爷。

2象棋

许多老人退休之后都有自己的娱乐活动,比如说打拳,跳舞或是下象棋等等,你可以送给爷爷一副象棋,一般情况下一副象棋也只要几十块钱,爷爷退休后没事,可以拿着象棋出去和一些老人对弈,还可以炫耀一下,是孙子送给他的,老人们一定会特别羡慕。如果你平时去看望爷爷的时候,也可以陪爷爷下象棋,让爷爷教你下棋。

3地书毛笔

公园里常常有老人拿着一杆毛笔在地上写字,那就是特制的地书毛笔,其实一杆地书毛笔也不是很贵,大概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你可以买一杆送给爷爷,在爷爷闲暇之余,可以到公园里面去写写字,陶冶情操,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陪着爷爷一起去公园里面写毛笔字,让爷爷教你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回忆我的奶奶 日子在无声无息的流淌,我在苍茫的人世间匆匆的划过。人生没有真正的终点,除了走向另一个世界。人间依然繁华,苍穹依旧美丽。可我的奶奶呀,她走的那样匆匆,转眼间快有一年了。许多的怀念无法表达,无数的心里话无法诉说。再也听不到奶奶的叮咛与嘱托,再也享受不到奶奶关怀与爱护。我的心有点失落,早想写点什么东西来纪念她老人家,然而常常疲于人间繁事,没能静下心来追忆我的奶奶。值此奶奶去世一周年之际,特写此文献给我可敬可爱的奶奶,以表达我的追思与怀念。 一、奶奶是个受苦人 忆及我的奶奶必须从她苦难的一生说起。奶奶生于晚清时期,童年时期赶上无休止的社会动荡和战争,她在苦难和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到了青年又值军阀战争和帝国主义入侵。后来又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的解放战争。就是建国后也没有赶上多少好日子,五十年代末的自然灾害,整个社会的大饥荒。后来又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这是整个历史时代的苦难,和奶奶同年龄的人也同样经受了这样的苦难。尤其重要的是,整个家庭的不幸决定奶奶受苦的一生。奶奶嫁到我家后,生下三个孩子:即我的爸爸、叔叔和姑姑。那时家里虽穷,倒也快乐。可在我的爸还不记事的时候,不幸就发生了。我的爷爷刚30多岁就离开了人间,奶奶哭干了眼泪,也无济于事。从此,维持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奶奶柔弱瘦小的肩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若大的家怎么支撑呢?其困难可想而知。有 “好心的人”劝奶奶改嫁,而倔强执著的奶奶置若罔闻,她决定一个人把孩子带大。从此,她走上艰难痛苦的历程。没有吃的,她就带着她的孩子到处逃荒要饭,她用尽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后来,我的姑姑出嫁了,叔叔也当兵了。奶奶带着我的爸爸在家。她为了自己的最单纯的目标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她种田,她纺棉,她还要洗衣服做饭。她还要省吃俭用,为孩子成家立业。经过千难万苦,她的愿望实现了,她带大了自己的孩子,并且都给他们成了家。奶奶的意志很坚强,她认准的目标,她就义无返顾地去努力,尽管那有千难万苦。 当我的爸爸、叔叔有了孩子,我奶奶的任务就更重了。她不仅要做家务而且还要看孩子。直到她的孙子有了儿子,她一直在重复这样简单而繁杂的生活方式,直至老年,奶奶也没有享过几天清福。奶奶的一生是受苦的一生。 二奶奶是个爱劳动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不息的一生。如果说,在她的早年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辛勤劳作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家庭好转不需要她如此,她仍劳作不息,可以说,劳动是奶奶的禀性。奶奶直到老年依然是不辍劳作,她每天非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当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已是一个大家庭了。那时的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外出做工,下地种田。做家务的重任奶奶全包下来。每天奶奶起得很早,她能在爸爸妈妈下地回来之前把饭做好。她做的饭,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饭,直到她眼花了,不能做饭为止,她一直承担着这项工作。到了现在,我有时还很怀念奶奶做的饭,可我再也无法享受那种滋味了。奶奶除了做饭,还要纺棉、洗衣。我记得,奶奶每天晚上都要纺棉至深夜。那个时候,穿衣服全靠自己织布做衣,根本买不到衣服。所以,纺棉就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了。我全家的衣服可以说都是奶奶用手摇车纺出来的。每到新年添了新衣服,我打心眼里感谢奶奶。现在,不需要纺棉了,市场丰富了,可我的那些用奶奶的手纺出的衣服还在。奶奶到了八十多了,身体仍然很好,她仍然闲不住。她还可以帮我的妈妈烧锅;她还可以掰玉米之类的,她甚至还可以自己洗衣服。她老年最大的贡献就是看孩子,我的侄子侄女们可以说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的一生从没有离开过劳作。我常常自豪地称她为“爱劳动”。 三奶奶是个善良人 奶奶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奶奶一生中没有和邻居闹过一次别扭,更没有和别人吵过嘴。奶奶总是乐于助人,以致我们家和邻居的关系处理的特别好。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是一个人爱去的地方,许多老人都到我家找奶奶。他们有什么事总爱和奶奶说,奶奶总能帮助他们。由于奶奶的善良,许多好心的邻居在困难的日子也帮过奶奶不少忙。这些在奶奶的印象中都非常深刻。她常常“唠叨”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她常告诉我“做人不能忘本”,她说受了别人的恩一定要记住,并在可能的时候尽量地帮助别人。奶是这样说的,也事这样做的,她的一生都实践她的话。她不仅用自己宽厚无私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她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别人。我记得有一次邻居的大奶和家里闹别扭,家人不和,以致于大奶的生活无人照管。奶奶主动把大奶接到我家住了两天,待她多次劝说,一家人气全都消了,奶奶又亲自把大奶送回家。许多的事值得我去回忆,许多小小的事情都记在我的心里。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就大心眼里佩服我的奶奶。 四、奶奶和我的家庭 奶奶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创建者,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这个家。她不仅培养了她的儿女,而且还培养了她的孙子、孙女们,就连曾孙、曾孙女她也进到了自己最大的责任。正是由于她的这种贡献,奶奶的地位才牢不可破。奶奶赢得了全家人的爱戴与尊敬。孩子们都很疼她,对她的感情很深。爸爸妈妈很尊重奶奶,姑姑也很疼奶奶,每次来看她,都要给带很多好吃的,并陪她住几天。叔叔也很关心奶奶。奶奶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她的所有,理所当然的受到了他们的尊重。孙子、孙女们也都尊敬和疼爱奶奶,他们经常来探望奶奶,给奶奶带许多好吃的东西。曾孙、曾孙女们也帮她做一些事,比如帮她梳头,帮她洗脚等。每当此时,奶奶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她正感受着幸福,她的心血没有白流,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奶奶的生日来临的时候,全家人都聚集到一起给她祝寿,这是是她最开心的时候了,她会心的微笑使她感到生活的乐趣,她是否在体会苦尽甘来的道理呢? 五、奶奶与我 我是奶奶最小的一个孙子,她对我的疼爱超出了想象。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奶奶,奶奶给了我二次生命,是她一手把我带大的。我的兄弟姊妹多,当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家中贫困,生活很是困难。基于这一点爸爸妈妈想把我送给别人抚养,可是奶奶硬是不答应,她说“就是逃荒要饭,我也要把孩子养大”,有了奶奶的这句话,我才得以留下,并有了生存的空间。从此后,奶奶就担起了抚养我的重任。我和奶奶吃睡在一起,奶奶用她特有的方式爱着我,疼着我,有了奶奶的抚养我才能慢慢得以成长。我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直到我上了初中,我才从奶奶的怀抱里走出来。奶奶很疼我,她总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奶奶对我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我好好学习,同时还不放弃让我劳动。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常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割草喂牛,拾柴火等。从那时起,我慢慢地学会了做人。 自从我上了初中,我就远离了奶奶,每次我从家中到县城上学的时候,奶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吃好穿好,一定要早睡。她还要给我带好多好吃的,生怕我饿着。我每次回家,奶奶总有说不完的话,多年在外的我几乎疏忽了奶奶的关心和爱护。奶奶依然认为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说得多了,我有点嫌奶奶唠叨了,没有耐心听了,她总是重复着什么“晚上早睡,吃好穿好”。不论是睡给她买了好吃的,她舍不得吃,一直给我留着,直到放坏。 在奶奶关心和爱护下,我一天天长大,而奶奶却一天天衰老。当我考入大学,见到奶奶的机会就更少了。奶奶每见到我都说很想我,又每每重复那不知说过多少遍的话。我的成长时刻关着奶奶的心。可惜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再去陪奶奶了。 去年的十一月初六,我得到噩耗,奶奶去世了。无情的时间老人把奶奶带走了。那一夜,我哭了,哭得很伤心。我觉得对不起奶奶,她最疼爱的孙子在她去世前竟不在她身边,没有去见她最后一面,她该有多少遗憾呀!当我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入土了。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奶奶了,再也听不到她的“唠叨”了,尽管 “唠叨”很动听。我带上一堆纸钱来到奶奶坟前。孙子来看您了,您和我说说话,好吗?可是只有北风呼呼,我呆呆地望着坟头,痴痴地想着,我仿佛有听到了奶奶的声音“孩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晚上早点睡,要吃好穿好……” 奶奶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现在,我每次回去都想听到奶奶的声音,可我只有到她的坟前去看她了,去体验那一种情感……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她坚强,不被困难所吓倒;她朴实善良。这就是我的奶奶,她永远值得子孙后代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