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媳妇,看到婆婆过于溺爱孩子应该怎么做?

老人 0 24

作为媳妇,看到婆婆过于溺爱孩子应该怎么做?,第1张

作为媳妇,看到婆婆过于溺爱孩子应该怎么做?
导读:俗话说得好“孙子奶奶的心头肉”,虽然这么讲有点夸张,但是由此可见长辈对后一辈的喜爱已经到了无可复制的地步。你的婆婆溺爱孩子可以理解,这也充分说明她对孩子的喜欢,但是这种行为绝对要加以制止,不能让不好的状况持续下去,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

俗话说得好“孙子是奶奶的心头肉”,虽然这么讲有点夸张,但是由此可见长辈对后一辈的喜爱已经到了无可复制的地步。

你的婆婆溺爱孩子可以理解,这也充分说明她对孩子的喜欢,但是这种行为绝对要加以制止,不能让不好的状况持续下去,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供你参考:

首先,你要主动和婆婆进行一场沟通。把事情提前和老公说一下,两人商量好,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去和婆婆讲。同时,在和婆婆交流的过程中先要表示感激,感谢她为孩子无私奉献了那么多,肯定她的付出。

然后话锋一转,说虽然大家都很疼爱孩子,但是不可能一辈子陪伴在他身边,孩子以后肯定还是要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的,因此在孩子成长之际你们夫妻俩人决定一起过来和她探讨孩子该怎么去管理,征求她的意见。(千万不要直接指出对婆婆溺爱孩子的不满,那么做会伤了对方的心)

在探讨的过程中,你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提出自己对孩子管教的看法,然后双方达成一个对孩子管理教育好的方法方式。另外,还要表明以后会互相督促,大家都不要违反这种管理模式,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只会有害,而没有任何益处。

其次,在搞定婆婆之后,还要和孩子进行一番交流。我们要告诉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一个积极努力且正能量的人。而且尤其提醒孩子在和奶奶相处的过程中,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些自私目的而去撒娇,这样会导致奶奶溺爱他,也会不利于他的成长。(在这里我想说下,婆婆溺爱孩子并不都是她的责任,也和孩子一味地索取、撒娇有关系。当然正常的撒娇无可厚非)

我侄子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他每次想要什么东西,只要父母不给他买,他就会去找奶奶,一口一声喊“奶奶”,还说以后长大要孝敬奶奶,给奶奶买房子、买漂亮的衣服。老人家哪里招架得住孩子这样的“攻势”,没多大会就带他去买玩具、零食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了生养我们的父母。他们不仅为我们呕心沥血,还为我们的孩子倾尽所有。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多陪陪他们,也让孩子多陪陪爷爷奶奶,有事多沟通,家和才能万事兴。

为什么要婉拒?直接拒绝,让她儿子和她说,绝不让步。

无论婆婆怎么好,长住在一起,好都会变不好,宁愿在附近租个房子给她住。

如果不想让婆婆来家里住,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长假,都你们带宝宝回老家看他们。

对于我们的父母,是想让来也不肯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们来了我们这里,他们都特别拘束。

像我妈妈。孕六月多去照顾我弟媳,生完宝宝4个多月才回去。新年都是把我爸撇老家一个人过得。我妈妈想吗?再爱孙子,再疼孙子,住的都度日如年。

夫妻老来伴,越老越分不开。我爸爸胃还不好,干活还没固定时间,我妈妈天天操心家里,一天不问我爸一句,或者问了我爸两天不回,就焦虑的特别厉害,怕我爸感冒啊啥的。

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妈伺候我弟媳啊!家务全包,买菜做饭,全部都是我妈妈。我妈心里的纠结,谁知道?除了我们女儿。

我妈在人家没邀请,自己就跑来伺候。为什么?怕媳妇心里不满,肚子这么大也没人管!孩子4个多月,要不是我准备订婚,还不回。为什么?媳妇不放话让回,敢回吗?

妈妈为什么要大包大揽做家务?不是她勤快,也不是她想做。而是觉得孩子上班很辛苦,看孩子也辛苦。所以她来了,就让你们歇歇。

我前段时间住院几天,我婆婆帮忙照顾大宝,来了二十天。也是天天和公公视频,天天问吃什么啥的。她还想在住,我让她回了。

她想住吗?内心极其抗拒,因为公公顶替她上班,领导已经放话不能替。因为公公回去没几天感冒了,她也着急上火。但是,她不能提要回,就是我让她回,她还要死撑不肯回。她怕我坐小月子落下毛病。

没有老人不爱孙辈。我家大宝我妈伺候的月子,然后跟我妈回老家住到宝宝快5个月离开。我知道我爸妈疼宝宝,每天都会给发一个视频,现在宝宝2岁了。

只有一天没发视频,是因为那天宝宝高烧惊厥住院,我不想让担心。结果第二天立马视频过来,问是不是有事?我每天发,通常他们只是看也不说话,偶尔回应说了,我就直接拨过去视频。

后来,我单独开了快手,也至少每天发一个宝宝视频,宝宝的爷爷奶奶也是天天点赞天天看。他们要一天不点赞了,就肯定是回村里没网。

你的焦虑,我懂。但是换一种方式和婆婆说。比如退休了享享福,闲了出去跳跳舞玩玩牌,在家里照顾好公公和她的身体,就好了。

总之,自己找为他们好的说辞,或者给他们找点他们喜欢的事情做。有时候他们是怕媳妇嫌,说不管孙子孙女,自己一个人带娃不容易也没个人搭把手!

多一些换位思考,把主动权拿过来!你就会发现,日子顺畅多了!

作文标题: 读《孙子》有感

关 键 词: 有感 初中初一 2250字

字    数: 22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2250字的作文,题目为:《读《孙子》有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信读过《孙子》的人,无一不会为文中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所折服,而且考虑到《孙子》成书于春秋时期,在如此遥远的古代,能够总结出这么丰富而又富含哲理的军事思想,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孙子》原本只是一部兵书,但到了现代,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兵书,里面包含的战略战术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商业环境,指导着商业战略,而它富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远的。作为一个教师,我尝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寻找《孙子》给出的启发,获益匪浅。

《孙子》一共13篇,分别论述了用兵之法的不同方面,在这里,我也逐篇地叙述我的感想。

第一章是始计篇,主要论述了用兵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用兵前需要考虑的天、地、人、将、法五个方面的要素,特别强调了“庙算”的重要性,所谓庙算,就是预先的谋划。其哲学意义就是要对即将面对的事物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在教育中,天时和地利的因素显得不怎么突出,主要体现在对人、将、法的了解上。人是指学生,而教师自己则可视之为将,至于法吗,可以引申为教材。新学期开始之初,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对他们及时地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了他们的整体情况,和个别特点,才能正确的制定出总体的教学方案和针对学生个人的教育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教学的效果自然就要好许多。另外,由于教材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面对全新的教材,如果不及时加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由于生疏而显得措手不及,至少会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非常吃力,就算改动不是很大,也需要对其中的细节了如之掌,这样一来,就算教材年年更新,教学过程也会有条不紊而富有成效。

《孙子》的第二篇谈论的是作战的策略,其精华思想是速战速决和取用去敌,战争耗费极大,如果旷日持久而又不能取用于敌,则国内必然空虚疲惫,陷入危险的境地。这里孙子强调了战争要注重效率,在教学中也一样,给学生布置练习的时候,一定的量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有效率地学习,这样,学生也能充分利用他们有限的精力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不重方法,只重数量,填鸭式的布置足以将学生压垮的作业,以期望获得数量效应,很可能使学生患上学习疲劳症,一见到作业就无精打采,精力也不能集中,这样只能事与愿违。

谈论作战之后,孙子论述了进攻的艺术,在谋攻篇中,孙子写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段话的前半句,可以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了,在孙子看来,最好的进攻方式是攻心,让对方无心一战,即不战而自屈,这是心服的原因。孙子将攻心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使人心服的重要性,战争中如此,教育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走错方向,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并不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所犯的错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时,作为老师,不仅仅要告诉他,他错了,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他为什么错了,错在什么地方。犯错的学生承认错误,可能只是他畏于老师的威严而暂时做出的妥协,心里并不认为自己错了,甚至可能怨恨老师阻碍了自己的打算,产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关键是要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也就是服其心,攻心的道理,孙子在二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指出,心服,才是真服,让学生心服的教育方式,才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

第四篇,军形,论述了攻守之势,孙子认为,能够取胜的信号发自于敌,而不能被战胜的信号来自于己,为将者要让自己保持不可被战胜的防守之势,不被对方钻空子,又要善于发现敌人的“可胜之势”,及时地夺取胜利。其方法论意义就是,要使自己时刻保持充分准备,又要善于观察对方的每个细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首先要使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可能对自己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让学生因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而使他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虽然自己不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情况都事先预知,但有备总胜过无备;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学生,对整班学生的总体特点有所了解,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才能有所准备,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教育方法来教育之。

《孙子》第五篇讲兵势,第六篇讲虚实,突出的是一个“变”字,随机应变,适时而动,以无尽的变化来扰乱敌人,使其摸不着头脑,从而克敌制胜。教学中也要变,但目的不是扰乱别人的视线,而是提起学生的兴趣,每天程序化的课程会使学生的兴趣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要素,则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七篇论述的是“军争之法”,这里的军争,我的理解是让军队争得有利的因素,此外,孙子还谈到了三军的“气”,说道:“朝气瑞,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他主张避开敌方锐气正盛的时候,当他们倦怠的时候发起攻击,与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异曲同工之妙。孙子是从敌方的角度来说的,从己方的角度,就是要利用好锐气正盛的时候,而在己方倦怠的时候要尽快离开战场,防止被敌方袭击。这让我想到了,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把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教给他们,当他们倦怠,则不宜再行教学,此时效果会直线下降,而因让他们进行休息,作为调节。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篇曰九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出自此篇,这一章中,孙子列举了“五地”和五个“有所不”,指出了在各种地形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变措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育工作,也是所有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工作经验应该算是比较丰富的了,但当代的社会飞速的发展,别说二十年之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相比,就是三年前的学生和今年的学生相比,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都有所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是教育工作的必须,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经验而不局限于经验,则是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由此,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齐耳的短发,中等身材,看起来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个既严厉又让人敬佩的人,她很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奶奶的笑容很慈祥。她特别疼爱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感受奶奶那浓浓的爱意。

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远远的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我的肚子就不由自主地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奶奶端着那美味的菜肴,亲切地对我说:“肯定肚子饿了吧,快去洗手来吃饭吧。”“多吃点!还有要多吃青菜!”“呵呵!还是奶奶最了解我了。”我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吃了起来,还是奶奶做的菜最好吃了。

有时我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给爸爸批评上完‘行政课’的时候,她就会拉上我的手,摸着我的头把我带进她的房间,给我分析为什么会给爸爸批评,给我说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要及时改正错误。还有弟弟妹妹伤心时她会给予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会带他们出去散步、逗乐,让他们忘记委屈。她的这些做法让伤心、哭泣的我们多了一份力量。

当然,在和蔼的背后还有严厉,奶奶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人,该玩就玩的痛快、该学就要认真的学习。当我们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她也会惩罚我们,而且还会骂我们,我知道她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着想,有时骂得不是很好听但是我都是听着,心里想着:“她是我的奶奶,我要尊重她!”所以,要是不想听到那些话,就得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达到最好,呵呵!

奶奶也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家楼下的花园里,往往可以看到奶奶和她的一些老朋友在聊天,有时候还会送礼物或者到他们家里去坐坐,喝喝茶。奶奶还很愿意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有一个小男孩和家人走散了,奶奶知道了就带着他们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花丛下找到了,小男孩的家人很感谢奶奶,还特地到家里做客呢!

奶奶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生活引导者,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她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奶奶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不会忘却,我会好好地珍惜奶奶对我的疼爱,我会好好孝敬她,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奶奶苦心的付出!

回忆我的奶奶 日子在无声无息的流淌,我在苍茫的人世间匆匆的划过。人生没有真正的终点,除了走向另一个世界。人间依然繁华,苍穹依旧美丽。可我的奶奶呀,她走的那样匆匆,转眼间快有一年了。许多的怀念无法表达,无数的心里话无法诉说。再也听不到奶奶的叮咛与嘱托,再也享受不到奶奶关怀与爱护。我的心有点失落,早想写点什么东西来纪念她老人家,然而常常疲于人间繁事,没能静下心来追忆我的奶奶。值此奶奶去世一周年之际,特写此文献给我可敬可爱的奶奶,以表达我的追思与怀念。 一、奶奶是个受苦人 忆及我的奶奶必须从她苦难的一生说起。奶奶生于晚清时期,童年时期赶上无休止的社会动荡和战争,她在苦难和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到了青年又值军阀战争和帝国主义入侵。后来又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的解放战争。就是建国后也没有赶上多少好日子,五十年代末的自然灾害,整个社会的大饥荒。后来又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这是整个历史时代的苦难,和奶奶同年龄的人也同样经受了这样的苦难。尤其重要的是,整个家庭的不幸决定奶奶受苦的一生。奶奶嫁到我家后,生下三个孩子:即我的爸爸、叔叔和姑姑。那时家里虽穷,倒也快乐。可在我的爸还不记事的时候,不幸就发生了。我的爷爷刚30多岁就离开了人间,奶奶哭干了眼泪,也无济于事。从此,维持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奶奶柔弱瘦小的肩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若大的家怎么支撑呢?其困难可想而知。有 “好心的人”劝奶奶改嫁,而倔强执著的奶奶置若罔闻,她决定一个人把孩子带大。从此,她走上艰难痛苦的历程。没有吃的,她就带着她的孩子到处逃荒要饭,她用尽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后来,我的姑姑出嫁了,叔叔也当兵了。奶奶带着我的爸爸在家。她为了自己的最单纯的目标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她种田,她纺棉,她还要洗衣服做饭。她还要省吃俭用,为孩子成家立业。经过千难万苦,她的愿望实现了,她带大了自己的孩子,并且都给他们成了家。奶奶的意志很坚强,她认准的目标,她就义无返顾地去努力,尽管那有千难万苦。 当我的爸爸、叔叔有了孩子,我奶奶的任务就更重了。她不仅要做家务而且还要看孩子。直到她的孙子有了儿子,她一直在重复这样简单而繁杂的生活方式,直至老年,奶奶也没有享过几天清福。奶奶的一生是受苦的一生。 二奶奶是个爱劳动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不息的一生。如果说,在她的早年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辛勤劳作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家庭好转不需要她如此,她仍劳作不息,可以说,劳动是奶奶的禀性。奶奶直到老年依然是不辍劳作,她每天非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当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已是一个大家庭了。那时的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外出做工,下地种田。做家务的重任奶奶全包下来。每天奶奶起得很早,她能在爸爸妈妈下地回来之前把饭做好。她做的饭,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饭,直到她眼花了,不能做饭为止,她一直承担着这项工作。到了现在,我有时还很怀念奶奶做的饭,可我再也无法享受那种滋味了。奶奶除了做饭,还要纺棉、洗衣。我记得,奶奶每天晚上都要纺棉至深夜。那个时候,穿衣服全靠自己织布做衣,根本买不到衣服。所以,纺棉就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了。我全家的衣服可以说都是奶奶用手摇车纺出来的。每到新年添了新衣服,我打心眼里感谢奶奶。现在,不需要纺棉了,市场丰富了,可我的那些用奶奶的手纺出的衣服还在。奶奶到了八十多了,身体仍然很好,她仍然闲不住。她还可以帮我的妈妈烧锅;她还可以掰玉米之类的,她甚至还可以自己洗衣服。她老年最大的贡献就是看孩子,我的侄子侄女们可以说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的一生从没有离开过劳作。我常常自豪地称她为“爱劳动”。 三奶奶是个善良人 奶奶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奶奶一生中没有和邻居闹过一次别扭,更没有和别人吵过嘴。奶奶总是乐于助人,以致我们家和邻居的关系处理的特别好。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是一个人爱去的地方,许多老人都到我家找奶奶。他们有什么事总爱和奶奶说,奶奶总能帮助他们。由于奶奶的善良,许多好心的邻居在困难的日子也帮过奶奶不少忙。这些在奶奶的印象中都非常深刻。她常常“唠叨”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她常告诉我“做人不能忘本”,她说受了别人的恩一定要记住,并在可能的时候尽量地帮助别人。奶是这样说的,也事这样做的,她的一生都实践她的话。她不仅用自己宽厚无私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她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别人。我记得有一次邻居的大奶和家里闹别扭,家人不和,以致于大奶的生活无人照管。奶奶主动把大奶接到我家住了两天,待她多次劝说,一家人气全都消了,奶奶又亲自把大奶送回家。许多的事值得我去回忆,许多小小的事情都记在我的心里。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就大心眼里佩服我的奶奶。 四、奶奶和我的家庭 奶奶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创建者,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这个家。她不仅培养了她的儿女,而且还培养了她的孙子、孙女们,就连曾孙、曾孙女她也进到了自己最大的责任。正是由于她的这种贡献,奶奶的地位才牢不可破。奶奶赢得了全家人的爱戴与尊敬。孩子们都很疼她,对她的感情很深。爸爸妈妈很尊重奶奶,姑姑也很疼奶奶,每次来看她,都要给带很多好吃的,并陪她住几天。叔叔也很关心奶奶。奶奶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她的所有,理所当然的受到了他们的尊重。孙子、孙女们也都尊敬和疼爱奶奶,他们经常来探望奶奶,给奶奶带许多好吃的东西。曾孙、曾孙女们也帮她做一些事,比如帮她梳头,帮她洗脚等。每当此时,奶奶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她正感受着幸福,她的心血没有白流,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奶奶的生日来临的时候,全家人都聚集到一起给她祝寿,这是是她最开心的时候了,她会心的微笑使她感到生活的乐趣,她是否在体会苦尽甘来的道理呢? 五、奶奶与我 我是奶奶最小的一个孙子,她对我的疼爱超出了想象。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奶奶,奶奶给了我二次生命,是她一手把我带大的。我的兄弟姊妹多,当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家中贫困,生活很是困难。基于这一点爸爸妈妈想把我送给别人抚养,可是奶奶硬是不答应,她说“就是逃荒要饭,我也要把孩子养大”,有了奶奶的这句话,我才得以留下,并有了生存的空间。从此后,奶奶就担起了抚养我的重任。我和奶奶吃睡在一起,奶奶用她特有的方式爱着我,疼着我,有了奶奶的抚养我才能慢慢得以成长。我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直到我上了初中,我才从奶奶的怀抱里走出来。奶奶很疼我,她总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奶奶对我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我好好学习,同时还不放弃让我劳动。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常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割草喂牛,拾柴火等。从那时起,我慢慢地学会了做人。 自从我上了初中,我就远离了奶奶,每次我从家中到县城上学的时候,奶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吃好穿好,一定要早睡。她还要给我带好多好吃的,生怕我饿着。我每次回家,奶奶总有说不完的话,多年在外的我几乎疏忽了奶奶的关心和爱护。奶奶依然认为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说得多了,我有点嫌奶奶唠叨了,没有耐心听了,她总是重复着什么“晚上早睡,吃好穿好”。不论是睡给她买了好吃的,她舍不得吃,一直给我留着,直到放坏。 在奶奶关心和爱护下,我一天天长大,而奶奶却一天天衰老。当我考入大学,见到奶奶的机会就更少了。奶奶每见到我都说很想我,又每每重复那不知说过多少遍的话。我的成长时刻关着奶奶的心。可惜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再去陪奶奶了。 去年的十一月初六,我得到噩耗,奶奶去世了。无情的时间老人把奶奶带走了。那一夜,我哭了,哭得很伤心。我觉得对不起奶奶,她最疼爱的孙子在她去世前竟不在她身边,没有去见她最后一面,她该有多少遗憾呀!当我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入土了。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奶奶了,再也听不到她的“唠叨”了,尽管 “唠叨”很动听。我带上一堆纸钱来到奶奶坟前。孙子来看您了,您和我说说话,好吗?可是只有北风呼呼,我呆呆地望着坟头,痴痴地想着,我仿佛有听到了奶奶的声音“孩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晚上早点睡,要吃好穿好……” 奶奶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现在,我每次回去都想听到奶奶的声音,可我只有到她的坟前去看她了,去体验那一种情感……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她坚强,不被困难所吓倒;她朴实善良。这就是我的奶奶,她永远值得子孙后代怀念。

grandson

英 [ˈɡrænsʌn]  美 [ˈɡrænsʌn] 

n 孙子;外孙

[ 复数 grandsons ]

双语例句:

My little grandson is no trouble at all, but his 6-year-old sister is a handful 

我的小孙子一点不用人操心,但他6岁的姐姐却很难管教。

With a minimum of fuss, she produced the grandson he had so desperately wished for 

她不声不响地生出了他翘首以待的孙子。

The one thing he didn't have was a son I think he's felt that a grandson is the next best thing 

有一样东西他没有,就是儿子。我觉得他有个外孙感觉也不错。

家人亲戚英文称呼汇总

对于亲人的称谓也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那么在英语中,各种亲人称谓都该怎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收集整理一下吧。

father

父亲,很正式的称呼,多用于书面和正式场合

dad,daddy

爸爸,老爸,对父亲比较亲昵的称呼

papa

爸爸,婴儿用词,使用较少

mother

母亲,正式用法

mum,mom,mami

妈妈,妈咪,老妈,母亲的昵称

mama

妈妈,婴儿用词,使用较少

brother

兄弟(不区分年龄大小),表示哥哥时在前面加elder,弟弟则是加younger,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叫自己的哥哥弟弟时,通常是叫对方的first name,而不会叫对方“哥哥”、“弟弟”

sister

姐妹,与brother一样,如需说明年龄大小,则在前面加上elder或younger

grandfather

祖父,和father一样,是正式说法,如表示曾祖父,在前加great,即great grandfather,高祖父则再加一个great great grandfather

grandpa

爷爷,祖父的口语说法,如果是太爷爷(曾祖父),在前面再加一个grand,即grand-grandpa,太太爷爷(高祖父)如法炮制,再在前面加一个grand

maternal grandfather

外公,maternal意为母亲的、母系的,这是比较正式或书面的说法,口语中通常同样称外公为grandpa,外婆的释义雷同,在这就不再赘述

grandmather

祖母,解释参考grandfather

grandma

奶奶,解释参考grandpa

son

儿子, 正式书面用法,西方国家的父亲称呼自己的儿子一般也直接叫first name,或者比较亲昵地叫my son也有

son-in-law

女婿,这是书面或正式的说法,一般家里人不会这样叫,相同语法的称谓还有daughter-in-law(儿媳)、father-in-law(公公)、mother-in-law(婆婆)等等,再此不再一一列出

daughter

女儿,解释与son雷同

grandson

孙子,如表示曾孙,则在前面加上great,规则参见grandfather。外孙一般也叫grandson,也可特别说成daughter's son

granddaughter

孙女,参考grandson,释义雷同

uncle

叔叔,舅舅,都是这个词,区分的办法是在前面加paternal为叔叔,加maternal为舅舅。扩展一下,在英语里,姑父、姨夫也一样用uncle表示,如需区别,需要指明是谁的丈夫,如大姨夫应叫maternal elder aunt's husband,是不是觉得英语的称谓要解释清楚谁谁谁特别麻烦?这时候就发现咱们汉语的简洁与高效了。

aunt

姑姑,阿姨,释义参考uncle

granduncle

叔公,姑爷,姨公

grandaunt

姑婆,舅婆,叔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我们中国人在区分“七大姑八大姨”时的困难,人家英语中用一个uncle或aunt + first name就能搞定的事,到了我们这就得苦思冥想半天才能有个答案,尤其是对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从小走亲戚就少,冷不丁要叫个不常见的亲戚,还真反应不过来该怎么叫。)

cousin

同辈堂表兄弟姐妹的统称,堂表兄弟在后面加brother,堂表姐妹在后面加sister

nephew

侄子,外甥,所有同辈兄弟姐妹的儿子,以及所有侄女或外甥女的丈夫,都可称为nephew

niece

侄女,外甥女,释义参考nephew