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通用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通用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1
为了贯彻落实xxx、省公司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xxx员工安全。在疫情防控期间,加xxx门卫管理,对疫情期间到岗上班的员工以及外来人员实行严格的出入登记制度。
一、门卫自身管理
门卫是守好xxx的第一道屏障,市公司所有门卫人员首先应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
(一)应按要求佩戴口罩,每日更换一次性口罩。
可重复使用口罩,应每日做好消毒。
(二)首先做好自身健康检测,出现咳嗽、低温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办公室/安全监管部。
每日做好自身体温监测和登记工作。
(三)做好工作场所消毒工作。
工作区域要勤开窗通风,定期喷洒消毒药水,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酒。
(四)工作期间,尽量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来访人员、公司员工不握手。
保持自身清洁,勤洗手。
二、公司员工管理
X月X日-X日上班的员工采取名单制,办公室将每日上班员工清单发给门卫,公司员工需按照门卫的要求进入办公场所,员工出入需在门卫登记,有车辆的,请停好车辆后,到门卫登记,登记后的员工应在门卫体温检测后进入办公场所。
三、外来人员管理
(一)门卫要加强外来人员管控,未佩戴口罩的外来人员不准进入。
(二)对外来办事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低于372度)并与被访人员沟通后方可进入。
体温非正常禁止进行办公区域。做好来访人员登记,详细登记来访人员姓名、手机号码、体温、被访人员姓名、来访时间等。
(三)公司员工接待外来人员需要到指定的接待室进行接待,不得到除指定接待室外的办公室接待。
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21、施工单位要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严格落实每日早班会制度,要求所有分包商单位每日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召开早班会,将疫情防控内容纳入每日早班会教育内容。
2、在工地出入口处、各楼栋安全通道处、作业面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和宣传标语,在入口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防控疫情标语和宣传片。
3、分包商对工人进行防疫交底、教育,教育时长不少于15天且教育不得将人员集中在一起开展,可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线上方式进行教育、交底。
4、教育施工人员在工余时间尽量避免外出,尤其不能到人群集聚地活动。
5、要对测温、消毒等作业人员进行测温、消毒等工作的专项培训交底,对保安、保洁等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测温仪器使用和消毒注意事项培训,消毒液配比和消毒液使用区域范围交底等。(注:84消毒液与酒精不得混用)。
6、体温测量人员需要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与入场人员签订健康承诺书。将入场教育、防疫教育等资料整理归档。
7、做到科学防控,要以各参建单位、班组为单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确保人人知晓,人人做到。同时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8、监督分包商做好防疫防护用品的发放及正确使用。
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3(一)报健康状况。
返工前收集员工近期健康状况、返回前14天居住史和员工动向。每天了解职工健康状况,尤其是有员工密集工作场所或有集体宿舍的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健康检查制度,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若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或近期有与野生动物或发热咳嗽病人接触史不要带病上班,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有疫情发生地居住史或旅行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二)测体温。
在入口处使用体温枪、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等测温设施,对所有进入企业的人员开展体温探测。发现发热症状病人,给其戴上口罩,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三)戴口罩。
提前采购口罩等防护设备,口罩使用量不低于2周。提醒员工前往公众场所、参加会议,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一次性医用或医用外科口罩。公众日常使用可选择一次性医用或医用外科口罩,普通人(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日常使用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丢入“其他垃圾”桶;如果是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及其护理人员,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处置。
(四)勤通风。
工作场所,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员工集体宿舍,要尽量保证自然对流通风,若自然通风不足,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装置(排气扇),确保做到充分通风透气。空调工作场所应调节足够的新风分配量,并每周对新风房、过滤网等进行清洁、消毒2次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必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五)间隔用餐。
食堂进餐时,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就餐和面对面就餐。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人人动手除“四害”,大搞环境卫生,保持工作生活环境整洁,预防疾病发生。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收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
(七)设隔离留观室。
有条件企业需设置隔离留观室。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员工,劝其留在原居住地,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已经返工的,要求其自抵达后自我隔离或在企业隔离场所观察14天。安排单人单间、相对独立房间设立疫区返岗人员到临时隔离场所。隔离人员必须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请戴上口罩立即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隔离结束后所有隔离人员必须经过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八)健康教育。
宣传卫生防病相关知识,教育员工搞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习惯,特别是班前、班后应洗手,提高员工预防疾病的意识。遇见卫生防病相关问题,可致电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咨询。
(九)强化人文关怀。
要加强人文关怀,切实维护好企业的良好形象,高度关注被隔离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4(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二)不聚集在一起进餐。
(三)在政府没有解除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之前,工作期间员工要主动佩戴口罩;即使戴了口罩,也尽可能减少面对面工作交流。
(四)参加会议时,戴口罩,与其他员工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会议能线上完成的,尽量线上完成。
(五)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手背对手心、手心对手心、手掌对手心、手指对手心、清洗手指、清洗手腕、清水认真冲洗。重要提醒:洗完手关水前,要洗干净水龙头,再关水。
(六)多人住的房间进行管理。房间要保持开窗通风;同宿舍的员工相互间尽量保持距离;衣服放置不要交叉,每个人的衣服单独放置;不共用水杯、毛巾、餐具等,能煮沸消毒的物具要煮沸消毒;员工如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要报告管理方。
企业防护疫情管理制度5一、实行封闭式管理,工地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二、工地门口保证全天有人值班,做好个人防护。外来人员做到“进门必拦、体温必测、信息必登、外人必劝”。
三、加强卫生管理。公共区域每日消毒,特别是公共卫生间、活动中心等场所提高消毒频率。加强生活垃圾清运消杀,其中废弃口罩要专门处理、垃圾收集站(点)、单位快递柜等公共区域消杀工作每天不少于两次。
四、防疫物资:消毒液、口罩、洗手液等储备充足,保证三个月用量。
五、人员管理:
1、佩戴口罩,每日测体温,指定专人负责统计记录。
2、如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按照县疫情防控要求做核酸检测并隔离。
3、外出人员返回后严格执行防疫规定:风险地区返回的一律到集中隔离点做核酸检测并隔离。
六、在工作、生活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配备洗手液或肥皂等卫生用品。
七、宿舍要尽量降低人员住宿密度,宿舍、食堂、厂房、办公场所、厕所等场所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清洁,按要求开窗通风和消毒,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八、避免集体同时用餐,推行分餐制、盒饭制,或可采取分时段进餐(就餐时人员相隔1米以上)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若是当事人瞒报疫情的话,一般都是要承担行政责任的,若是情况不严重的话,一般要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以相应的罚款,若是非常严重的话,可以判处死刑
一、纳入核酸检测范围的人群不参加统一组织的核酸检测会有什么后果?
将被作为失信信息录入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服务平台,今后可能影响个人信贷、消费、从业、任职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等措施是一切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所以拒绝接受核酸检测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因拒不接受核酸检测的行为产生严重后果的,如引发病毒传播等,则触犯《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出入小区超市菜场等有关场所拒不配合健康信息核查、拒绝配合身份登记、拒绝戴口罩会有什么后果?
拒不配合有关单位或者公共场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强行进入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以扰乱单位秩序或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予以治安管理处罚;聚众扰乱单位秩序,造成严重损失的,则涉嫌构成《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三、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小区大门等公共场所,拒不配合管理人员的劝导配戴口罩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拒不配合有关单位或者公共场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强行进入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以扰乱单位秩序或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予以治安管理处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
四、封控、封闭小区的居民违反《健康管理工作指引》规定,不服从防疫人员管理,擅自外出、聚集会有什么后果?
涉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确诊病人、病原携带者,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五、健康码为黄码、红码人员不按规定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健康检测会有什么后果?
隔离控制措施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作出的,因此,不服从居家隔离要求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同时,不服从防疫管理偷偷跑出去的行为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六、疫情防控期间居民违反规定外出参加打牌、餐饮、娱乐等聚集活动应当承担何种责任?
不服从防疫管理规定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可以处以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确诊病人、病原携带者,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七、违反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在家庭住所开设辅导班、麻将馆违规售卖感冒发热药品等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对违规机构行政处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八、集中隔离结束后不按规定接受健康监测和管理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可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并处罚款。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九、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尤其是重点地区旅居史)隐瞒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确诊病人、病原携带者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十、居民和企业不配合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消毒工作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情节,可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疫情防控公务的人员)依法开展疫情调查工作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十一、具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人员未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到发热门诊就医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对违规机构行政处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十二、拒绝配合疾控和公安部门开展的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情节,可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疫情防控公务的人员)依法开展疫情调查工作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十三、为恶作剧、博眼球、商业目的等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在网络等公众场合散布或明知是虚假信息还帮助散布和传播的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业务活动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可处拘留,并处罚款。
十四、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如何处罚?
可由价格监督部门给予行政处罚,对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按照《刑法》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十五、违反疫情防控规定乱扔口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等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将给予警告,并处5000至10000元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个发现同事的违规行为,选择告发他,还是选择沉默。这个时候就要看个人职业操守的问题了。
遇到同事违规,你选择举告他可能你的个人职业操守很高尚,但是在私下情况里就会产生你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但是换句话说,没有职业操守的人,哪怕能力再高,也是损害公司的利益,也是一种潜在危险,而且公司的领导是不会让这种人有提升岗位的机会的。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更加希望的是一个坚实可靠的员工,而不是在自己身边埋下的一颗地雷,所以在发现同时,违规行为的时候只要涉及到公司的利益损害公司的利益毁坏公司的形象,那我觉着是有必要到领导面前揭发她的。
1、政府有没有权力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具体包括哪些?
不仅有权,还有自由裁量权。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都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可以根据疫情需要,采取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措施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现场、封闭场所、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隔离人员、限制人员聚集、停工停业停课、交通管制、卫生检疫、临时征用物资设备、组织群防群治、严惩扰乱秩序的违法行为等。
2、哪个主体有权作出防控措施?乡镇政府、街道、居委会、志愿者实施的防控行为是否有效?
县级以上政府及部门依法履行防控职责。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负有协助职责,包括收集疫情信息、宣传疫情知识、人员分散隔离、落实公共卫生措施等。
基层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的防控行为,公民应当配合。
3、觉得防控措施不合理,可否不配合或抗拒执行?
不可以。疫情防控措施意在防止疫情蔓延,这是关系公共卫生安全的大事。职能部门依法启动的防控措施,具有法定效力,公民应当配合执行。拒不配合,可能作为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依法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4、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法律责任。扰乱社会秩序的,依法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配合限制通行、限制人员聚集、封闭场所;不接受体温检测、登记备案;不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拒不佩戴口罩,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可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行政处罚,最高可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采取过激行为,阻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服务者等开展疫情救治、防控工作人员,扰乱医疗、单位或公共秩序,可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行政处罚,最高可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妨害公务罪等刑事责任。
6、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人员,拒不配合防控或故意传播传染病的法律后果?
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可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行政处罚。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追究刑事责任。
7、报告个人疫情信息是义务还是权利?谎报、隐瞒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接触史,有什么后果?
疫情期间,疫情信息事关疫情稳控,公民负有如实报告义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瞒报、谎报,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可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8、故意泄露、传播涉及病人、疑似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信息,有什么法律后果?
实施此类行为,可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最高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9、疫情期间,哪些违法行为会被严惩?
所有扰乱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影响疫情防控的行为,均可能被从严惩处。包括但不限于散布谣言、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依法从严惩处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行为。
散布谣言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10日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情节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等。
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大量囤积防疫用品、基本民生商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非法经营罪等刑事责任,依法从重处罚。
卖假特效药、骗取捐赠
假借疫情销售“特效药”,捐助款项或物资名义骗取公私财物,可能延误疫情防控及救治等工作,可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最高可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宣传
虚假宣称商品、服务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延误救治,危害他人生命健康安全,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并依法予以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制假售假医疗物资
生产、经营、使用不合格医疗器械,危害相关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经营或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并处相应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生产、销售不合格疫情防控产品,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依法予以相应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野生动物、活禽非法交易
由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等按照各自职责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进行活禽交易,或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活禽在禁止活禽交易区域进行饲养、贩卖、宰杀、加工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相应罚款。
10、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政府应采取哪些恢复与重建措施?
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预防措施。
依法履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事后恢复与重建职责。包括,组织实施善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等。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