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简介和事迹

老人 0 78

袁隆平简介和事迹,第1张

袁隆平简介和事迹
导读:主要事迹: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

主要事迹: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扩展资料

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梦想就跟他一辈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

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正是这份信念的力量,才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87岁高龄,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

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恰恰成就了个人的梦想。袁隆平说“我的梦想很简单”,而事实证明,这简单的梦想却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参考资料:

-袁隆平

因为袁隆平老爷爷的付出救活解决了数亿万人口的粮食问题,在农业上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老爷爷已经87岁高龄,依然为培育更多高产的水稻和希望为今后培养更多人才继续在试验田间奔走忙碌,实至名归的水稻之父袁隆平

接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最新一批海水稻。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预期。在今年9月份,袁老又有一次重大突破,就是去掉了水稻中的重金属——镉。大米收重金属镉的污染,会引起人全身酸痛,脊柱变形,骨质松脆,久而久之,连咳嗽都会引起骨折。所以这项技术的突破,对人类食品安全贡献巨大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规水稻面积改种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稻谷估算,则全球可增产15亿吨粮食,这相当于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接着在9月底,袁老又成功地挑战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成功种植“海水稻”,其实就是耐盐碱水稻,实现荒地变良田,最高亩产62095公斤,这样的技术突破中国是第一个!

袁隆平还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专家是英雄,但他更是一名耕耘者,一直保持初心,希望能让世界上所有人都免受饥饿之苦。他曾说:名利对我来说没什么用,能下田是最好的。

袁隆平爷爷是一个平和的人,但又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他具有非凡的创新胆略,敢为天下先。他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他敢于质疑外国人的权威观点,并且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新观念。他的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科学选题就是在违背权威的背景下提出的。在三年固难时期,他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挨饿,但他却以非凡的勇气想着威胁着人类的饥饿恶魔挑战。袁隆平爷爷人格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以他创造勇气来从事自己的事业,始终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把自己留在农民的角色里,不以自己是一名科学家而骄傲。他开辟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领域,不畏艰难,砥砺奋斗。

5月22日是一个让人泪目的日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到现在还记得关于袁隆平先生的一段采访,他对主持人说以后不再收学生了,主持人问其原因,他说太费脑细胞了,我当时就笑的不行,原来袁隆平先生也这么孩子气,我以为他还会活好久好久,没想到这么突然,在送别袁隆平遗体的路上也有太多让我感动的瞬间,比如长沙人民自发夹道相送,比如大家齐声喊:袁爷爷,一路走好,都让我看的泪目。

袁隆平先生毕生的梦想就是禾下乘凉,我觉得袁隆平先生做到了,最起码我们现在都餐餐可以吃饱,最起码我们不再看外国人的脸色了,温饱是人最基本的事情,可以填饱肚子才能做更多的事情,而袁隆平先生做到了,好多外地的网友不能到现场为袁隆平先生送别,就在网上订鲜花委托跑腿小哥送到袁隆平先生陵前,看到这个场面我就感觉到了我们国人的凝聚力,是谁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国了呢?

还看到一个场景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是自发去给袁隆平先生祭奠的,他直接跪到地上端正的给袁隆平先生磕了三个头,然后就大声的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还有好多商家知道好多人购买鲜花,于是直接贴出牌子说鲜花免费取,真的是倾一城之花,只为祭奠一人,有的出租车免费的接送为袁隆平先生送行的人,还有的免费为送行的人发放口罩,这些都可以看出我们国民的凝聚力。

5月22日真的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陨落了两位国士,怎么不让我们痛心呢,有时候就在想真的希望这是一个梦,梦醒来袁爷爷还说着流利的英语和我们开玩笑。

袁隆平爷爷1953年毕业,1964年研究杂交水稻至今,1995年成为工程院院士、2006当选美国院士,获得终身成就。

袁隆平爷爷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爷爷的成就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