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肠胃不好吃什么主食好,能一直喝八宝粥吗

老人 0 62

老人肠胃不好吃什么主食好,能一直喝八宝粥吗,第1张

老人肠胃不好吃什么主食好,能一直喝八宝粥吗
导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肠胃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据研究发现,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此老年人稍一吃多、不注意饮食,就会肚子胀、不消化等肠胃疾病发生。肠胃消化功能差、微量元素缺乏、能量失衡和营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肠胃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据研究发现,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此老年人稍一吃多、不注意饮食,就会肚子胀、不消化等肠胃疾病发生。肠胃消化功能差、微量元素缺乏、能量失衡和营养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现象,肠胃不好吃什么调理也是许多老年人急需了解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维护中老年人肠胃的健康,下面回头鱼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中老年人调理肠胃的饮食:

一、肠胃不好的老年人多吃粗粮

老年人肠胃功能不好容易发生便秘,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危险性增加,多吃粗杂粮有利于健康。研究表明每天食用85克或以上的粗制谷类可减少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帮助控制体重。但也并不是多多益善,粗粮过多也会产生问题,过量的膳食纤维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因此,建议老年人每天吃粗粮50~100克,或者每周吃两到三次,每次75~100克,有利于调理肠胃功能。

二、肠胃不好的老年人多吃松软食物

肠胃不好的老年人的饮食应以蒸、煮的方法制成饭和粥为主,应避免捞蒸方式(即弃米汤后再蒸)以减少B族维生素的损失。面粉一般用蒸、煮、烙的方法制作成面食,制作过程中应防止温度过高。杂粮或粗粮中,含胚芽的糙米最适合煮成粥;高粱米可磨成粉做成点心;薏米不适合单吃,可以把鸡腿、番茄与薏米一起炖煮,不但容易消化,而且营养好;荞麦可以做成面条、馒头、煎饼、粥。把燕麦、黑糯米、长糯米、糙米、白米、大豆、黄豆、莲子、薏米、红豆等加水浸泡一个小时,然后再煮熟就是燕麦八宝粥了,这样的食可以减轻肠胃负担,提高肠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三、肠胃不好的老年人应少吃胀气食物

豆类含有低聚糖,被肠道细菌发酵后产生气体,进而会引起打嗝、肠鸣、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因此,老年人在食用豆类时应做适当的加工,使其变得酥软易于消化;可加工做成豆腐、豆浆、豆腐干等豆类制品、发成豆芽、豆类煨汤(如猪蹄雪豆汤、南瓜绿豆汤),有助于软化豆内膳食纤维,去除抗营养因子。红豆制成豆沙馅,或与面粉掺和,做成点心、面条和各种风味小吃。浸泡后与谷类同煮成粥类,通过蛋白质互补可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而促进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四、营养师寄语

肠胃功能不正常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坚持正确健康营养的饮食方法,有利于维护中老年肠胃健康。营养师建议肠胃不好的中老年人,在注意饮食健康的同时,还可适当搭配服用一些调理肠胃的营养保健品,如澳琳达猴头菇、GNC大蒜素(关于产品成分参数请分别参阅澳琳达官网和GNC官网)等类型的膳食营养补充剂,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猴头菇中含有丰富的能保养肠胃的天然物质;大蒜素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良好的作用。

大奎来见高敏,得知王铁山要截肢,提供了土药方,治好了王铁山的腿。高敏送大奎,说起和陈建国的婚姻十分伤心。1985年,部队裁军百万,高大山痛苦万分,几十年苦心筹划的大演习泡汤了。

军歌嘹亮分集介绍 第22集

  高大山离了休,命令部下将守备区的沙盘、军事防御地图搬到家中,并把“作战室”的木牌钉在房门上,俨然一个“司令部”。看着父亲的举动,高岭放弃报考艺术学院改报陆军学院,没想到还真的被录取了。高大山重新振奋起来,找出长命锁亲手给高岭戴上。来到干休所后,听不到军号声,高大山整日烦恼。秋英每天偷偷播放军号,好让他回忆起当年的军旅生活。

军歌嘹亮分集介绍 第23集

  陈刚也搬到干休所,老战友相聚,桔梗道出了几十年来秋英炒菜“味道好”的原委。周末,高敏带小敏、王铁山回来了,平静的家中又起波澜。高岭回来了,已经成为现代军事干部的高岭,用一整套现代化战争理论征服了高大山。高大山锁上了“作战室”的门,但高岭又打开了它。高岭在高大山的帮助下,实现了指挥现代立体作战演习,高大山明白:自己真的应该退休了。小奎带来了大奎去世的消息,并说出了大奎生前的愿望:“请爷爷回靠山屯一趟,乡亲们想他!”

军歌嘹亮分集介绍 第24集(大结局)

  大奎去世后不久,高大山终于返回了自己过去从不愿向人提起的家乡。面对亲人的坟墓,他再也抑制不住几十年来对这块土地的真情实感。父母大人在情感的波澜平静之后,慢慢地开始适应离休后的生活,在与昔日战友搏杀的棋盘上,高大山似乎又看到了威武雄壮的队列,听到了动人心弦的军歌。

小麦去壳后叫做麦仁。

为全麦谷物颗粒,含有麦类谷物的全部营养成分。麦仁分为软、硬两类,但这两个名字并不代表其软硬程度。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其麸质蛋白含量。软麦仁的麸质蛋白含量较低,并被碾磨成带皮面粉。而硬麦仁麸质蛋白含量较高,并被碾磨成普通的、营养丰富的面粉

第一,麦仁要提前泡4个小时。

这个季节的麦仁很干,不容易烂,要提前泡一泡,煮起来快一些。

温水泡发快。

第二,淘洗大米。

正常淘米过程,用清水淘洗3遍就可以。

3

第三,锅内放足够的水,水的量可以自己把握,愿意吃稠的可以少放点水,喝稀粥可以多放点水。

第四,开火,煮粥。

大火烧开水,看到锅内沸腾就要把火关小了。用勺子搅一搅,半打开锅盖

第五,一直熬粥,不要离开时间太长,要随时看看粥的熬煮情况。

还要注意不要糊锅。几分钟就要搅一搅

第六,看到锅内粥变得黏粥,饭香扑鼻,就可以关火了。

也可以尝一尝麦仁,咬起来软糯就可以了。

麦仁要提前泡发,熬粥才好喝

燕麦分两种,一种是速溶的,不需要提前浸泡,另一种是生的,需要提前浸泡,然后用火煮才容易熟

高粱米煮粥前需要泡吗

高粱米不容易熟,煮粥或煮饭之前最好提前用水浸泡。

高粱米忌与瓠子和中药附子同食,高粱米一定要煮烂,供早晚食用;高粱米可制作干饭、稀粥,还可磨粉用于制作糕团、饼等;民间常用高粱米一份、甘蔗汁四份,一同放入锅内煮成高粱甘蔗粥,具有益气生津之作用,对老人痰热咳嗽、口干舌燥、唾液黏涎者有食疗作用;高粱米或碾粉熟食,有健脾益胃、充肌养身的作用,煮粥滋养,供脾虚有水湿者食用,食积,高粱子30——60克,水煎服。

胃痉挛,高粱60克,陈灶心土1块,水煎后,澄清去渣顿服。不论寒、热、虚、实均可用,痢疾,高粱霉包6克,为末,烧酒少许,拌匀,开水冲服;高粱根1个,红糖120克,熬成水服,崩漏,高粱霉包15克,百草霜3——6克,水煎服,红糖为引,带下以多年高粱根,炒后研末,用红糖水或米汤送下,每次9克,日服3次。

足跟痛,高粱根数个,鸭蛋2个,煮汤,滤去渣,加白糖调服,自汗,高粱子、葱、盐、羊肉汤共煮粥食,便血高粱花9克,焙干研末,黄酒调服,倒经,红高粱花,水煎加红糖服,脚气,陈高粱若干以五六年者为佳,焙黄为细末,干涂患处,养肝益胃,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此时此刻的我,依然孤独、无奈地奔波在异乡的街头,而随着流逝的岁月、流逝的童年和青春沉淀在心灵深处的乡愁沉重而浓烈:

我的乡愁,是故乡门前那条流淌四季的小河!小河的流水带走了我与同伴们赤祼祼的欢乐还有我们如浪花般纯净而短暂的童年。故乡的小河依然在故乡的门前慢慢地流淌、弯弯地走过,可我再也找不到、再也看不见曾经的浪花一朵,而相聚的同伴再也不是流年深处的那一个

我的乡愁,是故乡北头山岗上那颗屹立千年的老槐树!我的爷爷曾经对我说,老槐树守护我们这个叫“破港”的小村庒一千多年了,这个还没有最终考证,但我却清楚,自从我的大脑有了记忆我的心里有了回忆,故乡的老槐树就走进了我的记忆扎根在我的回忆里了!它的一花一叶、它的一枝一杈、它的老根它的伤疤在我的记忆里是那么清晰,在我的回忆里又是那么真实!我曾牵着牛绳在浓荫下躲过急雨、背着书包从他的身旁走进学校,曾在他的枝干上攀爬拥抱,曾在他如云的冠盖下畅想未来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此时此刻,我的乡愁更是田园砍艾草的父亲、厨房包粽子的母亲,还有那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先秦诗人!我的父亲母亲己是白发苍苍,身姿也不再挺拔,但他们在我心中永远崇高伟大,永远坚强不倒,他们是我生命的根、生命的源!而伟大的先秦诗人屈原二千多年前的众身一跃,给我,给我们古老的民族留下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我们永远怀念他,我们永远记念他!

我的乡愁,我的乡愁是

乡愁是一杯醇香的酒!乡愁是妈妈包的粽子香!乡愁是这该死的新冠快点过去!我的祖国安好!

我是岁月如华,我来回答:端午节到了,你的乡愁是什么?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由于北京突现疫情,防控升级,没有能回家去看看父母,没有给他们准备端午节包粽子的原料。

现在只是想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够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不在乎你送去了多少东西,只是想回家看看。这也算是一种乡愁吧!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爸妈都会提前准备好粽叶,江米,红枣,红豆豆,马莲叶。

那时候不用去买江米,自己家有种的黄米(黍子),高粱米,粽叶也是家里种的芦苇的叶子,绑粽子的是一种开兰花的叫马莲的叶子。 每到端午前一天,母亲都会把这些提前准备好的原料,放到大锅里去泡,泡好后就开始包粽子。我家弟兄四个,人口多,每次妈妈都要包上多半天。 包好放在大锅里煮上一夜,端午节早上就可以吃了。我们围在大锅前,像小燕子一样等着妈妈从锅里拿粽子。当时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爸爸早早起来,去田野里拔艾草,等爸爸拔回艾草,妈妈也从锅里拿粽子了。吃早饭前,妈妈把艾叶揪下来放到我们耳朵上,或者用艾草给我们挽个花环戴在头上,可以驱邪避凶。把用五彩线做的手链给我们姐弟戴在手腕上,预示一整年不被蚊虫蛇等叮咬。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知道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但是我们依然遵从母亲,让她给我们戴上。

由于疫情,今年谁来给我戴艾草,戴五彩手链呢?想念小时候延续下来的那种温馨的回忆,想念那种粽子的味道。想念同样是一种淡淡的乡愁!

(以上均来自网络)

乡愁是一种对家乡挥之不去的特殊 情感 。

乡愁是一段让我们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

我的家乡在大西北,端午节在我家乡叫(五月五)我们没有吃粽子的习俗。在我家乡端午节也是一个很浓重的节日,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很注重,(五月五)有两个习俗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带荷包,也叫香包,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吃桨水凉粉。

小时候特别盼望过端午节,因为有香包带,还有可口的手工浆水凉粉吃。香包的寓意是吉祥 健康 ,纯手工缝制,一般都是由奶奶完成,类型也很多,主要是以属相,国花牡丹为图案,特别的精美,小时候我家里穷,能把荷包带身上过节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说说为什么要吃凉粉,在当地凉粉是一道夏季 美食 ,可口清爽,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吃的上的 美食 ,那个时候家里困难,大人也不经常做,所以记忆比较深刻。

《端午节》

端午日来迟,

华人盼兮兮。

艾草除夏害,

雄黄粘粽医。

端午节到了,祝网友们开心快乐!说起端午节的乡愁也是一种传统的风俗。小的时候,每年到了端午节,母亲都会给兄弟姐妹们做一些香包。比方:有辣椒形的,苹果形的,还有小猴形的,里面装有香草料,工艺不错栩栩如生,挂在胸前或套在手脖上,非常美观。母亲的为人很好,还给左邻右舍的小孩做一些,图个节日的欢乐气氛。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早晨过,吃的方面,有粽子,熟鸡蛋,自制甜酒,还有其他荤素菜。还有一种特色叫雄黄酒,用此酒滴进耳朵里,能防蚊叮虫咬。那一日,许仙端午节高兴,劝白素贞喝下此酒,白素贞现了原形,吓昏了许仙。此酒虽好,端午节外用,千万不能内服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父母己经去世,子女不在身边,办置节的心思也淡了,就回忆回忆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情景吧!

最忆挂葫芦

在节日前一天下午,我们就要到杨树林里,采一些杨树枝,为挂葫芦做准备。之所以采用杨树枝,而不是柳树等其它树枝,是因为杨树的枝叶正绿,另外杨树叶呈圆型,和葫芦正好搭配。葫芦是奶奶、母亲和姐姐妹自己动手用彩纸叠成的,以红色为主,大小不一。头一天就叠好,用红丝线系在杨树枝上,葫芦的红和杨树叶的绿搭配,很是鲜艳。待端年节的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挂有葫芦的杨树枝,插在房檐、窗户、墙头、大门等地方,节日的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

再忆香荷包

节前多少天,母亲就带领姐姐们,用香草和绒布头缝制香荷包,形状有各种动物的,也有各种植物的,大小不等,颜色不一样,用一根绒绳,挂在胸前。母亲每天起的都很早,节日这天更早,待我们睁开眼时,母亲已把我们姐弟每个人的香荷包,规规矩矩地放在了我们的枕头边,所以我们一醒来,就能闻到香草味。戴上香荷包,小伙伴们就相互比,看谁的大,谁的香,谁的颜色多,能够快乐一整天

另忆荷包蛋

那时候穷,虽然家家都养鸡,但鸡蛋却不能天天吃。端午节这天的早饭,在我们老家那里是固定的,家家都是面片荷包蛋。炒鸡蛋是把蛋清蛋黄搅在一起,然后先煎后炒;荷包蛋是先把水烧开,把两片下进去再烧开,然后把鸡蛋皮碰玻,把蛋清和蛋黄一齐下到热水里,保持蛋清包蛋黄的形状。这种吃法,比较费鸡蛋,所以荷包蛋一年只能吃到一次,那就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小孩子,往往能吃到脑门淌汗、小肚滚圆才肯罢嘴,那种香是以后吃什么也体会不到的。

乡愁,在生我的农村老家,在父母亲的身旁,在小时候的节日里。今日的端午节,再也过不出那种滋味了!

人长大了,在外面过节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家里很多重要的场合也开始慢慢缺席!

由于父母都去了外地,家里就剩下了弟弟妹妹和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也只是周末回家,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着两个老人在家。

奶奶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她说她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的时候别人都叫她小胖子,爱扎着两个长长的马尾辫,当过民兵,练过枪,读的书是毛泽东语录,唱的歌是红太阳,放牛,下田,砍柴,煮饭什么都会!但由于生过几场大病,动过几次手术,加上高血压糖尿病,每天都要吃药,已经是皮包骨了,好在现在身体也还硬朗,只是一年会有个几次小感冒,小发烧什么的。

和她闲聊的时候,我总要追着她问她当时练枪的情形,因为我不相信,还能练真枪。她就要跟我急了,说她当时射的特别准,不信可以去找哪个婆婆作证,我跟她聊她年轻时候的事情时,她总是脸上带着的是幸福满足的微笑,还要给我背毛泽东语录,唱那个红太阳。我就要笑她,你背错了我也不知道啊,我又没背过毛泽东语录,还要说她小时候读书真无聊,天天学毛泽东语录,还要故意说她唱的难听死了,都跑调了,普通话还不标准,她又要跟我急了,说当时老师就是那么教的!就是喜欢看她这总气急败坏的样子。

她很能干,我总是说她没事找事干,她说她闲不下来,一闲下她就浑身不舒服,我很不能理解,因为我就特希望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去干,悠闲的躺在一旁享受,想着就特别的美好!她每天7 8点就入睡了,早上5点起床。我就劝她,不要那么早起来做饭,那么早起来,等我们来吃的时候,菜都要凉了。但她说,她习惯了,每天那个点她就会醒,她就想着要去喂鸡鸭,要起来煮饭,烧菜。我认为,她唯一的爱好也就是听戏曲了,她要是听说哪个地方搭了戏台子,能徒步到达的地方,她都要赶去看戏,我说网络上可以搜到这些戏曲,在家就可以看,她就要不高兴了,执拗着说,去现场更有感染力!哦豁,原来奶奶也“追星”!

还记得来学校的前几天她跟我说过的一句话:“等你去学校了,这个家就更安静了,心里空落落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想起来第一次外出兼职的时候,在外地也是总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却不曾想过家里人也是如此。我嬉皮笑脸的回应她:“这不是7月多就放假嘛,过个一个多月就回家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放暑假我是不可能待在家里的!她笑着回应了我一个:“嗯”。

现在我静下来回想这片段时,我理解了奶奶为什么闲不下来,总要忙个不停, 因为她一停下来,就觉得世界都安静了,就会感受到孤独与寂寞,就会想东想西的 。看到一本书上说,人年老时,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 无事可干!如果怕她累着,总找事情干,我就要拖着她跟她闲聊,多说说我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听听她年轻时候的趣事,多“气气”她!让她闲不下来!

昨天打视频回家,奶奶说,她包了好粽子,有红豆馅儿的,白糖馅儿的,肉馅儿的……等我放假回家,给我再包一次粽子,我跟她说学校有个包粽子比赛,我说我不会,就没参加,她说回家教我包粽子,叫我之前不好好学学,没有一个本领是用不到的,只是时候未到,学着了就是自己的!今天学校食堂有粽子卖,我看了一眼,一点也不馋,因为我馋的,是奶奶的粽子!

所以我的乡愁就是,想吃着奶奶包的粽子,想回去和她唠嗑,跟着她学包粽子!

老一辈人有着老一辈人的智慧,应该要多去深入他们的内心,很多路他们都走过,虽然我们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很多道理它是永恒的,还有要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给予身边的人陪伴,他们不图你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平安安!

端午节,老家老屋小伙伴,童年的歌谣,奶奶包的粽子最香甜……

又逢端午,淡淡乡愁萦绕着我们,这个时节白洋淀的芦苇叶正好用来包粽子,早了吧,苇叶嫩小,不够宽大。晚了采吧,苇叶便老了,退减了柔韧性。所以端午节正是好时候。这时节,农村妇女几人结伴,戴着防晒帽,在堤边,淀畔,芦苇丛生的水边采摘苇叶。选苇叶可是需要经验的,要选中间靠上的几片是最好的,也不影响芦苇的生长,间接的摘取几片而已,大片的芦苇荡啊,沿着路边堤岸选点就够了,一把一把的齐齐整整的扎成捆。之前采多了可以去卖,很多外地的车来这里收购。所以采苇叶也是时令活计,又能增加收入,淀里的渔民谁家都有几亩水田的。采苇叶,秋后打苇菢,打渔,这就是以前淀家渔民的生活。

端午节,回忆的闸门打开,那些过往迤逦而来……

在我这种俗人眼里,你说的这些可以花钱买得,如果乘车来回路费400元,开车来回1500元左右+今天服务区(10粒大娘牌水饺套餐3299元,自备开水瓶,吃饱喝足7个小时后就置身其中,乡愁不存在的!我只想中午的砖头别那么烫手,我只愁年底钱好不好结!

佛成道节。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